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六章答案

合集下载

《编译原理》(陈火旺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ch6-10

《编译原理》(陈火旺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ch6-10

第6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7. 下列文法由开始符号S产生一个二进制数,令综合属性val给出该数的值:试设计求的属性文法,其中,已知B的综合属性c, 给出由B产生的二进位的结果值。

例如,输入时,=,其中第一个二进位的值是4,最后一个二进位的值是。

【答案】11. 设下列文法生成变量的类型说明:(1)构造一下翻译模式,把每个标识符的类型存入符号表;参考例。

【答案】第7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1. 给出下面表达式的逆波兰表示(后缀式):【答案】3. 请将表达式-(a+b)*(c+d)-(a+b+c)分别表示成三元式、间接三元式和四元式序列。

【答案】间接码表:(1)→(2)→(3)→(4)→(1)→(5)→(6)4. 按节所说的办法,写出下面赋值句A:=B*(-C+D) 的自下而上语法制导翻译过程。

给出所产生的三地址代码。

【答案】5. 按照7.3.2节所给的翻译模式,把下列赋值句翻译为三地址代码:A[i, j]:=B[i, j] + C[A [k, l]] + d[ i+j]【答案】6. 按7.4.1和节的翻译办法,分别写出布尔式A or ( B and not (C or D) )的四元式序列。

【答案】用作数值计算时产生的四元式:用作条件控制时产生的四元式:其中:右图中(1)和(8)为真出口,(4)(5)(7)为假出口。

7. 用7.5.1节的办法,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四元式序列: While A<C and B<D do if A=1 then C:=C+1 else while A ≦D do A:=A+2; 【答案】第9章 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4. 下面是一个Pascal 程序:当第二次( 递归地) 进入F 后,DISPLAY 的内容是什么当时整个运行栈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第1次进入F 后,运行栈的内容: 第2次进入F 后,运行栈的内容: 109 87 6 5 4 3 2 1 017 16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第2次进入F 后,Display 内容为:5. 对如下的Pascal 程序,画出程序执行到(1)和(2)点时的运行栈。

编译原理及其习题解答(武汉大学出版社)课件chap6

编译原理及其习题解答(武汉大学出版社)课件chap6

练习1题目 练习 题目
文法G[T]: T→ F | T*F F →F ↑ P | P P→ (T) | i 证明T*P ↑(T*F)是文法G的一个句型,并 指出这个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 句柄。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练习1 练习1解答
证明:T T*F T*F↑P T*F↑(T) 语法树: T T * F P F ↑ ( P T )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练习2题目
设有文法G[S]: 设有文法 S →V1 V1→ V2 | V1iV2 V2→ V3 | V2+V3 V3→ )V1* | ( (1)给出 (+(i( 的最右推导,并画出相应的语法树; 给出 的最右推导,并画出相应的语法树; (2)证明 2+V3i( 是文法的一个句型,并指出这个句型的短语、直接 证明V 是文法的一个句型,并指出这个句型的短语、 证明 短语、句柄。 短语、句柄。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是一般移进 归约方法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是一般移进-归约方法 的抽象模型,可识别任何上下文无关语言。 的抽象模型,可识别任何上下文无关语言。给定一个上下 文无关文法,可构造一个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文无关文法,可构造一个自下而上的分析器。 非确定的自下而上的分析器与非确定的自上而下的分 析器的不同之处: 析器的不同之处: 课本P147 课本
编译原理 Compiler Principles
自下而上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可归约串的问题;(∵ 该分析的每一步就是从当前串中找一 ;(∵
个子串( 个子串(称“可归约串”),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可归约串”),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将它归约到某个非终结符号 自下而上分析法的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可归约串” 自下而上分析法的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可归约串”, 关键就是找哪个子串是 哪个不是“可归约串” 例如上例中的(3) 哪个不是“可归约串”。例如上例中的

编译原理第6章习题与答案

编译原理第6章习题与答案

第6章习题6-1 将下列中缀式改写为逆波兰式。

(1) -A*(B+C)/(D-E)(2) ((a*d+c)/d+e)*f+g(3) a+x≤4∨(c>d*3)(4) a∨b∧c<d*e/f6-2 将下列逆波兰式改写为中缀式。

(1) abc*+(2) abc-*cd+e/-(3) abc+≤a0>∧ab+0≠a0<∧∨6-3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四元式序列。

(1) X:=A*(B+C)+D(2) if A∧(B∨(C∨D)) then S1 else S2(3) while A<C∧B>0 doif A=1 then C:=C+1 else A:=A+26-4 设有二维PASCAL数组A[1··10,1··20]和三维PASCAL数组B[1··10, 1··20,1··30],给出赋值语句A[I,J]:=B[J,I+J,I+1]+X的四元式序列。

第5章习题答案6-1 解:(1) A-BC+*DE-/(2) ad*c+d/e+f*g+(3) ax+4≤cd3*>∨(4) abcde*f/<∧∨6-2 解:(1) a+b*c(2) a*(b-c)-(c+d)/e(3) a≤b+c∧a>0∨a+b≠0∧a<06-3 解:(1) (1) (+,B,C,T1)(2) (*,A,T1 ,T2)(3) (+,T2 ,D,T3)(4) (=,T3 ,0,X)(2) 如下所示:(1) (jnz,A,0,3);(2) (j,0,0,p+1);(3) (jnz,B,0,9);(4) (j,0,0,5);(5) (jnz,C,0,9);(6) (j,0,0,7);(7) (jnz,D,0,9);(8) (j,0,0,p+1);(9) 与S1相应的四元式序列(p) (j,0,0,q)(p+1) 与S2相应的四元式序列(q) …(3) 假设所产生的四元式序列编号从1开始(1) (j<A,C,3)(2) (j,0,0,13)(3) (j>,B,0,5)(4) (j,0,0,13)(5) (j=,A,1,7)(6) (j,0,0,10)(7) (+,C,1,T1)(8) (=,T1 , ,C)(9) (j,0,0,1)(10) (+,A,2,T2)(11) (=,T2 , ,A)(12) (j,0,0,1)(13) …6-4 解:(1) (*,I,20,T1)(2) (+,J,T1,T1)(3) (-,a A,C A ,T2)(4) (+,I,J,T3)(5) (*,J,20,T4)(6) (+,T3 ,T4 ,T4)(7) (+,I,1,T5)(8) (*,T4,30,T6)(9) (+,T5 ,T6 ,T6)(10) (-,a B,C B ,T7)(11) (=[],T7[T6],0,T8)(12) (+,T8 ,X,T9)(13) ([]=,T9 ,0,T2[T1])(注:(1)~(3)是计算下标变量A[I,J]XXX的四元式,T2中存放的是CONSTPART部分,而T1中存放的是VARPART部分,a A表示数组A的首XXX;(4)~(10) 是计算下标变量B[J,I+J,I+1]XXX的四元式,T7中存放的是CONSTPART 部分,而T6中存放的是VARPART部分,a B表示数组B的首XXX。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6.1 完成下列选择题:(1) 过程的DISPLAY表中记录了。

a. 过程的连接数据b. 过程的嵌套层次c. 过程的返回地址d. 过程的入口地址(2) 过程P1调用P2时,连接数据不包含。

a. 嵌套层次显示表b. 老SPc. 返回地址d. 全局DISPLAY地址(3) 堆式动态分配申请和释放存储空间遵守原则。

a. 先请先放b. 先请后放c. 后请先放d. 任意(4) 栈式动态分配与管理在过程返回时应做的工作有。

a. 保护SPb. 恢复SPc. 保护TOPd. 恢复TOP(5) 如果活动记录中没有DISPLAY表,则说明。

a. 程序中不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b. 程序中不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c. 程序中既不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也不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d. 程序中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也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解答】(1) b (2) a(3) d (4) b (5) b6.2 何谓嵌套过程语言运行时的DISPLAY表?它的作用是什么?【解答】当过程定义允许嵌套时,一个过程在运行中应能够引用在静态定义时包围它的任一外层过程所定义的变量或数组。

也就是说,在栈式动态存储分配方式下的运行中,一个过程Q可能引用它的任一外层过程P的最新活动记录中的某些数据。

因此,过程Q运行时必须知道它的所有(静态)外层过程的最新活动记录的地址。

由于允许递归和可变数组,这些外层过程的活动记录的位置也往往是变迁的。

因此,必须设法跟踪每个(静态)外层的最新活动记录的位置,而完成这一功能的就是DISPLAY嵌套层次显示表。

也即,每当进入一个过程后,在建立它的活动记录区的同时也建立一张DISPLAY表,它自顶而下每个单元依次存放着现行层、直接外层等,直至最外层(主程序层)等每一层过程的最新活动记录的起始地址。

6.3 (1) 写出实现一般递归过程的活动记录结构以及过程调用、过程进入与过程返回的指令;(2) 对以return(表达式)形式(这个表达式本身是一个递归调用)返回函数值的特殊函数过程,给出不增加时间开销但能节省存储空间的实现方法。

编译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编译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 章引论第1 题解释下列术语:(1)编译程序(2)源程序(3)目标程序(4)编译程序的前端(5)后端(6)遍答案:(1)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

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号表管理等工作。

(5)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2 题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8 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

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内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中间代码生成程序:按照语义规则,将语法分析程序分析出的语法单位转换成一定形式的中间语言代码,如三元式或四元式。

中间代码优化程序:为了产生高质量的目标代码,对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

表格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多数都从表格中读取,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编译原理作业题答案编译原理课后题答案

编译原理作业题答案编译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6、令文法G 6为:N →D|ND D → 0|1|2|3|4|5|6|7|8|9(1)G 6 的语言L (G 6)是什么?(2)给出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解答:思路:由N N →→ D|ND 可得出如下推导N =>=>ND ND ND=>=>=>NDD NDD NDD=>…=>=>…=>=>…=>D D n(n >=1=1))可以看出,N 最终可以推导出1个或多个(也可以是无穷)D ,而D D →→ 0|1|2|3|4|5|6|7|8|9可知,每个D 为0~9中的任一个数字,所以,中的任一个数字,所以,N N N 最终推导出的就是由最终推导出的就是由0~9这10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

(1)G 6 的语言L (G 6)是由0~9这10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或{0{0,,1,1,……,9}+。

(2)(2)句子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左推导分别为的最左推导分别为: : N =>=>ND ND ND=>=>=>NDD NDD NDD=>=>=>NDDD NDDD NDDD=>=>=>DDDD DDDD DDDD=>=>=>0DDD 0DDD 0DDD=>=>=>01DD 01DD 01DD=>=>=>012D 012D 012D=>=>=>0127 0127 N =>=>ND ND ND=>=>=>DD DD DD=>=>=>3D 3D 3D=>=>=>34 34N =>=>ND ND ND=>=>=>NDD NDD NDD=>=>=>DDD DDD DDD=>=>=>5DD 5DD 5DD=>=>=>56D 56D 56D=>=>=>568 568 句子01270127、、34和568的最右推导分别为的最右推导分别为: :N =>=>ND ND ND=>=>=>N7N7N7=>=>=>ND7ND7ND7=>=>=>N27N27N27=>=>=>ND27ND27ND27=>=>=>N127N127N127=>=>=>D127D127D127=>=>=>0127 0127 N =>=>ND ND ND=>=>=>N4N4N4=>=>=>D4D4D4=>=>=>34 34N =>=>ND ND ND=>=>=>N8N8N8=>=>=>ND8ND8ND8=>=>=>N68N68N68=>=>=>D68D68D68=>=>=>568 5687、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奇数集,且每个基数不以0开头。

编译原理第三版答案

编译原理第三版答案

编译原理第三版答案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等内容。

《编译原理》(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是编译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Alfred V. Aho、Monica S. Lam、Ravi Sethi和Jeffrey D. Ullman合著,已经出版了三个版本。

本文将针对《编译原理》第三版中的习题和答案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相关知识。

第一章,引论。

1.1 什么是编译器?编译器是一种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程序,它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

1.2 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同时保持程序的功能和性能。

1.3 编译器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编译器的结构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后端包括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第二章,词法分析。

2.1 什么是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一个阶段,它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转换成单词(Token)序列。

2.2 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源程序中的单词,并将其转换成单词符号表中的标识符。

2.3 词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词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包括非法字符、非法注释、非法标识符等。

第三章,语法分析。

3.1 什么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二个阶段,它将词法分析得到的单词序列转换成抽象语法树。

3.2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源程序中的语法结构,并检查语法的正确性。

3.3 语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语法分析中常见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缺失分号、缺失括号等。

第四章,语义分析。

4.1 什么是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编译器中的第三个阶段,它对源程序的语义进行分析和处理。

编译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编译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绪论)一、选择题1.编译程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

A) 应用B) 系统C) 实时系统D) 分布式系统2.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程序是可执行程序。

A) 一定B) 不一定3.编译程序的大多数时间是花在上。

A) 词法分析B) 语法分析C) 出错处理D) 表格管理4.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遍”将。

A)提高编译程序的执行效率;B)使编译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提高目标程序质量;C)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高机器的执行效率。

5.编译程序各个阶段都涉及到的工作有。

A) 词法分析B) 语法分析C) 语义分析D) 表格管理6.词法分析的主要功能是。

A) 识别字符串B) 识别语句C) 识别单词D) 识别标识符7.若某程序设计语言允许标识符先使用后说明,则其编译程序就必须。

A) 多遍扫描B) 一遍扫描8.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执行速度的快慢B) 是否生成目标代码C) 是否语义分析9.多遍编译与一遍编译的主要区别在于。

A)多遍编译是编译的五大部分重复多遍执行,而一遍编译是五大部分只执行一遍;B)一遍编译是对源程序分析一遍就立即执行,而多遍编译是对源程序重复多遍分析再执行;C)多遍编译要生成目标代码才执行,而一遍编译不生成目标代码直接分析执行;D)多遍编译是五大部分依次独立完成,一遍编译是五大部分交叉调用执行完成。

10.编译程序分成“前端”和“后端”的好处是A)便于移植B)便于功能的扩充C)便于减少工作量D)以上均正确第二章练习题(文法与语言)一、选择题1.文法 G 产生的 (1) 的全体是该文法描述的语言。

A.句型B. 终结符集C. 非终结符集D. 句子2.若文法 G 定义的语言是无限集,则文法必然是 (2) A递归的 B 上下文无关的 C 二义性的 D 无二义性的3. Chomsky 定义的四种形式语言文法中, 0 型文法又称为(A)文法;1 型文法又称为(C)文法;2 型语言可由(G) 识别。

A 短语结构文法B 上下文无关文法C 上下文有关文法D 正规文法E 图灵机F 有限自动机G 下推自动机4.一个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A);描述一个语言的文法是(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 章自底向上优先分析
第1 题
已知文法G[S]为:
S→a|∧|(T)
T→T,S|S
(1) 计算G[S]的FIRSTVT 和LASTVT。

(2) 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说明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3) 计算G[S]的优先函数。

(4) 给出输入串(a,a)#和(a,(a,a))#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

答案:
文法展开为:
S→a
S→∧
S→(T)
T→T,S
T→S
(1) FIRSTVT - LASTVT 表:
表中无多重人口所以是算符优先(OPG)文法。

友情提示:记得增加拓广文法S`→#S#,所以# FIRSTVT(S),LASTVT(S) #。

(3)对应的算符优先函数为:
Success!
对输入串(a,(a,a))# 的算符优先分析过程为:
Success!
第2 题
已知文法G[S]为:
S→a|∧|(T)
T→T,S|S
(1) 给出(a,(a,a))和(a,a)的最右推导,和规范归约过程。

(2) 将(1)和题1 中的(4)进行比较给出算符优先归约和规范归约的区别。

答案:
(2)算符优先文法在归约过程中只考虑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从而确定可归约串,而与
非终结符无关,只需知道把当前可归约串归约为某一个非终结符,不必知道该非终结符的名字是什么,因此去掉了单非终结符的归约。

规范归约的可归约串是句柄,并且必须准确写出可归约串归约为哪个非终结符。

第3题:
有文法G[S]:
SV
VT|ViT
TF|T+F
F)V*|(
(1) 给出(+(i(的规范推导。

(2) 指出句型F+Fi(的短语,句柄,素短语。

(3) G[S]是否为OPG若是,给出(1)中句子的分析过程。

因为该文法是OP,同时任意两个终结符的优先关系唯一,所以该文法为OPG。

(+(i(的分析过程
第4题
文法G[S]为:
S→S;G|G
G→G(T)|H
H→a|(S)
T→T+S|S
(1)构造G[S]的算符优先关系表,并判断G[S]是否为算符优先文法。

(2)给出句型a(T+S);H;(S)的短语、句柄、素短语和最左素短语。

(3)给出a;(a+a)和(a+a)的分析过程,说明它们是否为G[S]的句子。

(4)给出(3)中输入串的最右推导,分别说明两输入串是否为G[S]的句子。

(5)由(3)和(4)说明了算符优先分析的哪些缺点。

(6)算符优先分析过程和规范归约过程都是最右推导的逆过程吗
答案:
(1)构造文法G[S]的算符优先关系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