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具有多种理化性能,包括粘度、黏度指数、闪点、凝固点、氧化安定性、流动性等。
下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粘度:是润滑油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润滑油的阻力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
粘度的测定方法有较多,常见的有运动粘度和运动粘度指数。
运动粘度决定了润滑膜的厚度,对于高负荷和高温条件下的运动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黏度指数:是描述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能力。
黏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润滑性能,而黏度指数低的润滑油则会出现黏度急剧变化的情况。
3.闪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能够形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的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燃烧性能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4.凝固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开始结冰或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低温环境,而凝固点较高的润滑油适用于高温环境。
5.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酸化和热降解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能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6.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膜的形成和传递,从而影响到摩擦、磨损和热量传递等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并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润滑油检验标准

润滑油检验标准
润滑油检验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1.水分: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就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
2.闪点:是物质起火危险性的综合指标,- 般应超过20-30°C。
3.倾点:冷却油品可流动的最低温度。
4.机械杂质:是指润滑油中不溶于乙醇汽油、苯等溶剂的胶状悬浮物。
5.粘度指数:是一个实验值,用来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的程度,液体的粘度会随著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粘度指数越高,则表示油品随温度的变化就越小。
6.粘度:是润滑油绿重要的个别性能指标,是形成润滑膜的主要因素。
决定润滑油的承载能力,粘度可以分为和赛氏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其中,运动粘度是润滑油最常用的粘度表示方
7.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所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中和值实际上包括总酸值和总碱值,通常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8.抗乳化性:油从水中分离的能力,也称为分水性。
9.密度和比重:所谓液体密度,通常是指温度为15*C时,每液体体积的质量(常用单位kg/m3) ;比重也称为相对密度,是指与液体在15°C 下的密度相同体积的水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之比。
以上是润滑油检验标准的一些方面,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标准
和测试方法,吴体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执行。
制表:审核:批准:。
工业润滑油部分性能指标参数

工业润滑油部分性能指标参数一、密度与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指物质在给定定温度正气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值。
对石油液体其标准物质是水。
二、粘度液体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叫粘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
粘度一般有五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
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帕/秒(Pa•s)为单位。
习惯用厘泊(Cp)为单位,1cp=10-3Pa•s。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m2/s为单位。
习惯用厘斯(cst),1cst=1mm2/s。
恩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恩格勒粘度计的小孔流出200mL试增所需要的时间(s)与该粘度计测定水的值之比,以0Et表示。
雷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雷德乌德粘度计流出50mL试样所需要量的时间,以s为单位。
赛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赛波特粘度计流出所需要的时间,以s为单位。
赛氏粘度分为赛氏通用粘度(以SUV表示)和赛氏重油粘度(以SFV表示)。
三、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反之亦然。
四、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
五、凝点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以℃表示。
凝点是评价油品低温性能的项目。
油品的凝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的蜡含量越多,凝点越高。
因此凝点在石油产品加工工艺中可以指导脱蜡工艺操作。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 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 1、外观($6皿^2M6)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润滑油检测指标

润滑油检测指标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用于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冷却。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润滑油的检测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
首先,黏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黏度越低,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性就越好,摩擦损失就会减少。
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运动黏度计或粘度计进行,常见的单位有厘斯、英格兰度和SAE等。
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润滑油中可以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点火源进行着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要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闪点的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润滑油的闪点越高,它的燃烧性就越低,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越小。
中和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平衡度,它反映了润滑油对腐蚀性物质的抵抗能力。
中和值的测试方法包括酸值测定法和碱值测定法等。
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的中和值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它的抗酸性和抗腐蚀性能良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润滑油的氧化和酸化速度加快,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卡尔·费舍尔法和库仑法等。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
温度稳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如果温度稳定性差,润滑油的性能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剧烈反应。
温度稳定性的测试通常通过模拟机械运行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来进行,以评估润滑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润滑油检测指标,例如氧化安定性、机械杂质含量和残留炭残等。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润滑油检测指标是评估润滑油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黏度、闪点、中和值、水分含量和温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有效运行和保护作用。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1)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满意答案相关答案运动黏度,闪点,倾点,针入度,从这些数据上判定邮品的api质量等级和sae 黏度等级。
一般润滑油外包装上会标示,比如API SM SAE5w40,就表示该油品质量级别是sm,黏度等级是5w302010-1-16 16:49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粘度、粘度指数、倾点和凝点、闪点和燃点、灰分、残炭值。
1、粘度粘度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润滑油流动的速度,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国际上采用40℃和100℃时的粘度作为标准。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
2、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3、倾点和凝点倾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均以℃表示。
倾点或凝点是一个条件试验值,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流动极限。
4、闪点润滑油的闪点是润滑油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润滑油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润滑油,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差,润滑油挥发性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重质润滑油的闪点如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入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石油产品的安全性是根据其闪点的高低而分类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产品为可燃品。
5、燃点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6、润滑油的灰分润滑油的灰分,是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不燃物)。
润滑油的灰分主要是由润滑油完全燃烧后生成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所组成。
润滑油常规五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润滑油常规五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概述部分旨在对润滑油常规五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运转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减少摩擦、冷却和密封。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也受到了更高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润滑油常规五项,它们是指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这包括黏度、氧化稳定性、抗磨性、防锈性和清洁性。
黏度是润滑油流动性的指标,不同的设备对黏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氧化稳定性则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的耐氧化性能,它直接影响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抗磨性和防锈性是润滑油对机械设备起到保护作用的指标,能够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
而清洁性则是指润滑油对设备内部的杂质和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通过对润滑油常规五项的介绍和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设备的润滑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在今后的文章中,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五项要求,并探讨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和优化方法,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构架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成和逻辑。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润滑油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文章的结构,即各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的脉络有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在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标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要撰写这篇长文,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润滑油常规五项的全面知识。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第一要点和第二要点。
在每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润滑油的常规五项,包括其定义、作用、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润滑油主要指标

润滑油主要指标⼀、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粘度: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要指标。
应根据设备摩擦部位的速度、减息、负荷、温度、功率、⼤⼩、密封程度选⽤油品,粘度过⼩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加速运动副磨损,同时也易漏油;粘度过⼤,流动性差,渗透性差,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启动困难,消耗功率⼤,也会增加运动副磨损。
因此油品粘度合理是运动副润滑的重要因素。
2、酸值:酸值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之⼀。
在使⽤过程中,因氧化分解作⽤,酸值不断增加,当增加到⼀定程度,就应⽴即换新油,否则可能对机件产⽣腐蚀。
换油时,需把旧油清洗⼲净,否则会加速新油氧化,缩短新油使⽤寿命。
实验证明,只要有1%旧油残存,就会失新油的使⽤寿命缩短75%,因此换油时应彻底清洗。
3、⽔分:⽔分的存在能实在0℃以下⼯作的运动副发⽣油路堵塞;燃料油发热量降低;液压油形成⽓泡,产⽣⽓阻,影响设备⼯作性能。
⽔分会促进油品乳化,降低粘度和油膜强度,促使油品氧化变质,增加油泥,加重含酸油品对机件腐蚀,使油品的添加剂沉淀,失去应有作⽤。
在新油中不允许有⽔分的存在,在储运中要严防⽔分侵⼊油中。
若在油中验证有⽔分存在,应禁⽤和换新油。
4、机械杂质:机械杂质就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
机械杂质来源于润滑油的⽣产、贮存和使⽤中的外界污染或机械本⾝磨损,⼤部分是砂⽯和积碳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属盐。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它通常指油中所含的尘⼟、泥沙、⾦属粉末、砂轮粉末等不溶性杂质。
杂质的存在会破坏油膜,加速运动副的磨损,甚⾄直接研损机件,造成抱轴;还会堵塞油路或过滤器,造成设备润滑故障,影响正常⽣产。
因此,当油品中机械杂质超过⼀定量(0.2%)时,就应⽴即换新油。
5、凝点:润滑油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冷却⾄停⽌流动时的最⾼温度称为凝点。
⽽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semblance)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影响因素: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原料油性质,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3、密度(density)定义:润滑油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密度大小为:芳烃>环烷烃>烷烃,异构烷烃>正构烷烃。
同种烃类,密度随沸点升高而增大。
意义: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它不仅能直接表征油品特性,还可以间接推算其它物理性质,以指导生产、油品计量、判断产品质量、判断燃料使用性能。
检测方法:GB/T1884《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 GB/T 1885《石油计量表》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减压蒸馏操作条件(蒸馏温度、压力、塔液面、侧线拔出量、蒸汽用量、各抽出口温度等)。
4、粘度(viscosity)定义: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它是流体抵抗剪切形变的特性。
粘度又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粘度。
粘度通常分为动力粘度(绝对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1)动力粘度:在流体中两个面积各为1平方米,相距1米的液面,相对移动速度为1米每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如果是1牛顿,则运动粘度为1帕斯卡秒。
动力粘度用η表示。
(2)运动粘度:是液体的运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用符号ν表示。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
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几种:a.恩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50度、80度、100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用的秒数,与同体积水在20度下流出200毫升所用秒数的比值。
用符号E表示。
b.赛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60毫升所用的秒数。
以秒为单位。
主要在美国使用。
c.雷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协雷氏粘度计中流出50毫升所用的秒数。
以秒为单位。
主要在英国使用。
用绝对测量法测定液体粘度一般很麻烦,而且不易得到较高的测量精确度。
所以通常都是借助毛细管粘度计,把被测液体与已知粘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而测得的粘度。
这种方法称为相对测量法。
结果应标明测量时的温度。
意义:粘度主要影响润滑油的密封性能。
它也能够影响机械在使用润滑油时的阻力大小——粘度大,阻力也大;粘度小,润滑不好,密封性差,机油消耗大。
但是一款润滑油的粘度指标不仅仅取决于基础油的粘度,与添加剂系统也有密切关系。
同样基础油级别的机油,有可能一款低粘度机油,拥有很好的抗磨添加剂系统,比添加剂系统比较一般的高粘度系数机油,长期用下来抗磨效果都要好。
如果添加剂配方特别先进,甚至会有超越基础油级别的表现。
粘度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它也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
检测方法:不同种类的粘度有各自的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
5、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定义:粘度指数表示一切流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意义: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流体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粘度对温度越不敏感,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根据粘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分为三级:35—80为中粘度指数润滑油;80—110为高粘度指数润滑油;110以上为特高级粘度指数润滑油。
粘度指数高于100—170的机油,为高档次多级润滑油,它具有粘温曲线变化平缓性和良好的粘温性,在较低温度时,这些粘度指数改进剂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紧密的小团,因而油的粘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温时,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状的线形分子膨胀伸长,从而使粘度增长较大,所以说粘度指数越高,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检测方法: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减压蒸馏各侧线拔出量。
6、运动粘度(Kinetic viscosity)定义: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之比。
动力粘度为面积各为1㎡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摩擦力。
意义:运动粘度是油品牌号划分及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可以反映用油的正确与否。
检测方法: GB/T 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减压蒸馏各侧线拔出量。
7、沸点(boiling point)、初馏点(dropping point)、干点(dry point)和馏程(distillation range)定义:对于纯物质,在一定的外压下,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此时气液界面和液体同时出现气化现象,这一温度称为沸点。
对于纯的化合物,在一定的外压条件下,都有自己的沸点,油品与纯化合物不同,它是复杂的混合物,因而其沸点表现为一段连续的沸点围,简称沸程,初馏点和干点是表示油品馏分组成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初馏点是表示油品在馏程实验测定时馏出第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干点是表示馏出最后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在规定的条件下蒸馏切割出来的油品,是以初馏点到终馏点(或干点)的温度围,称为馏程(即“沸程”)来表示其规格的(注:一般使用终馏点而不使用干点,对于特殊用途的石脑油,如涂料工业用的石脑油,可以报告干点。
当某些样品的终馏点的精密度总是不能符合精密度规定时也可以用干点来代替终馏点)。
意义:我们可以用馏程数据来判断油品的轻重馏分所占的比例以及蒸发性能的好坏。
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过高则冷车不易启动,过低则易形成“气阻”而中断油路(特别是夏季)。
50%馏出温度的高低则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能,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油品不易蒸发和不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含量。
检测方法:GB/T 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影响因素:原料的化学组成、生产操作条件(温度、压力、塔顶液面、侧线拔出量、蒸汽用量等)。
8、闪点(flash point)、燃点(ignition point)、自燃点(self- ignition point)定义: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叫做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混合气体能被外部火焰点燃,并持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最低温度,成为燃点。
将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再使之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点燃,油品即因剧烈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
通常情况下,润滑油闪点的高低,取决于润滑油化学组成的轻或重,或润滑油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
轻质润滑油或含轻质组分多的润滑油,其闪点就较低,易挥发,不宜高温下使用;相反,重质润滑油或含轻质组分少的润滑油,其闪点就较高,不易挥发,适合高温下使用。
一般情况下轻质油的闪点降低10,重质油闪点降低8就应该换油。
一般情况下,烷烃比芳烃容易氧化,故含烷烃较多的油品自燃点较低,但其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烃较多的油品高。
在同类烃中。
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自燃点降低,而闪点和燃点增高。
对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自燃点的顺序为:环烷烃>烷烃,芳烃 >烯烃,燃点的顺序正好相反,环烷烃<烷烃,芳烃 <烯烃。
测定油品的闪点有以下意义:意义:a.可判断油品馏分组成的轻重调整生产。
油品蒸汽压愈高,馏分组成愈轻,则油品的闪点愈低。
若发现某一条侧线出的油品闪点低于指标,这是该馏分中含有轻馏分之故。
此时,必须假发侧线汽提蒸汽量,以便汽提出其中的轻质馏分。
b.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闪点是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燃料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所以油品在生产、储运和使用中,更要注意防火、防爆。
实际生产中油品的危险等级就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其闭口闪点等于或小于45℃的叫易燃品,大于45℃的为可燃品。
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送、储运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c.可评定润滑油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