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意境类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中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中的意境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体验和触动。

这些意境既出自于诗人的精神世界,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让我们在欣赏中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首代表性的古诗词,探索其中的意境之美。

先来看看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耸和周围山河壮丽的景象,展示了人的视野的广博,追求进取的豪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巍峨的山峰和湍急的河流,思绪随着云卷云舒,向远方奔腾而去。

这种宏大的景观意境勾勒出人的胸怀和人生追求,激发着读者心灵的共鸣。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宋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破烟。

”这首诗以秋天的夜晚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晨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氛围中。

诗中借助“萧关逢候骑”和“都护在破烟”来暗示着古代战争的惨烈,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纷乱。

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凄凉和悲壮的意境,领悟到人生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再来欣赏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百年征战几人回?苍茫如雾山河。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词以长江的奔腾激流为背景,通过刻画江水滚滚、浩渺无边的形象,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词中的“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喧嚣的治世之志,而最后两句“苍茫如雾山河,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追溯着文化的源流,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深处的人情冷暖。

整首词以宏大的背景和离经叛道的情怀,勾勒出一幅荡气回肠的意境画卷。

以上的几首诗词只是古代诗词意境的冰山一角,每一首古诗词都耐人寻味,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妙的意境描绘。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不仅仅可以欣赏到文字的美感,更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回响和情感的寄托,从中领略到人生的哲理和才情的升华。

古诗鉴赏7诗歌意境

古诗鉴赏7诗歌意境
创造美感
意境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引发共鸣
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 者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和思 考,从而与诗歌产生共鸣。
深化主题
意境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使诗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力和感染力。
02 诗歌意境的分类
雄浑豪放
特点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 境开阔,情感奔放。
深沉的情感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对 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 人命运的感慨。
细腻的描写
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 春天景象,使读者感受 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 勃。
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 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 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 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意境的构成要素
01
02
03
意象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 素,它是诗人通过语言所 描绘的具体形象或场景。
情感
情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 素,它是诗人通过意象所 表达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语言
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工具,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 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达情感
意境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 入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的层次感
感受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逐渐展开、深入的,是否有起伏、转折, 是否丰富多样。
情感的共鸣
尝试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这些情感对你有何触动。
领悟哲理
哲理的呈现方式
观察诗人是如何将哲理融入诗歌中的,是通过具体的描绘、形象的 比喻还是直接的阐述。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课件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课件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 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 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 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 术境界。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 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 比惆怅之情的。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 无二致;就其变着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 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 中叹人生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 意着消亡中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
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 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 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 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 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 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 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 么?

古诗词鉴赏-意境

古诗词鉴赏-意境
现代文学中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运用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意境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古诗词意境 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
机遇。
当代文化中,古诗词意境的传承 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 化技术、网络平台等,以更广泛
章法的布局
诗人通过精心布局,将各个部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篇章结构。
起承转合的运用
起承转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手法, 通过合理的安排,使诗词情节跌宕起 伏、引人入胜。
结尾的处理
结尾是古诗词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诗 人通过巧妙的处理,使诗词意境深远、 意味无穷。
03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鉴赏-意境
目录
• 古诗词意境概述 • 古诗词意境的构成要素 •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 古诗词意境的审美价值 • 古诗词意境的传承与发展
01
古诗词意境概述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情景交融
意境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客观物象 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 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产物。
02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破亡的悲痛之情和对 春天的美好向往。
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含蓄,修辞手法多样。在鉴赏古诗词时 ,要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理解其艺术效果和深层含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酒醒后 对昨夜风雨的回忆。
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营造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运用比兴手法,将情感 与物象相互融合,形成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诗鉴赏(分析意境型等四种)

古诗鉴赏(分析意境型等四种)

第一节分析意境型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色的?二、鉴赏知识积累意境答题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三、答题技巧1.解题步骤:固定模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或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答题表述模式: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创设了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四.典型题例1.(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第一步找出意象:因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描绘客观画面,联系主观情感:“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孤独,“我”也孤独。

第三步概括意境特点:“片云”、“孤月”意境凄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古诗鉴赏诗歌意境

古诗鉴赏诗歌意境

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
诗歌的语言艺术是其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细致分析, 可以深入理解其表达的意境。
研究诗歌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有助于理解其艺术特点和表 达效果。
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和变化,探究其对于意境表达的作用和影响,可以 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04
古诗意境的审美价值
意境超越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它能够引发 读者的共鸣和想象,使读者在感受诗歌美 的同时,领悟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性
象征性
意境具有审美性,它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 受和心灵的震撼。
意境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它能够通过具体 的意象和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02
古诗中的意境表现
自然景物的描绘
山水田园诗
以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题材,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 美丽和宁静,如王之涣的《登鹳
提升审美感受力
感受自然之美
通过鉴赏古诗,深入体会诗人对自然 景物的描绘,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秀 美,提升对自然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 力。
领略艺术之美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语 言、韵律、意象等方面都充满了艺术 之美。通过鉴赏古诗,领略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力。
培养人文素养
丰富文化底蕴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文化内 涵。通过鉴赏古诗,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提升思想境界
古诗中蕴含着诗人的智慧和思想,通过鉴赏古诗,可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思考能力。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通过鉴 赏古诗,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
“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幽作独者凄__清_ __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作指者__自_己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拟__人_ _的 修辞方法和___虚实结合(或“类比”) __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4
2、解题模式 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幽静、 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 旷远等) 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5
•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
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
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
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
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
10
1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3
•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
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 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 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 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 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 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 或高远辽阔等等。 •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 的思想感情。(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13
• 参考答案: •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
象 •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
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 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 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 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 静谧的意境。 • 洋溢着诗人对对大自然界生命的热爱.
7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古诗鉴赏意境类题型
• 所谓意境,是由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意象)构建出的让人产生 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
2
•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
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
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
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
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12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
___ 栖息,宁__愿__忍_受__寂_ 寞和寒冷______ ,但实际
上却写表出现了了自作己者遭__到_贬__官后内心的_孤_ 苦和清高
____的思想感情。
15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8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 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
6
描摹画面 意境 思想情感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幽静 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 孤独的羁旅之愁。
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
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
中带着9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