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标准(耳鼻喉科)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

耳鼻喉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

(2) 有近 5 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资料 ( 三级医院) ꎮ
查阅相关资
料ꎬ 访谈科主任了
解对科室科研及技
术团队建设思路及
想法ꎮ
【 Ⅲ级指标】 符合 “ Ⅱ” ꎬ 并
(1) 医院有配套科研经费支持或制度措施 ( 三级医院) ꎮ
(2) 有省部级科研成果 ( 三级医院) ꎮ
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ꎮ
(2) 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ꎬ 必须遵循相关医疗原则ꎬ 特别是核心制度落实ꎮ
(3) 监管检查有成效ꎬ 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 100% ꎮ
— 121 —
查看管理资
料、 病 历 资 料
核实ꎮ
指 标 要 点
考评标准、 项目
考评方法
【 Ⅰ级指标】
(1) 严格按照临床检验、 影像学检查、 各种功能检查、 电生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80% ( 二级医院≥60% ) ꎮ
(5) 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 0 4 ∶ 1ꎮ
【 Ⅱ级指标】 符合 “ Ⅰ” ꎬ 并
(1) 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ꎮ
1 1
人员结构符合要求ꎮ ( ★)
(2)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 ( 二级医院≥30% ) ꎮ
有数据或实例体现持续改进有成效
【 Ⅰ级指标】
(1) 有适用于本科室、 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ꎮ
(2) 定期对医务人员专业进行培训ꎬ 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
展医疗工作ꎮ
2 3
【 Ⅱ级指标】 符合 “ Ⅰ” ꎬ 并
遵循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

重点专科评审标准

重点专科评审标准

重点专科评审标准咱来说说重点专科评审标准哈。

这可就像是一场特殊的考试,专科们都得接受检验呢。

(一)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这可是重中之重啊。

比如说,在临床医疗技术方面,得有拿手的技术,像有些专科在手术方面那技术得杠杠的,成功率要高。

就像心脏外科,做心脏搭桥手术,成功率如果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那可就是很厉害的啦。

还有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要是这个专科能解决很多其他地方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那肯定加分不少。

(二)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好的专科得有一群厉害的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

医生呢,得有高学历的,像博士学历的医生比例要是能占到一定的比例,那就很不错。

而且经验也很重要,那些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老医生,就像宝贝一样。

护士呢,护理技术要高超,服务态度还得好。

像在肿瘤科,护士除了会打针换药这些基本操作,还得懂得怎么安慰病人,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

(三)医疗设备与设施先进的设备就像战士的武器一样重要。

专科要有足够的医疗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得是先进的。

比如放射科,要是有最新的CT、核磁共振设备,那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就更准确。

还有病房的设施,要干净、舒适,像病床要是能自动调节高度,方便病人的话,这也是加分项呢。

(四)科研与教学能力专科得重视科研,要是能有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那可就太牛了。

而且还要有科研项目,科研项目越多,说明这个专科越有探索精神。

在教学方面,要是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像有些重点专科,是很多医学生向往的实习和学习的地方,因为在那里能学到真本事。

(五)医疗质量管理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啦。

比如医疗安全,得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因为医疗差错而受到伤害。

还有病历的书写,要规范、详细,就像记录病人的故事一样,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过。

(六)科室文化建设一个有爱的科室文化也很重要呢。

医生和护士之间要团结协作,就像一家人一样。

科室要是经常有团队建设活动,像一起出去爬山啊,聚餐啊,这样大家的关系更融洽,工作起来也更带劲。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7、处方合格率达95%;8、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5%;9、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10、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1、传染病报告率100%;12、甲级病例90%;1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符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16、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85%;17、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重点并发症(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胸腔镜诊疗再开胸发生率;8、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9、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参见相关卫生部病种临床路径。

附件五:手术分级标准I级(住院医生):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上颌窦根治术,鼻骨骨折复位术,扁桃体剥离术,腺样体刮除术,披裂拨动术,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直接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颌面软组织损伤修复术,食管异物取出术,食管扩张术,甲舌囊肿及瘘管切除术,耳鼻咽异物取出术。

Ⅱ级(主治医师)外耳良性肿瘤切除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鼻中隔修补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及肿瘤切除术,鼻侧切开术,后鼻孔闭锁成形术,鼻外额窦手术,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咽部脓肿切开引流术,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环甲膜切开术,茎突过长截断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喉裂开术,部分喉或全喉切除术,颈廓清术。

3耳鼻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

3耳鼻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

3耳鼻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为了规范临床耳鼻喉科专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市场上正在征求意见关于3耳鼻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的草案。

下面是其主要内容:一、学科建设情况1.专科团队:临床耳鼻喉科省级重点专科须有一个有效的专科团队,包括主任医师和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生,并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

2.学术交流与科研:专科团队应参与国家、省市级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

3.教学积极性:重点专科应具备开展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条件,并有相关研究生教育和培训计划。

二、医疗服务质量1.临床技术与设备:专科须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开展复杂和创新性的手术,如微创手术、激光手术等。

2.诊疗规范性:专科须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进行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规范。

3.院感防控:专科须具备完善的院内感染防控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三、服务能力和满意度1.就医便捷性:专科须提供方便的就医服务,如预约挂号系统、一站式服务等。

2.疗效和满意度:专科须根据患者的诊疗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以评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3.人文关怀:专科须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温暖的医疗环境和高质量的人文关怀服务。

四、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1.管理制度:专科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绩效考核:专科须开展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和奖惩的依据。

3.安全管理:专科须具备在医疗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防范工作。

以上是3耳鼻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专科的建设和提高医疗质量。

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解读

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解读

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解读耳鼻喉科(Otorhinolaryngology)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耳、鼻、喉及相关结构疾病的学科。

对于耳鼻喉科医生而言,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为了对耳鼻喉科医生的临床技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一、评分标准概述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是一套详细规定了医生在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所需展示的技能和表现的指导性文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知识水平:评估医生对耳鼻喉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知识、医学伦理等内容。

2. 临床技能:评估医生在耳鼻喉科临床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包括检查技能、手术技能、治疗技能等。

3. 交流与沟通:评估医生与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包括病情解释、治疗方案讲解、患者情绪管理等。

4. 病例管理:评估医生对病例管理的能力,包括病历书写、病例分析、治疗计划制定等。

二、评分标准的应用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可应用于多个方面,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医学教育与培训:针对耳鼻喉科医学生和住院医师,通过评分标准的使用,可以系统地考核和培养他们的临床技能,并帮助他们提高对耳鼻喉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医疗质控: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可以作为医疗机构对医生绩效进行评价和监控的工具,帮助医院或诊所确保医生操作规范、治疗效果良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可借助评分标准对医生的技能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技能水平与疾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分标准的解读以下是耳鼻喉科临床技能评分标准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解读:1. 知识水平:医生需要对常见的耳鼻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有清晰的了解。

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评审标准实施细则1. 绪论本文档旨在制定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确保医院耳鼻喉科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标准化。

该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耳鼻喉科部门。

2. 评审标准2.1 专业人员- 耳鼻喉科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并定期参加进修培训。

-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耳鼻喉科研究团队,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2.2 诊疗设备- 医院应配备先进的耳鼻喉科诊疗设备,如内窥镜、听力检测仪等。

-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3 服务流程- 全科医生应能够基本了解和判断常见耳鼻喉科疾病,及时发现并转诊给专科医师。

- 耳鼻喉科医师应与其他科室紧密配合,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

-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预约和就诊流程,提供便捷的服务。

2.4 诊疗质量- 医院应积极参与耳鼻喉科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活动。

- 医院应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手术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监督。

2.5 安全管理- 医院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耳鼻喉科诊疗过程中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 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工作,保持诊疗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3. 评审与认证3.1 评审机构- 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评审工作由相关部门或委托的评审机构进行。

- 评审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权威性,能够对医院的耳鼻喉科服务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3.2 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包括医院的机构设置、专业人员配备、诊疗设备、服务流程、诊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 评审机构将根据评审标准对医院进行评估,并出具评审报告。

3.3 评审周期- 评审周期一般为三年,医院需按时重新进行评审并提供相应资料。

4. 管理与改进4.1 管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耳鼻喉科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职责。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耳鼻喉科工作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2 改进措施- 医院需根据评审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 医院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高耳鼻喉科服务质量。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湖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基本标准一、组织管理1、医院有重点专科建设领导或组织机构;2、医院有扶持重点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3、医院制定有重点专科发展规划;4、科室有年度工作计划及年度总结。

二、、科室设置1、专科为独立单元,室内布局合理;2、病床≥30张;3、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

三、经费投入1、市、州政府下拔有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医院每年用于专科建设的经费比例不低于同年本科室业务收入的5%;2、添置有专科必需的仪器设备;3、专科建设经费有帐目、专款专用。

四、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1、学科带头人为正高职称人员,担任本专业市、州以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称;2、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名45岁以上正高职称人员或副高职称人员占20%,中、初级医师必须医学本科毕业,有硕士生.3、有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记录,参与当地市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人才培训工程。

五、科学研究1、承担有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近三年内有科研成果,获得三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市三级科技进步奖≥2项;3、有科研工作的年、周期计划。

六、学术水平1、每年在省级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公开出版期刊上≥5篇;2、学科带头人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成员。

七、临床教学、进修培训1、承担有本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任务;2、接受在职人员的培训及进修。

八、技术水平1、能独立开展市、州级重点专科必备的技术项目(见技术标准);2、每年应有新技术、新业务开展;3、对开展的新技术和业务实行项目管理.九、相关指标1、病床使用率≥90%2、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不低于同年国民经济增长比率;3、医疗服务覆盖:25%以上住院病人来自外地;4、病历书写评分≥90分,甲级病历率≥90%十、一票否决指标1、技术水平得分低于应得分值的75%(将制定“标准”的考核评分细则);2、开展技术项目低于规定项目的90%;3、近两年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医疗纠纷的;4、甲级病历率≤90%,出现丙级病历;5、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低于国家同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技术标准一、内科(一)心血管内科专业1、顽固性心衰的诊治2、高心脏监护室(CCU)3、埋藏式永久起搏4、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5、静脉临时起搏(二)呼吸内科专业1、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2、血液气体分析3、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4、重症哮喘的救治5、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7、胸膜活检(三)消化内科专业1、急诊内镜(胃镜)检查2、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3、缺血性肠病的诊治4、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5、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6、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四)血液内科专业1、疑难血液病的诊断2、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3、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4、淋巴瘤的诊治5、急性粒细胞减少或气缺乏的诊治6、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五)内分泌专业1、24小时17—羟皮质类因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2、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3、骨密度测定4、血皮质醇测定(六)肾病学专业1、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2、肾性高血压的诊治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包括结肠、腹膜、血透析);4、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5、泌尿系统超声、核素及影像学检查(X绵和CT检查)。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其水平和质量,制定一套标准是必要的。

一、基本要求\n1. 专科门类齐全: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涵盖各个医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n2. 人才队伍强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有丰富经验和高学术造诣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

\n3.技术设备先进: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以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人员配置\n1. 主任医师:每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至少配备一名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医术水平。

\n2. 副主任医师:每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师,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

\n3.住院医师:每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住院医师,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三、技术设备\n1. 诊断设备: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配备先进的诊断设备,包括但不限于CT、MRI、超声等,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n2. 治疗设备: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配备先进的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器械、放射治疗设备等,以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n3. 医学影像系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配备完善的医学影像系统,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影像诊断。

四、质量管理\n1. 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n2.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n3.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疗团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以上是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基本标准,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提高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