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
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v c a e t ur e o c pe we e s a u t d wih ne o nd s o r umm a ie a l e a o p r d wih t os f 2 ompa r z d, nayz d, nd c m a e t h eo c 2 — r bl a int un r o ng o e to l r n o o y a e p te s de g i c nv n i na c a i t m .Re u t Su o a e c to o he a oma s ls bt t l va ua i n f m t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7月第19卷第14期67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林锦才(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广东 茂名 525000)【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41例,对照组开展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改变,且IL-2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烯醇化酶(NSE )、神经肽Y (NPY )]水平较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降低或提升,且观察组BDNF 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PY 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神经内径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炎症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067-02作者简介:林锦才(1981.09-),男,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是以病发1个月35%`52%的高病死率为主要特点,以中老年群体为发病群体的脑血管急症,发病机制多与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的扩张能力及韧性下降相关[1-2]。
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龄脑出血

Ke y wor : ure d s 0 e;Ele ; Ce e r lr b a e rh g
( O 0 csso I G S2 ae f V~V, ae f I a d1cs f I .C n ls n T i m to gt t e oraeo— 2css I n aeo ) o cui hs e dmi o h m r g r o I I o h h sp h
( .江苏省海 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 1 江苏 海门 2 60 2 2 10;.江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 系 , 江苏 镇汀 2 20 ) 10 0
摘 要 : 总结 、 讨神 经 内镜在 治疗 高龄 脑 出血 中的作 用 。方 法 总结 、 目的 探 分析 采 用神 经 内镜 辅助 手 术 治疗 高龄 脑 出血 患者 2 3例 临床 资料 。 结果 术 后 C T示 : 肿 完全 清 除 2 血 0例 , 全部 清 除 2例 , 近 大部 分 清 除 1例 .术后 随访 3~ 6个 月, O G S分级 : 1 V~V级 2 0例 , m级 2例 ,I 1例 。 结论 神 经 内镜 辅 助 治 l级 疗 高龄 脑 出血 , 有可 直视 下止血彻 底 、 时 、 野广 阔、 术损 伤小 、 具 省 视 手 术后 并发 症 少 、 病人 恢 复快 等优 点 , 可
第3 6卷 6 4 21 第 9 5 0 2年 期
黑
龙
江
医
学
Vo . I l36. . No 9
HEIL NG JA O I NG MEDI AL J C OURN AL
Se 2 2 p. 01
3D Slicer技术辅助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60Guang/i Meical Journal,Jan.2021,Ql.43,Nv.2论著•临床研究3D Slicer技术辅助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马兴才覃水生陈艳廖佳琪(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南宁市530012,电子邮箱:893690497@)【摘要】目的观察3D Slicar技术辅助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30例。
内镜组采用3D Slicer技术辅助下行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消失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改良Rankio量表(mR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
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消失时间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组(均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内镜组GCS评分高于开颅组,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均P<0.05)。
结论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3D Slicer技术辅助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定位更快速、准确,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3D Slicer技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疗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21)00-0160-04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1.02.06Clinical effect of3D Slicer technique-assisted neuroendoscopichematoma removal on hypertensive ceredrai hemorrlagcMA Xi n g-cai,QIN Shui-sPeng,CHEN Yan,LIAO Ji a-q i(DepaTtment cf Neerosurgery,Nanning Seenth People's Hospital,Nanning530012,China)(Ar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3D Slicer techniqua-vssisted neuro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on hypeoensiva c 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hypeoensiva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io diviOed into endoscopy group and craniotomy group,with30cases io each group.The endoscopy group was treated with3D Slicer technique vssiswd neuro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and the craniotom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matoma removal with cioniotomy.Operation duration,intraoperativa blood loss,hematoma clearance rate,duration for hematoma disappeared,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a6-month complications,mo/alite duong hospitalization,as well as the Glasyow Coma Scale(GCS)scores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eeni were compared btwan the two groups.Rescltc Thera were no deaths duing hospitalization io the two groups.The endoscopy group had shoOer operation duration,W ss intraoperativa blood loss,shorter duration for hematoma disappeared,lower inciO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6-month complications,and higher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as compaed with the craniotomy group(all P V0.05).After treatweni,GCS scores were higher and mRS scores were lower io both group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weni,and the endoscopy group exhibited higher GCS score and lower mRS score io compaison with the craniotomy group(ti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raniotomy,3D Slicer technique-vssistW neuro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 can proviOa surocai location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achiva less operation duration and intraoperativa blood loss,higher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and lower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patients,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caveo of patients r neurological function.(Key words]HypeOensive cerebral hemorrhaae,3D Slicar technique,Neuroendoscopic hematoma removal,Eficaca,Complication▲基金项目: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20143319);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70291)。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摘要】目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术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提高疗效。
方法对45名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并评估疗效。
结果术后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0%,术前GCS评分为7.9±2.5分,术后3日为11.1±3.1分。
术后6月平均GOS评分为4.2±1.1分。
结论内镜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直视、高效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脑出血的新选择。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出血疗效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在疗效方面存在争论[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微创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资料与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对45名脑出血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的血肿量均大于30ml。
术后即行CT检查,计算血肿清除率。
术前术后按GCS评分评估,随访6月并按GOS评分评估。
患者全麻后在CT定位辅助下取3cm直切口及直径为2.5cm骨瓣,十字剪开硬膜,用5ml注射器制成透明镜鞘,并用一根24#导尿管作为探针插入镜鞘内穿刺血肿腔,穿刺成功后将0°脑室镜及吸引器插入镜鞘进行操作。
大血块可以用吸引器头将其粉碎后和小血块一起吸除。
术中电凝止血,小出血点通过冲洗来止血。
血肿清除后冲洗血肿腔,清洗出残留血肿,并使视野清晰,方便术者操作。
血肿清除完毕后,先撤出内镜,再撤出镜鞘,冲洗穿刺通道,无需放置引流管;并发脑室内血肿时,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以清除脑室内术后早期再出血。
冲洗完毕确定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固定,逐层关颅。
结果45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24h复查头颅CT,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0%;术前平均GCS评分7.9±2.5分,术后3天平均GCS评分11.1±3.1分;术后3月无脑积水发生;术后6月行GOS评分,5分25例,4分10例,3分5例,2分5例,平均4.2±1.1分。
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52 0
吉林 医学2 1年 1 0 2 月第 3卷 第3 3 期
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分析
薛光锐 ,石 瑛 ( . 省随州市 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随州 4 1 0 ;2湖北省 随州市 中 , 1 湖北 4 30 . 5N院呼吸 内科 ,湖北 随州
4 10 4 3 0)
2 手术 时 间和术 中 血 量 :经 过观察 ,对 照组平 均手 术时 间为 . 1 ( 0 . ±2 . ri,术 中出血量 为 ( 4 . ± 5 ) ml 10 3 45 a n 5 2) 105 4 . 2 2 ;治疗 组平均 手术 时间 为 ( 0 5 . mn 5. ±6 2) i,术 中 出血量 为 ( 2 . ± 2 7 30 5 5 4 . )m 。治疗 组 的平均 手术 时间和 术 中出血量 都 明显少 于对 照 86 l 3 组 ( <0 5 P . )。详见表 1 0 。
果 ,现 报告 如下 。
表 l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比者 随访 3~1个 月 ,平 均 9 月 ,治疗 组 . 2 个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术后脑水肿体积、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术后脑水肿体积、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韩晓泉【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22(35)2【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术式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脑水肿体积、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情况。
方法:收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预后评分(GOS)、生活质量评分(ADL)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GOS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体积、脑水肿持续及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的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显著(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微创术式,有利于脑水肿症状缓解,增强患者预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总页数】3页(P182-184)【作者】韩晓泉【作者单位】辉县市中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术前应用抑肽酶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脑水肿的影响2.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的影响3.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术后脑水肿的影响4.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术后脑水肿的影响分析5.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3-06-03T08:21:30.7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杨金理申隆欧小晶冯志铁黄开让任开劲[导读]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研究杨金理 申隆 欧小晶 冯志铁 黄开让 任开劲(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两组的样本数量一致,均为30例。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下脑室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血肿清除率、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GC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异同。
结果:①血肿清除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5d的血肿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引流管拔除时间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C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两组的GCS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术后2周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并发症发生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疗效显著,既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又可以缩短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预后,因此,此种手术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出血铸型;临床疗效;预后脑室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外科疾病,目前脑室出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而继发性脑室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
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窥镜高血压脑出血量多时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也不一。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设备的发展,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实行神经内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
年龄49~80岁,平均64.2岁。
有高血压病史者52例,无高血压病史的8例中,5例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另3例以临床及术中排除其它脑血管病变而考虑高血压脑出血。
2.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壳核外侧型(包括壳核和外囊)22例,壳核内侧型(包括苍白球和内囊)14例,皮层下5例,丘脑9例;其中12例伴血肿破入脑室。
血肿量按多田公式(л/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本组脑内出血量为30~90 ml,其中30~39 ml 6例,40~49ml 14例,50~59 ml 20例,60~
69 ml 8例,70 ml以上12例。
3.临床病情分级
按1981年中华医学会脑血管专题学术会议提出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四级病情分级标准[1]进行分级:Ⅰ级9例、Ⅱ级40例、Ⅲ级11例。
术前GCS评分,9~12分18例,6~8分36例,4~5分6例。
4.手术方法
本组于发病6~24 h内在神经内窥镜的辅助下行脑内血肿清除术。
全部采用插管全麻,根据CT图象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及血肿长轴在脑表面的投影确定靶点,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和穿刺点,头皮切开3~4 cm,钻直径2~3 cm的颅骨孔,十字型剪开硬脑膜,选择距离靶点最近并避开脑皮质表面的血管为穿刺径路,抽出积血后,循穿刺道和血肿长轴缓慢置入套管,进入血肿腔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分清呈黑色的血肿腔和呈白色的脑组织后,在血肿腔内一边缓慢地旋转内窥镜沿血肿长轴前进,一边通过吸引孔道将液化血吸出,直到血肿底部。
在前进过程中如术野不清晰,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同时旋转不同的镜面角度直到术野清晰。
在清除血肿时,不能吸出的血凝块用直筒式内窥镜以取瘤钳夹碎后吸出。
清除血肿不可强求。
底部血凝块不可强行剥离,要保护好血肿壁不受损害,以免引起新的出血。
如有出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血肿未完全清除者放一条12号引流管,并接闭式引流袋。
术后即刻复查CT了解血肿残余量。
根据结果对残存血肿量大于10 ml且无明显出血者予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每次2~4万U,每天3次,每次夹管30 min~1 h,持续1周,复查头颅CT
确认无残留血肿后拔管。
结果本组术后CT复查示血肿完全清除者18例,近全清除(残余血肿量<10 ml)30例,大部清除(残余血肿量10~20 ml)12例,这12例术后均予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积血。
本组术后并发症:肺炎8例,消化道出血4例。
本组术后死亡2例,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均未并发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病例。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表评定,本组优18例、良30例、中6例、差4例、死亡2例,恢复优良比例达80%(48/60)。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这些病人常伴有心、肺、肝、肾等器官血管性病变,因此,往往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手术。
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死亡率高达28%~48%[2]。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能在局麻下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该手术的应用使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3]。
但该方法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是不能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如有出血则无法直视止血;二是不能完全避免抽吸时负压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三是难以一次迅速、彻底清除血肿。
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虽然能克服其前两项缺点,但因难以精确确定和限制手术范围,不利于把手术损伤减少至最小。
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方式是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认为采用内窥镜辅助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在直视下排空血肿达到止血目的较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其诸多的优点:①定位精确、可靠,由CT定位后,神经内窥镜的尖端可准确地抵达脑深部靶点。
②手术侵袭性小:神经内窥
镜直径仅4~8 mm,且现代内窥镜可通过狭窄的手术通道提供深部病变明亮、清晰的图像,内窥镜的光束和视野成扇形,可减少表面结构对视野的遮挡,故不需破坏和牵开表面结构,为减少手术创伤提供了条件[4]。
术中往往头皮切口仅为3~5 cm,颅骨钻一颅孔直径1.5~2.0 cm即可;通过脑的手术径路可选择在非重要功能区,术中通过连接在内镜上的微型摄像机,在直视下吸除血肿,同时能对血肿区的出血点进行有效的止血。
本组60例病人均是在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术中于血肿区清除60%~80%血肿,同时由于手术创面小,减少术中出血,本组60例病人术中出血均少于100 ml,均不需要输血。
③减少术后再出血:内窥镜下血肿清除较以往的血肿穿刺引流的优点,是避免了盲目穿刺造成重要功能区和血管损伤;应用内窥镜,脑内血肿直视下清除引流,可切开血肿间隔,清除血块,充分引流,保证引流彻底,也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减少了术后再出血[5]。
本组病人,术后复查再出血6例,占10%,其中8例为术后3 d出现的迟发性出血,考虑为术后血压波动所致。
④手术并发症少:由于内窥镜手术仅需通过颅骨上小的钻孔,不需大范围的开颅,术中创伤少,同时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故减少了手术对脑的再创伤及因牵拉或大脑暴露受空气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内窥镜手术应用得当,手术本身造成的并发症极少。
本组60例病人,2例出现新的症状外,余病人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发现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⑤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由于病人手术创伤小,大多数患者手术后24 h即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后康复迅速,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通
过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实践我们体会到:①选择合适的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穿刺时避开重要功能区,沿血肿长轴进针。
②在清除血肿时,应尽量在血肿腔内操作,对于难以吸出的血块,避免过度牵拉,以免造成新的出血;对较大的血凝块要先夹碎后再吸除,对血肿壁不必完全剥离,留一薄层即可,以防术后再出血。
③对于破入脑室的血肿应加做脑室外引流术,保证脑脊液循环的通畅,以防止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而且如术后发现血肿腔置管位置不良,仍可通过血肿腔与脑室相通的特点,起到引流的作用;血肿清除结束后缓慢退出内镜,并持续冲洗,以便发现和及时处理穿刺道上的出血。
④重视术后处理,防止并发症,合理控制血压,降低再出血的风险;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气道护理;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脑内出血,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视野狭小;深部操作遇到出血较多时,完全止血尚有困难。
在工作中还要熟练操作,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使该项技术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8.
[2]李红旗,张玉芝,赵宇,等.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和预后[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1):223-225.
[3]徐庚,凌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8(5):75-77.
[4]孔为群,滕良珠,郭华,等.神经外科锁孔手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7.
[5]程华东.浅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6):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