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字经(初中)详解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大小戴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大小戴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儒家关于礼学的典籍有“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读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王莽改制、《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纪录了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和言论,特别是孔子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其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乃至医药、卫生,诸多方面。

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来自其中的“礼运篇”。

四书中《中庸》与《大学》,就是《礼记》里面的两篇文章。

因为是孔子的70个学生和一些汉代学者为礼而记,故称为《礼记》。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

大戴删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

后人加入《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大戴删定为八十五篇,小戴删定为四十六篇。

今天的《大戴礼》仅存三十九篇,已经不通行了。

《小戴礼》四十六篇俱在,后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中庸”是第31篇,“大学”是第42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所以称为“国风”,如有卫风、郑风、齐风等。

雅是正乐之歌,包括诸侯觐见天子的大雅,以及诸侯宴请宾客的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用的乐章,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大雅、小雅和颂,称为四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周时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周天子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吏治情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从各地的民歌、民谣中了解。

时至今日,我们欲知台上人的政绩,听听老百姓为他编的顺口溜就明白了。

故此周朝立有采风制度,各国诸侯都要派专人采集本国民歌、民谣,定期上报周天子。

三字经国学知识解读

三字经国学知识解读

三字经国学知识解读第一章:开篇明义 (1)1.1 三字经概述 (1)1.2 三字经的作者与成书 (1)1.3 三字经的历史价值 (1)第二章:正文解析 (2)2.1 卷一解读 (2)2.2 卷二解读 (2)2.3 卷三解读 (3)第三章:影响与传承 (3)3.1 三字经对后世的影响 (3)3.2 三字经在当代的应用 (3)3.3 三字经的传承与创新 (4)第一章:开篇明义1.1 三字经概述《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以其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文字特点,成为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基石。

全书以三个字为一句,共分为一千多句,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它不仅是一部儿童读物,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国学知识的经典之作。

1.2 三字经的作者与成书关于《三字经》的作者,传统说法认为其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作。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浙江宁波人。

他在经史子集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尤以《三字经》最为人所熟知。

但是《三字经》的成书时间及作者尚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成书时间可能早于南宋。

1.3 三字经的历史价值《三字经》自问世以来,便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字经》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通过阅读《三字经》,儿童可以了解到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字经》注重道德教育。

书中涉及到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顺、忠诚、礼仪等,对于培养儿童的品德具有积极作用。

《三字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简练的文字、优美的韵律,使得该书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字经》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开创了儿童启蒙教育的先河,为后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字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第二章:正文解析2.1 卷一解读《三字经》卷一主要涵盖了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自然现象、家庭伦理、历史故事等。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作中庸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作中庸

三字经详解: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

子思,名孔�常�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生卒于公元前483-前402年。

古人教育子女的规矩是,自己的孩子不自己教,就象医不自医一样,所以孔�车睦鲜κ窃�子。

孔子弟子三千,最杰出的贤人有七十二位,排第一的是颜回,第二位就是曾子。

曾子得到孔子思想的精髓,做了一篇文章,就是《大学》,是孔子思想的嫡传者。

可以说孔子、曾子、子思是一脉相承的前后三代人。

子思在《中庸》里说到孔子文化思想的根源,是“祖述尧舜”。

孔子继承了尧、舜、禹这个一以贯之的传统思想,继承了由文王、武王时代确立的包括礼法、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精神等在内的精神,这是周代文化的精神,也就是孔子弘扬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传承体系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用的都是《尚书》里面“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孟子以后传承就断了。

虽然孟子身后的旬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到底还是走了样,已经不是纯正的孔子一派了。

旬子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儒墨道三家的学术观点,发展了儒家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所以他的弟子中才出了李斯、韩非这样的法家人物。

后世有些人批评孔子是为统治阶级帮腔的,这种说法既不正确,也不公平。

孔子是“祖述尧舜”,处处推崇尧舜的“公天下”,希望人人自觉,都能够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恢复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保持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秩序,也就是后世批判很厉害的“克己复礼”。

历代统治者无一不在利用孔子的思想,挂羊头卖狗肉,这又与孔子有什么相关!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运做到。

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

中庸的体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有连山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有连山

三字经详解: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相传伏羲氏画八卦,始有卦象。

其时还是结绳记事,没有文字,只有图形。

直至近代,云南的少数民族还是结绳记事,家里门后面挂几条绳子,有几件要办的事情就在不同的绳子上打几个结。

到神农氏时代发展出《连山易》,黄帝时代出现了《归藏易》。

三王时代的夏朝用《连山易》、商朝用《归藏易》、周朝用《周易》。

周文王著卦辞,周公旦著爻辞,又经过孔子整理后,系易辞,加入十翼,也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篇论文。

一部《周易》浓缩了四代圣人的智慧,故此《易经》名列为五经之首。

这三种易经有什么不同呢?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震为雷。

《连山易》以艮卦起首,《归藏易》以坤卦起首,《周易》以乾卦起首,三易所画八卦的位置不同。

方位一变,六十四卦的卦体跟着变异,内部的384爻也随之而变。

我们今天见到的《周易》,是周文王在�h里做牢七年,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

《连山易》和《归藏易》虽然失传了,但是据南怀老研究,还是可以从象数里面看到一些端倪。

道家的术数之学,如丹道、医药、堪舆等学问,都有《连山》与《归藏》两种易学的东西,此外在《易纬》和《关朗易传》中也还有一点依稀的影子。

那什么叫做易呢?易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就是易。

《易经》是中国最早研究天文、自然的科学著作,其中提出了三个原则,就是三易,这是“三易详”的第二层意思。

“三易”的第一易,是简易,简单的象太阳和月亮一样,天天能看见、抬头就看见。

其实宇宙的法则根本就是至简、至易的,真理总是最简单、最平淡的,复杂是后天人为的。

最简单、最平凡的就是最美好、最伟大的;简易的生活是最正常的生活,简易的饮食是最健康的饮食,复杂的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

第二易,是变易,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远在运动、永远在变异,所以学易先要明变。

上智之人不但知变,且能适应变;中智之人跟着变、随着变走;下智之人变过去了还不知道,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三字经》课程核心知识点

《三字经》课程核心知识点

《三字经》课程核心知识点一、历史知识方面。

1. 朝代更替。

-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这部分阐述了商朝取代夏朝,以及商朝持续了大约六百年,到纣王时灭亡的历史事实。

-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建立者周武王推翻商朝纣王,周朝持续了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

2. 重要历史人物。

- 除了上述朝代建立者,还有“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提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时期众多有影响力的诸侯国君。

像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五霸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方面有重要地位。

-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然而秦朝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之后楚汉相争的历史。

这里可以让学生认识秦始皇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秦末汉初的历史变迁。

二、文化教育知识方面。

1. 教育的重要性。

2. 古代学习典范。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的故事是古代重视教育、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学习的典范。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育五个儿子都很成功,这也是古代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能启发学生思考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伦理道德知识方面。

1. 孝悌观念。

-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里讲述了黄香九岁为父亲温席、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2. 为人处世准则。

-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明确阐述了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之间的相处准则,是传统社会伦理关系的基本规范,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道德体系。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学习方法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学习方法

三字经学习方法识字1.怎样读准音:认声母,辨韵音,读准调,直呼出。

2.怎样记字形:依部首,辨结构,想画面,多比较,善归类,勤查典,易错字,重点记。

3.怎样理解字义:理解字,不忘词。

认部首,识大意。

善比较,明意思。

4.怎样写好字:横要平,竖要直,横后竖,撇后学词三字经1.怎样理解词义:解词义,方法多,不离句,是基础。

想图画,作描述。

互比较,细推敲;明语镜,辨准确。

词分解,再合并;找近反,推词义。

2.怎样辨近义词,难分辨。

搭配词,造3.怎样归类细读词,明范围,标准定,类自明。

4.怎样区别“的、地、得”:词搭配,讲方法,的地得,辨明白。

名词前,要带的;动词后,得跟走;动词走,地带头。

5.怎样记忆词语:明词意,细推敲,反复读,时时想,经常用,忘不掉。

6.怎样积累词语:生活中,词语丰,多观察,记心中。

多读书,勤摘抄,时整理,常运用。

学句三字经1.怎样理解句子:要解句,先细读,定重点,细品味。

结合图,理关系,巧联想,扣词语,扩缩句,剥竹笋,善比较,变句式。

看上下,明句意。

2.怎样改写句子:明结构,提问题,再解答,扩充句。

的地前,词语省,得字后,再删去,细细读,须完整,收缩句,要记清。

变把字,很容易,把对象,放动前。

反问句,先明意,写出句,变陈述。

3.怎样造句:先解词,明词义,巧搭配,句通畅,再细读,须完整。

4.怎样给句子排序:通读句,明大意,理条理,排顺序。

5.怎样修改句子:缺成份,补充之;矛盾句,去一个;词重复,删其一;词颠倒,要调正;搭配错,重安排;用错词,须改正。

6.怎样运用标点符号:意未尽,点逗号;完整句,划句号;感情强,打叹号;有疑问,用问号;词并列,标顿号;引下文,添冒号;说的话,加引号;并列句,用分号。

阅读篇一、怎样分段:读全文,明思路;抓特点,段自明。

同内容,并成段;单意思,独成段;时间明,按推移;叙事情,视变化;地点清,按转换;是说明,依内容。

二、怎样三、怎样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审清题,仔细品;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三字经的背法 -回复

三字经的背法 -回复

三字经的背法-回复《三字经》是一本古代经典教育读物,它由宋代王勃所作,内容简短明了,适合孩子阅读。

背诵《三字经》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背诵《三字经》。

第一步:了解《三字经》的基本情况《三字经》是一本以成语为题材的教育读物,全书共有千余字,通过对古代历史故事和成语的介绍,教育读者学习道德和知识。

了解《三字经》的基本情况,对于背诵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划分篇章结构《三字经》共有十篇,每篇都有一定的主题和内容。

我们可以将全书分为十个部分,每天背诵一篇,这样可以更有序地掌握全书的内容。

第三步:理解含义并做笔记在背诵前,先阅读一遍待背诵的篇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可以在纸上做一些简单的笔记,以便于后续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步:分段背诵将每一篇《三字经》分成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2-3句话,选择其中比较独立的句子,利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背诵。

可以将每个段落反复背诵几遍,直到熟记为止。

第五步:逐步融会贯通背诵完一篇《三字经》后,可以将之前背诵的内容和新背诵的内容进行对照,将不熟悉的部分进行强化记忆。

同时,在背诵的过程中,要时常思考每句话的意义和故事背景,以增加理解的深度。

第六步:复习巩固背诵完全书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

可以每天回顾前几天的内容,每周回顾整本书的内容。

同时,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重要的句子或成语,进行额外的重点记忆。

第七步:拓展学习在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教育读物和故事书,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故事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我们可以有条理地背诵《三字经》,并且逐渐提高对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背诵《三字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还能使孩子从中学到古代智慧和道德思想。

同时,背诵《三字经》还能够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将背诵《三字经》作为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并通过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背诵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

2024年三字经课程教学课件.免费在线阅读

2024年三字经课程教学课件.免费在线阅读

2024年三字经课程教学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2. 第二章: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阐述人性的本质;3. 第三章:学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到人性本善;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性本善”的含义,以及如何将这一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学会尊敬长辈、遵守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三字经》读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尊敬长辈、遵守礼仪的重要性;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本质;(3)学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教育学生尊敬长辈、遵守礼仪;3. 例题讲解:以实际例子讲解本章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性本善”和“习礼仪”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课程教学2. 内容:(1)作者及背景(2)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3)第二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4)实践情景:尊敬长辈、遵守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背景;(2)谈谈你对“性本善”的理解;(3)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礼仪。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三字经》的后续内容,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性本善”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尊敬长辈、遵守礼仪的教育;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及答案的详细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的版本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从历史上看,《三字经》自宋末 元初成书之后,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训解、重订、续补、改编、 仿作的工作一直就没有中断过。历史上曾出现过《节增三字 经》、《广三字经》、《演三字经》等等。明代中期,出现 了《三字经》的注本,即赵南星的《三字经注》,后王相于康 熙五年(1666)撰著《三字经训诂》,更成为此后各种注本的 基础。嘉庆以后,随着《三字经》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至道 光时期,集中出现了各种《三字经》的注释本、翻译本和订 补本。
《三字经》简介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自宋末元初诞生以来,历经元明清以 至民国,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传统蒙学 教材中最有影响,为历代学者所推重。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 化各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 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内容划分
通常将《三字经》全文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1~7); 第二部分:教育的内容和顺序(8~11); 第三部分:基本的文化常识(12~31); 第四部分: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
次第(32~48 ); 第五部分:中国通史纲要(49~ 77 ); 第六部分:勤学致有(78-终)。
三字经正文及释义
1. 人之初 性本善 2. 苟不教 性乃迁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性相近 习相远 教之道 贵以专
•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都很接近,只是由于 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彼此的本性就会逐渐相差得远。
•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 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1. 初:开始的时候,这里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2. 性:本性、天性
3. 习:后天的习惯;习性。
4. 苟:如果;假如。
5. 乃:于是。
6. 迁:迁移,改变。
7. 道:方法,道理。
8. 贵:可贵,珍贵。
9. 专:专心致志。
三字经正文及释义
3. 昔孟母 择邻处 4. 窦燕山 有义方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子不学 断机杼 教五子 名俱扬
•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择邻而居,曾三次搬家,最后选择在学
校附近住下来,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学习
不努力,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线来教导孟子。
•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五个儿子都很有
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1. 处:居住。
2. 子:子女,这里指的是孟子。
1.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通经 典,官到尚书令。
2. 执:应该做的事。 3.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11. 首孝弟 12. 一而十
次见闻 十而百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知某数 识某文 百而千 千而万
•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其次是 多读看,长见闻,知道算术知识,认识文字,通晓文理。
教不严 师之惰 幼不学 老何为
• 生养子女,仅仅是供给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 过错。教育不严格,是做老师的失职。
•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 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
1.养:抚养。 3.子:子女。 5.幼:年纪小的时候。
2.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4.宜:应该。 6.何为:做什么。
3. 不学:逃学或指不用心学习。
4. 机杼:机,织机;杼,zhù,梭子。
5. 窦燕山:窦禹均,五代燕山人,聘名儒做其儿子的老师,
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6. 义方:好的方法,亦指圣贤教诲的义理。
7. 扬:称颂、传播。
三字经正文及释义
5. 养不教 6. 子不学
父之过 非所宜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 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孝:孝顺父母。 2.弟:即悌,tì,兄弟友爱。 3.知:明白。 4.数:数学,算术 。 5.文:文字、文理。 6.而:及、与(承上启下的连接词)。
13. 三才者 14. 三纲者
天地人 君臣义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必将生生不息
《三字经》的作者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 时期真正流传开来。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 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 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 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祖籍河南开封, 后迁居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历事南宋理宗、度宗、恭 帝三朝,位至吏部尚书。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 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 著书立说。
7. 玉不琢 8. 为人子
不成器 方少时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人不学 不知义 亲师友 习礼仪
• 玉石不经过打磨雕刻,是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的;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 做人子女,小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和益友,以便从 他们那里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1.琢:雕琢。 3.义:道义,伦理。 5.亲:亲近、尊敬。
2. 器:有用的材料。 4. 少:年少。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9.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10.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 汉代人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把大 的梨让给哥哥吃。幼弟敬重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 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的版本
民国初年,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又对《三字经》 进行了重新修订,作《重订三字经》,1596字,成 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章太炎,名炳麟,号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在文学、史学、语言 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2008.4,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三 字经》修订版。该修订版由宁波市鄞州区有 关部门牵头,以明朝赵南星本为底本,参考 王相、贺兴思、章太炎本,补充了一些知识 性语句,增强了劝学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