中华十大家训

合集下载

10条中华经典家训

10条中华经典家训

10条中华经典家训家是什么?是那两张日渐苍老的熟悉容颜,是牵在一起就奔着一辈子去的双手,是牙牙学语的孩子,是儿孙满堂的热闹……也是那个你每天抱怨无数次,却不许别人说半点不好的地方!组建家庭是一种本能,维护家庭是一门学问。

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经典家训吧!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灵感,让日子越过越好,让家庭越来越和睦、兴旺!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础;勤俭节约,都在小处体现。

也许节约一粒米、一件衣服,不能让你发家致富。

但你总有一天会发现,生命中正好缺了被你浪费掉的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无论社会多么纷乱,保持本心,是一种安家、安身的根本。

佛系也好,鸡汤也罢,一句话能够流传千年,总有它的道理。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出处:安徽绩溪《章氏家训》无论富贵与贫贱,劳动与读书,都是传承一个家庭的根本,勤俭节约,是一种可贵的本能。

如果有摩擦怎么办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事实上,对于亲人来说,“忍让”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保护。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出处:福建龙岩客家家训追梦是一辈子的事,追热点也是一辈子的事。

当一个家庭里所有人都为梦想努力的时候,你会看到“家”最繁盛的模样。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处:王阳明家书《示宪儿》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谦卑和容忍,都是必备品。

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有了吞尽天下江河的胸襟啊!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与靠谱的人交朋友,你也会变得更加靠谱。

7、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出处:纪晓岚临终遗训无论你听了多少“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都不要停下翻书的手。

中国著名的家训

中国著名的家训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家训,其中一些包括:
《朱子家训》:由朱熹创作,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颜氏家训》:由颜之推创作,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教育、崇尚节俭、倡导忠孝、重视农耕等。

《曾国藩家训》:由曾国藩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忠”、“勤”、“俭”、“忍”等。

《钱氏家训》:由钱世熹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道德、教育、勤俭、自立等。

《傅雷家书》:由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创作,内容涵盖音乐艺术、文学创作、家庭教育等方面,强调道德、艺术、教育等。

《郑氏规范》:由郑氏家族制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家族团结、教育、勤俭持家等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家族规范之一。

《欧阳修家戒》:由欧阳修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谦虚、正直、节俭等。

这些家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训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与国家更加富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历来重视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NO.1《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NO.2《命子迁》【作者】司马谈,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家庭家训10条

家庭家训10条

家庭家训10条
1、孝弟要传家,忠信不能丢。

勤劳是基础,俭朴要提倡。

2、孝弟要常思,勤俭要常记,吃穿不可奢,贪污不可为。

3、家有四宝:和睦,勤奋,孝道,守信。

4、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家风家训,孝顺尊老,做一个优秀的好公民。

5、孝老爱亲,和衷共济,与人为善,诚信传家。

6、家训家规,铭记在心;孝老爱亲,尊敬长辈;和睦相处,邻里团结;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勤俭持家,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依法纳税。

7、家训不可乱,要有根。

勤俭节约,和谐生活。

8、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父母尊长,不可违背。

9、孝悌忠信,礼义诗书。

身正气足,不愧为大丈夫;贪财好色,不成大英雄。

志高行远,方做大事业。

10、勤学苦读,立志成才。

孝敬父母,爱敬妻室。

谦和温和,礼貌待人。

勤俭自持,不奢嗜意。

11、孝顺父母要持之以恒,尊敬师长要尽心竭力。

12、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不得奢侈浪费。

13、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14、家长不准打骂孩子,不准虐待、歧视儿童,不得近亲结婚。

尊重儿童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1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于助人。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16、孝弟不可虚,忠臣不可隐。

礼义不可废,廉耻不可忘。

17、勤学不辍,积极向上;厚道诚实,宽厚有礼。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及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及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最新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资料

最新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资料

最新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资料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篇1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古代经典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十大家训
天步子/选辑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西周】周公旦《诫伯禽书》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春秋】孔子庭训
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

——【春秋】曾参《告子言》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汉】司马谈《诫子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三国蜀】刘备《遗子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唐】李世民《诫皇属》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宋】欧阳修《诲学说》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宋】朱熹《朱熹家训》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名】方孝孺《家人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