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有本事 感情就越纯粹

合集下载

有本事的狠人,都很“沉默”

有本事的狠人,都很“沉默”

有本事的狠人,都很“沉默”鲁迅先生有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自然要经历“沉默”这个艰苦的过程。

而在沉默中,有一个坎,在这个坎的背后,却分了两条路,一条路通向遥远光明的大道,一条路通往狭窄而又幽深的小道。

这个“坎”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心智。

心智坚定,颇有眼光格局的人,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就是用静得出奇的眼光去看待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默默积攒实力,才能实现雷霆之“爆发”。

而那些没什么眼光,心智浮夸难定的人,他们难以接受“沉默”,而又不得不接受“沉默”。

就在这个矛盾中,他们逐渐地堕落下来,成为愈发卑微的人。

很喜欢一句话:“沉默的人,就是孤傲之雄鹰,深山之猛虎,潜海之蛟龙。

其灵魂和天地相融,其能力令人震撼。

惊碧空之苍穹,追中天之灿阳,夺万海之明珠,永不停息。

”在这个社会,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安守自身一片天地,那么,就得“沉默”。

沉默是什么?并非说叫人不说话,而是说叫人把一切都收敛起来。

一把刀,只要还未磨好,就不出鞘;一棵树,只要还未成为参天之树,便不露尖;一个人,只要还未底气十足,就不作声。

沉默——把“才华”藏匿起来李康曾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人,无论他如今的才华能否服众,计谋能否成大事业,都得在前期把“才华”藏匿起来。

唯有如此,人才能在沉默中默默地发展自己,使自己的底气和能力逐渐增大起来。

三国时期的祢衡,杨修,他们多是才华横溢之人,可就是因为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以至于英年早逝,毫无成就功绩可言。

反观和他们同时期的司马懿,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司马懿一生沉默,一生隐忍,熬死了众多人才,就连曹家的后人,也被他熬死了大半。

就是这样的沉默的人,他暂时收敛了自己的才华,只等待“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

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要在人微言轻时低调下来,否则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他人的迫害,进而难以实现心愿,得不偿失。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文章两篇(2)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文章两篇(2)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文章两篇(2)----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文章2【你越有本事,感情就越纯粹】作者:苏清涛(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我们这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关系,与上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关系有什么不同?”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恰好,那几天我正在看一篇题为《再读之发现武松》的文章,里面提到武松和武大郎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上一代人,以及之前的N代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很重。

亦即,他们多生孩子,并不仅仅是因为爱孩子,还有一些功利的考量。

因为有功利的考量,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纯粹,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父爱母爱之外,还多了一层“希望他能回馈我”。

这种对回馈的期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如“我儿是李刚”等种种“扬眉吐气”。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后工业时代,社会保障日渐发达,而且,即便是养老金不够用,大部分人用自己的积蓄也够给自己的来养老了,因此,我们对孩子这份“保险”的需求度降低了,我们生孩子,就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

因为上一代人及前N代人对子女回报自己有期待,因此,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必然很强烈,这也就是为何虎爸虎妈会屡见不鲜了。

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更关注的,不是子女能否幸福,而是,子女能否给他们自己带来幸福。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幸福;我们的幸福,需要自己去奋斗,而不是要靠孩子来回馈或保障。

两年前,曾有一位同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没有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望子成龙心切了?”我说:“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认为自己比我们的父母要成功。

”“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一代中,那些认为自己不成功的人,仍然在望子成龙?”“应该是这样的吧。

我的感觉就是,父母越不成功,望子成龙之心越切。

干净纯粹的情感文案短句

干净纯粹的情感文案短句

干净纯粹的情感文案短句
1. 爱情不需要华丽的诗句,只需要干净纯粹的心灵。

2.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你是我的宁静和纯粹。

3. 你的微笑是我灵魂的净土。

4. 爱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纯粹无需解释。

5.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清风。

6. 爱情是两颗纯粹的心在温暖彼此。

7. 你的目光如清泉般碧透,让我迷失在纯净的世界里。

8. 我们相爱,是因为彼此拥有纯粹的灵魂。

9. 喜欢你是我唯一的真实感受。

10. 爱情并不复杂,只要真诚和纯粹就好。

11. 你是我心底深处最纯粹的小确幸。

12. 在你的温柔世界里,我感受到纯粹的幸福。

13. 你的微笑是我生命中最纯粹的阳光。

14. 爱你是我生命中最纯粹的意义。

15. 你的存在如同一片纯净的湖水,洗净我的尘埃。

16. 爱,用纯粹的心灵去感受,不需要理由和解释。

17. 你是我生命中最纯粹的美好。

18. 我们的爱情如同纯净的空气般清新。

19. 纯粹的情感没有伪装,只有真实和自然。

20. 你给我纯粹的爱,我给你真实的自己。

21. 纯净的心灵能看到爱的美好。

22. 我们的爱情纯粹得就像一张白纸。

23. 爱你是一种纯粹而美好的感情。

24. 爱情是一杯纯净的水,让心灵沐浴其中。

25. 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受到了纯粹的安宁。

26.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纯净和爱。

27. 我们的爱情如同清晨的阳光,温暖而纯粹。

28. 纯粹的爱情是一种最美丽的感受。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1000字_积极正能量的优美文章1000字人的一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挫折与困难,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励志的美文来激励自己。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1000字的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希望你会喜欢。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篇一:20多岁的人生远算不上艰难,30岁的焦虑其实更痛苦曾经,我以为20多岁是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为了某个人,瞒着家里人放弃直研,在毫无实习经历的情况下开始找工作。

跑到上海面试,被拒绝,淋着雨走在空荡的街头。

这个城市,无情、孤独、阴冷、让人发慌。

原来一直以为的那个归宿,最终却只是过渡。

一个月瘦了10斤,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止不住嚎啕大哭。

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一个人爬到楼下去拦出租车。

朋友赶来医院,抱着我哭了。

我没哭。

工作一年,为了转行,薪资下降。

但是进新公司的那年恰是08年经济危机,冻薪两年。

在上海拿着南京的应届生起薪。

租的房子里,有时会有老鼠的声音。

每当这个时候,只能躲在被窝里,不敢睡觉,也不敢起来去洗手间。

连续很多天加班到半夜之后,一侧耳朵突发性听力下降,后来就一边打吊针一边工作。

幸而,从小乐观,无论顺逆,都能活得很好。

而且,鸡汤说,过了25岁就好了。

在26岁的时候,最终遇到了一个愿意容忍我的倔脾气、对待我家人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的男人,最终转行成功,最终在上海交到了一群真心的小伙伴,最终把家人安顿在了身边,最终我还可以有时间陪伴我爱的人们。

所以多年后,依然相信爱情,依然信任遇到的陌生人,依然说话直率,依然是那个会把整只行李箱忘在酒店的“不靠谱”姑娘……回头来看,其实,20多岁的人生远远算不上艰难,因为有方向,因为有希望。

30岁的焦虑其实更痛苦——莫名地开始焦虑。

而且我连是否应该停止焦虑都无从判断。

然而,在30岁、也是毕业刚好7年的时候,我焦虑了。

这种焦虑起源于我开始思考总结前面7年的人生。

我常想,我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我眼看着面前大片的油菜花长起来,那会让我知道意义。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来!导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来!人生路上其实不怕万人的阻挡,只怕自己先放弃了自己,自己先投降,命运其实高低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是只怕你自己不敢去面对,如果你越想保持现在的状态,你就越会经历一些波澜,令你恐惧的总会把你打败的,只有勇敢的去面对才能超越自己。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从以下这三点就能看出来。

一、是否爱耍嘴皮子功夫。

一个不知道言行谨慎的人,不成熟稳重的人,一般无法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这种人就喜欢夸大其词,动不动就把一些大道理挂在自己的嘴边,好像不说几句名言就无法展示自己的内涵。

其实这种人只是嘴皮子功夫厉害,根本不知道实事求是,别人也无法信赖他,在紧要关头的时候这种人一定靠不住,就会逃避责任,没有责任感。

二、是否见到人就称为知己。

人和人之间的其实是有感情深厚之分的,一个越深厚的感情,其实就不需要时时刻刻的提醒对方,是不是真正的朋友,要看在困难的时候能不能毫不犹豫的帮助你。

有的人一见到人就称为是自己的知己,好像跟谁都非常的熟,然后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热心肠的人,但是如果真的有事情找他时,他跑得比谁都快躲得比谁都急,这种人,不能与他们共事。

三、是否总是抱怨。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一般都是深藏不露的,从不轻易的露出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轻易的展现自己的情绪,不会见到人就诉说自己的苦难,这样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

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由你踏踏实实的去完成的,其实别人怎么说,或者你自己怎么抱怨都没有什么用。

只有你心里充满了去改变现实的欲望,这样才能够让你不顾一切、不顾辛劳的去做一件事情。

不要总是抱怨生活太累,这样的话你还不如往前看,而且你往后看看也会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羡慕着你,生活是需要去奋斗的,打拼的不经历一些痛苦你就见不了彩虹,因此请不要埋怨,各种事情都不公平。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所以你少一分抱怨就会多一份快乐,同时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本事。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能虚度这一生,就干出一点成就,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你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行动,要干就干出一点名堂来。

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抱怨

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抱怨

1越本事的男人,越没有脾气曾经读到过几句话,很有意思:“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

”越有本事的男人,素质、修为都越高。

不管在外面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遇到了多大的磨难,都会把他的脾气、怨气关在门外!2越本事的男人,越尊重妻子人们常说“没本事的男人,尖酸刻薄”是有道理的。

在外面不能出人头地,回到家里了,才会出言不逊,瞧不起女人在家里的辛苦操劳。

常说的话就是“你们女人那点苦算什么”、“没有我你吃什么”,尽是对妻子的不尊重。

一个有本事的男人,在外面可以独当一面,威风凛凛。

但回到家里,一定是最尊敬老婆的人。

他不会逾越于老婆之上,甚至乐意低于老婆,只为创造二人世界的甜蜜。

因为有本事的男人,既能处理好自己的事业,当然也能给予最爱的人快乐。

他能分清家里和家外,能分清爱自己更多的,一定是家里的老婆。

3越本事的男人,越顾家庭工作的意义源于家庭。

但常常有的男人分不清主次,回到家里就当甩手丈夫。

不仅把繁琐的家务劳作都扔给老婆,甚至连孩子也不想管。

有本事的男人,他们不是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他们更加明白自己身为丈夫、爸爸的责任。

对孩子多一点关心,对妻子多一些关爱,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责任的男人,才能称得上是家庭顶梁柱的男人。

4越本事的男人,越不抱怨有本事的男人总是很自信,不会像个怨妇那样对老婆哀怨连天。

不管事业路途是起是伏,他都明白老婆和孩子是他坚强的后盾,他应该永远为这个家庭去努力。

若男人事事计较,把嫁过门的妻子当做垃圾桶一样来倾吐抱怨,且不说男人在外面是否能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家里都是一股死沉沉,又何谈事业上的风生水起?5越本事的男人,越懂得宽容有本事的男人,不会被生活中的烦恼所牵绊,对于生活中的小吵小骂,他们更愿意去做那个先服软,先去拥抱老婆的人。

他们会用宽阔的胸怀来容纳老婆的撒娇和任性,也才会有更宽的胸怀去规划他的事业,去踏踏实实地努力,去建造一个美好家庭的未来。

外面是任男人闯荡的,是男人就该拿出男人该有的志气和豪气。

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喜欢女人

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喜欢女人

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喜欢女人有人觉得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喜欢女人。

其实有本事的男人不仅
仅只是不喜欢女人,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因。

首先,有本事的男人做事太认真,他们做任何事都会尽全力付出
努力,所以也会感到无比繁重。

在繁重中,有本事的男人很少有时间
去分享恋爱情感,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打拼改变自己,这也
就是为什么很多有本事的男人都是"孤高冷漠"的结局。

另外,有本事的男人对待恋爱的态度也不一样,他们更加重视对
方的真心和勤奋,并且希望与自己在同一个道路上,这也形成了一种
标准筛选,也让更多的女人感到他们不好相处。

这里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有本事的男人往往是有钱人,事实上,有一种人将和有本事的男人在一起当成条条框框,他们被这
种日常的"选择"压迫的太多,也就不喜欢女人去拆弹发落自己的僵持了。

这些因素让有本事的男人不喜欢女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想致
力于自己的事业、只想专注╮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爱情。

他们将
传说中的完美爱情放在一边,不愿踏进恋爱的暗潭。

总之,对有本事的男人来说,无论多么珍贵,爱情也只是他们一
种追求自由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提升,而不是一种奢侈
的娱乐。

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爱情是他们永远不愿触及的东西,也就有了“越有本事的男人越不喜欢女人”的说法。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对待感情越专一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对待感情越专一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对待感情越专一他们擅于处理自己内心的欲望,不把找备胎、和谁玩、玩过谁,这种肤浅的价值观当做得意的谈资。

他们更愿意跟某个人担起生活的风雨,这样可以把时间用来做正经的事。

所以,左顾右盼不代表你赢了,花哨是因为你层次太低。

欲望是人性,克制是教养,新欢旧爱迎来送往,你以为魅力难挡,实则廉价百搭,得陇望蜀、骑驴找马,令人生厌且鄙弃!忠诚和专一是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是三观正,有教养的人对感情的自我约束。

人最高级的炫耀,是一生拒绝过什么?拒绝过的东西里,藏着你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骄傲。

不管你从事什么,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是你的专业,二是你的人品;专业决定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你的人脉,最后就是你的坚持!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感情。

和灵魂有趣的人结交,要么和简单淳朴的人相处,如果没有,依然单枪匹马也无妨…很多读书读到博士的人,照样轻而易举被人骗,因为有文化并不一定有才华,有才华的人并不一定有智慧。

认知的本质是智慧,比才华高一个维度,而才华又比知识高一个维度。

想提高认知,有知识还不够,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拥有自己的世界,才可以和别人分享各自的世界,而不是去对方的世界找寻自己的位置。

活了一把年纪才明白,这世上有很多我们都无能为力,比如:时光流逝,褪却的热情,真相残酷,人性冷漠…留不住的人和事没关系,尽力就好…再多付出满足不了薄情寡义的人。

日落晚风的尽头,你有的是自由!永远不要高估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的确,重要的人不需要通过时刻聊天来维持关系。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的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纯净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这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关系,与上一代人跟父母兄弟的关系有什么不同?”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恰好,那几天我正在看一篇题为《再读<水浒>之发现武松》的文章,里面提到武松和武大郎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上一代人,以及之前的N代人,“养儿防老”的观念很重。

亦即,他们多生孩子,并不仅仅是因为爱孩子,还有一些功利的考量。

因为有功利的考量,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纯粹,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父爱母爱之外,还多了一层“希望他能回馈我”。

这种对回馈的期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如“我儿是李刚”等种种“扬眉吐气”。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后工业时代,社会保障日渐发达,而且,即便是养老金不够用,大部分人用自己的积蓄也够给自己的来养老了,因此,我们对孩子这份“保险”的需求度降低了,我们生孩子,就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

因为上一代人及前N代人对子女回报自己有期待,因此,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必然很强烈,这也就是为何虎爸虎妈会屡见不鲜了。

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更关注的,不是子女能否幸福,而是,子女能否给他们自己带来幸福。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幸福;我们的幸福,需要自己去奋斗,而不是要靠孩子来回馈或保障。

两年前,曾有一位同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没有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望子成龙心切了?”我说:“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认为自己比我们的父母要成功。

”“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一代中,那些认为自己不成功的人,仍然在望子成龙?”“应该是这样的吧。

我的感觉就是,父母越不成功,望子成龙之心越切。

”半年前,看到大象公会的文章《为什么红后代喜欢起名叫ABB》,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

那篇文章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红二代取名字,“A小B”结构的特别多,如X小鹏,X小琳,陈小达,李小雪,李小峰;红三代取名字,“ABB”结构的很多,如罗点点、X瓜瓜、毛东东等。

但无论是哪种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并无中国人起名时郑重其事的寄托期望或表达志向之意,显得极为随意。

为什么影响中国现当代政治走向的群体,反而在给孩子起名时完全不沾政治色彩,而且完全不带有寄托美好希望和寄托的痕迹?答案或许很简单。

只有普通人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过自己,有远大前程,所以中国起名常用字多为表达美好祝愿的形容词和名词,如“伟”、“刚”、“强”、“丽”、“芳”等。

而1949年后A小B的父辈们身居中国顶层社会,对子女的人生道路并无特别期待,不会指望他们还能比自己更优秀,对子女的态度更多是宠爱。

他们很容易被视为父辈小一号的复制品,得名A小B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社会的上层,对孩子的感情,没有普通家庭那么功利。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现象是:社会下层,更喜欢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简陋的观念压榨子女,在他们看来,子女的主要价值,就是多下几个崽子,传宗接代;在这些父母的世界里,子女完婚、生孩子,并不是子女的终身大事,而是父母的“终身大事”。

相比之下,社会上层,则更加能够包容甚至纵容子女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他们的“动物性本能”。

沿用前面提到的“我们这一代人比我们的父母成功”的逻辑,二三十年后,当我们这一代人的儿女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我们中的大多数,必然不会像前N代的父母们那样“没有格局”。

之前的N代父母,在跟子女的关系中,主要以两种形象出现:领导;奴仆。

(当然也有很多例外,但这种例外,多出现在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

如钱基博、刘墉、周国平等,跟自己的孩子,就像兄弟朋友一样。

)到了我们这一代,更多地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污染”,我们“终于受够了”前N代父母们的做法,因此,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争取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当然,在城市比农村更容易做到;在父母学历高的家庭,也更容易做到。

我们的上一代人,在孩子成年后,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对财产的问题,看得比较重,很计较某些细节,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兄弟,都更注重亲情,而对物质利益,要比上一代人看得淡。

上一代人中,兄弟之间为了分家产而闹得鸡飞狗跳的事,比比皆事,但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这种事则要少得多。

十年前,我妈在我们镇上买了440平米土地,后来建小产权房,签合同前,为了长远的便利,我建议,直接写成我弟弟的名字,而不写她的名字,这样,大家都轻松。

八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没钱交房租,有一天晚上,一查,卡上只有33元钱了,连忙给我弟弟发了条短信“我的卡上,有33块”,我弟弟很干脆地说:“我明天打给你3000,不用还了。

”其实,那个时候,他每个月,工资也只有2100元。

类似的事情,在我的朋友中也有很多。

当然,出现这种差异,绝非仅仅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境界”比上一代人高。

而是,社会进步了,现在,大家都没以前那么穷了,不会为了争夺一点可怜的物质利益而付出亲情的代价了。

中国文化中有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这里的父母,也可以延伸到兄弟、亲戚等“血缘共同体”;朋友,则更多地是靠“臭味相投”而走到一起的伙伴。

很少出门的人、或者尽管也经常出门,但搭建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差的人,遇到事情,主要是靠父母兄弟亲戚等出手相助;而江湖经验很丰富的人,则主要是靠朋友。

事实上,一个人的圈子越广、能量越大,便越不可能“靠父母”——当然,父母是官一代、富一代或某种神通广大的人物的,另当别论。

在《水浒》中,武大郎跟武松兄弟俩的几段对话,很能说明这种区别:当武松成为打虎英雄并与哥哥重逢之后,哥哥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

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

”而武松后来进东京办事临行时对哥哥武大则有这样一段嘱托:“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

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武大对武松的感情中,既有嫌弃,又有“我需要你来保护”;而武松对武大的感情,则纯粹是爱,是呵护欲。

弱小者对比自己强大的人的爱,常常夹杂着依赖感;而强者对弱者的爱,则更多地是纯粹的爱,或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说到兄弟之情,我还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几年前,一个同学的弟弟毕业求职,因为跟我特别熟悉,因此,他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帮他介绍一份工作。

我说:你哥资源那么广,你咋不让你哥介绍呢?结果,这位兄弟说:“不能让我哥介绍。

如果我的第一份工作都是我哥介绍的,以后,别人会说,我是站在我哥的肩膀上成功的,没有成就感。

”我当时开玩笑,一定要把你这句话告诉你哥。

似乎,越是有出息的人,越不指望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戚能给自己的事业提供多少帮助——要么是觉得没这个必要,要么,是他们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对这些人来说,白手起家,依赖由自己搭建起来的朋友圈相助,才会更有成就感一些。

相反,那些没有出息的人,特别注重父母的“有用性”,他们喜欢“恨爹不成刚”,甚至,连父母不能出钱给自己买房娶媳妇,也成为了怨恨父母的理由。

与前N代人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普遍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出门靠朋友”。

我们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日常交往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互助的需求”下降了。

此时,我们跟父母兄弟的交往,反而更容易回归到纯粹的感情上。

其实,这不仅是这一代跟上一代的区别,也是城市跟农村的区别、是商业文明跟农业文明的区别。

前些年,村里的一些老人在进城后常常感慨说,城市里“人情淡薄”;再后来,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出了国的人感慨说,发达国家里“人情淡薄”。

可是,难道真的是城市人比农村人更没有感情、发达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更没有感情吗?也许,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与后者相比,前者是一个更讲究规则和秩序的场所,规则和秩序要严格执行,“人情味”儿便会打折扣。

对一些还不能够适应文明社会的人来说,这当然是无法忍受的,因此,他们以“人情淡薄”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应。

在城市和发达国家等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真正“淡薄”的,并不是“人情”,而是“人情世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