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

合集下载

江西绿色生态评价实施细则

江西绿色生态评价实施细则

附件2“江西绿色生态”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区域高端品牌,促进质量提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文)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方案》(中办发…2017‟8号文)等工作要求,鼓励市场主体运用绿色生态标准化理念和方法,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有序开展“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结合江西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组织申请“江西绿色生态”评价及评价机构对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开展评价活动,适用于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江西绿色生态”是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按照《“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通用要求》(DB36/T 1138-2019)规定,依据“江西绿色生态”联盟标准,实施先进性评价活动,并获得“江西绿色生态”标志和证书的一种品牌形象。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的“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是由江西绿色生态标准创新联盟(以下简称“标准创新联盟”))联合相关技术机构,对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品牌、技术、管理等体现先进性、引领性,及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依据《“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通用要求》(DB36/T 1138-2019)和相应的“江西绿色生态”联盟标准,实施的第三方评价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标准创新联盟在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统一指导及监督下,组织管理“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和保护工作。

第六条标准创新联盟设立“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办公室(设在标准创新联盟秘书处单位,以下统称“评价机构”),负责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一)制(修)订“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发展规划、年度评价计划;(二)组织“江西绿色生态”联盟标准研制、培育推广等工作;(三)组建并管理“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审专家库;(四)组织“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工作;(五)组织“江西绿色生态”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培育、跟踪及监督管理工作;(六)建设并维护“江西绿色生态”品牌网络管理系统;(七)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是指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和应用的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标准的制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首先,基地应当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的重大任务。

其次,基地应当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此外,基地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才队伍。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能力。

此外,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国际标准的对接和融合,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基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加强与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创新和应用。

科研机构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标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基地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
佚名
【期刊名称】《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年(卷),期】2017(027)003
【摘要】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为科学指导创新基地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总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支撑构建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制定本规划.
【总页数】5页(P4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专家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J],
2.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 [J],
3.《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印发 [J], 钱进
4.《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发布 [J],
5.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标准化地理论、方法与实践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7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标准化地理论、方法与实践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单选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答案:A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 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2、系列化原理是()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3、组合化原理是()。

全国各地标准化补贴

全国各地标准化补贴

2022 年全国各市各地区标准化补贴奖励整理,具体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详情如下。

(如有不足,欢迎补充)北京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2年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项目的通知》1.各级标准补助额度原则如下:(1)国际标准补助金额不高于100万元;(2)国家标准补助金额不高于30万元;(3)行业标准补助金额不高于20万元;(4)本市地方标准补助金额不高于20万元;(5)团体标准补助金额不高于20万元。

2.修订标准补助额度不高于各级标准补助最高额度的半数。

3.每项标准的补助额度不超过该项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实施效果评价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

4.同一单位年度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不超过50万元(制定国际标准的不超过100万元)。

山东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省财政对每个区域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领域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对每个国家级标准化推广应用平台(示范推广平台)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0万元;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0万元、50万元;对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50万元、30万元;对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和小麦、玉米、蔬菜等优势农业领域的重点国家标准,以及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领域具有重大创新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每项给予一次性资助资金50万元,对主导制定的其他领域的重点国家标准每项给予一次性资助资金20万元。

广东省《广东省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1.每主导制定(修订)一项地方标准或有较大影响的联盟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答案解析(必过版)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答案解析(必过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答案:A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2、系列化原理是()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3、组合化原理是()。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郭 伟 李晓峰 蔡成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政策、参与国际标准化、标准翻译等基础能力建设情况、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基于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深刻认识,结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自身特点和标准国际化工作需求,提出了以“优势技术标准推广促进优势标准国际化领域培育”为核心,充分利用区域、国际组织平台资源,创新发展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发展建议,对促进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标准国际化,工程建设标准,标准联通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5.004Thinking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tandardsGUO Wei LI Xiao-feng CAI Cheng-jun(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olic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basic capacity-building such as standard tran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hen 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stand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standards shall be promoted by advantageous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latforms of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suggestions will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Keywords: stand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tandard connectivity学术研讨工程建设标准以规范工程技术、保证工程质量为目标,涉及技术选用、产品配套、操作流程、管理要求、人员责任等多方面,是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范》编制的内容综合的标准化技术文件。

国标委批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国标委批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201 8 27
能制 造服务 平 台的标准规 范 ,国际 标 准 号 为 IEC PAS 63178。
工 业 互 联 网 (T 业 云 平 台 )是 支撑 智能制 造的重 要基础 设施 ,能 够通 过提供 强大 的数据传 输 、存储 和 处 理 能 力 ,帮 助 制 造 业 企 业 对 内 收集 和分析 大量数 据 ,对外 实现制 造 资 源 共 享 和 协 同 ,进 而 促 进 企 业 提升 产品 附加值 、提高生 产效率 、 创新 商业模 式 ,加快 推动制 造业转 型 升级 。制造 资 源 /能力 接入 是 T 业互 联 网有 效运作 的前提 。但 目前 各类 ‘1 业 云平 台制造 资源 /能 力类 型 和接人手 段存 在差异 。缺乏统一 标 准 , 导 致 企 业 内 、企 业 间 T 业 系 统互 联 的难 度较 大 、成本 较高 。为 解决 这一难 题 ,航 天云 网天智公 司 成立 了国际标准项 目团队 ,启动 《智 能制 造 服务平 台制造 资源 ,能 力接 入集 成要求 》国际标准 的研究 ,连 续 三 年 获 得 “智 能 制 造 /工 业 互 联 网相关 国际标 准培育研 究”集 团 标准 化项 目支持 。基 于项 目研究经 验 .航 天云 网天智公 司提 出 了 《智
标准 ·检测认证 /口 用 电 器
国标 委批 复”国家技 术标 准 创 新 基 地 ”
近 日,国家标 准化 管理 委 员会 批 复 中国电器科 学研究 院 ,同意建 设 “国家 技术标 准创新 基地 (家用 电器 和 电 器 附 件 国际 标 准 化 )” 。 近 年来 ,中国 电器 院共制 修 订 450 项 国家标准 、行 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 , 主导 制 定 了 IEC 62863—— 是我 国 家 电行业 主导制定 的第一 个 IEC标 准 ;拥 有 IEC注册 专 家 30多 人 ; 在 家 用 电 器 领 域 共 提 出 lO多 项 IEC提 案 ,制 修 订 IEC国 际标 准 5 项 ; 承 担 了 IEC/SC 32C小 型 熔 断 器 国际秘 书处 ,作为 IEC在 中 国挂 靠 的第 四个 国际秘 书处。 国家技术 标 准创新 基地将 面 向国际化 ,强化 标 准 引领 ,提 升我 国家电产业 国际 竞 争力 ,促进 产业升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
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的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各区域各行业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规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区域(行业)中心(以下简称“区域(行业)中心”)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行业)中心是创新基地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绿色生态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绿色生态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

第三条区域(行业)中心总体上分为区域和行业两大类。

区域中心主要服务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行业中心主要服务全省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

第四条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遵循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长期运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五条区域(行业)中心主要依托企事业单位建设,实行“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国家关于创新基地发展方针、政策,制定创新基地相关制度;
(二)编制并组织实施创新基地总体规划和建设指南;
(三)对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创新基地建设进展的沟通汇报,与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工作协调;
(四)监督创新基地及各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为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各区域(行业)中心的统一管理,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区域(行业)中心的申报、验收、检查、评估等材料的接收、形式审查和专家论证会的组织工作;
(二)批准区域(行业)中心的筹建、设立、调整和撤销;
(三)负责创新基地咨评委专家的日常联络;
(四)组织区域(行业)中心相关人员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五)提出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工作建议;
(六)组织对区域(行业)中心的考核评估;
(七)承担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区域(行业)中心所在领域(区域)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设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创新基地做好本辖区、本行业区域(行业)中心的管理工作,为区域(行业)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

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创新基地有关区域(行业)中心的方针、政策,支持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二)组织申报和建设区域(行业)中心;
(三)指导区域(行业)中心的运行,协调有关方面对区域(行业)中心给予支持;
(四)协助开展区域(行业)中心的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九条承担区域(行业)中心建设和运行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为区域(行业)中心提供基础条件保障,解决区域(行业)中心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二)建立健全区域(行业)中心章程等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提出区域(行业)中心标准化需求,完成创新基地下达的关于区域(行业)中心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四)组织本领域(区域)内的相关组织或个人参与到区域(行业)中心的标准化工作,以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本领域的先进技术标准;
(五)开展本领域(区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先进团体标准的宣贯和标准起草的培训工作;
(六)配合做好创新基地对区域(行业)中心的检查、评估等工作。

第十条设立由创新基地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和相关领域专
家组成的咨询与评审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评委”),主要为区域(行业)中心的设立、考核评估以及区域(行业)中心政策、制度、规划的制定等提供咨询意见。

第三章设立条件与程序
第十一条创新基地承担单位负责制定区域(行业)中心总体规划,明确区域(行业)中心的重点任务和布局。

第十二条创新基地承担单位根据区域(行业)中心的总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建设重点和要求。

第十三条申请成立区域(行业)中心的企事业单位总体上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得到行业部门、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支持;
(二)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标准化工作队伍,能够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经费支持;
(三)在标准化工作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有较强聚集创新资源和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能力;
(四)在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国际或国内标准化工作经验。

符合以上条件的有关单位可填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区域(行业)区域(行业)中心申报书》。

第十四条区域(行业)中心所在领域(区域)的行业主管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