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高中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有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一、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练习题(一)、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张良出,要项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晒B.距.关,毋内诸侯距:距离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识:记住D.小知.不及大知知:智慧(二)、同形异义词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 约为婚姻..②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将军戮力..而攻秦⑦ 臣战河南..⑧ 君王为人不忍A.①④⑧B .②③⑥C .②⑤⑦D .④⑥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C.春光融融..,风雨凄凄(《阿房宫赋》)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鱼肉:鱼和肉,比喻被欺对象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地方:土地方圆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其中夹杂D.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将军收河南河北》)妻子:爱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④ 项伯许诺..⑤ 所以..遣将守关者⑥ 臣与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平时同学们需要多练习这个题型的内容,那么有哪些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B.士卒次舍次:按次序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A.②③⑤B. ①③⑥C. ④⑤⑥D. ①②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题(最新整理)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
3、其……,其……也?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的原因”;“ ……的方法”;“用来……”;“ ……的依据”; “ ……的工具”; “ ……的作用” ……
例: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
例: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报任按书》)
译文: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
译文: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
是……吗?”
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 6、若……者 可译为:“好象……的样子” 7、无以…… ;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 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10、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 11、"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 12.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3.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 22、(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负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 "不揪于缣,何以与之争利?"中的"缣"是指 ____________。
3. "浑沌"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 ____________。
4. "墨矣"中的"矣"表示 ____________。
5. "虎尾"取自 ____________ 的典故。
参考答案:1. 固执2. 细碎的丝线3. 宇宙开始形成之前的状态4. 表示停顿、夸张或感叹5. 李斯二、选择题1. "仍子之麻也,与有扶之父、子之患也,或锄之壤也,与有盖之室、子之祸莫大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A. 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帮父亲干活,否则就会带来祸害B. 父亲的患和祸害来自于孩子不尽孝道C. 孩子的祸莫大于承受不了父亲的期望D. 买盖屋顶的材料比买锄草的工具更为重要2. 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的是 ____________。
A. 《鲁迅全集》B. 《红楼梦》C. 《状元及第》D. 《史记》3. 关于《红楼梦》的评价,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是一部飞跃时空,揭示社会阶级矛盾的史诗巨著B. 《红楼梦》是一部以歌咏英雄人物为主的武侠小说C.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D. 《红楼梦》是一部描述宫廷生活的历史纪实作品参考答案:1. C2. C3. A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儿为长,政事掌握,内家汉宫,外家镇抚,遂生计为不愈,帷帐之事归厥奉者,皆不敢失时。
然言之以有利,遂蹇之也;言之以有害,遂裕之也。
于是内外不通,蔽玉不光,结绳不解,质以时施,变率失序,自高至下,相蔑于人,不道也已。
1. 该文言文主要描述的是 ____________。
2. 文中的"遂生计为不愈"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3. 文中出现的"蔽玉"、"结绳"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4. 作者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文言文习题一、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练习题(一)、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张良出,要项伯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晒.B.距关,毋内诸侯距:距离.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识:记住.D.小知不及大知知:智慧.(二)、同形异义词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约为婚姻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项伯许诺⑤所以⑥臣与遣将守关者..........将军戮力而攻秦⑦臣战河南⑧君王为人不忍.......④⑥⑧ D C.②⑤⑦A.①④⑧B.②③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2() 《阿房宫赋》不齐A.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 《阿房宫赋》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春光融融,风雨凄凄(《阿房宫赋》C..) 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D.因为..)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鸿门宴》(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鱼和肉,比喻被欺对象) 千里B.江东虽小,地方(《项羽本纪》..地方:土地方圆) C《口技》力拉崩倒之声(.中间..中间:其中夹杂) 《闻将军收河南河北》(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爱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4) (《过秦论》.然而成败A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非小弱也B.且夫天下(《过秦论》..) (《过秦论》之地,致万乘之势C.然秦以区区..)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D..)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5() .比好游者尚不能A《游褒禅山记》(十一..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 .(3)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6)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7)而今安在哉?(《鸿门宴》)() .2.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2)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 .3.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5)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4.乘(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4)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6)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5.当(1)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 .(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鸿门宴》)() .6.道(1)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4)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妻》)()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7)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起义》)() .(8)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7.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宾曰:“不负子也。
”(《干将莫邪》)()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 .(5)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 .(6)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8.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促织》)()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4)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7)《过故人庄》() .(8)一日,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 .9.就(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 .(3)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史记·李斯列传》)()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5)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促织》)() .10.举(1)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3)是以众议举宠为都督。
(《出师表》)()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5)举天下所贡蝴蝶。
(《促织》)() .(6)举家庆贺。
(《促织》)() .(7)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暴见孟子》)() .(8)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11.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伯仲间。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3).) (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孔雀东南飞》)((4)不堪.期12.) ((1)非我愆期,子无良媒。
《氓》)(.)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期《邹忌讽齐王纳谏》(.) )(,法皆斩。
(4)失期(《陈涉世家》.13穷.)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途之哭。
阮藉猖狂,岂效穷(1).) (2)复前行,欲穷)(《桃花源记》(其林。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5)所识穷乏者得我。
(《鱼我所欲也》)() .(6)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7)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逍遥游》)() .(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14.善(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琵琶行》)()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8)善刀而藏之。
(《庄子·养生主》)() .15.胜(1)射者中,弈者胜。
(《醉翁亭记》)() .(2)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7)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项脊轩志》)() .(四)、偏义复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①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②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③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下列加点的词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把酒临风,宠辱偕忘④昼夜勤作息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⑦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五)、词类活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亡:逃跑的人.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万千:千变万化..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D.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幸而偶我偶:婚配,匹配.B.吾从而师之师:学习.C.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响:像回声.D.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二、文言文虚词基础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承,那么))表假设,如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并且)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可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邻国之民不加多,何也..C.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D.今日之事何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君乃亡赵走燕.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臣乃敢上璧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A.其皆出于此乎.B.此予之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