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现象中警察权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合集下载

暴力袭警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探析_孙平

暴力袭警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探析_孙平

暴力袭警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探析孙 平 摘 要 目前,暴力袭警事件不断发生,人民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民警察行使职权与其人身权利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为加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加强警察权利的维护。

关键词 暴力袭警 人身权利 对策 目前,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人民警察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2001年至2002年,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年均牺牲443名,6000余名警察负伤。

另外,警察在执法中被侮辱、谩骂、围攻、殴打甚至诬告,是许多基层民警都有过的经历。

暴力袭警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暴力袭警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一)公安机关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中,有一条是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如果遇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要积极宣讲法律,对群众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站在大众的立场上看,这一指导思想好像没有错,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指导思想里,人民警察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应当具备这种牺牲精神。

但是,这一指导思想显然是以人民警察人格权不同程度受到侵害为前提的。

(二)盲目同情弱者的心理原因人民警察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老百姓发生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由于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人们很容易形成警察处于强势地位、老百姓是弱者的成见,一旦发生老百姓伤害人民警察事件时,人们大多认为一定事出有因。

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有极少数警察素质不高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公众对警察工作的不了解或者片面了解所造成。

另外司法实践中强调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使得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受到侵害时,司法机关往往首先注重的是警察执法方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过错,而把惩处相对人的抗拒执法行为放在次要位置,其结果不仅挫伤人民警察执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人民警察人身权的保护造成不良影响。

(三)警械装备的配备标准低警械装备配备标准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装备的品种少。

除了武装处突车组及基层派出所的“01”巡逻车组所配备的警械装备相对比较齐全外,其他担负日常巡逻的民警配备的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91・暴力袭警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探析警械装备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

从系列袭警案谈警察在执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从系列袭警案谈警察在执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完善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和加强问责机制
执法程序的不足
在处理袭警案件时,往往存在调 查取证、审查起诉等环节的漏洞 ,导致一些案件不能得到公正处
理。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关于袭警的相关法律法规还 不够完善,对于如何认定袭警行 为、如何量刑等方面的规定还有
待完善。
问责机制的缺失
在袭警案件中,往往存在责任不 清、问责不力的情况,导致一些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
通过举办公开论坛、听证会等活动,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公众 对警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04
袭警案的反思与启示
加强袭警案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袭警危害性的认识
公众对袭警危害性的认知不足
一些公众可能认为袭警只是一种表达不满或反抗的方式,而忽视了其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
执法能力问题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专业技能不足部分警察在专业技能方面 存在不足,如应对突发事 件的应变能力、调查取证 能力等。
知识更新滞后
警察的知识体系更新滞后 ,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 变化,影响执法效果。
沟通能力不强
部分警察在与人沟通时存 在障碍,无法有效地与当 事人进行沟通,影响执法 效果。
执法规范问题
责任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THANKS
感谢观看
袭警的危害与影响
• 袭警行为不仅直接危害了警察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同时,它还引发了公众对警察 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袭警案的历史与现状
• 近年来,我国袭警案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15年 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多起暴力袭警事件,给社会 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目前, 袭警案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 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公安办理袭警案件调研报告

公安办理袭警案件调研报告

公安办理袭警案件调研报告公安办理袭警案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不少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遭到袭警事件的发生。

袭警案件不仅给公安民警本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对社会治安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袭警案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公安机关办理袭警案件的情况,特开展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和犯罪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措施提供依据;2. 分析公安机关办理袭警案件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3. 探索完善袭警案件办理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治安能力。

三、调研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文献研究主要涵盖相关报道和案例分析;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公安机关和进行访谈的方式,与公安民警深入交流,了解其工作环境、经验和感受。

四、调研结果1. 袭警案件的发生原因和犯罪特点: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不法分子对公安机关的仇恨、对公安民警权威的不尊重、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等。

犯罪特点主要表现为作案手段残忍、具有预谋,常常伴随暴力行为,对公安民警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 公安机关办理袭警案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案件调查取证难度大,不少案件发生现场缺乏有效的监控设备和犯罪工具;(2)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下降,少数受害公安民警或家属不愿意配合案件的办理;(3)相关法律法规和办案规程不够完善,对于袭警案件的处理和判罚机制亟待进一步改善。

3. 公安机关办理袭警案件的经验和措施:(1)加强对公安民警的防范教育和防护装备配置,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2)加强与社区以及相关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打击袭警犯罪的态势;(3)加大袭警案件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袭警犯罪的谴责度,增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支持。

五、调研结论袭警案件的发生对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安民警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袭警犯罪,公安机关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公安民警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袭警案件的思考

袭警案件的思考

袭警案件近年来,公安民警依法执行公务时遭遇围攻殴打、暴力抗阻的事件时有发生,且有增多趋势。

山东省成武县检察院自2006年以来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准逮捕袭警案件14件31人,其中2006年受理4案8人,2007年受理5案12人,2008年上半年受理4案11人。

经审查,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批准逮捕25人,不捕6人。

一、袭警案件的特点暴力袭警案件主要发生在公安干警执行勤务、处置群体性事件、查缉违法犯罪活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

违法犯罪分子袭警的主要手段为:围攻、谩骂、殴打正在执行公务的公安民警;使用枪支、刀具、棍棒等作案工具伤害公安民警等。

从近年案发的情况看,袭警案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个人突发性抗法向有组织的群体性抗法发展。

我院受理的14件31人袭警案件中,有9件26人为群体围攻、殴打执行公务的公安干警,占受案总数的64.2%。

二是暴力程度不断增加。

由威胁谩骂逐步发展为持凶器伤害执法人员。

三是在查处聚众赌博时遭暴力抗法比较突出。

在受理的14件31人袭警案件中,在查处聚众赌博活动时遭暴力抗法的6件15人,占受理总数的43%。

二、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一是社会矛盾积聚,警察处于风口浪尖。

暴力袭警案频发,无疑说明了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些不法之徒不顾法纪,肆意践踏社会正义。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处于查究违法犯罪的第一线,时常与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较量,因而易成为不法之徒袭击的对象。

公安民警在处理群体性治安事件时,极有可能成为群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对象。

二是个别警察素质低下,执法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个别警察执法方法简单或不规范,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甚至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以权代法,更有甚者见利忘义,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无形中将自身推向了社会公众的对立面,尽管这只是极少数,却严重玷污了警察队伍的纯洁性,影响了警察的公众形象。

也有部分警察业务能力、查缉战术能力差,执法不坚决、患得患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从袭警视角谈警察执法权益的维护

从袭警视角谈警察执法权益的维护

无论 何种 制度 的 国 家 , 为 国家 机 器 的警 察 在 作
保卫 国家 安全 、 维护 社 会 秩序 中承 担 着重 要 的社 会 职能 , 从社会 每一 个领 域到 每一位 民众 , 都离 不开 警 察 的执法 活动 。但 是 , 现实 中 , 警察 在正 当执 法 中遭 遇阻 扰 、 围攻 殴打 等袭击 的事 件时有 发生 , 且呈 日渐
第 7卷
第 3期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n nJ dca oie Voain lC l g o ra fHe a u ii P l c t a ol e l c o e
20 0 9年 9月
S pe e ,0 e tmb r 2 09
( ) 一 袭警 现状 警察 在 依 法履 行公 务 中 , 受侵 害的情 况 屡 见 遭
不 鲜 。一些 社会 因素 导致警 察在 执法 过程 中经 常遭 受部 分不 明真相群 众 的 围攻 、 诬告 和辱 骂 , 至遭 到 甚
暴力抗 拒 、 阻碍和袭 击 。 据统 计 ,01 全 国有 6 20 年 8名 民警 在执 法活 动 中 遭 受暴力袭 击 英 勇牺 牲 ,49名 民警 受 伤 ;02年 , 32 20 全 国有 7 民警 在执法 活 动 中遭受 暴 力袭 击 牺牲 , 5名 36 63人受伤 ;03年 , 国有 4 20 全 8名 民警 在执 法活 动 中遭受袭击牺 牲 ,76人受 伤 ; 0 38 2 5年 , 国有 2 0 全 7名 民警遭 受 袭 击 牺 牲 ,93人 受 伤 ;06年 1月 至 5 12 20 月 , 国共 发 生 阻 碍执 法 、 力 袭 警 案 ( ) 14 全 暴 事 件 55 起, 月均发案 30余起 , 0 共造成 1 名 民警牺 牲 , 4名 1 1 6 民警受伤 ,7 3名 民警轻伤 。 20 13 … 07年 , 仅半 年时 问 , 全国公 安机关 因在执 法过 程 中遭遇 暴力 阻碍 而牺 牲 的民警 达 2 人 、 3 负伤 10 83人 , 分别 占牺牲 、 负伤人 数

袭警法律案例分享会发言(3篇)

袭警法律案例分享会发言(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袭警法律案例的思考与体会。

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始终坚守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然而,在执法过程中,袭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警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将结合几个典型的袭警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袭警的法律责任和社会影响。

一、案例一:民警制止斗殴事件遭围攻某日凌晨,某地一酒吧内发生斗殴事件,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

在制止斗殴过程中,民警发现其中一方涉嫌酒后滋事,便对其进行传唤。

然而,在传唤过程中,涉嫌滋事的一方突然情绪失控,挥拳殴打民警,导致民警受伤。

随后,酒吧内其他人员也加入围攻,民警在保护现场和制止斗殴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之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本案中,涉嫌滋事的一方在民警执行职务过程中,使用暴力手段殴打民警,已构成袭警罪。

二、案例二:交警制止交通违法行为遭辱骂某日,某地交警在执勤过程中,发现一辆未悬挂号牌的摩托车违法行驶,遂示意该车停车接受检查。

驾驶员不仅拒绝停车,反而加速逃离。

交警立即驾车追赶,最终在一段狭窄的道路上追上该车。

在试图将摩托车逼停的过程中,驾驶员突然下车,辱骂交警,并试图攻击交警。

交警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同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本案中,驾驶员在交警执行职务过程中,拒不配合,辱骂交警,其行为已构成阻碍执行职务。

三、案例三:民警调查案件遭暴力袭击某地民警在调查一起盗窃案件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藏匿在附近某小区。

袭警法律案例分享会(3篇)

袭警法律案例分享会(3篇)

第1篇一、前言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执法过程中,警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袭警行为不仅危害警察的生命安全,也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了提高公众对袭警行为的认识,加强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特举办本次袭警法律案例分享会,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袭警的法律后果,共同维护警察执法权益。

二、案例分享1. 案例一:醉酒男子袭警2019年7月,某市一名醉酒男子在街头滋事,辱骂过往行人。

民警赶到现场后,男子拒不配合,甚至挥舞拳头殴打民警。

民警在制服过程中,男子用酒瓶猛击民警头部,致民警轻微脑震荡。

经鉴定,该男子行为构成袭警罪。

2. 案例二:女子因停车纠纷袭警2020年5月,某市一名女子因停车纠纷与民警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女子突然从包中掏出一把水果刀,刺向民警腹部。

民警在紧急躲避过程中,刀片划伤民警手臂。

经鉴定,该女子行为构成袭警罪。

3. 案例三:男子因邻里纠纷袭警2021年3月,某市一名男子因邻里纠纷与民警发生冲突。

在冲突过程中,男子突然抓住民警的警棍,将其猛地摔向地面。

民警在躲避过程中,导致手腕骨折。

经鉴定,该男子行为构成袭警罪。

三、案例分析以上三个案例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均属于袭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情节严重的行为。

袭警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主体:犯罪嫌疑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客体:袭警罪的客体是警察的执法权益。

3. 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有故意袭击警察的犯罪意图。

4. 客观方面: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暴力袭击警察的行为。

四、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袭警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袭警行为致警察重伤、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启示与建议1. 提高公众法律意识,普及袭警罪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袭警的法律后果。

暴力袭警的调研报告

暴力袭警的调研报告

暴力袭警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了民警的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也破坏了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共安全。

为深入了解暴力袭警现象,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暴力袭警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梳理,我们发现暴力袭警呈现出以下特点:1、数量有所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暴力袭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2、手段多样化从简单的肢体冲突,到使用凶器、危险物品攻击民警,甚至出现驾车冲撞等极端行为。

3、发生场景广泛不仅在治安案件处理现场,在交通执法、刑事侦查等各类警务活动中都可能发生暴力袭警。

4、社会影响恶劣此类事件往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对社会的法治信仰和公安队伍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二、暴力袭警的原因分析1、部分民众法治观念淡薄一些人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不理解、不尊重警察的执法权力,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2、执法环境复杂在一些情况下,现场围观群众的不当言论和行为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当事人情绪失控,从而对民警采取暴力行为。

3、个别民警执法不规范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态度生硬、方法不当等问题,引发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4、社会矛盾的转嫁一些人将个人在生活中积累的不满和压力,错误地发泄在执法民警身上。

三、暴力袭警的危害1、对民警个人的伤害导致民警身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损害执法权威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使后续的执法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阻力。

3、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公众的安全感,破坏社会的稳定和谐。

4、阻碍法治进程挑战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四、应对暴力袭警的措施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让民众了解警察执法的权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支持配合警察执法。

2、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加强执法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执法公正、规范、文明。

3、完善执法保障机制为民警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制,保障民警的人身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警官学院助学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袭警现象中警察权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夏铭皓【摘要】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甚至遭受暴力袭击的现象日趋严重,民警的权益遭到多方面的严重侵害,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警察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人民警察代表国家执法是在维护全社会的利益,对警察职务活动的抗拒和阻碍,也就是对国家管治权的藐视和挑衅.面对这样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的策略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来维护警察执法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

【关键词】袭警现象警民关系警察权益警察职业中国现有人口13亿,却只有警察160万名,平均每一万人12名警察的警力配置仅仅是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

但中国正以这样的警力,应对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利益冲突的加剧、社会分化造成的社会矛盾,对原有制度体系的认同减弱、新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约束力还未能强大、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难的产生等等都令警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

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神圣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和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警察的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紧密相连。

警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承受从事一般职业的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付出巨大的身心能量。

一、袭警现象的现状1.袭警现象暴力抗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袭警案件频发,警民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民警的权益遭到多方面的侵害。

据统计自1980以来,25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牺牲民警8232人,因公负伤民警达141312人。

自1990年以来,因公牺牲民警就有6819人,平均每天1.2人,负伤120783人,平均每天20.7人。

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4年,全国共有1.8万名民警遭到暴力袭击,其中377名民警牺牲。

2005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548人,其中因公牺牲414人,平均每天牺牲1.1人;因公负伤4134人,平均每天负伤11.3人。

近年来,有关袭警的报道也是不少,2006年10月20日《**日报》报道,**2006年12天发生了3起袭警事件; 2006年1月~11月,**市共发生侵害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59起,其中暴力抗法袭警案件46起,特别是最近, 2008年7月1日,在上海发生的袭警案,1名歹徒行凶,致使6名公安民警死亡、3名公安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 2008年7月19日,发生在云南的冲突事件致41名公安民警受伤; 2008年6月28日,贵州**发生暴力袭警事件, 1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共有38名交警在执勤时遇袭&&很多地区一系列的群体警民冲突,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警民关系问题。

现在重大警民冲突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由于民警的处置不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警民冲突;而另一种是由人民警察职能的越位造成的,许多本不应该由人民警察来涉足去处理的矛盾由于牵涉到了地方政府或者其他有关集团的利益,而由人民警察充当打手的角色。

2.袭警现象造成的影响袭警是行为人对正在执法或从事其他警务工作的公安民警实施的人身攻击和精神刺激行为的简称,具体是指行为人对正在依法执行盘查、检查、押解、抓捕、查缉、巡逻、讯问、调解等各种警务活动和从事其他警务工作的公安民警实施的袭击、围攻、殴打、辱骂、威胁等案(事)件。

袭警的发生缘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警察装备、警察素养等多种因素,是社会生活中群众的不满情绪和利益诉求异变在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大体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由以前个人突发性抗法向有组织的集体性、聚众抗法发展;2:冲突的暴力程度不断的增加,由刚开始的对民警口头漫骂、侮辱,逐渐发展为直接持凶器去伤害执法民警;3:各地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暴力抗法行为不断增加;4:大部分是诬告、陷害、恶意伤害执法民警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如当事人借着酒发疯,采取谩骂侮辱、殴打撕扯的方式对警察进行人身攻击。

2006年以来,这类阻碍警察执行职务的案件共248起,占总数的98%,是目前遇到最普遍的问题。

或者是当事人仗着人多势众,无视法律尊严,围攻值勤警察,并反诬警察执法不公正,态度蛮横。

极个别当事人属精神失常,在无法自控的情况下对巡逻车或巡逻民警进行袭击。

从上面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警察一方面要面对那些暴力袭警、暴力抗法者,另一方面就是面对一些人民群众,他们不管是非面对警察就是侮辱谩骂、胡搅蛮缠、围攻阻挠这样对民警的执法工作干扰十分的严重,有是有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转变成暴力事件,而面对这些很多警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这些袭击警察案件的发生,不仅严重破坏我们公安机关的正常的工作,也严重伤害了我们广大的公安民警,侵害了我们民警的个人权利、身心健康。

一方面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另一方面这些行为也严重的触犯了国家的法律、破坏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些情况的发生也严重影响了公安民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助长其中很多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造成了社会很大的不稳定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大的减少。

这样的情况给了我们公安机关很大的压力,严重打击了我们广大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也让广大民警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碍,怕出警、怕穿警服、怕人民群众。

就是说怕执法时说错话、做错事、开错枪,不敢去正常的工作、执法。

影响了我们的公安正常的工作。

二、袭警现象中警察权益遭到破坏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社会已发生深刻变迁,处于转型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时期,各阶层的利益大调整,各种现实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各种社会利益矛盾积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步使人们对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比以前大大的增长。

发展的同时物质的分配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的人穷的人为了利益或者生存的需要,采取了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去获得自己的利益,加之社会不良风气近年来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让各种的社会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了一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偷税漏税、偷工减料、制假造假、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另外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也时有发生.这使公安工作的工作量加大,工作的范围扩大,管理面越来越宽,群众问题的处理难度加大。

处理的不好,会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发生的袭警事件破坏了警察权益。

其次,我们国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如近些年,因城市改造而产生的拆迁、道路扩建、土地征用因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企业改制、职工下岗等一系列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由于处理不当,造成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

及时解决这些矛盾纠纷,本应是各地党委和政府的职责,但由于这些矛盾在短时间难以化解,就把公安机关首当其冲的摆在群众的对立面,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甚至制造新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

违规动用警力甚至使公安机关的实际任务超出法定职责,不论是否应由公安机关出面,地方党委政府都会命令公安机关强出头,致使人民警察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导致民众把不满情绪转移到公安机关,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警察权益遭到的攻击。

然后,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以及法制化社会建设的加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但有些法律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要么制定是不透明,没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么就是存在很多缺陷、不完善,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多矛盾,造成了人民群众的误解。

警察法中对关系到警察切身利益的内容,如警察面对恶意投诉的处理办法、遇到袭击时的自卫权、遇到人身安全时可不可以开枪等等立法模糊、保护不全面。

所以说群众之所以敢冲击警察就是因为现有的立法对警察执法权益缺少保护,没能对侵犯警察权益的人构成威胁。

接下来就是公安工作的特殊性。

人民警察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一部为国家服务的机器。

其基本职能就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不受侵害,维护和平与稳定。

因此公安机关拥有行政、刑事执法的权利。

但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时候,就会运用手中的权力。

权利的使用、执法的进行肯定会和一部分公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与矛盾,公安工作有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加深与大众之间的矛盾。

最后近几年以来袭击警察的事件频发,本身警民关系就已经相当紧张,这时某些非主流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了吸引读者,在个别问题上推波助澜,误导舆论,在报道过程中不惜将公安机关的一些问题小题大做,夸大或歪曲报道。

而现在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总喜欢宣传人民警察负面和阴暗面的东西,来刺激观看者的眼球,有的甚至无中生有,夸大其词、脱离现实,而宣传英雄人物、正面事迹、弘扬正气的偏少,这无形中给公安机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破坏了公安机关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公安队伍内在因素近年来由于公安机关在执法思想、理念、水平等方面与社会的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直接导致了警民关系的不和谐。

并且也有一些警察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警民关系。

1.有些民警缺少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深,服务热情不高。

甚至相反,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特权思想;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在工作中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对人民群众怀有敌意,而自身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本来可以很简单解决的事却敷衍了亊,伤害了警察与民众关系2.有困难找警察这一口号,其实不尽然,尽管这句话显示了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诚意和决心,但同时也使警察负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责任,一些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能,都变成了自己的职责。

职责变多,处理的问题也相应的增加,群众的有些问题警察可以去解决,有些却不行,一旦无力解决,必然招致群众抱怨:和不信任。

另外现在大部分公安机关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对那些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高、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大的要案重视程度高,而导致的对一些小猫小偷的小案件不够重视,其实公安机关的基本工作就是维护群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大案固然重要,但一些小案子才更容易得民心,像什么手机被偷了、钱包掉了等等发案后被侵害群众往往未能得到民警的及时关注和防范指导,对追赃不抱期望,这样会日益疏远群众与警察的关系,对警察产生不信任。

3.极少数警察执法不公、为警不廉、执法违法、以权谋私。

另外有些民警工作作风不踏实。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度。

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感情。

4.警察警力严重不足。

警察警力不足,出警时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正是由于警察警力的缺位,导致在大多数处置行动中,警察与犯罪嫌疑人在人员对比上处于明显的劣势,这也给不法分子的侵害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