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 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 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 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 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 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
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 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 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三情曹丰:富曹的操特点、。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 杰”。建他安的时代诗的歌作“家骨,气摆奇脱高了,儒学词的采束华缚茂,”注)意 建作安品七的子抒:情性孔,融再、加陈之琳处、在王战粲乱的、年徐代干,、思想感 情是建更常安常诗文是表所阮现具瑀有的、慷的应慨明玚激朗、昂刚。健刘建的桢安风风格骨。主要指的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4.南北朝时期 (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北朝民歌: 文学特征:
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
成就)
4.南北朝时期
鲍照: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 满。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造七言歌行。
谢眺:“永明体”代表作家。诗歌合律自然, 出语天然,情味深长
五、唐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1.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继
承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改变宫体诗,题材主题 由共同的淫糜变为都市繁华和正常男女之爱,由台阁 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边塞之情;风格由纤柔卑弱变 为明快清新。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
2.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杜:沉郁顿挫(诗史)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2.盛唐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ppt课件(13页)

五.唐诗三剑客
2.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林野老,现实主义 诗人,诗圣。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上层社会的奢靡 与社会危机。安史之乱爆发,弃官入川。生活颠沛流 离,最后死于从长沙到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留诗有1500多首,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称 “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九.元明清诗
1.元代:小令,元散曲的一种。关汉卿、张养浩、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杨维桢“铁崖体”。
2.明代:高启,“前七子”、“后七子”。
3.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江左三大家”、“国朝六家”。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 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来自一.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1.西周初(前11世纪)——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500年时间。 2.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305篇。汉代被尊为经典。 3.按音乐分:风(民歌)、雅(典范音乐)、颂(宗庙祭祀音乐)。 4.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2)、兴(起兴)。 5.精华:十五国风,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 6.句式: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 7.语言:双声叠韵,修辞巧妙,韵律和谐。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诗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建安,汉献帝年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 3.田园山水诗人:陶渊明、谢灵运。 4.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
五.唐诗三剑客
1.李白(李花怒放一树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诗仙,24岁出川,仗剑游天下。742 年,供奉翰林,给皇帝(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 左右,成了御用文人。744年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后来求仙 访道。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南逃,757年入军营,兵败入 狱,后流放夜郎(贵州),759年遇天下大赦,顺长江而下 (《朝发白帝城》),后死于金陵(南京)。 留有诗歌10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特,语言奇妙,浪漫清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 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 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 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
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 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 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 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 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 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 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 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
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 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 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 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 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 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 发展。
与陶形式,
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 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 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 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 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 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 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 大的艺术特色。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
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 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 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 以后的情况留待讲《唐诗宋词元代 散曲选读》的时候再做介绍)
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 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 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 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 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 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
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 “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 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 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 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 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 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
《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
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
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
“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
《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1.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方面。
其中,以风、雅、颂三类最为著名,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朴实自然。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形式,乐府诗是以音乐为伴奏的歌曲,内容多涉及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
代表作品包括《陌上桑》、《木兰辞》等。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文人诗为代表的新体诗,注重个人感受和表达。
3.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诗歌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等。
五言绝句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成为中国诗歌的经典形式。
宋代的诗歌则以七言绝句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更为宽松,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诗歌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小令、曲子等民间诗歌形式。
4.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近现代时期的中国诗歌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诗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个性,形成了新诗运动。
新诗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郭沫若等。
此后,中国诗歌在政治、社会、人文等方面都有了更为广泛的表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并存。
总结:中国诗歌发展简史可以概括为先秦时期的《诗经》、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以及近现代时期的新诗运动和多元化发展。
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完全版)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句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双声叠韵。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五、隋唐五代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 派,各呈异彩。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 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 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 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 得以体现。
一、上古——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 连接两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 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 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 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 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骼形态,二者密不可 风 偏重指精神气质, 偏重于指骨骼形态, 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 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 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 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 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 抒情性 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 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 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明朗刚健的风格 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奠基人、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 屈原。 奠基人、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 代表作: 、 离骚》 代表作:1、《离骚》 2、《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 、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 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 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 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 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 之用。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礼魂》。 3、《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 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 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上古——口头歌谣 口头歌谣 上古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先秦——诗歌发展 诗歌发展 先秦 的两大源头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代表作家:屈原)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焦仲卿妻》 汉乐府《上邪》《陌上桑》《焦仲卿妻》 汉代 汉乐府 》《陌上桑》《焦仲卿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曹植、 1、建安文学:a.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三曹( 、建安文学: 三曹 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 刘桢)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 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两晋文学:西晋: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东晋: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开创了山水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西洲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最早的诗歌总集
时间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内容:共 内容 共305篇 篇 十五国风,160首地方民歌 风: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 首地方民歌 大雅和小雅,105篇周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雅:大雅和小雅 大雅和小雅 篇周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周颂/鲁颂和商颂 宗庙祭祀歌舞曲40篇 颂:周颂 鲁颂和商颂 宗庙祭祀歌舞曲 篇 周颂 鲁颂和商颂,宗庙祭祀歌舞曲 国风”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铺陈叙述)、 )、比 比喻)、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 起兴) (起兴) 特点:句式四言为主 章法复沓,语言双声叠韵 句式四言为主, 特点 句式四言为主,章法复沓 语言双声叠韵
五言绝句(五绝)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七言绝句(七绝) 七言绝句(七绝)
近
今 体 诗
体
五言律诗(五律) 五言律诗(五律)
(
诗
律诗
七言律诗(七律) 七言律诗(七律)
)
排律
小令(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词
又称“ 又称“诗 ”“长 余”“长 短句”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中调(
长调(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 )、风格艳丽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子夜歌》《读曲歌》 》《读曲歌 代表作《西洲曲》 《子夜歌》《读曲歌》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 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庾信 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隋唐五代 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陈子昂 诗仙:(李白)、 )、诗 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盛唐 诗仙 (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 )、孟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诗歌的风格特征: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 诗歌的风格特征 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诗歌的风格特征: 元白(元稹、白居易 诗歌的风格特征 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 诗歌的风格特征: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小李杜:李商隐、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歌的风格特征: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 特点:好议论,重理趣 ,以文为诗,追求平淡 以文为诗, 宋代 宋诗 特点:好议论,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 杨万里( 诚斋体”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杨万里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元曲四大家( 元代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清诗( )、清词 清代 清诗 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中国古代诗歌 发展概述
古体诗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如歌行体
诗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词(五代宋) 五代宋)小令来自散曲套曲曲
(元)
杂剧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 四言古诗
《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 诗经》 另一代表是曹操诗
古 体 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简称七古) 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陌上桑》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 罗敷年几何?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 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 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颇有须。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 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