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石油工程).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3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由于实际上所取的两个断面之间存在着水头损失所以实际流量q0一般要略小于计算流量q二者的比值称为流量系数即实际流量q0用体积法测定1记录仪器常数d1d2的值并算出k2缓慢开启实验阀门使两个测压管压差达到最大作为第一个实验点测读并记录测压管内液面的读数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中山大学工学院
2009年5月
实验注意事项
记录表


流量
测压管读数
体积
时间
流量
阻力
形式




前断面
后断面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结合实验成果,分析比较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
2.结合流动仪演示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哪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3.现备有一段长度及联接方式与调节阀(图8.1)相同,内径与实验管道相同的直管段,如何用两点法测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3.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管道由小→大→小三种已知管径的管道组成,共设有六个测压孔,测孔1—3和3—6分别测量突扩和突缩的局部阻力系数。其中测孔1位于突扩界面处,用以测量小管出口端压强值。

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力学定律的学科。

石油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及工程管理的综合学科。

石油工程中涉及到各种流体的运动,因此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石油工程中的流体运动问题、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流体运动过程中,质量是守恒的。

即在任何一个流体流束中,单位时间内进入这个流束的质量与单位时间内从这个流束中流出的质量之和等于单位时间内在流束中积累的质量的变化率。

动量守恒定律流体在受到一定力的作用下产生速度的变化。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一截面的流体动量之和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该截面进入或离开的动量之和。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单位时间内进入系统的能量与单位时间内离开系统的能量之和等于单位时间内系统内能量的变化率。

石油工程中的流体运动问题石油工程是研究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及工程管理的综合学科。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流体,如石油、水和气体。

因此,如何合理地研究和控制这些流体的运动,对石油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油藏中的渗流问题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藏是一个孔隙介质。

了解油藏中的渗流问题对于石油开采的效率和油田的开发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力学可以应用于油藏中的流体运动问题,如油水分离、油藏中的气体运移等。

受压油藏中的流动问题受压油藏是指油藏中存在一定压力,油水气体都存在于孔隙中。

合理地研究和控制受压油藏中的流动问题,可以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井中的流体运动问题油井是采油项目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其内部涉及到多个流体的运动问题。

合理地研究和控制油井中的流体运动,可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并确保油井的正常运行。

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在石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工与石油工程作业指导书

化工与石油工程作业指导书

化工与石油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化工与石油工程概述 (4)1.2 工程项目基本流程 (4)第2章工程设计与计算 (5)2.1 设计规范与标准 (5)2.1.1 国家及行业标准 (5)2.1.2 企业标准 (5)2.1.3 国际标准 (5)2.2 工程计算方法 (5)2.2.1 物理化学计算 (5)2.2.2 结构计算 (5)2.2.3 经济性计算 (5)2.3 计算机辅助设计 (6)2.3.1 二维CAD设计 (6)2.3.2 三维CAD设计 (6)2.3.3 仿真分析 (6)2.3.4 数据管理 (6)第3章反应工程 (6)3.1 化学反应动力学 (6)3.1.1 基本概念 (6)3.1.2 动力学方程 (6)3.1.3 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6)3.1.4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6)3.2 反应器设计 (6)3.2.1 反应器类型 (7)3.2.2 反应器设计原则 (7)3.2.3 反应器尺寸计算 (7)3.2.4 反应器内流动与混合 (7)3.3 反应工艺优化 (7)3.3.1 工艺参数优化 (7)3.3.2 反应器操作优化 (7)3.3.3 反应过程控制 (7)3.3.4 反应工艺改进 (7)第4章传质与分离工程 (7)4.1 传质基本原理 (7)4.1.1 菲克定律 (7)4.1.2 扩散系数 (7)4.1.3 传质速率 (8)4.2 蒸馏与吸收 (8)4.2.1 蒸馏 (8)4.2.2 吸收 (8)4.3.1 萃取 (8)4.3.2 结晶 (8)第5章传热工程 (9)5.1 传热基本原理 (9)5.1.1 热传导 (9)5.1.2 对流 (9)5.1.3 辐射 (9)5.2 换热器设计 (9)5.2.1 选择换热器类型 (9)5.2.2 确定换热面积 (10)5.2.3 换热器流动与阻力计算 (10)5.3 冷却与加热系统 (10)5.3.1 冷却系统 (10)5.3.2 加热系统 (10)5.3.3 系统设计要点 (10)第6章流体工程 (10)6.1 流体力学基础 (10)6.1.1 流体的性质 (10)6.1.2 流体的流动状态 (11)6.1.3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11)6.2 流体输送设备 (11)6.2.1 管道输送 (11)6.2.2 液体输送泵 (11)6.2.3 气体输送设备 (11)6.3 流体密封技术 (11)6.3.1 常见流体密封类型 (11)6.3.2 密封材料 (11)6.3.3 密封装置的设计与维护 (11)6.3.4 密封技术的发展趋势 (11)第7章设备与管道设计 (12)7.1 设备选型与设计 (12)7.1.1 设备选型的原则 (12)7.1.2 设备设计要求 (12)7.2 管道设计 (12)7.2.1 管道设计原则 (12)7.2.2 管道设计内容 (12)7.3 设备与管道应力分析 (13)7.3.1 应力分析的目的 (13)7.3.2 应力分析内容 (13)7.3.3 应力分析方法 (13)第8章自动化与控制 (13)8.1 自动化系统概述 (13)8.2 传感器与执行器 (13)8.2.2 执行器 (14)8.3 控制系统设计 (14)8.3.1 控制系统概述 (14)8.3.2 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14)8.3.3 控制策略设计 (14)8.3.4 人机界面设计 (14)8.3.5 通信网络设计 (14)第9章安全与环保 (15)9.1 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15)9.1.1 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流体的运动规律、动力学特性以及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为他们在石油工程、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流体力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 理解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运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掌握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流体力学基础1. 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分类2. 流体静力学3. 流体动力学第二部分: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1. 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实例第三部分: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1.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2. 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实例第四部分:流体力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 油气藏流体力学2. 油井流动分析3. 油气管道流动分析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应用技能。

利用上机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还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课堂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的平时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分类课时:2学时2. 流体静力学课时:4学时3. 流体动力学课时:6学时4. 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时:4学时5.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实例课时:4学时6. 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课时:4学时7. 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实例课时:4学时8. 油气藏流体力学课时:4学时9. 油井流动分析课时:4学时10. 油气管道流动分析课时:4学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流体力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2. 课件:教师制作的课件3.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数据4. 数值模拟软件:FLUENT、ANSYS等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八、教学建议1. 提前预习,加强课堂互动:学生应提前预习教材,了解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流体的流动形态:观察实际的流线形状,判断其流动形态的类型;2、熟悉雷诺准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3、确立“层流与湍流与Re 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概念。

二、基本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3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即层流、湍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流。

雷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流体流动时,发现影响流体流动类型的因素除了流速u 以外,还有管径d 、流体的密度ρ以及粘度μ,由这四个物理量组成的无因次数群μρdu =Re称之为雷诺数。

实验证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当Re ≤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为层流。

当Re ≥4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为湍流。

当2000<Re <4000,流体的流动类型可能是层流,也可能为湍流,将这一范围称之为不稳定的过渡区。

从雷诺数的定义式来看,对于同一管路d 为定值时,u 仅为流量的函数。

对于流体水来讲,ρ及μ仅为温度的函数。

因此确定了温度及流量即可计算出雷诺数Re 。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水从玻璃水槽3流进玻璃管4(内径20mm ),槽内水由自来水供应,供水量由阀6控制,槽壁外有进水稳定槽7及溢流槽10,过量的水进溢流槽10排入图1-3 雷诺示范实验装置1-红墨水瓶 2.6.8.12-阀门 3-玻璃水槽 4-带喇叭口玻璃管(Φ20) 5-进水管 7-进水稳定槽 9-转子流量计 10-溢流槽 11-排水管下水道。

实验时打开阀门8,水即由玻璃槽进入玻璃管,经转子流量计9后,流进排水管排出,用阀8调节水量,流量由转子流量计9测得。

高位墨水瓶贮藏墨水之用,墨水由经墨水调节阀2流入玻璃管4。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表1-2 雷诺实验数据记录表水温__________[℃] 水粘度_______________[10-3×Pa·S]水密度_____________[kg/m3] 管内径_______________[mm]五、讨论1、流量从小做到大,当刚开始湍流,测出雷诺数是多少?与理论值2000有否差距?请分析原因。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言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流体力学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其复杂性在于其影响因素很多。

由于人们对流体运动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并非由理论分析就能解决,往往有赖于实验;在某些场合,实验已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通过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流动现象的感性认识,验证所学理论,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培养基本实验进呢过,了解现代量测技术;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预习。

预习时,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有关的教材资料,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有关的实验原理,了解操作步骤和有关的仪器设备,做到心中有数。

2. 严肃认真的进行实验。

到实验室后,必须保持安静,不得谈笑喧哗,不准碰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

实验时,应按实验书的要求,全神贯注地按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多观察流体运动现象,多思考分析问题,及时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3. 保持良好的科学作风,实验时,应尊重原始数据,不得任意更改;实验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补充,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应及时整理实验数据,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实验一、流体静压强实验实验二、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实验三、能量方程实验实验四、动量方程实验实验五、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六、局部水头损失实验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实验学时:1课时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1、验证静止液体中,C gpZ =+ρ。

2、建立液体表面压强a p p >0,a p p <0的概念,并观察真空现象。

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静水压强测定及静水压强基本方程gh p p ρ+=0………(1) C gpZ =+ρ………(2) 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h -被测点的淹没深度利用等压面与连通器原理。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雷 诺 数 实 验一、 实验目的1、 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2、 观察流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度过程3、 测定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下临界雷诺数2c e R二、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由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可表征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 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速度v ,微启红色水阀门,这是红色水与自来水同步在管路中沿轴线向前流动,红颜色水呈一条红色直线,其流体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红色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地在管路中流动。

此时,在流速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红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流动呈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红色线完全扩散与自来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微紊流运动。

图1雷诺数实验台示意图1.水箱及潜水泵2.接水盒3. 上水管4. 接水管5.溢流管6. 溢流区7.溢流板8.水位隔板9. 整流栅实验管 10. 墨盒 11. 稳水箱 12. 输墨管 13. 墨针 14.实验管15.流量调节阀雷诺数表达式e v dR ν⋅=,根据连续方程:A=v Q ,Qv A=流量Q 用体积法测出,即在Δt 时间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

tVQ ∆=42d A π=式中:A —管路的横截面积;d —实验管内径;V —流速;ν—水的粘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水箱充满,将墨盒装上墨水。

启动水泵,水至经隔板溢流流出,将进水阀门关小,继续向水箱供水,并保持溢流,以保持水位高度H 不变。

2、缓慢开启阀门7,使玻璃管中水稳定流动,并开启红色阀门9,使红色水以微小流速在玻璃管内流动,呈层流状态。

3、开大出口阀门15,使红色水在玻璃管内的流动呈紊流状态,在逐渐关小出口阀门15,观察玻璃管中出口处的红色水刚刚出现脉动状态但还没有变为层流时,测定此时的流量。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石油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石油工程).
的总水头g u g p Z H 22
+
+=ρ(全压。注意这里的速度u为管道中心处的点流速,与截面平均速度v有所差异。但在紊流状态下两者之间差异有限。
另一种是测点处于管道壁面,称为普通测压管,测量对应截面的静压头,即只包含Z和
g
p ρ两项。全压与静压之差,称为动压,即g
u 22

三、实验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毕托管测压管和普通测压管的区别以及各自表征的物理量。2、接上各导压胶管;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图5.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有关数据。,
2.启动水泵,打开总进水闸阀,使水进入管道系统;打开1号管和2号管的进水闸阀,确认出水管有稳定出流。
3.检查压差计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排除干净。
4.分别调整1号管和2号管进水闸阀,依次增大流量和依次减小流量。量测各次流量相应的压差值,使用体积法测量实际流量Q (记录水箱高度,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每管各做6次。将数据记录在表5.1中。
孔板流量计原理与文丘里流量计相同,根据能量方程和连续方程可得出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德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
h K Q ∆=理
武中:
g
d
D d D k 24
2
2
22-=
π
(孔板;
g
D d A k 24
2
⎪⎭

⎝⎛-=
(文丘里
( (2211g
p z g p z h ρρ+-+
=∆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管道的实测流量Q实可由体积法测出。
3、水箱进水量调到合适位置,保持有少量溢水即可。如果进水量过大,将增大水箱液面处的位置波动,从而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板流量计原理与文丘里流量计相同,根据能量方程和连续方程可得出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德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
h K Q ∆=理
武中:
g
d
D d D k 24
2
2
22-=
π
(孔板;
g
D d A k 24
2
⎪⎭

⎝⎛-=
(文丘里
( (2211g
p z g p z h ρρ+-+
=∆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管道的实测流量Q实可由体积法测出。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图5.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有关数据。,
2.启动水泵,打开总进水闸阀,使水进入管道系统;打开1号管和2号管的进水闸阀,确认出水管有稳定出流。
3.检查压差计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排除干净。
4.分别调整1号管和2号管进水闸阀,依次增大流量和依次减小流量。量测各次流量相应的压差值,使用体积法测量实际流量Q (记录水箱高度,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每管各做6次。将数据记录在表5.1中。
五、注意事项
1.改变流量时,需待开关改变后,水流稳定之后(至少需3~5分钟,方可记录。
2.当管内流量较大时,测压管内水面会有波动现象。可读取波动水面的最高与最低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次读数。
六、思考题
1.收缩断面前与收缩断面后相比,哪一个压强大?为什么?
2.实验求出的值是大于l,还是小于1?是否合理?3.每次测出流量系数值是否是常数?若不是常数则与哪些因素有关?表5.1数据记录和计算表格数据组数1 2 1号管3 4 5 6 1 2 2号管3 4 5 6压差计读数(cmH2O水箱高度时间(s)测量流量(m /s 3实际流量(m3/s结论:1号管中,流量系数;2号管中,流量系数10
在实际液体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德里流量计(或孔板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流量Q实一般比Q理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测流量与理想流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称为流量系数,即
理实
Q Q =
μ (课本中,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使用符号α。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与各部分名称如图5.1所示。
5、验证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6、对比孔板和文丘利两种流量计的阻力损失。7、认识毕托管流速计,利用毕托管测量管内流速。8、测量90°标准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9、测量截止阀局部阻力系数。10、测量突然扩大管局部阻力系数。本实验将使用1号管(水力光滑管),对层流、紊流状态下的沿程阻力损失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弄清沿程阻力损失系数和雷诺数Re的关系。对弯管局部阻力损失系数进行测量,找出局部阻力损失与速度头之间的关系。1号测管标称直径40(实际内径请按样品管测量),测压孔距为2000毫米。三、实验原理1、沿程阻力系数的测量与计算由达西公式,hfL v2d 2g而沿程阻力系数,在管道中不同流态情况下,值不相同。在水力光滑管中,fRe式中,d为管道直径,L为研究管段的长度,hf为沿程阻力损失水头,由测压管测量得出;v为断面平均流速,通过量筒测单位时间液体体积求得。Revd雷诺数,已知水的运动粘度1106 m 2 / s 0.3164 644 Re Re;紊流时,在水力光滑管内层流时,通过实验,测量数据,计算指定管道内的沿程阻力损失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弯管局部阻力损失系数测量根据计算公式:实验中,hjv2 2g hj通过测压管2测出。计算出弯管局部阻力损失系数四、实验步骤1、关闭泵出口阀,再打开潜水泵。2、检查各测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如有气泡,必须先进行排气操作,确保测压管内无气12
3、水箱进水量调到合适位置,保持有少量溢水即可。如果进水量过大,将增大水箱液面处的位置波动,从而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
4、由于上临界雷诺数不容易得到一个固定值,且参考意义不大,所以在实验中不要求测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六、思考
1、雷诺数的量纲是什么?
2、如果阀门从小逐渐开大,所得到的上临界雷诺数为何数值有时候会较大?
3、检验测压板是否与水平线垂直;
4、启动电泵使水工作循环,检查各处是否有漏水的现象。
5、用手堵住出水口突然放水,重复几次,直至使实验管中的气泡排除。关闭尾阀,检查各个测压管水位高度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有气泡存在,必须全部排除。否则测量数据无效。
四、实验步骤
1、验证静压原理:
4、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能、压能和位置能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5、测定管道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值,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台由压差板、实验管道、水泵、实验桌和计量水箱等组成。
图3.1能量方程实验台示意图
每一组测压管都有两种不同的测点位置:
一种是测点处于管道中心位置,称为毕托管测压管(后续课堂内容会讲到,测量对应截面
毕托管求点速度公式: gh u 2=
利用这一公式和求平均流速公式(F Q V /=计算某一工况(如表中工况2平均速度栏各测点处的轴心速度和平均流速得到表3.1。
在能量方程中,使用截面平均流速v=Q/A。
表3.1
3、观察计算流体、管径,能量方程试验管(伯努利管对能量损失的情况:
在能量方程试验管上布置八对测压管,测量1-1、2-2、3-3、4-4、5-5、6-6、7-7、8-8截面上的总压和静压,全开给水阀门,观察总压沿着水流方向的下降情况,这说明流体的总势能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是减少的,改变给水阀门的开度,同时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流量及相应的八组测压管液柱高度,记在数据表3.2中。
(六)流动阻力水头损失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测量技术;2、通过测定不同雷诺数Re时的沿程阻力系数,掌握与Re的影响关系;3、测量弯头局部阻力系数。1号管2号管3号管图6.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示意图二、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设备装置如图6.1所示。这台实验装置可对不可压缩流体流经管道系统的规律性进行比较详细的实验研究。利用这台装置可以进行的主要实验项目如下:1、滞流区和过渡区摩擦系数的测定——利用2号管进行。(见图1,下同)2、不同直径的管子湍流区磨擦系数的测定——利用1,3号管子。3、螺旋槽管(相似于粗糙管)摩擦系数的测定。4、认识文丘里流量计,测定它的孔流系数。11
4
(四雷诺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观察液体层流、紊流的流态区别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以加深对层流、紊流形态的感性认识。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3、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装置
如图4.1所示。供水流量由调速器控制,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溢流状态,以稳定进口处水体压力。稳水隔板的作用是使水面的扰动时间缩短。有色水调整流量后,经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根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体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
2、阀门全关时,为什么所有截面的水头高度会一样?
3、为什么截面4的动压会小于截面1的动压?
4、分析表一的数据,结合连续性方程,讨论不可压缩流体稳定流动时,管径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表3.2实验数据表
俩测点间距离:L 1-2=250mm; L 2-3=332 mm; L 3-4=500 mm; L 4-5=174 mm; L 5-6=250mm
启动电泵,关闭给水阀,此时能量方程试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相同,因管内的水不流动没有流动损失,因此静水头的连线为一平行基准线的水平线,即在静止不可压缩均匀重力流体中,任意点单位重量的位势能和压力势能之和(总势能保持不变,测点的高度和测点位置的前后无关,记下四组数据于表二的最下方格中。
2、测速:
能量方程试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于一个毕托管,可测得管内任一点的流体点速度,本试验已将测压管开口位置在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轴心,故所测得的动压为轴心处的,即最大速度。
根据以上数据和计算结果,绘出流量下的各种水头线,并解释图中现象。
H
S
能量曲线图
4、自行设计一个表格,用所取得的数据,计算突然扩大断面和突然缩小断面的局部水头损失及局部阻力系数。(如单独开设阻力损失实验,这一部分计算可以不做
五、结束实验
全开阀门,把管道内的水放掉,然后关闭各阀门。
六、思考
1、为什么截面3和4的直径一样,但截面3处的动压远远小于截面4的动压?
4、将调节阀9开大,从步骤3开始重复,记录3组数据。
5、将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次的下临界雷诺数,记录在数据表中。注意事项:
1、缓慢调节阀门,尤其当流量较小时,每一次的调节量要注意控制。每次调节阀门后,都须等待水流稳定,即停留15秒以上。
2、调节阀门的过程中,只许逐渐关小阀门,调节过程中不许开大阀门。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开课单位:机械电子工程系
开课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系流体力学实验室
编写:邓晓刚
审核:李良
(三伯努利能量方程实验测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试验管的能量转化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2、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3、验证静压原理。
泡。3、缓慢打开1号管左端的闸阀,记录数据写入表一(前4列)。后三列作为数据处理,在实验报告中体现计算过程,并提交结果。表6.1沿程阻力损失系数实验记录与计算表测压管1测压管2测量流体测量时序号高度差△高度差△h h(mm)1 2 3(mm)体积(mm 3)间(t)雷诺数沿程阻力系数损失系数局部阻力五、思考1、沿程阻力损失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2、局部阻力损失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13
三、实验原理
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在运行中有两种不同的流态。当流速较小时,管中水流的全部质
点以平行而不互相混杂的方式分层流动,这种形态的游体流动称为层流。当流速较大时,管中水流各质点间发生相互混杂的运动,这种形态的液体流动称为紊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