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论文模板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藏药研究现状及方向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藏药研究现状及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da918eeb7360b4c2f3f644b.png)
藏药特色、研究现状及发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藏医药特色、藏药原植物和药材资源的分类、分布及现代研究、传统成药和新型成药的研究现状,以及藏药的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藏药特色药材资源分布新药“十五”计划中已被列为第二大支柱产业。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
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
藏药学历史悠久, 理论独特:根据史料文献考证, 在目前使用的藏文字体系还没有创建前, 早期医学实践在公元前1 800 多年就已经在古象雄( 今西藏阿里地区) 借助玛尔文字形式传承、记载和应用。
因此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有人认为至少已有3 800 年。
藏医与中医最大的区别是藏医依据的是独特的理论体系——“三因学说”即“龙”“赤巴”和“培根”。
藏医药学认为“龙”、“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基础。
治疗疾病的实质就是调节这3 种物质, 使其趋于平衡, 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藏医药具有精湛丰富的高原药物使用经验, 独特的用药理论。
藏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关于藏药性、味、效的基本理论; 二是关于藏药性、味、效与五源( 水、土、火、风、空) 的关系。
藏医认为每一种药物都有固定的性、味、效。
一切药物都是由水、土、火、风、空五大元素生成的。
根据这五大元素的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六味、八性、十七效。
临床上的用药就根据药物的六味( 甘、酸、苦、涩、辛、咸) , 八性( 寒热、润糙、轻重、钝锐) , 十七效( 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 来辩证组方。
藏药使用的特点很多, 如藏医药浴, 以五味甘露散!( 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 为基础方, 再临床配制加减药味, 治疗多种疾病, 如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干姜、荜茇等。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

谷维素和阿魏酸对喂食高脂食物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Myoung Jin Son, Catherine W. Rico, Seok Hyun Nam, and Mi Young KangAbstract:实验探究了谷维素和阿魏酸对膳食高脂肪食物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C57BL/6N 型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NC 组喂食正常饮食,HF 组喂食高脂膳食,HF-O组和HF-FA组喂食高脂膳食同时在饲料分别加谷维素和阿魏酸。
所有老鼠可以自由取食取水。
经测量实验结束后,HF-O组和HF-FA组比NC组和HF组小鼠血糖水平、G6pas、 PEPCK活性显著降低,而糖原、胰岛素浓度以及GK活性显著降低。
此研究表明谷维素和阿魏酸能减少胰岛素和控制一些酶的活性。
Keywords:糖尿病, 阿魏酸,高脂肪喂食小鼠, 降血糖功能,谷维素简介:长期食用高脂肪食品与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的产生密切相关。
科学研究表明脂肪的过多摄入导致肥胖并影响血糖调节。
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而高血糖会使机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导致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少运动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像流行一般迅速增高。
2001年世界范围内被报道的糖尿病病例大约1.71亿例,然而这个数字到2030年将会达到3.66亿例。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普遍性增加使研发治疗该疾病的药剂显得更加强烈和迫切。
目前大量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然而各种副作用和高比例失效影响了当前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有效性。
因此,找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天然药物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焦点。
最近植物素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成为科研的热点。
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如谷维素和阿魏酸,已知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谷维素是阿魏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脂和植物固醇的混合物,最初是由大米麸皮中提取。
阿魏酸广泛的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包括香蕉、西兰花、米糠以及柑橘类水果中。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设计

《天然产物化学基础》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青蒿素的提取与检测工艺专业化学姓名梁小丽学号1108040540042摘要青蒿是常用的功能性植物,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为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调节功能它具有低毒、高效、速效的特点 ,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 应用及经济前景十分看好。
本论文结合超提取技术和常规结晶法研究了从青篙中提取、分离纯化青篙素的工艺。
通临界CO2过比较的方法,对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方向。
青蒿素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青蒿素检测技术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等。
关键词:黄花蒿; 青蒿素; 提取; 含量检测;微波预处理;目录前言 (1)第1章青蒿素的提取方法 (1)1.1 传统有机溶剂提取 (1)1.1.1 冷浸提取 (1)1.1.2 回流提取 (2)1.2 超临界CO2萃取 (4)1.3 微波萃取技术.................................................................................1.4 超声波强化石油醚提取............................................................... 第2章青蒿素的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2.3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改革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改革论文长期以来,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一般采用讲述加板书的形式进展,讲述过程中,一些提取方法的详细操作,仪器的使用,构造式的描述都是在黑板上进展,不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充分开展,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片、视频进展处理加工,做到图文并茂、直观教学、活泼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中例如萃取操作、旋转蒸发仪的使用、装柱操作等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展展示,同时结合教师讲解,这样增加教学直观性,更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开发。
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无视实训教学。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一直是验证试验为主,学生按照教师讲解,参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进展。
久而久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减弱,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学生对实训课失去兴趣。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流向,大部分为制药企业,要求学生要用熟练地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得创造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实训工程可进展改革,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设计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
设置的综合实验中可以穿插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重要操作重复出现,例如柱色谱、薄层色谱的操作应该重点进展训练。
同时可以增加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花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红辣椒的色谱别离[3],在色谱柱上呈现缤纷色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得到提高。
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一般以讲授法为主,老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听讲,长期以来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失去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降低。
工作之后学生需要长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改变实训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实训工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别离教学过程中针对提取方法,热水提取和碱提酸沉法,可以采用比照法进展讲解和实训操作[4]。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设计探讨的教育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设计探讨的教育论文天然药物化学是我国药学专业教学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该学科的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要能反映出其特点,最终都表达在测量的试题上。
考试是评价、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试卷能否到达预期效果,试题质量直接影响对考试的测评结果。
只有具备适宜的难度与较高区分度的试卷才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鉴别力,才可能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评价。
高质量的试题,其关键是能够表达学科的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是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搞清楚中药药理活性的物质根底,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实践性强、内容繁杂、涉及知识广泛等特点,而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特点。
因此,该课程主要偏向于考核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的设计应包含3个层面:①根本原理类,旨在考核学生对根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一般可在教材中直接或间接找出答案;②分析应用类,旨在考核学生应用根本原理分析解决详细问题的能力,如同类化合物构造不同时,其性质详细变化如何;③综合类,旨在考核学生应用根本原理,融会贯穿,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如给出一组成分,分析各自性质,指出鉴别方法,设计别离方案。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类型一般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在命题时,要根据每章节的内容适中选择题型,本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更注意主观题的份量,主观题更能够反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客观题在一份试卷中一般不要超过50分。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与考试内容的相关性见表1。
表1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题型与考试内容分布(略)以上试题内容根本上表达了“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不同层面测试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到达的标准。
天然药物化学的课程目标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总课程目标,然后再分解,形成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和知识点教学目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版面标准[1]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版面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52af8de881c758f5f61f6778.png)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版面标准一、基本格式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下述顺序依次排列:1. 封面2. 目录3. 正文4. 致谢5. 参考文献二、版面及编写标准1.天然药学化学实验报告文字部分不少于1万字,图纸规范整洁,单位标注统一正确,用A4纸单面打印,与封面、目录在左侧装订成册。
2.版面要求在页面设置中设置如下:1)页边距:上:2.8厘米、下:2.2厘米,左:2.8厘米、右:2.2厘米;纸张纵向。
2)纸张:A4;3)版式:页眉、页脚均为:1.5厘米;4)文档网格:字符-----每行43;行----每页35。
根据上面的设置,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行跨度为20磅。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设有页眉及页码。
从正文部分开始,设置页眉,单数页码的页眉为实验项目题目,双数页码的页眉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页眉为小5号宋体、居中。
页码设在页眉右侧。
中、英文摘要以及目录页码用罗马数字编写,正文及其后面部分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写。
3.打印、排版规范2)目录:另起一页,居中打印目录二字,(三号黑体,段后1行),字间空一字符;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字体均为小四号宋体)。
节向右缩进两个字符,小节及以后标题均向右缩进四个字符。
目录中应包含中、英文摘要以及正文及其后面部分的条目。
3)正文: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段后1行),章下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0.5行),节下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0.5行)。
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
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1依次标出,空一字符后接各部分的标题。
当论文结构复杂,小节以下的标题,左起顶格书写,编号依次用(1)、(2)……或1)、2)……顺序表示。
字体为小四号宋体。
对条文内容采用分行并叙时,其编号用(a)、(b)……或a)、b)……顺序表示,如果编号及其后内容新起一个段落,则编号前空两个中文字符。
天然药物化学小作文范文

天然药物化学小作文范文天然药物化学:从草药到现代药物治疗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它们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天然来源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以开发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天然产物的认识逐渐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青霉素、吗啡、奎宁等。
这些天然产物成为了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来源。
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非常复杂,需要通过先进的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来研究和开发。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是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水提取、超声提取等,分离方法包括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电泳等。
鉴定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和优化是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可以改变其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其选择性和疗效。
例如,通过对青霉素的结构修饰,开发出了许多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等。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是开发新药的关键。
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
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和评价,可以发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成新药。
例如,从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具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已经被开发成一种临床应用的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为现代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贡献。
许多天然产物已经被开发成临床应用的药物,如紫杉醇、喜树碱、青蒿素等。
天然产物还为新药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如紫杉醇的发现就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药物化学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理论根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是教师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方法的带教模式[1],其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先试行。
详细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便于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各种类型的天然产物提取别离方法,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1.2教学根本程序“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根本程序:提出中心问题→转化任务、明确问题→分解成问题和任务序列→完成序列任务、解决序列问题→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4个主要循环阶段:激活阶段→展示阶段→应用阶段→整合阶段。
对应教师指导循环圈:帮助→指导→辅导→鼓励。
对应学生学习循环圈:准备→理解→尝试→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4个阶段:激活阶段,教师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构造和向学生提供知识构造,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展示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准备的知识构造加以联系,理解新知识;应用阶段,教师辅导学生进展应用活动,让学生尝试练习;整合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知识融会贯穿,进展反思和创新[2]。
“以问题为中心”实验教学思想: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将实验工程分解成多个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实验结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并在实验过程中稳固知识。
教学法在天然药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即从的天然药物中提取明确成分,然后进展鉴别,由于药物、成分、提取溶剂使用的仪器和方法等是明确的,实验内容枯燥,学生大多缺乏兴趣,不能锻炼运用知识能力,实验教学不理想。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能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承受与被动记忆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班级任课教师授课学期2015年6 月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致肺癌机制研究进展******(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摘要:雾霾PM2.5颗粒物吸附的危险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最大。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的苯并芘(BaP)与人类肺癌密切相关。
BaP通过代谢产生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BPDE)发挥其致癌作用,然而其致癌机理尚不明确。
本文仅从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及其加合物的形成和其通过影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从而致肺癌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其致肺癌的机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PM2.5颗粒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肺癌在全球,肺癌仍然是最常见的癌症,其死亡率高居癌症首位。
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估计有超过180万个新增病例(总癌症发病率的13%),死亡病例近160万(总癌症死亡率的20%)。
中国的肺癌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均列全球之首,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WHO呼吁,除控制污染外,早期发现、预防和及时干预癌症发生发展才能有效遏制癌症危机的蔓延[1-3]。
雾霾PM2.5颗粒物吸附的危险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是迄今已知致癌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环境化学致癌物[4-6]。
在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苯并芘(BaP)致癌性最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aP的暴露与人类患肺癌密切相关[7-9]。
BaP是间接致癌物,必须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生成代谢终产物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 benzo(a)pyrene- trans-7, 8 -dihydrodiol-9, 10 -epoxide, BPDE]才发挥致癌作用[10]。
尽管有关BPDE 的研究很多,但其致癌机制仍不明确。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报道的BPDE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致肺癌的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起指导作用。
1 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及其加合物的形成BaP经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CYP450)尤其是1A1和1B1亚型代谢形成环氧化物。
环氧化物可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解毒,但也能经环氧化物水解酶(EH)水解为二氢二醇,二氢二醇经CYP450氧化后进一步形成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BPDE)。
绝大多数的最终代谢致癌物可以经GST和其他II相代谢酶解毒, 但部分可能与DNA反应形成各种加合物,其中最主要的加合物是与鸟嘌呤N2环外的氨基结合形成的BPDE-N2-dGuo[11-12]。
形成BPDE加合物后,DNA 复制受到了阻断。
细胞能够通过跨损伤 DNA 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TLS)来防止这些未修复的损伤对细胞的致死性影响,但也可能致使细胞的基因突变。
BPDE-DNA 加合物能够引起包括碱基缺失、插入、置换、移码突变的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14]。
主要的突变类型是 G→T,G→A 。
加合物的不同构象可能导致不同的突变,而加合物的构象又由包括DNA核苷酸序列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研究发现[+]-anti-BPDE 在 5’-CGT-3’位点引起G→A 突变的概率约为82%,而[+]-BPDE-N2-dG 在 5’-TGC-3’位点引起 G →T 突变的概率约为97%[15]。
BPDE 与体内 DNA 结合形成 BPDE-DNA 加合物,从而造成DNA碱基突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改变。
BPDE也与蛋白质及转录因子结合,使细胞的代谢及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受到影响,引起致癌、致畸或恶性转化[16-19]。
有研究发现,BPDE-N2-dGuo加合物几乎只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浓缩,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得到的加合物在人类肺癌启动中起关键作用[20]。
BPDE 及其加合物的产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
2 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对癌基因的影响2.1 Ras基因Ras是小GTP酶中的分子开关,调节在细胞生长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例如RTK-Sos-Ras-Raf-MEK-ERK信号通路[21]。
Ras突变是癌症的主要标志之一。
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16%的患癌病人发生了Pan-Ras突变[22]。
在有关BPDE 致癌机制的研究中,Ras基因是最早确定的与之有关的一类癌基因。
1985年,Marshall CJ等人发现BPDE 在体外可诱导 H-ras 癌基因激活[23]。
接触致癌物后,癌基因通常通过点突变和基因过量表达等而被激活。
过去有关Ras 癌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点突变,也有少部分研究涉及了ras基因的过量表达与肺癌的关系。
研究发现,BPDE诱发ras 基因突变时,对应ras密码子12,13,61的突变较为常见[24-26]。
而Zhou等通过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出H—Ras、K—Ras、N—Ras基因在BPDE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均增高[27]。
近年来,利用shRNA沉默BPDE在恶性转化细胞中Ras基因的表达和探究miRNA在BPDE诱导的恶变细胞中Ras基因表达中的功能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
2009年,Zhou等人通过构建N-Ras基因特异性sh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有效沉默了N-Ras在BPDE诱导恶变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抑制了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28]。
2012年,Han, ZY等人的研究表明miR-622通过靶向作用于K-Ras而抑制肿瘤[29]。
这些研究间接反映了Ras癌基因与BPDE诱导的肺癌密切相关。
3 抑癌基因3.1 p53基因苯并[a]芘是致使人类患肺癌的主要致癌物质。
几乎60%的人类肺癌中存在p53肿瘤抑制基因几个特定的密码子的突变[42]。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p53是环境致癌物anti-苯并[a]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BPDE)致突变的重要靶点。
目前,对于(±)-anti- BPDE致p53基因内的密码子156,245,248和273突变已比较明确[43-45]。
有研究证明,p53基因在调节细胞响应BPDE中起重要作用。
BPDE在缺失p53基因的H1299人肺癌细胞系中,引起依赖于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的S期阻滞和不依赖于Chk1的/ Chk2的G2期阻滞,但在p53基因表达的野生型肺癌细胞株H460中无此现象发生。
在H460细胞株中敲除p53基因后,BPDE诱导的凋亡减弱,S期和G2期阻滞增强[46]。
4 总结BPDE致肺癌的过程涉及多基因、多种信号通路以及多种调节机制,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完全阐明,而本文也仅综述了部分内容。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肺癌发生发展周期很长,在其多阶段演变过程中,可出现一系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表观遗传调控以及后续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的异常,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干预靶点的发现正成为肺癌诊断、治疗和疗效预测以及预后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BPDE通过影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从而致肺癌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研究BPDE诱导肺癌相关基因群表达改变的早期效应,探索与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将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1]World cancer report (2014) [2]Jemal A1, Bray F, Center MM, Ferlay J, Ward E, Forman D.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 er J Clin.,2011,61(2): 69-90.[3]陈照立.BPDE致癌相关基因的小鼠全基因组筛选及RNAi抑制A549细胞EFNB2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4]车瑞俊,刘大锰,董雪玲,袁杨森,李京,孙俊玲. 北京市大气PM10和PM2.5中多环芳烃组分的致突变性[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12):1047-104 9.[5]丁潇.天津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载带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与来源解析[M].南开大学,2012.[6]袁培耘.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研究[M].贵州师范大学,2014.[7] L.E. Smith, M.F. Denissenko, W.P. Bennett, H. Li, S. Amin, M. Tang, G.P. Pfeifer. Targeting of lung cancer mutational hotspots by polycyclic ar omatic hydrocarbons[J].J. Natl. Cancer Inst. 2000,2: 803–811.[8] I. Mori. Cancer mortality among man-made gr aphite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workers: results of a 38 year follow up[J]. Occup. Environ. Med.,200 2,59:473–480.[9] M.C. Friesen, P.A. Demers, J.J. Spinelli, M.F. Lorenzi, N.D. Le. Comparison of two indices of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retrospective aluminium smelter cohort[J]. Oc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