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堂基础达标

1.下列对1917年3月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这是一艘著名的巡洋舰,它在世界历史上曾经留下过精彩的一笔,它的炮声成为一次革命发动的信号,这次革命是( )

A.南北战争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法国大革命

3.《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描述一位伟人:对武装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敏锐,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像一头笼中的狮子”在斯莫尔尼宫房间里走动,“在骂人,在吼叫”……就是这些,描绘出了一个历史瞬间的伟人,一个鲜活的伟人。这位伟人是() A.托尔斯泰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4.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完成这一任务是通过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5.1917年,人类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6.《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课后巩固提升

1.《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写道:“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抛弃”临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

A.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又称十月起义,领导这次革命的政治组织是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党

C.苏联共产党

D.统一俄罗斯党

3.《列宁在十月》是欧洲电影发展史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它展现的情节有()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运动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5.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中,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2018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1周年。十月革命历史意义是()

A.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苏俄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废除了农奴制7.2017年4月22日,“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下列不属于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是()

A.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为新文化运动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为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8.回望1917年的世界各国,有战火硝烟,有社会动荡,也有机遇出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917年的中国】

材料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中国正在经历的哪场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依据材料指出1917年后这场运动所宣传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举出在这一新变化影响下发生的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的开端事件。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堂基础达标

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国内战争结束后,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有人将俄国历史概括为“转折——新生——调整——僵化——解体”,其中“调整”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十月革命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这里的“计划”是说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

A.苏联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4.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5.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

A.发展商品经济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工业国有化

6.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B.苏联成立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新宪法颁布

7.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斯大林:“他接手的是一个木犁耕作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这样评价主要是着眼于()

A.苏联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就

B.苏联模式存在的严重问题

C.斯大林抵抗德国的巨大贡献

D.斯大林和美国对抗的超常勇气

课后巩固提升

1.“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规定属于哪一政策的内容()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中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

3.下列选项对下图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

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的成就

4.下表中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1928年1937年

世界第五位世界第五位世界第二位

A.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B.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

C.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7.下面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漫画意在抨击

(D)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模式

8.回顾苏联的发展史,探究其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农奴制。作用:有利于俄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二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材料二中现象和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7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3)材料三中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

重点:重工业。影响: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为什么会下降?用材料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苏联时期的经济特征?

苏联模式的弊端。凭票供应。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甘地。

3.开展情况

(1)第一阶段

时间1920

主要内容抵制在等

结果1922

(2)第二阶段

时间1930年开始

4.历史意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知识点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5.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埃及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

6.经过

(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随后,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3)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

7.成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8.历史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9.改革背景

(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3)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

10.改革目的: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

11.主要内容

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12.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

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922年甘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A.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

B.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

C.英国同意印度有限自治

D.资产阶级退出运动

2.以下哪一项经济主张是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适应的(B)

A.推动生产的机械化

B.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C.引进国外优势产业填补国内空白

D.保障外国资本在印度的合法权利

知识点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埃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却在近代陷入了殖民地的漩涡,被迫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这一境况发生于(C)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19世纪末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4.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导火线是(D)

A.英国对埃及的控制

B.华夫脱党的建立

C.英国继续保持苏伊士运河控制权

D.英国殖民政府逮捕华夫脱党领导人

知识点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5.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不包括(D)

A.土地改革

B.国有化改革

C.教育改革

D.军事改革

课后巩固提升

1.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B)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C.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A)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C)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独立大业

4.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A)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相似之处是(D)

A.提出独立要求

B.采用不合作方式

C.斗争取得胜利

D.进行非暴力斗争

6.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人物,会受到本国人民的尊重。

(1)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扎格鲁尔是埃及华夫脱党的著名领导人,他的被捕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

(3)卡德纳斯是墨西哥著名的政治家,他担任总统期间,推行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摘自《甘地图传》

(1)以上材料涉及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土布和食盐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印度人的民族情绪。精神: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材料三以下是对甘地的不同看法。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乙:甘地是“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2)概括甲、乙、丙三个人的观点。

甲:神话甘地。乙:对甘地全盘否定。丙:充分肯定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体现的进步性。

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振兴民族经济;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信心;使印度民族意识高涨,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1)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

时间1914年

交战

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经过(1)爆发

(2)主要战役

(4)扩大

(5)结果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

启示

人类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重点知识突破

典例1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

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一战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惨烈的战役之一

D.一战是一场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析】国主义战争,D 项说法错误。A 、B 、C 三项的说法均正确。 【答案】 D

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

(1)农业方面

典例2 某班级举行辩论会,辩论双方主要观点概括如下。请判断此次

辩论的主题是 ( )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由正方观点中“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反方观点中“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等信息可知,这次辩论的主题是评价新经济政策。

【答案】C

三、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典例4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美国只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是调整战胜国之间关系的会议,排除B项;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排除D 项。故选C项。

C

针对强化训练

(单位:百万吨),导年协约国一方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德国投降

B.俄国参战

C.意大利参战

D.美国参战

2.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是(A)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阅读《九国公约》,得出的结论是(C)

A.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的利益和关系

C.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限制海军军备

4.斯大林在1930年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斯大林这段话表明其根本意图是(B)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维护已建的社会主义制度

D.排斥市场的作用

5.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6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这说明了苏联当时(C)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6.《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表明苏联模式(B)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7.战争使人类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至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战略地区引发的局部冲突表。

材料二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巡视,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射杀身亡……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起突发事件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先后对俄国、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日本在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世界性战争爆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一战略地区争夺最为激烈。巴尔干半岛。

(2)根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这起“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起“突发事件”引发世界大战,破坏了世界和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于苏联模式的评价,一直有不同的声音。第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苏联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

你同意上面哪一观点?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苏联模式的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观点。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直击中考

1.(莱芜中考)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B)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陕西中考)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C)

A.使苏联跻身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3.(徐州中考)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C)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4.(贵阳中考)“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苏联模式

5.(赤峰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D)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长春中考)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不包括(A)

A.太平洋地区

B.西亚

C.欧洲

D.非洲

7.(河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材料二

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5509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惨重损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答出四点成因)

特点:每天死亡人数最多。成因: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