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所取得效果,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克,每天三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之中,显效25例,21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2.0%。
结论:在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之中应用润燥止痒胶囊,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皮肤瘙痒;治疗;效果皮肤瘙痒在临床中主要是以瘙痒为主要的特征,因为大多数的患者挠抓而出现继发损害皮肤病,一般以阵发性加重为主要的特征,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致使患者的情绪变得躁动不安,对患者的精神带来极大压力[1-2]。
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因为瘙痒而让患者躁动不安,保障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在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患者治疗中所取得效果,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如下:1.研究资料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
男患者与女患者之比为37:13,年龄23岁-79岁,均年龄为(56.24±2.76)岁。
患者全身出现瘙痒或局部瘙痒,并无原发性皮肤病皮损。
患者意识、表达能力清晰,可清楚的表达自我感受,在治疗期间可与医护人员进行顺畅沟通,在了解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已将精神疾病者、器质性病变者、未签署知情书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语言交流障碍者、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在外,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的一周前并未使用抗组胺剂。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潘祥龙;谢珉宁;丁佳频;樊梅凤;边风华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38)8
【摘要】为研究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将皮肤瘙痒症患者 (血虚风燥证 ) 8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润燥止痒胶囊 )和对照组 (肤痒冲剂 )各 4 0例。
治疗 4周后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对治疗组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
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止痒起效时间和瘙痒消失例数 ,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的安全性检测未发现异常改变。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安全性;血虚风燥证;肤痒冲剂
【作者】潘祥龙;谢珉宁;丁佳频;樊梅凤;边风华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3.1
【相关文献】
1.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郑秀红
2.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评估 [J], 孔一真
3.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芳
4.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必庆;王芳
5.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J], 王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肤止痒酊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舒肤止痒酊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摘要】目的:舒服止痒酊是郑州致和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一个活血祛风、除湿止痒的酊剂。
本实验主要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肤止痒酊中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外标法进行测定。
色谱柱: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Extend-C18 4.6×250mm,5μm,流动相:2%乙腈(内含20mmol.三乙胺)磷酸调PH至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室温。
进样量为10ul.。
结果:三批成品的含量与薄层色谱法所做的含量误差不大于两个百分点。
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舒服止痒酊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舒肤止痒酊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美,是人们永远的追求,肌肤如雪是美最直接的表现。
然而痤疮、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却令人尤为烦恼。
祖国医学认为,皮肤病是由于血中有血热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脏蕴热,注入血脉,与血搏击,致使血液不清,混浊。
另外经络中血气不和,外来湿邪、热邪损伤人体血液,导致血液干燥,致使皮肤得不到好的濡养,以致皮肤不洁,严重影响人的皮肤美,尤其是颜面皮肤美。
该产品为含酒精的外用液体制剂,原名“肤尔舒止痒酊”,1994年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并下发豫卫药(1994)L—105035号文。
2002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换发批准为国药准字B20020103,与2002年5月8日起实行。
舒服止痒酊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实行)》WS-5095(B-0095)-2002收载的品种,有苦参、蛇床子、百部、地肤子、威灵仙、当归、冰片等中药组成。
针对皮肤病病因,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等各种皮肤病,从止痒入手,减少了人为的搔抓,减少对瘢痕的刺激,使瘢痕逐渐复原,可取得极好的效果。
苦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该项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舒肤止痒酊的质量控制。
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阴瘙痒症患者145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祛风止痒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5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个月复发率4.11%及10个月复发率6.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30.56%(P<0.05)。
结论: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祛风止痒汤;外阴瘙痒症;复发【中图分类号】R27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98-02外阴瘙痒症为女性常见疾病,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外阴瘙痒症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生殖器感染等疾病,严重者可对生育功能造成影响[1]。
西医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学将外阴瘙痒症归为“阴痒”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肝经湿热下注[2]。
本研究中给予外阴瘙痒症患者祛风止痒汤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阴瘙痒症患者中随机选取145例,借助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
观察组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7.24±6.68)岁;病程3~31个月,平均病程(18.46±3.37)个月;疾病类型:念珠菌性阴道炎26例,萎缩性阴道炎7例,阴部湿疹2例,滴虫性阴道炎29例,非特异性阴道炎9例。
对照组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38.82±5.97)岁;病程4~33个月,平均病程(19.85±3.16)个月;疾病类型:念珠菌性阴道炎23例,萎缩性阴道炎9例,阴部湿疹3例,滴虫性阴道炎27例,非特异性阴道炎10例。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靶向止痒治疗药物的学术探讨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热门药物,其原理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因此它不像细胞毒性那样的化疗药物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作用,但是靶向治疗也有两类副作用。
一个是皮疹反应,其次是轻度腹泻。
分子靶向药物导致的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常伴皮肤瘙痒或化脓。
皮疹主要发生在脸面或腰背部,部分患者甚至蔓延至全身,面目全非,痛苦不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被迫停药。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药物出现皮疹是药物有效的表现。
临床医生也会以此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之让治疗继续推进下去。
因此,对于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主要予以对症治疗。
中草药因其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受到高度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毒性属于“药毒”范畴,主要是“肺热血瘀”,用宣肺凉血祛瘀之中药可辨证论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定处方‘‘消疹止痒方”作为外用中药处方,由紫草、野菊花、侧柏叶、冰片等5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透疹、利湿止痒,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改善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反应。
但由于传统汤剂使用携带不便,笔者拟将其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即“消疹止痒喷剂”。
本文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考察其对皮炎和瘙痒模型动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动物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YXK(苏)2007—)035。
实验过程中,小鼠自由摄食和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C,湿度控制在50%~60%,昼夜12h父替。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目的探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采取从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内服维生素C、E以及开瑞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消风散治疗,治疗2个疗程(30天),停药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皮肤瘙痒症;养阴消风散;疗效皮肤瘙痒症,从临床上来讲,它指的是无原发损害,并且以瘙痒为主的感觉功能异常性皮肤病[1]。
患者抓挠之后,会产生继发性皮肤损害,比如血痂、抓痕等。
这种疾病迁延反复,很难将其完全治愈,最终会形成顽固性皮肤疾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探讨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肤瘙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属于单纯性皮肤瘙痒症,即与系统性或局现性疾病无关;②患者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标准;③半月内未使用相关的止痒药(或药膏)。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32到57岁之前,平均年龄为(42.18±2.47)岁,平均病程为(30.28±1.58)个月。
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35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7±3.14)岁,平均病程为(31.28±1.43)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曾波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曾波摘要】目的:将临床干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润燥止痒胶囊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
方法: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5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录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其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对比组(n=25)即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干预,实验组(n=25)则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干预,统计分析患者疗效数据。
结果:2组疗效数据相较,实验组明显更优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症状评分可见,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结论:与单纯用药相较,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皮肤瘙痒症多发于老年人中,属于皮肤科常见病症,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造成直接威胁,但长时间的强烈瘙痒严重影响至患者的生活及睡眠质量,使其患者心血管病症的风险增加。
该病症的发生于老年机体代谢变缓及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喜爱使用温度较高的水对机体进行冲洗、喜爱多次反复的洗澡使皮肤角质层变薄,增加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几率[1]。
临床多使用药物对其症状进行控制,起到缓解患者症状及提升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究笔者将临床干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润燥止痒胶囊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5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录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其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对比组(n=25)即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干预,实验组(n=25)则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干预。
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摘要】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其在银屑病、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痤疮、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七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机理和疗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皮肤科;中医随着生活和生产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重,皮肤病变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
在临床研究中,除了西医用药外,中成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皮肤科的处方上。
润燥止痒胶囊就是其中一种。
本文总结了国内近年来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的主要应用,旨在与同行共享,共同提高。
润燥止痒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生地、生何首乌、制何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
润燥止痒胶囊中的生地可以“内专凉血,外润皮肤荣泽”;何首乌补精血,有滋补作用,以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桑叶祛风清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协同营养使皮肤保湿修复,并可以增加皮肤弹性防止皮肤粗糙,红活麻可祛风除湿。
总体起到滋阴,祛风止痒,通便的作用。
近年来,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主要用于以下7个方面。
1 银屑病银屑病属于顽固难治性皮肤病,用维甲酸类为基础的西医治疗,疗效较好。
阿维A是常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使用的第二代维甲酸的药物,比较有效,但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干燥、干裂、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
银屑病中医认为应多润燥、养血、滋补阴虚。
服用阿维A后易出现嘴唇干燥,皮肤瘙痒反而更加严重,且加重阴血枯燥。
研究显示,润燥止痒胶囊与阿维A联用治疗银屑病时,效果明显好于阿维A单用,SPASI评分显著高出50%,并且能够缓解阿维A 引起的的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1]。
刘欣等也使用采用阿维A联用润燥止痒胶囊、维生素K4等治疗银屑病,发现治病组有效率96.30%,对照组有效率只有55.56%,说明润燥止痒胶囊对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少、简便易于操作[2]。
2 慢性湿疹慢性湿疹通常是缓慢进化的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红斑、丘疹,皮肤增厚病变引起的苔藓样变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靶向止痒治疗药物的学术探讨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热门药物,其原理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因此它不像细胞毒性那样的化疗药物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毒副作用,但是靶向治疗也有两类副作用。
一个是皮疹反应,其次是轻度腹泻。
分子靶向药物导致的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肿胀或红斑,脱屑、皲裂、硬结样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等,常伴皮肤瘙痒或化脓。
皮疹主要发生在脸面或腰背部,部分患者甚至蔓延至全身,面目全非,痛苦不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被迫停药。
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药物出现皮疹是药物有效的表现。
临床医生也会以此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之让治疗继续推进下去。
因此,对于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主要予以对症治疗。
中草药因其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受到高度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毒性属于“药毒”范畴,主要是“肺热血瘀”,用宣肺凉血祛瘀之中药可辨证论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定处方‘‘消疹止痒方”作为外用中药处方,由紫草、野菊花、侧柏叶、冰片等5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透疹、利湿止痒,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改善靶向药物所致的皮疹反应。
但由于传统汤剂使用携带不便,笔者拟将其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即“消疹止痒喷剂”。
本文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考察其对皮炎和瘙痒模型动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新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动物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苏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YXK(苏)2007—)035。
实验过程中,小鼠自由摄食和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C,湿度控制在50%~60%,昼夜12h父替。
药物与试剂制剂原料药购自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春根教授鉴定,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的干燥根,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头状花序,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的干燥枝梢和叶,地肤子为薬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的干燥成熟果实,冰片为合成龙脑。
消疹止痒喷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140401),哈西奈德乳膏(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613002),2,4-二硝基氯苯(DNCB,北京化学试剂厂,批号130920),丙酮(无锡市展望化工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20910),白细胞介素4(IL-0,y-干扰素(IFN-/)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40102),止痒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批号20140516),右旋糖酐(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3291)。
仪器Centrifuge5804R型离心机(北京博仪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予以激发,同时左耳涂等剂量丙酮溶液,每隔3d激发1次,共激发4次(第6,9,12,15天予以激发),即得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
取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提前1d脱去小鼠头颈部耳后皮肤的毛备用,各实验组连续给药3d,末次用药1h后脱毛部位ih右旋糖酐/次,即得小鼠瘙痒模型。
分组与给药将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哈西奈德乳膏组(?kg—1),消疹止痒喷剂高和低剂量组(1,?kg—1),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致敏小鼠作为正常组。
各组分别于致敏后1h时将相应剂量受试物均匀涂于各小鼠右耳的正反两面,如遇激发日期,则在每次激发后2h时再将受试物均匀外涂,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连用15d。
末次激发后24h时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
将瘙痒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止痒醑组(1g*kg—1),消疹止痒喷剂高、低剂量组(1,一kg—1),每组10只,各组分别将相应剂量受试药物均匀涂抹于脱毛部位,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连续用药3d。
以小鼠前爪搔头部、后爪搔躯干、嘴咬全身各部位作为瘙痒指征,记录第1次挠痒后15min内小鼠瘙痒次数。
观察指标耳破损情况于每次激发后24h时观察各组小鼠右耳破损情况,并统计得分。
明显红肿增厚及渗出或明显角化结痂者记3分;轻度红肿,渗出不明显,或中度角化者记2分;红肿和渗出均不明显,或轻度角化者记1分;正常皮肤为0分&]。
耳厚度差于诱导前及每次激发后24h时用测厚仪测量右耳中部厚度,计算激发前后的右耳厚度差。
耳质量差末次激发后24h时处死小鼠,用直径为8mm的打孔器在两耳中部钻取左、右圆耳片,称重并计算左、右耳的质量差。
质量差=右耳质量-左耳质量耳组织病理学将小鼠右耳片放入体积分数10%甲醛->BS溶液中固定,制成石蜡块,纵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耳片病理学变化。
血清IL4及IFN-K的检测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各1mL,离心15min。
取血清按照试剂盒说明,用ELISA 法测定IL4及IFN-K含量。
瘙痒次数自瘙痒模型小鼠第1次发生挠痒动作起,记录15min内的挠痒总次数。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之间样本均数的比较用LSD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以P文献研究表明,紫草主要成分是萘醌色素类、脂肪酸和多糖等,具有抗炎、抗病源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野菊花主要含有挥发油和萜类、黄酮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微生物、抗炎及免疫等药理作用M;地肤子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及甾类化合物、脂肪酸、生物碱等,具有消炎、抗过敏和抗搔痒等作用;侧柏叶含有挥发油、黄酮、鞣质等,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止血等作用12;冰片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为三萜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消肿止痛等作用。
在免疫反应中,IFN-Y主要由Thl细胞分泌,IL-4主要由Th2细胞分泌,而Th1和Th2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且分泌的不同细胞因子相互抑制。
在接触性皮炎小鼠建模后,外周血中IL4水平明显升高,IFN-Y水平明显降低,消疹止痒喷剂参与治疗后抑制了血清中IL-4水平的升高和IFN-J/水平的降低,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模型小鼠Th1细胞的功能,抑制Th2细胞的功能,调节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使之保持平衡,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针对靶向治疗药物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目前并无特效药,常予以对症治疗,推荐药物包括皮质激素、四环素等,此类激素、抗生素类药不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影响原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效果不佳。
本实验研究对象“消疹止痒喷剂”为纯中药制剂,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显着,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本实验通过皮炎小鼠和瘙痒小鼠模型,验证了本制剂的药理作用,为后期深层次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陈琳\程宗琦,闫兆威\毛叶勤\陶渊达2(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2.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9)第2篇:止痒药物的药效学学术研究止痒药物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是对药物的止痒作用进行实验性评价,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在瘙痒动物模型上观察单位时间内的瘙痒次数及瘙痒潜伏时间等行为学表现。
但瘙痒行为属主观指标,其单独应用难以客观评价药物的止痒效果,常辅以其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现对止痒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概况作—综述。
1瘙痒动物模型的建立该模型的建立旨在探讨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研发止痒药物,目前瘙痒动物模型主要有3类:①特定种系的自发瘙痒动物模型。
Matsuda等发现NC/Nga 种系小鼠皮损与人类特应性皮炎相一致,它可以作为理想的皮炎动物模型用于相关药物研究;MRL/lpr种系小鼠因具有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发表现出瘙抓行为,它可以作为模拟人类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瘙痒症状的理想动物模型。
②转基因动物瘙痒模型。
该模型在研究瘙痒的发生机制方面应用广泛。
③致敏物质诱导的瘙痒动物模型。
该模型采用单一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P物质等)或将其配伍组合,通过皮内或皮下注射引发动物的瘙抓动作,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的瘙抓次数;也可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给予化学物质(如化合物48/80、4-氨基吡啶、右旋糖苷40、二硝基氟苯等)进行致敏,从而引发动物的瘙抓动作。
后者在诱发瘙痒的机制和作用效果上优于直接使用外源性炎症介质,且更接近临床,常用于止痒药物的研究。
2主要观测指标单位时间内瘙痒次数早在1995年日本富山医药大学kurashi博士研究组就已经制备出小鼠的瘙痒动物模型2,该模型采用皮下、皮内或灌胃给药等方式将致痒物质注入实验动物体内,然后观察记录各实验小组小鼠在建模后一段时间的瘙抓行为。
Oliveira等3分别采用化合物48/80和低分子右旋糖苷40作为致痒剂造模,在颈背侧部位注射化合物48/80,以前、后爪挠鼻子和后爪挠注射部位为瘙痒标准,而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苷40则以除了舔舐动作外瘙抓全身作为一次瘙痒记录。
瘙痒次数因选择的致痒剂不同或观测者的主观差异性使得瘙痒的标准难于统一。
Jiang等4学者在每只实验小鼠后腿皮下植入小磁石,然后放入1个四周环绕着圆形线圈的观察室里观察,利用小鼠瘙抓时后腿动作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采用特殊仪器记录,使观测过程更简单、结果更准确,但是对小鼠本身会造成一定伤害。
新近发现的SCLABA-Real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简易的无创性记录分析方法,放置在观察笼顶部的高速数字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同时对4只小鼠的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药物组、模型组、对照组的瘙痒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3,此法可以消除多组间比较时的抽样误差。
瘙抓反应潜伏时间和单次瘙痒持续时间采用摄像、计时器等仪器分别对药物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出现瘙痒反应的潜伏时间以及单次瘙抓持续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这两个指标常结合单位时间内瘙痒次数综合评价受试药物的止痒效果。
吴春香等5等在研究地肤子醇提取物止痒效果时就使用上述方法和指标。
致痒剂的致痒阈剂量采用非定量给予致痒剂的方式造模,以致痒剂使用次数、致痒剂总量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最常采用磷酸组胺诱导的豚鼠瘙痒模型。
王雪兰等在研究萑草水提取物止痒作用时先将涂药后的各组豚鼠后肢用细砂纸轻轻擦伤,使之发红,以不出血为度,然后于创面处滴%组胺液,每隔3min滴1次,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豚鼠出现舔后足为止,将豚鼠首次出现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组胺总量为致痒阈剂量,以各组动物的止痒阈剂量作为评价药物止痒作用的指标。
吴春香等采用该研究方法证实地肤子醇提取物的止痒作用;周然等ra在蛇床子止痒成分R2的一项实验中也采取涂药后于后肢备皮处涂抹磷酸组胺,然后每隔3mn以磷酸组胺浓度递增方式给药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后足,并计算磷酸组胺的总量作为致痒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