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研究

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研究
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研究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完成时间 2014月5月24日

课程名称 自然灾害预测、防止与风险评估

专 业 农业推广

年 级 2012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邬华强 学 号 2012124085

目录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3)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1、雾霾形成机理与危害 (4)

1.1雾霾是什么? (4)

1.2 雾霾的形成机理 (5)

1.2.1 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5)

1.2.2气象条件 (6)

1.3雾霾的危害 (7)

1.3.1人体健康危害 (7)

1.3.2经济损失评估 (7)

3、雾霾监测与防控 (8)

3.1雾霾的监测 (8)

3.1.1 地面监测 (9)

3.1.2激光雷达监测 (9)

3.1.3 卫星遥感监测 (10)

3.2雾霾的控制策略 (10)

3.2.1 技术层面 (10)

3.2.2 政策层面 (11)

3.2.3 民众教育层面 (12)

参考文献: (13)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研究

农业推广邬华强

摘要: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在城市群中不断地出现,空气质量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讨论。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大面积的雾霾事件不仅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对社会秩序和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危害,特别是构成雾霾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分析雾霾成因、危害以及经济损失评估,从监测、评价、控制等角度阐述我国雾霾防控措施。

关键词:

雾霾成因经济损失防控措施

引言:2013年1月,北京及周边地区遭受长达26日的雾霾天气。同年10月,东北三省遭遇雾霾侵袭,哈尔滨出现史上最重雾霾,最低能见度小于10米。在全国范围内,华北至西南地区形成了2200多里的污染线。“雾霾”的频繁出现,加大了政府对大气环境治理的决心。2013年6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努力践行“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随后,中央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文件。当前,探究雾霾形成机理,找到雾霾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正文:

1、雾霾形成机理与危害

1.1雾霾是什么?

雾和霾其实是不一样的,它们是两种自然天气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雾霾”是因为雾和霾这两种天气现象常常结伴而行,故而称之为“雾霾”。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雾和霾有着明确的定义【1】。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记为“≡”。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千米、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霾则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记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雾霾”,就是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在传统空气环境中,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弱,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可视为背景气溶胶,其主要来源为自然环境,比如地面扬尘,海洋表面吹入大气的液滴,以及突发性的剧烈自然活动【2】。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显著增强,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都使得人为源气溶胶排放量加大。这些人为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雾霾可以频繁的出现。因此,当下我国的“雾霾”,是人为源气溶胶粒子主导,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极端天气。

1.2 雾霾的形成机理

1.2.1 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霾的形成与气溶胶有直接关系,霾的污染就是气溶胶污染;雾的形成也与气溶胶有很大关系,没有气溶胶粒子的参与,在实际情况中也无法形成雾。因此,研究现今气溶胶的污染情况,是解决雾霾天气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一次气溶胶颗粒

不同粒径的气溶胶颗粒由于它们不同的来源,可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粗颗粒主要组成一次气溶胶。在自然源中,颗粒通常由风蚀性引起,如矿物沙尘、海盐(如土壤尘、火山灰、海面水滴等)和生物质颗粒(如孢子、花粉、谷粒和植物碎片)【3】;在人为源中,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废气,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尘等碳黑粒子。一次气溶胶粒子通常粒径大、质量浓度高,但数浓度低,对霾的贡献有限,主要受排放强度的控制【4】。

②二次气溶胶颗粒

污染源排放入大气中的气体经化学反应后,产生蒸汽压较低的物质,一部分转化为气溶胶粒子(二次气溶胶颗粒),一部分生成臭氧。在形成方式上,二次气溶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二是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三是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在二次气溶胶形成过程中,大气相对湿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相对湿度决定了二次粒子的生成和低空积累,而且影响着二次粒子的增大与散射率的变化【5】。张小曳等人发现,PM10质量浓度中有超过50%为二次气溶胶,而且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和PM10的浓度变化受天气条件影响很大【6】。

1.2.2气象条件

一定的气象条件作用下,大气中的气溶胶才会形成雾霾天气。首先,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区域大气层稳定,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层,这种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低空空气中的气溶胶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各种气溶胶污染物逐渐堆积【7】。特别是进入秋季(春季由沙尘污染影响更强),随着太阳高度角降低,太阳辐射减少,大气环境更加稳定,在夜间更易出现静稳,同时夜间地面辐射增强,高层冷空气较弱,温度较低层空气高,很容易在地面形成逆温层,产生雾霾天气【8】;其次,城市建筑群密集造成下垫面属性改变,使得大气边界层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建筑的阻挡和摩擦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的增多,不利于气溶胶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

积累。一般情况下,小风、高湿、逆温等稳定的气象条件易导致

雾霾天气的发生。

1.3雾霾的危害

1.3.1人体健康危害

2013年1月份全国雾霾天气期间,数据记录显示,北京各大医院门急诊呼吸疾病的患者增加了两成左右;上海医院的呼吸科门诊量增幅达三成,其中慢阻肺、哮喘病人占大多数。世界卫生组织已发表报告,大气污染不仅从宏观上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并且也是身患癌症致死的重要外部原因,雾霾很可能成为继肺癌之后的又一大杀手。多项研究表明,气溶胶粒子可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遗传系统产生有害影响。【9】

1.3.2经济损失评估

综合采用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全国因2013年1月期间的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保守估计值约为230亿元,受到雾霾事件影响损失最大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京津冀区域,包括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上海、北京等省市。

雾霾事件造成的急性健康损(急/门诊)失共计226亿元,相当于非雾霾事件状态下所有健康终端损失的近2倍。

下列表格为雾霾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汇总。【10】

3、雾霾监测与防控

3.1雾霾的监测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运等问题,因此降低雾霾的危害,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监测与评价工作尤显重要。雾霾监测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趋势预测提供数据、追踪污染源,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地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状况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

务。

传统方式上,雾霾的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并结合经验对不同视程障碍状况进行判别。但今年来,人为气溶胶比重加大,化学成分复杂,人工观测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因此,雾霾的科学检测与合理的评价标准,对雾霾监测及预报工作意义

重大。现今,雾霾的监测逐步采用地面监测获取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物组分及浓度等信息,以激光雷达或卫星遥感为辅助,获取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定量信息和大范围气溶胶颗粒物的空间区域分布,以此形成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

3.1.1 地面监测

地面监测主要指传统的监测站监测,满足反应性气体(SO 2、NO x 、CO 、VOC s 等)、气溶胶(PM1、PM2.5、PM10、BC 等)、臭氧等监测项要求,为良好预报大气成分及污染水平等信息而服务。就雾霾监测来说,全国目前已有92个PM2.5的观测站,逐步满足雾霾信息发布 需求。

3.1.2激光雷达监测

激光雷达虽主要以地基形式出现,但其主要反映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反演雾霾过程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它是一种主动式现代光学遥感设备,利用大气微粒的后向散射特性,开展监测。激光雷达对气溶胶、云及边界层的测量在一些方面是其它探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探测高度、垂直跨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测量精度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优势【11】。但由于激光雷达的技术难度很高,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缺点。如果受到大气的光传输效应影响,会降低其测量精度;遇浓雾、

雨、雪等天气无法工作;波束窄,空间捕获目标困难;设备维护严格,需建立专门观测仓等【12】。

3.1.3 卫星遥感监测

雾霾天气过程是一个大范围的天气发生和传输过程,常规的地面监测站点在空间覆盖上很有限。由于卫星遥感监测具有覆盖范围广、快速、实时等特点,能够获得大面积、无缝隙、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当气象卫星过境时,数据下载,通过系统反演,得到吸收性气溶胶指数,得到相关雾霾信息。因此,引入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天空、地面立体结合的空气质量监测网,有利于从点到面、全面了解大气污染分布、强度【13】。

3.2雾霾的控制策略

3.2.1 技术层面

控制雾霾极端天气的发生,源头就是要控制气溶胶的排放。从产生源头来说,同时深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治理,是解决污染源的最佳防控对策,因为现今的复合型、多组分气溶胶污染,已不仅仅是单方面因素贡献。

在固定源的治理上,侧重点是重点行业的工业源,如燃煤电力、热力生产业,水泥工业企业,钢铁冶炼企业,有色企业,化工企业等。一方面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特征、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生产环节对设备进行更新,采用高效率、低排放的节能型设备;对能源进行脱硫脱硝处理,鼓励配套高效脱硫设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使用,加快

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落后产能,重点实施钢铁业、建材业等产业升级,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在移动源治理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治理的重点方面。第一,加强高污染机动车管理,以大中重型客货运输车辆为重点,淘汰高污染机动车,市区内逐步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第二,加速推进高品质油源应用,逐步推广国IV标准的汽、柴油使用,同时,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第三,推广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管理;第四,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面源治理上,主要治理领域是各行业的扬尘,如建筑业、城市绿化管理等,务必做到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存、采石取土、养护绿化等活动扬尘环境监管。

3.2.2 政策层面

首先,政策制定时要调整产业布局,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其次,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对节能环保先进企业实行政策及金融激励,对落后、高污染企业实行加速退出,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再次,在实际操作中,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深化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能评、环评审查力度,对耗能、污

染型企业重点审批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此外,加强监测预测体系建设,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要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警预报及响应程序、应急处臵及保障措施等内容。【14】

3.2.3 民众教育层面

加大典型示范活动的建立,增强示范效应,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意识大大提高,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政务微博新媒体沟通渠道,健全环境信访舆情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学校和其他社会团体作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带动各行各业关注、支持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结语:雾霾问题,不管是从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来讲,带来的都是剧烈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些隐性影响没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就此,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不到保证,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隐患,所谓的幸福感从何而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必须要着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和生态方面法律法规的制订,大力整治重污染工业,妥善解决汽车尾气问题,加快能源改革的步伐,号召全民投入节能减排计划,共同努力建造“低碳中国”,让神州大地不再笼罩在雾霾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79;【2】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霾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2013,65(4),56-59;

【3】李卫军,邵龙义.雾霾和沙尘污染天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

【4】Zhang X Y, Wang Y Q, Lin W L, et al.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Beijing2008 Olympic monitoring Campaign. BAMS, 2009, 1634–1651;

【5】李晓颖, 姬丽芬, 李宁. 大气中PM2.5 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4378-4380;

【6】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李卫军,张蔷,王炜罡,权建农,曹国良,王继志,杨元琴,张养梅.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58(13),1178-1187;

【7】吴兑,邓雪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吴庆梅,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1),12-16;

【9】覃辉艳.大气污染颗粒物PM2.5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穆泉,张世秋.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87-2094;

【11】尹青,何金海,张华.激光雷达在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5),48-56;

【12】潘鸽, 耿福海, 陈勇航, 等.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履过程. 环境科学学报, 2010,30:2164-2173;

【13】姜杰, 查勇, 袁杰, 陈骁强, 沈丹. 遥感技术在灰霾监测中的应用综述[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2),15-18;

【14】魏嘉,吕阳.我国雾霾成因及防控策略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 2014 (05)。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的危害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影响。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六级污染。“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钟南山强调,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雾霾 PM2.5全知道概况来源监测危害防护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年老体弱者,千万不要在雾霾天出门,以免发生意外。“重度污染的空气清洁度低,含有大量的尘埃、污染物、微生物等,可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内科专家林江涛教授介绍说。大雾有非常强的吸附力,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种东西极易被人吸

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锻炼“剧烈运动时,身体内吸进的有害气体比平常多。同时,雾霾天气污染较重,又不利于空气流通、灰霾扩散,户外体育运动的孩子本身就更加容易吸进灰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透露,有很多研究表明,暴露在雾霾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患上哮喘病的概率更高。 医生建议人们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戴棉质口罩来预防。外出归来及时清洗脸部及裸露皮肤,也可用清水冲洗鼻腔。同时,人们在平时应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进食富含蛋白食物,增强免疫力;尽量减少去人多地方,例如超市、商场,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开窗通风。开车时尽量减少开窗,空调应用内循环;尽量减少晨练。雾霾天气晨练除了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亦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尤其冬季,天气寒冷可造成血管痉挛,出现血压升高、心绞痛。(转载)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整理版)

雾霾形成得原因及措施 一、雾 定义;雾就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得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得气溶胶系统,就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 物理本质:雾与云都就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早晨。 雾形成得条件:一就是冷却,二就是加湿,三就是有凝结核,四就是逆温,五就是静风与微风。 雾消散得原因 一就是由于下垫面得增温,雾滴蒸发;二就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雾得类型: 1、辐射雾:晴朗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失热多,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得雾; 2、平流雾:暖而湿得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得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得雾; 3、混合雾:兼有上述两种原因形成得雾叫混合雾; 4、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得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上层空气存在逆温现象。沿海,暖流经过得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得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二、霾(mái) 也称灰霾(烟霞) 指空气中得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这得非水物质得气溶胶系统造成得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时间:秋冬季节,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灰霾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与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得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与近郊区周边积累;例如,冬季,影响我国得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得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得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得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与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得增加。随着城市人口得增长与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与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得主要原凶,使用柴油得大型车就是排放PM2、5得“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得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得小型车虽然排放得就是

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邢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邢台市的环境质量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13年的下半年,邢台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出现了连续好多天的“爆表”状态。并且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中,邢台市一直处于垫底的位置。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邢台市的雾霾天气成因,就十分有意义。本文在分析雾霾天气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邢台市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以及人类和人为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空气污染指数监测、制定达标规划以及预防紧急情况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治理措施 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大事,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近年来邢台市的空气污染变得尤为糟糕,尤其是连续多天的雾霾天气的出现。这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雾霾包含着雾和霾两部分。雾是自然现象。霾是由空气中的悬浮的粒子形成的,这些粒子包括灰尘、硝酸、有机化合物等等。这些粒子影响了空气的能见度,并且能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 雾霾天气的危害和污染现状 1.1雾霾天气的危害 由于雾霾天气存在着小颗粒物质,这些物质会被人们吸收,还会影响空气的能见度。因此,雾霾天气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另外,雾霾天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若人们长期在室外时,雾霾天气会使人们感到胸闷甚至由于那些颗粒会长期存在人们的体内,这可能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症状。另外,由于雾霾天气的存在,迫使一些建筑类的企业停止施工,使一些重工业企业被迫关闭和改革。雾霾天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快速地发展。 1.2雾霾天气的污染现状 从统计方面来看,邢台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严重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标准,并且,这些监测结果还有呈上升的趋势。 雾霾天气的成因 2.1邢台市的地理位置

雾霾从哪来——雾霾的产生机制和危害

雾霾从哪来——雾霾的产生机制和危害 我们知道,政府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的GDP增长。以往一味强调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大气污染因其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让全体社会成员谈霾色变。 从2012年年底开始肆虐全国的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雾霾导致空气能见度低)甚至影响了正常的交通。更有甚者,近两年韩日两国开始抱怨中国大气污染导致本国雾霾发生,虽然不能将日韩等国雾霾的完全归咎于中国,但是我们的雾霾对周边国家确实会造成负面影响。 雾霾围城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其实雾和霾的区别非常大。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由于雾和霾外在表象比较相似,而且常常同时存在,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所以统称“雾霾天气”。 雾霾下的北京 组成雾霾最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

等三种物质。其中核心物质是可吸入颗粒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等各类悬浮颗粒使大气混浊、视野恶化。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由于大气污染日渐加重、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乃至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将近30个省市不同程度受到雾霾侵扰,城市几乎无一幸免。雾霾究竟从何而来?它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 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 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 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 (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 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浅谈雾霾治理论文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主题:浅谈雾霾治理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 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雾霾形成原因,综合多种类数据,揭示了北京雾霾成因的一些 误区,指出空气污染物并不是北京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气象原因才是罪魁 祸首。北京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其不利的气象条件,除北京自身产生的空 气污染物外,其周边区域对北京地区的污染物传输也为北京雾霾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各种成因提出一系列实际的解决措施,由浅入深,治标与治本同 步推进。 【关键词】北京雾霾;PM2.5;大气污染物;成因分析;对策研究;气象原因 随着北京乃至全国诸多地区雾霾现象的影响,雾霾,PM2.5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关键词。如何科学的理解和看待北京雾霾呢?首先来正确认识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总体来说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那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被人们推上风口浪尖的北京雾霾天气?又有何有效措施减缓或 者从根本上消除这足以遗臭万年的雾霾现象? 一、北京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1.关于PM 2.5的常见误区 人们通常用PM2.5来衡量雾霾天气的恶劣程度,但是PM2.5的检测值实际上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真实反映事实。相关数据显示,在北京某些污染源很少,环境清洁的地方有时也会出现PM2.5超标的现象,这似乎与现实状况背道而驰,由现象可追究其原因:监测站自动检测的PM2.5值是受大气湿度影响的,如果湿度过高,

PM2.5值便会失真,因此会出现虚高现象。所以一味的将PM2.5 值作为反应雾霾的指标是错误的,我们有时看到PM2.5值严重超标很可能情况并非如此恶劣。 2.北京雾霾主要影响因素 似乎一说到雾霾,人们总会习惯性的把它与机动车尾气一类的大气污染物联系起来,但事实上真正对雾霾形成起主要原因的是气象因素。 不得不说,北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给其带来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北京南部为平原,西部和北部是高原,而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这一独具特色的位置及地貌使得大气流动不畅,加之全球变暖的影响,使北京地区的季风不易扩散反而北京周边地区的季风容易在此囤积,这样就形成了“静稳天气”。这种气 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易 扩散,北京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反而能扩散至北京地区。这样一来,即使北京空气污染排放并不高,如果大气流动性差,污染物不能很好的扩散,就相当于把污染物压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空气中,雾霾现象也会比较严重。同样,如果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较高,但是大气对流和互换效果好依然可以表现出很乐观的天气,雾霾也不会很猖獗。 3.北京雾霾其他成因 北京雾霾备受瞩目,但是绝非“首屈一指”。不说其他地区,北京周边就分布着许多重工业发达城市,这些地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要比北京多得多。以河北为例,河北省能源消耗在全国占很大比例,煤炭消费高于全国五分之一,津冀区域的高污产业不胜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 (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 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雾霾治理问题研究外文文献翻译2016年

文档信息 标题:The research of haze governance issues 作者:Markus H. 期刊: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第1卷,第2期,页码:31-41 年份:2016年 原文 The research of haze governance issues Markus H Abstract Haze is PM2.5 particles floating in the atmosphere such as dust, aerosol particles, in certain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other weather conditions have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of the weather phenomenon. Fog disaster, is the result of air pollution for a long time. How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facing mankind. Haze weather mainly i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caused by th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structure, its roots in the fossil energy, also is a coal burning, one is the fuel, another way is more extensive, a large amount of pollutant discharge,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atmospheric air pressure is low. The ground dust, which is low humidity of the air, the ground and car flow make stir up dust. Automobile exhaust is haze is a factor, as well as the factory produce secondary pollution, etc.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ypical haz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haze and fog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from the Angle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raw lessons from the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 theory, gives the utility maximization to maximize the net income and social levels of smog pollution.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the root cause of the haze in the future the main empirical research is prospected. Keywords: Haze; Literature review; Control measures; Experience 1 Introduc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cent strong fog weather is atmospheric stability, man-made pollutants, together with the abundant water vapor and dust, is a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combined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vent. Because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g/Haze in Beijing Area Weihua Cao, Qingchun Li Institute of Urban Meteorology, CMA, Beijing 100089, China 北京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曹伟华,李青春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中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g and haze in Beij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fog and haze days had obvious two-st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1980 and 1996, fog days varied with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while between 1997 and 2010 were with significant downtrend. Haze days decreased in each of the two stages, but after 1997, the average haze days were still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1996. Besides, monthly fog days changed significantly, highest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but monthly haze days were relatively uniform. From the view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fog and haze had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southeast of Beijing area, but had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northwest. A case of a sustained fog and haze from November 3 to 8 2009 was examined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increase of PM2.5 concentr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s reducing haze visibilit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n which haze dominated; while relative humidity was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low visibility during the next stage when haze changed into heavy fog. Fog /haze dissipated due to the intrusion of northern cold air. Keywords: Fog and haze; Relative humidity; PM2.5;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摘要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地区雾霾日数年际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大雾在1980—1996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1997—2010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霾在两个阶段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并且1997年后的平均水平要明显高于1996年之前水平;从雾霾的月际分布来看,雾日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日的月分布均匀,各月霾日差异较小;从雾霾的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在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在过程开始的霾天气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在过程发展成熟的大雾天气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最后雾霾的消散则直接受到北方冷空气入侵的影响。 关键词:雾霾;相对湿度;PM2.5;气候特征 1.引言 北京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了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教学内容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

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 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 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成因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1.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同呼吸共担当 ——关于治理雾霾大气污染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游丽琼(组长)、付萌萌、孙青、陈玉超、李燕萍 指导老师:郑谦老师 摘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许多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需要完善,设计要可行、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环境。 关键词:雾霾治理、依法治理、改善水环境、大气监测网络、重金属污染治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年初,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对我市上下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必须像抓发展环境一样抓生态环境,坚决甩掉重污染城市‘黑帽子’。面对历史罕见的天气状况,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齐心协力,综合施策,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减少了雾霾造成的影响。于是我们对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研究目的 1. 寻找并探究中东部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的原因;

2.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五位组员分三成组,分别对北京、沈阳、南京等地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 雾霾天气现状 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甚至口罩兜售一空;多地的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罕见地就雾霾说了8分钟。 解读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危害: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煤炭都可以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排入空气中后能在空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被陆空生物的呼原因:1.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来自西亚干燥地区的风沙进入北京2.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干燥少雨3.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空气的循环。 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吸行为吸入肺部,当肺部堆积的颗粒物过多时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3, 3, 34-37 doi:10.12677/aep.2013.32A00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3 (https://www.360docs.net/doc/6b2817034.html,/journal/aep.html) The Analysis on Affecting Factors of Haze Weather and Prevention Xia Yu Key Laboratory of Karst Environment and Geohazard Prevention, Guiyang Email: yx880914@https://www.360docs.net/doc/6b2817034.html, Received: Apr. 25th, 2013 revised: May 20th, 2013; accepted: May 28th, 2013 Copyright ? 2013 Xia Yu.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Haze is an importa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 big cities. In recent years, haze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 which has affected the living quality of people. In this research, we discussed the composition, source and affect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air polluting in big cities. Keywords: Haze; Influence; Prevention 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 于霞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Email: yx880914@https://www.360docs.net/doc/6b2817034.html, 收稿日期:2013年4月25日;修回日期:2013年5月20日;录用日期:2013年5月28日 摘要: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近年来,雾霾天气发生频率逐年增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针对多地区发生的大规模雾霾天气现象,本文分析了雾霾的组成、来源以及影响雾霾形成的因素,为雾霾天气的防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雾霾;影响;预防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发展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雾霾天气因人为因素影响呈加剧的趋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空气质量、人体健康以及疾病发生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影响较大。2013年1月,我国多个城市,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合肥、武汉、成都等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影响,雾霾面积达到130平方万公里,其中北京在一个月之内遭受了4次雾霾的袭击,危害相当严重。大规模的雾霾天气使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重度污染或严重的污染,危害了人体健康;同时,由于雾霾使空气能见度降低,多地高度公路、机场由于大雾而封闭,导致道路不畅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因此,人们需要加强对雾霾的深入认识,通过采取不同措施,尽量杜绝雾霾的再次出现,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2. 雾霾的辨识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1]。 首先,雾是由大量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行成的,含水量达90%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