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必修2课堂演练: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_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课件(1)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课件(1)

假设 CaCO3 全部反应完,需消耗 HCl 的质量为 x,则 CaCO3 + 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 g×80% x
x=25 g×18000%×73=14.6 g,
因为 14.6 g<100 g×15%,所以 HCl 过量。
计算反应物法判断过量的方法是:假设其中一种物质完全 反应(设为 A 物质),以它为标准计算所需另一种物质(设为 B 物 质)的量,若计算所得值比实际值大,则 A 物质过量;若计算所 得值比实际值小,则 B 物质过量。
CuO 与 H2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的固体在量的方面有定 量关系:mC80uO=m6C4u=mCuO1-6 mCu。
因此这个差量(Δm)可作为一种量应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中。再结合物质的量及相关的量做进一步的分析可知,这 种差量的类型很多,并且在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例如,在 C
例如,对 CuO+H2==△===Cu+H2O 的化学反应中的固体物
质作定量研究会发现,每 80 g CuO 发生反应,同时就有 64 g Cu
生成,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为 16 g,对此质量关系可表示为:
CuO+H2==△===Cu+H2O 固体质量差:Δm
80 g
64 g
16 g
这个固体质量差(Δm)我们称之为“差量”。若取2 中通入 11.6 g CO2 和 H2O 且完全反应,为何 固体只增加 3.6 g?原来是跑掉了 O2。m(O2)=11.6 g-3.6 g=8 g,n(O2)=0.25 mol,又因为 n(O2)=nCO2+2 nH2O,所以 n(CO2) +n(H2O)=0.5 mol。
[解析] 方法一:设 11.6 g 混合气体中含 CO2 和水蒸气的物 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课堂探究实验:实验2-5和实验2-6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6-7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化学 第2章第3节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第1课时课前学案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2章第3节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第1课时课前学案 鲁科版必修2

第2章第3节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第1课时课前学案
【课程目标】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已经熟悉的气体(如O
2、NH3等)的实验室制法,并根据氯气的性质总结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等方法;
2、通过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体会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
3、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1、阅读教材P47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储备,思考下列问题:
⑴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⑵请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化学反应都有哪些应用?
2、回顾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制成“知识小卡片”,上课交流展示。

3、四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比较(要求每种气体分别制成知识小卡片,便于上课交
流)
气体
【交流研讨】结合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初步推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预习反馈】通过预习你存在的疑惑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信 1.Cl2有毒。 息 2.Cl2不能燃烧
3.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
用NaOH等强碱进行吸收 Cl2+2NaOH=NaCl+NaClO+H2O 氢氧化钠溶液
尾气处理装置
二、实验装置
思考讨论
这样收集到的氯气纯净吗?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有没有先后顺序?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二、实验装置
Hale Waihona Puke 提纯干燥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易挥发
(HCl、水蒸气)
信 1.Cl2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息 2.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
装置Ⅰ(洗气瓶):盛液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长管进,短管出。 装置Ⅱ(干燥管):盛固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粗口进,细口出。
固体+液体 不加热
O2
Δ 2KMnO4 K2MnO4+MnO2+O2↑
固体+固体
加热
O2
2H2O2MnO2 2H2O + O2↑
固体+液体 不加热
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装置呢?
二、实验装置
装置选择
反应原理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信 1.MnO2是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归纳总结
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
一、设计气体制备装置的基本思路
归纳总结

必修2 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乙醇

必修2 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乙醇
2CH3CH2OH + O2 Cu → 2CH3CHO + 2H2O ∆
H L D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烃的衍生物? 2 什么是官能团? 3 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 4 还有哪些常见的官能团?
H L D
自主学习
请自行总结乙醇的性质 物理性质 色 态 味 密 化学性质 1 燃烧反应 2 与Na的反应 Na的反应 3 氧化为乙醛的反应
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乙 醇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y Honor Love
H L D
都是贪杯惹的祸
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会用到酒精? 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 试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从组成上来看,乙醇是否属于烃类?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总结酒精的物理性质 色 态 味 密 溶 无色 液体 特殊香味 小于水 与水互溶

H L D
乙醇的结构
阅读课本,讨论下面的问题 1 乙醇的结构与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烃在结构和组 成上有哪些差异? 2 你觉得乙醇和烃的溶解性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 你能画出乙醇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么?
H L D
乙醇的性质(一)
观看实验,讨论下面的问题 1 钠与乙醇反应么?反应速度与水相比,哪个剧烈 一些? 2 据你推测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如果让你设计方案 去验证,你会怎样设计? 3 你觉得1mol乙醇参与反应,最多生成几mol氢气? 你觉得1mol乙醇参与反应,最多生成几mol氢气? 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2CH3CH2OH +2Na → 2CH3CH2ONa + H2↑
H L D
乙醇的性质(二)
观察实验,讨论下面的问题: 1 高锰酸钾(酸性条件)溶液能与乙醇反应么?谁是 高锰酸钾(酸性条件) 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2 这个实验说明乙醇具有什么性? 3 试观察下面的实验,并解释现象。 阅读课本,写出此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鲁科版】必修2课堂演练: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Word版含解析

【鲁科版】必修2课堂演练: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顺序是()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MnO2粉末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 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解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顺序应遵循安装并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开始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过程。

答案:D2.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2②HCl③H2O④O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漂白粉久置后会变质,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固体中会混有CaCO3,加入浓盐酸可发生CaCO3+2HCl===CaCl2+H2O+CO2↑,制备的Cl2中可能混入CO2气体和挥发出的HCl 与H 2O 蒸气。

答案:A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 .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 2B .加热分解NH 4Cl 固体制NH 3C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 2D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 2解析:A 项中用稀硝酸与Zn 反应得不到H 2,而是发生3Zn +8HNO 3(稀)===3Zn(NO 3)2+2NO ↑+4H 2O ;B 项中NH 4Cl=====△NH 3↑+HCl ↑,产生的两种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反应:NH 3+HCl===NH 4Cl ,又重新生成NH 4Cl 固体,而得不到NH 3;C 项中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 +SO 2↑,可以制备SO 2气体;D 项中CaCO 3+H 2SO 4===CaSO 4+H 2O +CO 2↑,由于CaSO 4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而阻止继续反应。

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堂演练: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Word版含解析

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堂演练: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Word版含解析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顺序是()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MnO2粉末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 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解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顺序应遵循安装并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开始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过程。

答案:D2.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2②HCl③H2O④O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漂白粉久置后会变质,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固体中会混有CaCO3,加入浓盐酸可发生CaCO3+2HCl===CaCl2+H2O+CO2↑,制备的Cl2中可能混入CO2气体和挥发出的HCl 与H 2O 蒸气。

答案:A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 .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 2B .加热分解NH 4Cl 固体制NH 3C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 2D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 2解析:A 项中用稀硝酸与Zn 反应得不到H 2,而是发生3Zn +8HNO 3(稀)===3Zn(NO 3)2+2NO ↑+4H 2O ;B 项中NH 4Cl=====△NH 3↑+HCl ↑,产生的两种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反应:NH 3+HCl===NH 4Cl ,又重新生成NH 4Cl 固体,而得不到NH 3;C 项中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 +SO 2↑,可以制备SO 2气体;D 项中CaCO 3+H 2SO 4===CaSO 4+H 2O +CO 2↑,由于CaSO 4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而阻止继续反应。

2019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2019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化学方程式: _M__n_O__2+__4_H__C_l_(浓__)_=_=_△=_=_=__M_n__C_l_2+__C__l2_↑__+__2_H_2_O____。
2.仪器和试剂。 (1)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集气瓶, 铁架台,石棉网,烧杯。 (2)试剂:MnO2,浓盐酸,NaOH 溶液。 3.装置设计。
(2)反应原理。 ①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反应中,氧化剂是 MnO2,还原剂是浓 HCl。 ②若无 MnO2,可以用 KMnO4、K2Cr2O7、KClO3 等氧化剂代替,如 2KMnO4+16HCl(浓)===2MnCl2+ 2KCl+5Cl2↑+8H2O。
(3)制备气体的类型:固体+液体――△ →气体。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5)净化方法: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再用浓 H2SO4 除去水蒸气。 (6)尾气吸收:用强碱溶液(如 NaOH 溶液)吸收。
[例 1] 实验室用下列仪器和药品制取干燥纯净的氯 气。
(1)按气流从左到右,装置正确的连接为( )接 ( )接( )接( )接( )接( )接( )接 ( )(填各接口字母)。
离子方程式:2Cl-+2H2O=电==解==2OH-+H2↑+Cl2。 反应中氧化剂是 H2O,还原剂是 Cl-。
三、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其他物质
物质
实验室制法
工业制法
Zn+ 氢气 H2SO4===ZnSO4+
H2↑ 二氧 CaCO3+ 化碳 2HCl===CaCl2+
H2O+CO2↑
C+H2O(g)=高==温==CO+H2 CO+H2O(g) =高==温==CO2+H2
NaNO3+ 硝酸 H2SO4(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顺序是()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加入MnO2粉末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解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顺序应遵循安装并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开始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过程。

答案:D2.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①CO2②HCl③H2O④O2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漂白粉久置后会变质,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固体中会混有CaCO3,加入浓盐酸可发生CaCO3+2HCl===CaCl2+H2O+CO2↑,制备的Cl2中可能混入CO2气体和挥发出的HCl与H2O蒸气。

答案:A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 .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 2B .加热分解NH 4Cl 固体制NH 3C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 2D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 2解析:A 项中用稀硝酸与Zn 反应得不到H 2,而是发生3Zn +8HNO 3(稀)===3Zn(NO 3)2+2NO ↑+4H 2O ;B 项中NH 4Cl=====△NH 3↑+HCl ↑,产生的两种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反应:NH 3+HCl===NH 4Cl ,又重新生成NH 4Cl 固体,而得不到NH 3;C 项中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 +SO 2↑,可以制备SO 2气体;D 项中CaCO 3+H 2SO 4===CaSO 4+H 2O +CO 2↑,由于CaSO 4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而阻止继续反应。

答案:C4.化学实验中的很多气体是用盐酸来制取的,这就导致了这些制取的气体中往往含有HCl 杂质,要除去HCl 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目标气体,可用右图所示装置。

如果广口瓶中盛装的是饱和NaHCO 3溶液,则可以用于下列哪种气体的除杂装置( )A .H 2B .Cl 2C .H 2SD .CO 2解析: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制备H 2、Cl 2、H 2S 时,若用饱和NaHCO 3除去杂质HCl 气体,会发生NaHCO 3+HCl===NaCl +H 2O +CO 2↑,而引入新的气体杂质CO 2气体。

答案:D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 2,并进行检验Cl 2性质的实验装置。

其中D 瓶中放有干燥的红色布条;E 中为铜网,E 右端出气管口附近为棉球。

试回答:(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一般在B 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 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 中有14.6 g HCl 被氧化,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 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为________g 。

解析:(1)A 是制取氯气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D 中是干燥的布条,所以要验证其漂白性,氯气应该是干燥的,所以C 中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 +Cl 2=====△CuCl 2。

(5)氯气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因此需要尾气处理。

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液来吸收。

(6)根据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HCl 被氧化成Cl 2,即只有一半HCl 被氧化,所以有2HCl(被氧化)~Cl 2,14.6 g HCl 被氧化,则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n (Cl 2)=12n (HCl)被氧化=12×14.6 g 36.5 g ·mol -1=0.2 mol ,根据反应:Cl 2+2KI===2KCl +I 2,因为可以产生单质碘的物质的量为n (I 2)=n (Cl 2)=0.2 mol ,其质量为m (I 2)=0.2 mol ×254 g·mol -1=50.8 g 。

答案:(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饱和食盐水 吸收HCl 气体 (3)浓H 2SO 4(4)Cu +Cl 2=====△CuCl 2(5)碱液 吸收多余的氯气 (6)50.8(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A 级 基础巩固基础题Ⅰ1.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做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解析:A 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故A 错误;B 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 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故B 正确;C 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 瓶中两气体在C 瓶中充分混合,故C 错误;D 装置是洗气装置,故D 错误。

答案:B2.下列四个反应都可以用来制备氯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4HCl +O 2=====CuCl 2△2H 2O +2Cl 2 ②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③2KMnO 4+16HCl(浓)===2MnCl 2+2KCl +5Cl 2↑+8H 2O④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A .四个反应都可以用来在实验室里制备氯气B.四个反应中都是-1价的氯被氧化C.四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根据反应①②③的条件,可以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MnO2、O2解析:四个反应中均有Cl2生成,可制备时,①中混有HCl、O2,O2很难除去条件较高,不适合实验室制备;④中H2、Cl2要分别收集,Cl2很容易与生成的NaOH溶液反应,也不适合实验室制备。

答案:A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解析: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中或换成分液漏斗;也缺少酒精灯加热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B项说法符合题意。

答案:B4.如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C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D .固体NH 4Cl 和消石灰制取氨气解析:“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要求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的气体应难溶于水,B 项正确。

答案:B5.下列在实验室里分别制取相应产物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从原料及试剂的反应条件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C .Fe ――→点燃Fe 2O 3――→稀硫酸Fe 2(SO 4)3溶液D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解析:A 项中C 燃烧产物应为CO 2;B 项中AgNO 3的价格昂贵;C 项中Fe 燃烧产物一般为Fe 3O 4。

答案:D基础题Ⅱ6.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下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 、b 、c 、d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的是()A.CO2、NO B.CO2、ClC.Cl2、NH3D.Cl2、NO解析:Cl2可被c中NaOH溶液吸收得不到Cl2,NH3可被c中水和d中NaOH 吸收也得不到NH3。

答案:A7.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①蒸馏水;②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③熟石灰;④淀粉;⑤肥皂水;⑥食醋;⑦废干电池(锌筒内填有炭粉、MnO2、NH4Cl、淀粉等糊状物);⑧NaCl;⑨纯碱。

某同学准备进行下列小实验:A.制NaOH溶液B.制备Cl2并验证其漂白性C.制CO2气体(1)由于缺少试剂而不能进行的实验是(不考虑电解)________(填序号)。

(2)该同学为制备NH3,先从废干电池中制备NH4Cl。

为此,他设想将废电池中的混合物溶于少量的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再蒸发灼烧滤液,以制得干燥的NH4Cl晶体。

他的设想是否合理?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有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如图四种实验原理和装置: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