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我国中公传统文化比外国文化更有特色,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具体的特征。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特征: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文明的结晶,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另外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备受关注。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它包括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人民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道德观念,对于了解我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以及对我国古代思想的继承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都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文精神,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内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孝道礼仪、孝敬父母等价值观念一直被传承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中还蕴含了自然观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勤俭节约、礼让宽容的处世之道。

3.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勤奋自助、谦卑有礼、团结互助,强调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它不仅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对人类价值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作为我国人,我们应当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总结与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概念时,我们不禁深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这样的理解,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身文化的根基。

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

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 从创新角度,谈了对北京精神的理解。他表示,千 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 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今天的北京,是全国最有 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 城。
诠释北京精神
•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 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 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 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 1、不能简单说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 2、民族文化是与“外来文化”相对来说的。
是不同空间的比较,即横向比较;
• 3、传统文化是与“当代文化”相对来说的。 是不同时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
• 4、如果真的把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放在一起 来比较起区别的话,应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即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差别 的话,只能从民族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特 征上进行比较差别了。
国防大学的公方彬教授说,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 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 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保证我们认清自己是谁,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将会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导入 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
诠释北京精神
•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即突破常规、推 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 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和意义
•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 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智慧到传统艺术、礼仪文化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积淀,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 厚重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智慧等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师道尊严,倡导尊重师长、孝顺父母的价值观念。

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强调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3. 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宴席礼仪、婚丧礼仪、社交礼节等方面。

中国人注重礼仪,认为礼貌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4. 文人雅士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文人雅士,尊重知识分子的学识和才华。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是中国文人雅士展现才华的途径。

5.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其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 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良的伦理道德观念,对当今社会价值观传承起着积极的作用。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仍然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整体意识。

3. 社会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伦理道德。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精神寄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灵魂寄托,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慰藉。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由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名族特征。

多元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是无数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在岁月的变迁与文化的滋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追求。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由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组成,它们都宣扬道德,为我们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寄托。

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纽带。

思想智慧: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可以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礼仪、传统医学等多个领域。

其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例如,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佛家提倡舍己救人,超脱尘世。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

二、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所在。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其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再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遇到了挑战。

在发展方面,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在线展览和线上讲座,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在教育领域,可以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挑战方面,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市场化的压力,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要保护好传统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征,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涵和特征凝结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逐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艺术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诗歌、散文、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留下了大量不朽之作,他们的诗歌被誉为“唐诗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中国古典戏曲如京剧、越剧、评剧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二、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之道,注重人伦道义和社会秩序;道家提倡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超脱;佛家主张超越生死苦乐,追求解脱和涅槃。

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

三、宗教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了多种宗教信仰,包括道教、儒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支撑,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面貌。

道教崇尚自然、追求长生不死;儒家注重人伦和礼法,弘扬仁爱熟和;佛教主张离苦得乐,追求解脱涅槃。

各种宗教信仰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精神。

四、礼仪习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习俗,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体现尤为明显。

尊长敬老、尊师重道、尊神拜祖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价值。

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征独特。

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

这些内涵和特征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支撑,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中国古代文明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包含着广泛丰富的内容。

其中,中国古代哲学学说、文学艺术、礼仪制度、传统医药、戏曲表演等方面都是其鲜明的特点。

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维护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和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民族特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忠诚、孝道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些价值观念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商业价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提供传统文化艺术演出、文化旅游等服务,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社会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传统文化研究的力度,推出相关研究项目,培养一大批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

2.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传统文化,推进时代文化建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

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

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1、老百姓的理解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化。

2、权威的解释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

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

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

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

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

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

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

他认为,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

“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 决不停止” ,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

这些特点, 概括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哲学家主张清静、无为, 但从总体上讲,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

2、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3、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绕这个问题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定论。

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我们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罗国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它是中国的,这是从它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意义上来说的;第二,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第三,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基本的特点1、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

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

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2、重和谐与统一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

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1993年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国际讨论会纪要称“源远流长的和谐意识是中国社会自秦以来高度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重实际、追求稳定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

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

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先民们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尽管古代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人口与土地的比例适中,若无大的自然灾害或遇到兵荒马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先民们也大体可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的悠哉悠哉,因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除了土地肥沃、四季有序、风调雨顺外,只要勤于耕作即可。

这是一种简单而又重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重实际而玄想,重稳定而轻变动的文化品格。

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仁政规划,陶渊明“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优美田园风光,都是农业文明中先民生活理想的写照。

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节奏息息相通。

4、重理性与人文教养春秋战国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更是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以此确定了它们在仕文化中的统治地位。

仕文化的活动领域和研究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鬼节(农历7月15)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衣冠服饰★:汉服(汉族)、唐装(汉族盘领袍)、苗服(苗族)、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旗袍(满族)、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用在中国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在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人为的拔高它或贬低它都是不可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