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必修2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
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 , 有最决定的作用。例如埃及、朗巴底、荷兰等处的治水工作。印度与 波斯的治水工作,也是如此。 这些国家借人工运河所行的灌溉,不仅供土 地以不可缺少的水,并在淤泥的形式上,由山上流下矿物性肥料。 阿拉伯 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与西西里的产业繁荣的秘密,就是在灌溉工事上面。 ” (2)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 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提示: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 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 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牛耕、铁农具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用来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翻车 《齐民要术》 筒车、曲辕犁 踏犁,弥补耕牛的不足 宋元 《农桑辑要》,元朝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原因: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 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2)表现: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有的朝代曾经征收 “泰半之赋”;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徭役 (1)含义: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积极意义: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3.影响 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 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

(四)评价 积极方面 :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 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在方封面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 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 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 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技 术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 车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 具吗?
曹魏 龙骨 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给自足);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拓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消极在方封面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 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 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 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技 术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 车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 具吗?
曹魏 龙骨 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给自足);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拓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先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农业的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特点。
2.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等,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政策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我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结构性。布局上,我将板书分为三个区域:左侧为课程标题和知识点列表,中间为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右侧为总结和作业布置。主要内容将包括课程重点、难点、关键词和图表。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辅以流程图、时间线等图形,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结构。
(2)关注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对历史与观。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2)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3. 然后,我会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农业经济的历史作用。
4. 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我会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先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农业的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特点。
2.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等,并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政策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我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结构性。布局上,我将板书分为三个区域:左侧为课程标题和知识点列表,中间为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右侧为总结和作业布置。主要内容将包括课程重点、难点、关键词和图表。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辅以流程图、时间线等图形,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结构。
(2)关注古代农业经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对历史与观。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2)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3. 然后,我会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农业经济的历史作用。
4. 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我会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答案】B
【例2】(2011·福建省文综·14)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 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 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2.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和地位的认识 对于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概念不 清:错认为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事实上,私营 手工业又叫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 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相对于家庭手工业来说,更 专业、规模更大。二是对其地位易混淆。官营手工业凭
借国家权力,一直到明前期居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即 专业的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到明中叶后 居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 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男耕女织 家庭手工业 官办 二、1.棉 丝绸之路 2.(1)司母戊鼎 礼制 (2)春秋 晚期 水排 3.(1)陶器 (3)青瓷 白瓷 (5)粉彩瓷器
易错易混提示 1. 隋唐之前,瓷器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使用, 一般民众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陶器。隋唐以后,瓷器大 量生产,逐渐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1.(2011·上海市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 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 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 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 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 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 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答案】C
【例4】(2011·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东家 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例2】(2011·福建省文综·14)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 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 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2.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和地位的认识 对于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一是在表现形式上概念不 清:错认为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事实上,私营 手工业又叫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 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相对于家庭手工业来说,更 专业、规模更大。二是对其地位易混淆。官营手工业凭
借国家权力,一直到明前期居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即 专业的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到明中叶后 居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 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男耕女织 家庭手工业 官办 二、1.棉 丝绸之路 2.(1)司母戊鼎 礼制 (2)春秋 晚期 水排 3.(1)陶器 (3)青瓷 白瓷 (5)粉彩瓷器
易错易混提示 1. 隋唐之前,瓷器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使用, 一般民众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陶器。隋唐以后,瓷器大 量生产,逐渐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1.(2011·上海市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 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 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 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 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 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 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答案】C
【例4】(2011·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东家 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第1课__发达的古代农业PPT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发展变化
①过程:
刀耕火种 牛耕 “耜耕”或“石器锄耕” 铁犁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 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②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 含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 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 大小奴隶主使用。 • 一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 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 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世代享用,不得买卖 与转让,并向国王承担义务。(分封制) • 实质:土地国家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 影响:集体劳动下的奴隶与庶民被强迫劳动,不支 配劳动果实,当时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不利于 提高工效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三大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地区 种植业 畜养业
西亚
中南美洲 中国
小麦、大麦
玉米、甘薯 水稻、粟
绵羊、山羊
羊驼
狗、猪、鸡、 水牛
(二)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作物:稻、粟
(三)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中西方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在种植作物时知道应对旱灾、施肥 和灌溉。B 项较为全面。
3.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B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犁耕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故选 B 项。
4.下图中的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 D )
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 生产工具应为( C )
A.石斧
B.石犁
C.木耒
D.铁犁
解析: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教材中有关木耒的形状
一致,因此应选 C 项。
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B )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 解析:题图中灌溉工具是筒车,依据所学可知筒车出现于唐 朝,故本题应选 D 项。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
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六辅渠
D.白渠
解析:四川,故称蜀,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 堰位于四川,秦国蜀守李冰所建。郑国渠、六辅渠、白渠,皆位 于关中地区。
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 点? 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 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农们……是影响统治 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的含义。
提示: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3.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B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犁耕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从直辕犁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故选 B 项。
4.下图中的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 D )
1.下图为原始社会某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 生产工具应为( C )
A.石斧
B.石犁
C.木耒
D.铁犁
解析: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教材中有关木耒的形状
一致,因此应选 C 项。
2.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B )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 解析:题图中灌溉工具是筒车,依据所学可知筒车出现于唐 朝,故本题应选 D 项。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
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六辅渠
D.白渠
解析:四川,故称蜀,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 堰位于四川,秦国蜀守李冰所建。郑国渠、六辅渠、白渠,皆位 于关中地区。
请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具有怎样的特 点? 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 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小农们……是影响统治 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的含义。
提示: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32张PPT)

用弓箭等捕猎 用鱼钩捕鱼
课堂达标
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远古居民是( )
C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D 2.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距今约七八千年的长江流域,展现在你面
前的是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画面(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7000年左右
距今约6000年左右
生活地区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居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 农作物 农耕 生产工具
水稻 磨制石器 骨耜
粟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原始畜牧业
猪、狗、水牛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 玉器 乐器 雕刻 天然漆 彩陶 乐器 纺织 制衣
其他方面
挖水井
半坡人
距今时间
距今约6000 年
遗址地点
陕西西安
所属流域
黄河流域
一展厅
建筑情况
半坡村落的复原图
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 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 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 一条大型的壕沟。
一展厅
建筑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 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
二展厅
农业生产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粟(小米)
耐寒 耐旱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二展厅
农业生产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三展厅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12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材料二、三所
示的考古成果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 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 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 “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 ——袁行霈等主编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报告证明大约
从春秋战国之 际,我国已开 始出现牛耕。 战国时期得到 推广 。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 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5、整体图示——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中国古代牛耕技术
[史料应用]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① 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 国,②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 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史 料 研 习
中国古代牛耕技术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① 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 国,②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 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返回导航页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形象记忆——古代民间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唐代 以前 家庭事业家庭小作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①局限 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农作物: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3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6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发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7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你知道“五谷丰登”“五谷不分” 中的“五谷”指的是哪些吗? 麦、稷、黍、菽、稻(南方) 麦、稷、黍、菽、粟(北方)
体现农业发展
1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2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9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 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 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10
本课小结
发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刀耕火种
达
石器锄耕
的
铁力牛耕
古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机技术进步
代
灌溉加强
农
业
含义和特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位
生活方式:开始定居
4
(3)铁犁牛耕时代:精耕细作
5
3、农业生产的两个阶段 ——以组织方式的变化为标准
(1)集体耕作: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和井田制
(2)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
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的经济形式。
11
12
13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14
15
16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垄作法
17
耧车:播种工具, 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耦犁
犁
壁
18
19
20
耕 耙
21
耕 耙 ( 南
方 水 田 )
耕
耙
耱
(
北
方
旱
地
)
22
23
24
25
26
风 力 水 车
27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①局限 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农作物: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3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6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发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7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你知道“五谷丰登”“五谷不分” 中的“五谷”指的是哪些吗? 麦、稷、黍、菽、稻(南方) 麦、稷、黍、菽、粟(北方)
体现农业发展
1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2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9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 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 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10
本课小结
发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刀耕火种
达
石器锄耕
的
铁力牛耕
古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机技术进步
代
灌溉加强
农
业
含义和特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位
生活方式:开始定居
4
(3)铁犁牛耕时代:精耕细作
5
3、农业生产的两个阶段 ——以组织方式的变化为标准
(1)集体耕作: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和井田制
(2)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
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的经济形式。
11
12
13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14
15
16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垄作法
17
耧车:播种工具, 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耦犁
犁
壁
18
19
20
耕 耙
21
耕 耙 ( 南
方 水 田 )
耕
耙
耱
(
北
方
旱
地
)
22
23
24
25
26
风 力 水 车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