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中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这个问题可是困扰了不少同仁,不过别担心,跟着我,保证让你豁然开朗!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治疗这类骨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但诊疗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点,下面我就来一一分析。
一、诊断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手腕其他疾病混淆。
应对措施: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必要时,进行中医四诊合参,如望、闻、问、切,以确定骨折类型和程度。
2.难点:部分患者就诊时,骨折已发生移位,影响诊断。
应对措施:对于疑似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骨折复位困难。
应对措施: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如拔伸、旋转、推挤等,结合患者体质和骨折类型,进行个性化复位。
复位过程中,注意力量适中,避免过度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2.难点:骨折愈合慢。
应对措施:中医治疗骨折注重内外兼治,内服中药以促进骨折愈合,外敷膏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3.难点:并发症较多。
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神经损伤,可采取针灸、推拿等疗法;血管损伤,可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感染,可给予清热解毒药物。
三、康复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康复周期长。
应对措施: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指屈伸、手腕旋转等,以恢复手腕功能。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难点:康复效果不佳。
应对措施:评估康复效果,针对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如手腕活动受限,可采取中医推拿、针灸等疗法;疼痛明显,可给予中药熏洗、热敷等治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加油!1.注意事项:复位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般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诊疗流程1. 望、闻、问、切患者来到中医诊所后,中医师首先会对患者的表情、肤色、舌苔、脉象等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综合诊断,从中获取病情的全面信息。
2. 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诊断,中医师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中医辩证理论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一般会采用中药煎剂或中药颗粒来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来选择配方。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局部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肌肉紧张情况。
6. 膏方外治中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膏方外治,使用中药膏药来进行局部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二、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1. 强调整体调理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不仅仅局限于对骨折部位的治疗,更注重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调理。
通过中药、针灸及推拿按摩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2. 个性化治疗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了通用的治疗方法不能适应患者的特殊状况。
3. 减少并发症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骨折愈合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态,缓解疼痛。
三、疗效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是显著的。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
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类1.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 证候分类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淤血阻滞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不足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治疗(一)、手法治疗1.石膏夹板外固定法采用非麻醉下或血肿内麻醉下徒手整复。
国家中医药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
主要多发于两个人群: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前者是由于运动或交通引起的高能量损伤,并常合并软骨、韧带损伤;后者是老年人群中,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会造成桡骨远端骨折。
那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呢?桡骨在整个手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桡骨远端骨折在手腕部位,主要是在关节面3cm内骨折。
在松质骨与致密骨交界处,切面呈四边形。
骨皮质薄弱,结构薄弱。
骨折后易发生松质骨塌陷、皮质骨压碎和桡骨缩短。
更容易发生在中老年和经常运动以及跌倒后手接触地面的人。
桡骨远端骨折会导致手腕严重疼痛和肿胀,手腕畸形等。
如发生桡骨远端骨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西医的治疗方法是:石膏或外固定板闭合复位;腕带外固定用支架;切开复位固定等。
我院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临床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如下:1 .正骨手法: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探索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其正骨手法在治疗中最为常用,桡骨远端骨折伤后其症状为骨折、脱位、筋伤。
经正骨使骨折后脱位的部分复位,再加药膏类进行敷治,90%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2 .内治法:主要是通过内给药来治疗全身,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择药物。
但重点应放在脏腑、经络、气血、筋骨上。
它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在血肿形成的早期,主要因素是发作,中期和营是主力,后期主要是补益气。
3.外治:外治是指对受损部位的处理,使用纯中药成份的膏药对受损部位贴敷。
成效也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结合上述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可在3-4周内可实现临床治愈,多数患者通过传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经过药物和手法的治疗之外,同时搭配康复运动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康复治疗1. 功能锻炼(1)早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复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知识科普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知识科普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即手腕处)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创伤。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大黄、桃仁等研磨成粉末,加热后放入热水中,待水温适宜后浸泡患肢,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2. 祛湿祛寒:骨折后常伴有湿寒阻滞,可使用适量的艾叶、艾草、姜黄等熏灸治疗,疏通经络,驱散寒湿。
3. 活血化瘀:可选用红花、川芎、当归、鸡血藤等中药煎剂口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4.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或灸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合谷、阳陵泉、外关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5.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穴位、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帮助骨折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和功能锻炼。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遵循医生的处方药物治疗。
只有综合应用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多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发于儿童者,多为桡骨下端骨骺分离,或干骺端骨折并骨骺分离。
二、【诊断】2.1 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ZY/T001.941、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手腕关节功能受限。
3、骨折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呈“餐叉样”“刺刀状”畸形。
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4、 X线拍片可确诊。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有摔倒手掌撑地病史或腕关节掌屈着地病史。
2、腕部肿胀,餐叉畸形3、 X线时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远端可向前内侧移位。
2.2 骨折分型与分期:1.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 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
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副作 用较小,有利
于患者恢复
中医治疗注重 养生,有助于 患者恢复健康
费用较低
中医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适合
01
普通家庭 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可以根据
02
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副作用较小,患者恢
03
复较快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有助
04
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注意事 项
复位手法
03
优点:创伤小,恢 复快,并发症少
04
注意事项:操作需 由专业中医师进行,
避免二次损伤
夹板固定
01
原理:利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 保持骨折复位
03
注意事项:夹板固定时要注意松 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02
方法: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 择合适的夹板
04
效果:夹板固定有助于骨折愈合, 减轻疼痛,防止二次损伤
骨远端骨折患者,可 有效固定骨折部位, 促进骨折愈合。
02 夹板固定:适用于桡
骨远端骨折患者,可 有效固定骨折部位, 促进骨折愈合。
04 牵引固定: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 有效固定骨折部位, 促进骨折愈合。
药物选择
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 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避免 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中 医 治 疗 原 理 03. 中 医 治 疗 优 势
02. 中 医 治 疗 方 法 04. 中 医 治 疗 注 意 事 项
中医治疗原理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部分相
互联系、相互影 1
响
注重调整阴阳、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
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老年人多为粉碎性骨折。
常并发桡尺侧关节脱位、尺骨茎突骨折。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
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
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
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1位情况。
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疾病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Colles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Smith骨折):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Barton骨折):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
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2已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方案】一、骨折早期(伤后1~2周):(一)外治法:1、手法整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1)整复方法:①牵抖复位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手法诀窍:一牵、二抖、三尺偏。
②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
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屈曲型骨折牵引方法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相似,但复位方向相反。
3半脱位型桡骨远端骨折背侧缘劈裂骨折:患者取坐位,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患腕,将患腕前后扣紧,与助手对抗拔伸牵引,并将腕部轻度掌屈,然后两手向中轴线相对挤压,在腕背之手用拇指推按背侧缘骨折块,使之复位。
掌侧缘劈裂型骨折整复方法相反。
无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无需手法复位。
陈旧骨折仅向掌侧成角,而无桡偏或重叠移位者,时间虽已达三、四周,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
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者,如受伤时间不太长,骨折愈合尚未牢固,行闭合折骨术治疗,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
2、外固定:骨折复位后采用四块前臂可塑夹板或夹板型石膏超腕关节外固定,并依据骨折实际情况使用加压棉垫,外固定稳妥后使用三角巾将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度悬挂胸前。
保持固定4-6周,儿童患者固定3-4周左右。
外固定后需经常观察伤处肿胀程度及手指血运、感觉情况,按需调整外固定,保持松紧适度,可明显减少骨折端再次移位的机率,以及手指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伴有关节面压缩塌陷无法通过手法复位者;手法整复失败或复位后稳定性极差者;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者;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仍用夹板型石膏超腕关节外固定。
44、功能锻炼: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
5、药物外敷:骨折经复位后第二天开始使用我科自制中药外用制剂黄龙接骨膏敷于伤处皮肤,可外敷于夹板或石膏间。
黄龙接骨膏是湖南省中医药科研项目,获郴州市科技进步奖,经本专科临床研究表明,在骨折早期使用能有效的消除肿胀和疼痛,能促进淤血消散和机化吸收。
6、中医非药物治疗:耳穴压豆:可通经活络止痛、调节气血,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
刮痧疗法:可活血化瘀、清热消肿,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
拔罐法:可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泄热。
隔物灸: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二)内治法:气滞血瘀证:症状:骨折早期气血淤滞于皮下,局部肿痛,舌质暗红或偏暗,舌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消肿止痛,兼以清热凉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2g、生地12g、桑枝10g、赤芍10g、丹皮10g、枳壳10g、丹参12g、延胡索10g(抖)、苏木510g、茯苓10g、三七粉3g、金银花12g、连翘10g、甘草6g。
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依实际症状加减,儿童依体重计算用量。
中成药: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可选择一种口服中成药,如活络消痛胶囊、跌打红药片、伤痛宁片、愈伤灵胶囊等。
(三)护理:(1)体位的选择:骨折早期伤处常肿胀,卧床时可继续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或平方于枕头之上,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肿胀消退。
(2)饮食:宜营养丰富和清淡的饮食,忌辛辣、烟酒,以免影响药效,加重瘀热内攻证。
(3)做好中医情志疏导工作,单纯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可自由活动,告之患者不要因担心疼痛及骨折移位而卧床不起,并保持良好的心情。
二、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一)外治法:1、药物外敷:继续外敷黄龙接骨膏,骨折中期使用具有活血行气、接骨续筋,促进骨痂生长的功效。
在本专科的临床研究中,曾进行该药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该药外敷的治疗组骨痂生长速度优6于对照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功能锻炼:对于仍继续外固定者,继续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并开始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锻炼。
已解除外固定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腕关节的屈伸锻炼,但应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
(二)内治法:中期骨折处疼痛减轻消失,肿胀消退,一般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原始骨痂已开始逐步形成,虽仍有淤血未尽,但不宜再使用活血祛瘀、攻下之法,否则易伤正气。
中期以调和为主,根据内伤气血、外伤筋骨的不同特点,进一步辨证施治,本专科临床上常用:1、接骨续筋法:骨折经早期治疗,骨位已正,筋也理顺,瘀肿消散,当接骨续筋。
方药:续骨活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2g、伸筋草10g、续断10g、骨碎补10g、丹参12g、木瓜10g、五加皮12g、桑枝10g、延胡索10g、赤芍10g、白芍10g、茯苓10g、三七粉3g、厚朴10g、煅自燃铜10g、甘草6g。
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依实际症状加减,儿童依体重计算用量。
中成药:选用一种中成药口服。
愈伤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7活络消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伤科接骨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2、舒筋活络法:具有活血行气,疏通经络的作用,适用于骨折中期,血气未畅,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
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
羌活10g、防风10g、荆芥10g 、独活10g、当归12g、青皮10g、五加皮12g、土鳖虫6g、杜仲10g、红花10g、枳壳10g、骨碎补10g、甘草6g、木瓜10g、丹参12g、伸筋草10g。
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依实际症状加减,儿童一般不用此法。
中成药:选用一种中成药口服。
伤科接骨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大活络胶囊,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活络消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疗效评估:本专科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表明,接骨续筋法内治配合黄龙接骨膏外治能通畅血气,祛瘀生新,加速骨痂的生长,接骨续筋功用明显。
(三)饮食:注重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以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
8三、骨折后期(骨折4周以后):(一)外治法:1、药物外敷:继续外黄龙接骨膏,加速骨痂生长,提高骨痂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以逐步恢复患肢原本功能和关节活动度为主,在不使骨折端移位的前提下逐步、合理增加锻炼强度。
(二)内治法:骨折后期的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俱虚,宜补益气血肝肾、强筋壮骨、接骨续筋。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2g、熟地15g、白芍10g、续断12g、骨碎补10g、杜仲10g、伸筋草16g、木瓜10g、牛膝10g、防风10g、五加皮12g、丹参15g、甘草6g。
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依实际症状加减。
在以上方药的基础上,适当加用1-2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丸、每日3次、口服。
儿童患者后期治疗一般不用中药方剂,使用龙牡壮骨颗粒,依年龄体重计算用法用量。
(三)饮食:骨折后期饮食应更注重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9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增强体质。
忌辛辣、生冷、烟酒。
四、并发症的防治:(一)压疮:多发生于闭合整复骨折后石膏塑形或加压棉垫挤压所致预防措施:外固定后需经常观察伤处肿胀程度及手指血运、感觉情况,按需调整外固定,保持松紧适度。
辨证论治:毒热内蕴证,症见局部皮肤紫暗或溃烂,腐肉及脓水多,或有恶臭,舌红少苔,脉细数,选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患处,6-12小时换药一次。
气血不足证,症见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舌淡,苔少,脉细沉无力,选用活血生肌膏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