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整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1、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由算筹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繁荣,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①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②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③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和农学四大农书1、历法: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夏小正》;②商朝改进为“殷历”③秦汉以后,历法越来越精确;④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
2、四大农书:①西汉《氾胜之书》;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③元代王祯的《农书》;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被称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4、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统治者的重视4、发达的文化教育5、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6、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件PPT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慧星 的记录 日食:《尚书·胤征》记载前2137年未能预测出
当年的日食而遭夏王征伐;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 记录;《春秋》一书中有37次,最早的一次是 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 太阳黑子:目前世界公认的太阳黑子记 录,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 “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泥活字版模型
王桢发明的转轮排字
王桢创制了木活字印刷, 而且还规定了木活字的规格及 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最后,将 制作木活字的方法和拣字排版 、印刷等工艺技术流程编写成" 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其《 农书》之后。
科技成就
造纸术
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影响
印刷术
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使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汉书·五行志》
古代中国文学家是以北极星 为天球北极。因为北极星跟地理 北极相对应,所以天球赤道就是 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这套 天文坐标体系叫赤道坐标。中国 是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 —石申 ,而《石氏星表》就是依据赤道坐标观测和记录恒星的科学结果, 从而确立古代中国在星象观测方面的领先地位 。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 具。《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印刷术产生的条件
造纸的发明 印章的使用 石碑拓本 佛教的发展——促成印刷需要的推动力
①隋唐:雕版印刷术 雕版模型
《 金 刚 经 》
印刷于公元868年,是世界上保存 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①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彩色套印技术
套印技术,是以大小相同
的几块印刷版载上不同的色料,
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的技术。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表现:
①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③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简仪等。
(四)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
领域
历 法 农 学 夏 元
成就
《夏小正》 《授时历》
地位及影响
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年月日)
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
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外传 影响 12世纪经阿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 拉伯人传到 代中世纪使用的羊皮纸,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非洲和欧洲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 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 自中国的北宋……” 探究一: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火药对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对中外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原因?
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境遇原因
西方:资资 本主义兴起 发展的大背 景
1、反对天主教、封建统治的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促进对印刷术造纸术需求。 2.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攻占封建城 堡促进对火药武器的需求。
3、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开拓市场促进 了航海发展(指南针)
①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 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经济繁荣→根因) 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 字印刷术。 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 宋时期用于航海。 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逐渐落后于西方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文学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2、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兴盛原因: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三、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一)了解汉字的演变1、背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
【专题归纳】1.四大发明中,大大推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2.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和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的是指南针;3.四大发明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为显著、久远的是造纸术4.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阿拉伯的商人5.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文人画6.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楚辞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9.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古代成就最高的伟大戏剧家;10.《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示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历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宋代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其中记录的宋代科技发明成果是A.司南B.造纸术C.火药D.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选D;战国发现司南只是南北的特性,西汉发明造纸术,唐代发明火药,故排除ABC。
2.对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认识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B.反映火药的工艺流程C.传入欧洲促进文化发展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这反映了造纸的过程,体现了造纸术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宋元之前造纸术已经开始向外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与火药的工艺流程无关,故B项错误;造纸术最早产生于汉代,故D项错误。
故选C。
3.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
材料说明A.一切历史必须以考古为前提 B.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 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可知考古发现就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故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B项正确;A项说发错误,排除;元代木活字记载可能是当时记载缺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前人杜撰,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可以通过不断论证中确定,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总结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3、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
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3)戏曲: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
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方法总结1、运用列表的办法将本单元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掌握。
2、运用比较的方法,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体系,并采用先进计算工具;③天
科技 文历法:创制星表、天文观测仪器 和编订历法;④农学:编订四大农
书,强调精耕细作;⑤医学:形成
完整独立而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体系
必修③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门类
成就
特征
人 教 版 历 史
①先秦:《诗经》和楚辞成 ①辉煌灿烂,成就
统治政 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尽管明朝中后期中国也产生了资 策上看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其发展障碍重重,远谈不上科技 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文化政 策上看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人 教 版 历 史
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
实际,这都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勃然兴起,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 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 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没 落是导致16~18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为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突出;②文以载道 文学手法的源头;②汉代: ,重视教化;③关 文学 汉赋半诗半文,内容丰富; 注现实,以现实为 ③唐代:诗歌高度繁荣;④ 主要创作对象;④
元明清:词、曲、小说适应 后期发展适应商品
市民阶层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需要
单元总结
必修③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人 教 版 历 史
整合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设计古代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本单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文学艺术成就,扼要说明了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伟大成就及其深广的世界影响。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同四大发明相媲美,时至今日,这些古代中国的发明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成就辉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异样的光彩。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民族新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整体设计本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
本课分五目内容,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四大发明”,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传入欧洲,重点阐述了四大发明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发生巨变的深远影响。
第二目“《九章算术》和珠算”,重点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突出成就,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第三目“《石氏星表》和浑仪”,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
第四目“《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介绍了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两个方向的突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三)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二、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应用情况与形成原因
1、应用情况:
①在中国: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使用,印制了大量佛经、日历、诗及冥币,火药大量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指南针被用来看风水。
总之,四大发明在古代中国没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反,极大地助长了迷信风气。
②在西方: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进行。
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
指南针的传入,促进新航路的开辟,进而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形成原因:
A.政治上:在古代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推行科举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使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与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中世纪欧洲,罗马教会实行宗教独裁统治,扼杀异端邪说,政治环境恶劣。
但王权与教权,君王与封建诸侯之间矛盾重重,城市往
往成为君王团结联合的对象,因此国家在政策上准许乃至鼓励城市大力发展工商业。
B.经济上:在古代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使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强大内在动力。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庄园采用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但独立于封建领主之外的城市则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3、14世纪意大利城市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成为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C.思想上: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演变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占主导地位,使得中国读书人普遍信奉“学而优则仕”,重功名利禄,轻科技发明。
在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盛行,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反对宗教神学束缚的斗争中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理性和科学。
3、结论: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五、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1、主要原因:
a.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强大的内在动力。
b.政府政策:专制统治下的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文化教育:封建政府一直推行儒学教育,实行八股取士,为封建政府选拔奴仆,缺乏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机制。
d.思想状况:明清政府推行八股取士,清朝还大兴文字狱,严重禁锢着知识分子的思想。
e.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结论:
秦汉隋唐时期先进的封建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成为社会转型的巨大阻力,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而必须意识到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国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
六、明清小说兴盛原因
1、主要原因:
a.经济状况: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这是文学艺术发展的经济根源。
b.政治状况: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政治日趋黑暗腐朽,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c.阶级关系:城市市民不断壮大,为小说盛行提供了社会条件。
d.文学体裁:从先秦的寓言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从唐代传奇到宋代话本,再到元末明初章回体小说,小说作为文学体裁日渐发展成熟。
e.科技发展:印刷术的发展为小说出版发行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2、结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明清小说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八、中国古代绘画发展演变趋势
1、发展演变趋势:
由上层社会欣赏的艺术品逐渐演变为普通市民手中的商品,由业余创作演变为专业绘画。
2、分析说明:
①宋代以前绘画主要用来满足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要。
a.从绘画内容看,宋以前的绘画是对皇室贵族生活的描绘,如秦汉时期的《夫妇宴饮图》,魏晋时期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时期的《游春图》《步辇图》等。
b.从绘画目的看,绘画属于有艺术修养的贵族、官僚、士大夫的一种业余爱好,作品少而精,往往属于绘画艺术精品。
如唐代阎立本出生贵族,官至工部尚书、中书令,因其绘画才能突出,不时为皇宫承担绘画的任务。
②宋代以来绘画逐渐走向市场,成为满足普通市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
a.从画工产生看,兴办专门学校来培养绘画人才。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
b.从绘画内容看,平民生活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
两宋时期风俗画兴起,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北宋东京的社会生活与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c.从绘画目的看,一些士大夫以绘画为生,如郑板桥为生活所迫年轻时曾以卖画为生,年老时辞官后仍以卖画为生。
d.从绘画的表现形式看,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文人画是诗、书、画、印四者相结合,具有综合性,需要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修养,非业余所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