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感应电)对放射性脑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周惠嫦

合集下载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摘要】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讨论部分分析了治疗机制和可能的作用途径。

我们认为该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讨论、临床应用、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常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和吞咽风险增加。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希望验证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程度,探讨其机制和作用途径,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的指导,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进程。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脊液 及 碎烂 脑 组 织 流 出后 , 再 作 进一 步 切 开 , 防止 术
[ 7 ] 张鲲鹏, 刘德 昭. 阶梯 式颅内减 压技术在 急性 重度颅脑损 伤 中的应用疗效[ J ] . 临床 医学工程 , 2 0 1 2 , 1 9 ( 1 ) : 4 2 — 4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1 2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1 ) ( 责任编辑 : 江泽琴 )
作者单位 : 6 1 7 0 0 0 I  ̄ 1 ) l I 攀枝花 , 攀枝花市 中心医院神经科 ( 谢晓燕 )
【 参考 文献 】
[ 1 ] 刘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 剖与临床 [ M] . 北京 : 中 国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2 0 0 7 : 4 7 — 5 4 .
等, 此外 尚有担心后期颅骨修补困难等。因此在临床 运用中, 对 于手术 适应 证应 很好 的把 握 。我们 的体会
是, 在下 列情 况下 应考 虑施 行冠 截手 术 : ( 1 ) 双侧 额颞 叶损 伤均 较 重 的重 型 颅脑 伤 患 者并 有 明显颅 内高 压 者, 通 常并有 脑疝 。 ( 2 ) 双侧 额颞 叶均 有原 发性 脑损 伤 或 血 肿伴 明显 脑 水肿 , 基 底 池 闭塞 、 脑 室 受 压而 中线

6 5 2 ・
西南军医 2 0 1 4 年1 1 月 第 l 6 卷
第6 期
J o u r n a 1 o f Mi l i t a r v s u 佗e o n i n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 V 0 I . 1 6 . N o . 6 . N o v . . 2 O
脑损伤[ J ] . 河北医药 , 2 0 0 8 , 3 0 ( 1 1 ) : 1 6 9 7 — 1 6 9 8 . [ 6 ] 王宪荣, 冯华 . 实用神经外科学 [ M] . 北京 : 人 民军 医出版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d pha i fe to e w e edi de nt r am e r p a o r lg o p w ih 30 c s si a h g ou Th o r r u a r t d w ih ys g a at rs k r vi d i o te t ntg ou nd c nto r u t a e n e c r p. e c ntolg o p w steae t r s lo i g e e c s ,w hi e te t e r u a r a e ih l w e u nc l crc lsi wa lw n x r ie l t r am ntg o p w ste t d w t o f q e y e e ti a tmul to n a ii n.The e eas e s d w i eh r ai n i dd to yw r s se t h
6 — 6 44 45
吞 咽 困难 是 脑卒 中后 常见 的并 发 症 ,及早 采 取 有
排 除 标 准 :① 病 情 危 重 ;② 伴 重 要 脏 器 功 能 衰 竭 ;③ 有 明 显 误 吸 可 能 ;④ 有 智 力 障 碍 或 感 觉性 失 语 ,不 能 配合 检查 ;⑤ 伴 其他 神 经科 疾 病 ,如 帕金 森
E fc f o F e u n yE e tia S i lt n o y p a i f rS r k D I n W NG P i u L — ie 1A rs a eC nr l f t w r q e c lcr l t e oL c mu ai n D s h gaat to e A A e- , I i a, t . eop c e t o e Xi f Jl a a
6 4 — 4 —

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最适合低频电治疗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类型及低频电刺激的作用方式。

方法:60例经电视透视吞咽检查确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符合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医学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30d,比较2组的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将2组患者按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洼田饮水试验)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吞咽肌功能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误吸、喉上升、食物残留、进食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观察组误吸、喉上升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食量、食物残留量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0d,观察组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2组轻、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透视吞咽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有效,主要通过改善喉上升减弱、误吸程度起作用,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最适合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轻度患者无优势,重度患者具有疗效较好的趋势。

【关键词】低频电治疗;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05-02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对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对其进行治疗,探讨低频电刺激对DAS的疗效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康复资源,使患者获得最大效益。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1.1.1临床资料:2013年6月-2014年9月我科住院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①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34+13.10)岁;平均病程(22.60+6.30)d;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

周惠嫦 低频电疗配合导尿管

周惠嫦 低频电疗配合导尿管
低频电疗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治 疗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吞咽障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惠嫦
主要内容
1
2 3 4 5 研究背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象与方法
结果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放射性颅神经损伤(RICN) 是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后严重并 发症之一,常引起环咽肌失迟缓、吞咽困难, 轻症可造成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重症者 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因此,寻找RICN引起的严重吞咽困难的有效疗 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
胃管鼻饲 经皮内镜 下胃造瘘 术
缺点:
长期应用患者 的依从性差
优点:
简便 易行
研究背景

我们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配合低频电 刺激,改善了病人的吞咽困难,大部分 患者恢复了经口进食,提高了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0月来我科就诊 的NPC放疗后出现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 共18例,男15例,女3例 平均年龄49.5岁(32~65岁) 留置胃管患者13例,胃造瘘患者5例
取直立左前或右前 30°斜位相 图像固定于能清晰观 察唇、咽后壁、硬腭、 第7颈椎的窗位上 治疗前后 嘱受试者分别咽下20 分别记录 %泛影葡胺溶液(碘水) 5ml~15ml和5ml~15ml 含碘水米糊(碘水与米粉 比例为2∶1)
3、X线荧光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
评价吞咽障 碍的金标准 是吞咽功能 检查首选方法 为评价咽时 相吞咽功能提 供半定量指标
2、治疗方法

2. 低频脉冲电刺激
波形 波宽
感应电疗仪
双向不对称波
1ms 1~100ms
Physiomed Vocastim-Master 吞咽言语诊治仪

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肌电生物反馈,方波,50-600us,1-250Hz 作用
增强舌骨上肌群的肌力 帮助喉上抬 增加咽肌收缩力量和速度 增加感觉反馈和时序性
适用症: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颅脑损伤致吞咽障碍 神经性吞咽障碍
手持低频脉冲电刺激(感应电)
用电磁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 双相: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方向的波形 不对称:负波低平,无生理治疗作用
咬肌
唇颊力量减弱、口干
口轮匝肌 颊肌
进食前渗漏
咽后壁
食团运送无力
舌肌萎缩力量弱 食团搅拌无力 吞咽困难
咽后壁 软腭、咽后壁纤维化、鼻返流
喉上抬不足
误吸严重、呼气困难
咽后壁
天突
吞咽障碍生物反馈训练仪
被动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
评估 表面肌电(sEMG):检测肌电信号
主动训练 结合采集的sEMG信号,设定合适阈 值的游戏(生物反馈情景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主动-协助训练 肌肉收缩,诱发设定阈值的电流刺激
sEMG模式:对患者进行表面肌电评估
GAME模式:根据患者表面肌电评估, 设定合理的训练参数
协调性训练
最大肌力训练 耐力训练 协调性训练
耐力训练 三大训练模块
模式:设定阈值,当患者收缩肌肉, 仪器将对肌肉给予电刺激
NMES模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处方
手柄电极:吞咽相关的核心肌群
舌肌、软腭、喉部肌群、口轮匝肌群、咬肌
刺激方法
定点短时强电流的瞬间刺激方法 沿肌肉走向的移动方法
电流强度
引起明显肌肉收缩(强直收缩)
耐受较差或体弱者可酌情降低 时间:一般每部位5~10次,总时间约20min
吞咽各期

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后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吞咽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效(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电刺激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方面较单纯吞咽训练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电刺激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21-03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是后遗症发生率和并发症仍不见下降,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在急性期并发率高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40%左右[1]主要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和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球麻痹。

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延迟以及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营养不良、脱水、误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

我科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障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脑卒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脑CT或MRI证实。

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65.5岁,吞咽障碍均为首次发生,脑梗塞56例,脑出血24例。

随机分为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组(对照组n=40)和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n=40)。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咽反射存在。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在恢复期往往伴有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探讨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是一种结合了传统中医头针治疗和现代物理疗法的治疗手段。

通过头针刺激穴位,与低频脉冲电刺激相结合,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头针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通过针刺的方式来刺激穴位,增强穴位的功能,改善气血的流通。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肌肉,促进神经传导,增强肌肉收缩,提高吞咽协调性和力度,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

在医学实践中,对一定数量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一定次数的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吞咽功能状况,取得了一定的有效结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吞咽协调性和力度,降低吞咽风险,减少呼吸道感染,改善饮食摄入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头针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经过专业医生的操作,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低频脉冲电刺激也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专业医生的操作,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头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在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中广泛应用。

治疗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应 电 治 疗
16
舌内肌
舌上纵肌 舌下纵肌 舌横肌 舌竖直肌

颊肌、咬肌、口轮匝
口轮匝肌
颊肌
咬肌
腭 舌 肌 、 腭 帆 张 肌 、 腭 咽 肌 、 咽 后 壁
咽后壁
促进舌喉复合体运动
天突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吞咽各期
认知先行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
咽期
误吸严重、呼气困难
治疗效果


临床上多采用感应电刺激结合改良的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临床效果: 降低口咽通过时间,增加喉部上抬/前移幅度,减少 会厌谷或梨状窦残留,降低误吸率 ,提高吞咽功能 社会及经济效益: 本技术以创新、综合的治疗方法开展,已救治很多过 去无法治疗的患者,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2008年~2012年治疗人次约4050,2013年达1440人 次,包括来自上海、山东、香港、澳门、台湾、澳大 利亚(华人)等多地的病人 曾接受天津媒体、佛山电台节目、佛山日报新闻报道 等采访


REP分型

发病部位 ①颞叶损害:精神症状 ②脑干损害:常见球麻痹症状,占REP 患者的42.98%。 ③小脑损害
鼻咽癌的吞咽障碍


唾液腺损伤、口干 发生率96%,直接减慢口咽部食团传输 颞下颌关节纤维化 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板状化 舌的力量和灵活性下降、萎缩 食团输送障碍,间接引起吞咽启动延迟。构音不 清 软腭、咽后壁纤维化 鼻音重,鼻漏重,吞咽启动困难,呼气时间短 咽部肌群纤维化
感应电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皮肤、 软组织 组织纤 维化
放疗
局部缺 血
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增加组织间相对运动
感应电流
感应电作用—提高感觉

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
P物质 是吞咽和咳嗽反射的原动力 由喉及上呼吸道迷走神经释放的 P物质 →反射 →显性和隐性误吸 →吸入性肺炎 逆向电刺激: 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 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物质
【仪器操作常规】




1、材料:感应电疗仪一台,5cm×5cm的铅板一块,厚度 >1cm的10cm×10cm衬垫一块,手柄电极一个,防水胶纸 一张 2、手柄电极经统一严格消毒,用纱布和橡皮圈包裹好 3、湿润手柄电极和衬垫,保持铅板、衬垫平整 4、治疗前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 5、将套好铅板的衬垫厚面平整置于患者颈后,用胶纸隔开 6、检查仪器状态正常 7、连接输出线,无需分极性 8、告知正常感觉为针刺麻感,可出现肌肉收缩 9、启动电源开关,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电流输出强度 10、治疗完毕,输出归零,关闭电源,检查皮肤

新感应电流:只有高尖部分的尖波电流 频率:50~100Hz 波宽:0.1~1ms
感应电作用—兴奋神经肌肉


感应电波宽:0.1~1ms,频率:50~100Hz 正常运动神经0.03ms以上,肌肉1ms以上 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其时值高于正常50 ~100倍 正常神经肌肉:效果最好 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 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作用减弱 频率15~20Hz: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 频率50Hz:肌肉完全强直收缩,力量比单收缩大4倍 对脑干型而没有脑神经损伤的患者,效果最好 对并发脑神经损伤的患者,损伤大多为不完全性,对 吞咽肌群的力量和防治废用性肌萎缩有效



口干征

电刺激对唾液腺受放射损伤造成的口干征,可 能会有一定改善。
感应电治疗的适应症
废用性肌萎缩 肌张力低下 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语 软组织粘连 血循环障碍 尿潴留 腰肌劳损

放射性脑病 (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REP)

定义:指脑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并在多种因素 联合作用下导致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而引发 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常具有不可逆性 多见于放射治疗脑瘤、颅外肿瘤(鼻咽癌)或白 血病 潜伏期:放疗后3 个月~20 年
低频电刺激(感应电)对放射 性脑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
——以鼻咽癌为例

康复科 周惠嫦 2014-7 上海
内容
1 感应电临床应用 2 放射性脑病所致的吞咽障碍 3 吞咽各期障碍及相应电刺激部位
4 感应电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感应电流

是用电磁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 频脉冲电流。
双相: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方向的波形 不对称:负波低平,无生理治疗作用 正波高尖,起主要作用
感应电刺激方法

手柄电极:吞咽相关的核心肌群

舌肌、软腭、喉部肌群 定点短时强电流的瞬间刺激方法 沿肌肉走向的移动方法 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刺激方法


电流强度

耐受较差或体弱者可酌情降低

时间:一般每部位5~10次,总时间约20min
【禁忌症】


常规禁忌 高热、昏迷、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除外) 、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 心力衰竭、孕妇腰腹骶部、皮肤破损局部、 金属异物局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 邻近、对直流电过敏。 吞咽禁忌 患者放疗后出现化脓等耳部不适 不能排除耳骨坏死等情况 电刺激软腭咽后壁时应注意剂量。



饮水呛咳,异物感,吞咽障碍,食物残留、滞留 、渗透、误吸、肺炎;声音嘶哑
吞咽过程
咽期
口腔期 口腔准 备期
认知先 行期
食管期
创新性的改良感应电刺激

创新一:自创手柄电极

根据吞咽肌群的部位和特点制作可调节的电 极棒头,已申请专利
VS

创新二:在吞咽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根据吞咽相应肌群的功能进行针对性 刺激 (包括口咽区域)
Thank you!
临床症状
口干、唾液分泌不足
相应电刺激部位
颊肌、舌下纵肌、下颌舌 骨肌、二腹肌前腹
口轮匝肌、颊肌 舌根、咽后壁 口轮匝肌,舌根、软腭, 腭舌肌和腭咽肌
咀嚼力量弱、颞下颌关节纤维化 咬肌、颞肌肌腱 唇颊力量减弱、口干 渗漏 食团运送无力
口腔准备期 舌肌力量弱、萎缩、食团搅拌无 舌内肌、二腹肌前腹、下 颌舌骨肌 口腔期、咽期 力,吞咽困难 腭舌肌、腭帆张肌、腭咽 口腔准备期 软腭、咽后壁纤维化、鼻返流 肌、咽后壁 口腔期 咽期 喉上抬不足 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胸锁乳突 肌、斜方肌、中斜角肌 甲状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胸骨舌骨肌、天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