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学实验五年级教材Word版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目录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目录1.相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空瓶、萝卜、橡皮、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刀、胶带等实验类别:分组演示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我们将使用空瓶、萝卜、橡皮、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刀和胶带等材料进行实验。
2.不同重量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器材: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小瓶子等实验类别:观察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不同重量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我们将使用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和小瓶子等器材进行实验。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实验类别:观察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我们将使用橡皮泥、水槽和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4.浮力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水、水槽、弹簧秤实验类别:测量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大小不同的浮力。
我们将使用泡沫塑料块、水、水槽和弹簧秤等器材进行实验。
5.受到水的浮力大小相同的石块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块、水、水槽、弹簧秤实验类别:测量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受到水的浮力大小相同的石块。
我们将使用大小相同的石块、水、水槽和弹簧秤等器材进行实验。
6.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器材:马铃薯、清水、盐等实验类别:观察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我们将使用马铃薯、清水、盐等器材进行实验。
7.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实验器材:马铃薯、量筒、清水、浓盐水实验类别:观察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我们将使用马铃薯、量筒、清水和浓盐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8.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实验器材:衣服、温度计等实验类别:测量实验改写: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教科版五年级上下全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wrod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wrod文档
保和完小科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1、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了解物体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的试验、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试验,并能观察和记录试验现象。
3、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实验器材一个铝球一端用绳子吊着、一个铁圈(刚好可以让铝球通过)、火柴、酒精灯、气球、瓶子、橡皮塞、玻璃管、量杯教学重点经历先预测再实践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经历先预测再实践的活动过程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不同状态物体的胀与缩并说明理由。
2、依次用气体、液体、固体做实验,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记录单:气球水铜球我的预测实验结果实验现象三种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发生膨胀,受冷时收缩。
实验结论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备注
1、预测的理由记录比较烦琐,建议让学生口头交流即可。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册实验一:水的沸腾温度目的:观察不同水的沸腾温度是否相同材料:烧杯、饮用水、盛水器步骤:1. 准备三个烧杯,分别倒入150毫升的自来水、蒸馏水和盐水。
2. 使用盛水器将三个烧杯放在同一火炉上,调成相同的火力。
3. 烧煮时使用温度计观测并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4. 实验结束后,比较三种水的沸腾温度是否相同。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得出以下结果:- 自来水开始沸腾的温度为100°C。
- 蒸馏水开始沸腾的温度为100°C。
- 盐水开始沸腾的温度为约102°C。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水的沸腾温度并不完全相同。
自来水和蒸馏水的沸点相同,即均为100°C,而盐水的沸点约为102°C。
这是由于盐水中的溶质会影响水的沸点,增加了沸腾温度。
实验二:浮力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的存在及其原理材料:塑料容器、水果、水槽步骤:1. 准备一个塑料容器,将其放入水槽中,使其浸没在水中。
2. 将水果(如苹果或橘子)放入容器中,观察水果在水中的表现。
3. 缓慢向水槽中加水,注意观察水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得出以下结果:- 当水果放入容器时,由于水果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果沉入水中。
- 在向水槽中加水的过程中,水果逐渐浮出水面并浮在水面上。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浮力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水果放入水中时,由于水果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果会沉入水中。
然而,当我们向水槽加水时,水的浸没部分增加,从而在水果底部形成更多的浮力,逐渐使水果上浮,最终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电流的实验目的: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的表现与特点材料:电池、灯泡、导线步骤:1. 准备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段导线。
2. 将电池的正极与灯泡的一端连接,用导线将电池的负极与灯泡的另一端连接。
3.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更换导线的连接方式,例如将导线断开或更换正负极连接的方式,并观察灯泡的表现。
五年级科学实验指南

五年级科学实验指南实验目的本实验指南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他们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并培养一些实验技能。
实验材料以下是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清单:1. 实验一:水果电池- 2 个柠檬- 2 个铜片- 2 个锌片- 2 根导线2. 实验二:浮力实验- 一个装满水的- 各种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如木块、塑料块、金属块等)3. 实验三:三种状态的水- 3 个- 水- 冰块- 水蒸气(可以用水烧开产生)实验步骤实验一:水果电池1. 在两个柠檬上各插入一根铜片和一根锌片,让它们之间不相触碰。
2. 将两根导线的两头分别连接到两个柠檬上的金属片。
3. 通过导线的另一头将两个柠檬连接起来。
4. 观察是否能够点亮一个小灯泡或发出声音。
实验二:浮力实验1. 将装满水的准备好。
2. 选择一个小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是否会浮在水面上。
3. 重复上述步骤,用不同材质的小物体进行实验。
4. 记录每个小物体是否能浮在水上,并推测背后的原因。
实验三:三种状态的水1. 准备三个,分别装有水、冰块和一定量的水蒸气(可通过烧水产生)。
2. 用温度计测量每个中的温度。
3. 分别观察水、冰块和水蒸气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4. 推测每种状态背后的原理和分子运动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确保事先阅读实验指导并理解实验步骤。
2. 若涉及到插电或使用火源的实验,请务必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3. 实验材料和实验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4. 实验过程中请保持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希望这份科学实验指南能够帮助五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
祝实验顺利!。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五下科学实验单

五下科学实验单实验一:水的浮力实验目的:•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产生原。
•探索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实验材料:•烧杯•水•橡皮泥* 不同大小的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量筒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用细线系住,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2. 将石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石块的浮沉情况。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比较两次重量的差异。
4. 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 改变石块的形状,重复步骤3和4,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
实验现象:•橡皮泥的形状不同,浮沉情况也不同。
•石块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石块在水中重量比在空气中的重量轻,重量的差值就是浮力。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如何利用浮力原理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或玩具?实验二: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材料:•鼓•铃铛•橡皮筋•钟表•塑料杯•水•细线实验步骤:1.用鼓槌敲击鼓面,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
2. 用细线将铃铛悬挂起来,轻轻摇动铃铛,观察铃铛的振动情况。
2.用橡皮筋将钟表固定在塑料杯底部,将塑料杯放入水中,观察钟表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3.用橡筋将钟表固定在塑料杯底部,将塑料杯放入水中,用细线将塑料杯吊起来,观察钟表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现象:•鼓面、铃铛和钟表在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
•声可以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思考:•为什么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区别?实验三:光的反射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探索光反射规律。
实验材料:•手电筒•平面镜•白纸•铅笔实验步骤:1.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趣味科学实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趣味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个简单的趣味科学实验,如自制彩虹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3.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
4. 学生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彩虹糖、水、碗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介绍实验:教师介绍本次实验的名称、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3. 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操作进行实验。
5. 交流分享:学生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原理。
二、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2.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愿意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操作和思考机会。
3.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科学实验,分享实验过程和心得。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实验的日记,记录实验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科学实验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热身我们每天都需要和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交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交流在科学学习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交流是我们科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那你会交流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我们的同学进行交流呢?首先,在科学学习中每位同学都要尊重他人意见,懂得倾听别人。
一位同学发言,大家要认真倾听,这样不但可以听得明白,还可以鼓励说的人越说越起劲。
其次,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学会正确表达。
我们要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科学语言就要求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概念明确,善于推理判断,有理有据,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
课堂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大家可以在课堂上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表示出来,进行相互分享,交换各自的认识,形成新的认识。
你学会了吗?接下去的趣味科学实验中,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做边交流吧,你准备好了?“难舍难分”的书本如果将两本书的书页相互交叠在一起,你能将它们拉开吗?让我们动手来做一做吧!实验准备:有一定厚度的书2本、细盐1杯实验(制作)过程:将两本书的书页交叉相叠、并合拢。
两人分别捏住两本书的书脊,进行“拔河比赛”,发现很难将它们分开。
将书本分开,并再次将书页依次交叉相叠,并在书页上洒上细盐。
两人再次捏住书本的书脊,进行“拔河比赛”,很轻松就将它们分开了。
实验原理:为什么将两本书一页一页重叠起来以后,就很难分开了呢?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在起作用。
当纸张表面紧贴在一起时产生了滑动摩擦力,而两本书是一页一页重叠起来的,所以滑动摩擦力便成倍增加,就不容易拉开了。
如果在重叠书本时,在书页上洒上细盐,就好像给书页之间安装上了会滚动的轮子,在拉开书页时,细盐使书与书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就能轻松地将书本拉开了。
实验交流:在今天的实验中除了可以用细盐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沉浮子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物体的沉与浮,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所受到的浮力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能随心所欲沉浮的物体。
实验准备:吸管、剪刀、矿泉水瓶、水、回形针、烧杯实验(制作)过程:1.剪一小段吸管,再对折。
2.将回形针套进对折的吸管管口,使吸管不会张开,就完成了沉浮子。
3.将烧杯装水,把做好的沉浮子轻轻放入。
4.调整沉浮子只浮出水面一点点。
(1)如果浮出太高,可以再加回形针或是把吸管剪短一些。
(2)如果沉下去,可以把回形针减少一根再试。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放入做好的沉浮子,旋紧瓶盖后,用手挤压泉水瓶,沉浮子就会沉下去;放松,沉浮子就会浮上来喔。
实验原理:沉浮子浮在水面时,其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相互平衡,挤压矿泉水瓶时,因为水的压力增加,水会进入沉浮子而减少其内部空气的体积(排水量减小),浮力因而减小,沉浮子就会沉下去。
反之,放松矿泉水瓶,水的压力减小时,沉浮子内部空气排出(排水量增大),浮力变大,沉浮子就会上浮。
实验交流:慢慢用力压,仔细观察吸管内部(使用透明的吸管)的水面变化,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孤岛求生如果你到了一座了无人烟的孤岛,能想办法升起火堆来求生吗?哦,对了,找到了吗?在你的口袋里还有唯一的帮手:一把放大镜!你能成功地升起火堆来求救吗?实验准备:放大镜、火柴、纸(枯叶)、灿烂的阳光实验(制作)过程:1.让放大镜正对太阳,在放大镜的下方,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
移动放大镜,努力让光斑变的最小。
2.我们先用火柴来练习吧。
让明亮的光斑中心落在火柴头上,坚持5秒时间。
3.火柴马上就点燃了。
4.下面就轮到白纸了,让光斑中心落在白纸上,坚持的时间再长一点。
白纸就会被烧焦了。
实验原理:放大镜的本质是凸透镜,它能将平行光线(太阳光可以近似看做平行光)聚集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在阳光灿烂的时候,焦点上汇集的热量非常的大,能快速的点燃火柴。
除了放大镜以外,望远镜的凸镜,老花眼镜,甚至一个装水的矿泉水瓶都能帮助你“孤岛求生”。
实验交流:你还能举出其他能聚光的物体吗?大家一起来交流下。
会吃鸡蛋的瓶子大家有没有见过会吃鸡蛋的瓶子呢?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鸡蛋怎样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的。
实验准备: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实验(制作)过程: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扔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实验原理: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空气冷却收缩,瓶内的压力就会变小,由于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实验交流:你能又想出什么办法让瓶子里的鸡蛋吐出来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吧。
镜中“捉迷藏”你玩过捉迷藏游戏吗?在下面的实验中玩具小乌龟将在镜子中跟你“捉迷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动手来做一做吧。
实验准备:方形的镜子2面、玩具小乌龟1只、透明胶1卷、量角器1个。
实验(制作)过程:1.将两面镜子横向连在一起,正面中间用透明胶粘合。
2.在两面镜子不远处放上一个玩具小乌龟,观察镜子中有几只玩具小乌龟。
3.把两面镜子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到120。
(可用量角器测量夹角的大小),分别能从左右镜子中看见什么?4.继续减小两面镜子间的夹角到90。
、60。
时,分别从左右镜子中看见什么?5.如果继续减小两面镜子间的夹角,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镜子的夹角度数和镜中小乌龟个数的统计表夹角度数个数夹角度数个数180。
60。
120。
30。
90。
实验原理:为什么镜子中的小乌龟会增多呢?这是因为光线遇到夹角为180。
的2个镜面时会发生反射,镜子中会出现一只小乌龟。
而随着两面镜子夹角度数逐渐减小,光线重复反射的次数逐渐增多,镜子中的小乌龟也就越多了。
实验交流:把两面镜子平行地对面放置,然后把玩具小乌龟放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两面镜子中又会有什么趣的现象出现呢?大家动手做一做,然后一起交流下观察到的现象。
空瓶吹气球实验准备:塑料瓶1个、水槽1个、热水1杯、气球1个实验(制作)过程:1.把不带盖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冷柜)。
2.在冰塑料瓶的过程中,多吹几次气球,使气球皮松弛。
3.约一个小时后拿出塑料瓶,把气球紧紧地套在瓶口上。
4.将塑料瓶放入水槽中,用热水烫塑料瓶。
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原理:我们发现瓶子加热后气球会自己鼓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空气加热后体积就会增大。
塑料瓶放入冰箱后,温度降低,塑料瓶里的空气就会被压缩,从而使更多的空气跑进瓶里。
从冰箱里取出塑料瓶,并往其外面倒热水时,瓶里的温度会迅速上升,进而使瓶里的空气体积增大,跑到气球里去,最终使气球鼓起来。
实验交流:既然能让瘪的气球鼓起来,那你能不能让鼓的球重新变瘪呢?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没法吸到的饮料用吸管喝饮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有时候用两根吸管同时吸,反而喝不到饮料了。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实验准备:塑料吸管2根、饮料1杯(也可以用饮用水替代)实验(制作)过程:1.将饮料倒入杯中,并用一根吸管吸饮料。
2.再将一根吸管的一头放入口中,另一头放在杯外,一起吸饮料。
3.用手将第二根吸管的一头堵住,再试着吸饮料。
3.在吸饮料时,反复将第二根吸管的一头堵住、放开,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实验原理:为什么用两根吸管吸饮料,不堵住第二根吸管就吸不到饮料了呢?当我们只用一根吸管吸饮料时,很容易就将饮料吸入嘴里,这是因为通过嘴吸降低了嘴里空气压力,外面的大气压大于嘴里的空气压力,将饮料压入嘴里的缘故。
如果在嘴里放入第二根吸管,但不把另一头放入饮料中,你就不能喝到饮料了。
因为空气将会通过第二根吸管进入嘴里,你不能通过嘴吸来降低嘴里的空气压力。
但是,堵住第二根吸管的一端后,阻止空气从第二根吸管进入嘴里,你立即就能喝到饮料了!实验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气压有关的现象?想一想,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让水搬家让一只杯子中的水自动流到另一只杯子中,你能做到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实验准备:玻璃杯2只、胶水1瓶、U形玻璃管1根、硬纸板1张、蜡烛1支、打火机1只实验(制作)过程:1.在杯子底部粘上一支蜡烛,加上半杯水,注意不要打湿烛芯,更不能浸没蜡烛。
2.在另一只杯子里也加上水,直到两个杯子水面齐平。
3.将硬纸板剪成比瓶口大一点的2个圆形,再在中间各钻一个洞,其大小刚好能通过玻璃管,用胶水固定。
4.把玻璃管的一端放入没有蜡烛的水杯里,并尽可能使玻璃管浸入水中,点燃蜡烛,再把玻璃管的另一端放入点燃蜡烛的水杯中,玻璃管不进入水中。
迅速将硬纸板盖在两个杯子上,并用胶水把杯口密封好。
5.蜡烛熄灭后,看看两只杯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为什么一只杯中的蜡烛熄灭后,另一只杯中的水会自动流到这只杯中呢?蜡烛熄灭后,杯内的温度降低,空气冷却收缩,压力变小。
两只杯子出现了压力差,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就会从压力相对较大的杯子流到压力相对较小的杯子里。
实验交流: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让水搬家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吧。
数字变变变实验准备:透明塑料袋、纸、签字笔、烧杯实验(制作)过程:1.先在纸上用签字笔写上数字“88”(如同电子钟形状的数字),然后装进透明塑料袋中,再于塑料袋外面,配合纸上的88,用签字笔描出“92”,注意:描绘完成后,从外面看起来还是“88”的样子。
(如图一)(图一)(图二)(图三)2.将完成后装了数字纸张的塑料袋,略为倾斜的放进盛水的杯子中,由上往下看数字发生变化了吗?咦,88不见了,看见的是92!3.再由杯子的前面看,92不见了,看到的是88。
(如图三)实验原理: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一部分会发生折射,还有一部分会发生反射。
但当光线进入空气的角度增大到一定值时,不会折射而是全部发生反射(反射回水中,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纸张上的数字和塑料袋上的数字,在水中进入空气的光线角度略有差异。
在上方观察时,由于塑料袋的影像由水进入空气时,角度较小(如右图的A),因此可以折射进入空气;反之纸张上的影像角度较大,而反射回水中(右图的B),因此只看到塑料袋上的数字。
实验交流:你能设计出其他文字变变变和图画变变变实验吗?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做,然后,相互交流分享下实验成果。
水中悬蛋鸡蛋能悬浮在水中,你看到过吗?不信,咱们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张,看看怎样才能让鸡蛋悬浮在水中。
实验准备:玻璃杯2只、筷子2根、滴管1支、勺子1个、蓝墨水1瓶、鸡蛋1个、食盐1包实验(制作)过程:1.在一只玻璃杯里盛三分之一的水,加入食盐,用筷子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制成一杯饱和食盐水。
2.在另一只玻璃杯里盛三分之一的水,用滴管滴入蓝墨水,把水染成蓝色。
3.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玻璃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