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法学的认识和理解

法学的认识和理解一、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分类法律体系是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这些规范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为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行为准则和法律保障。
二、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原则,为法律规则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法律规则则是法律原则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规范。
三、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法律制度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各种社会关系和行为的法律调整方式。
法律关系则是人们在法律制度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四、法律实施与法律适用法律实施是将法律规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过程,它是保障法律规范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
而法律适用则是将具体案件与法律规范相匹配的过程,它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五、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是对法律规范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它是保障法律规范得以准确理解和适用的关键环节。
而法律推理则是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案件的过程,它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六、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保障法律规范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
而法律制裁则是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它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七、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法律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而法律传统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法律的认知和习惯,它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八、法律职业与法律伦理法律职业是指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而法律伦理则是指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它是保障法律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法学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
当代中国法律责任的目的是什么

当代中国法律责任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法规,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的理解。
下面是本人为您介绍的当代中国法律责任的目的、功能与归责的基本原则。
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两则案例引发的问题案例一:1999年6月14日中午,笔者从收音机的调频节目中收听到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今日说法》栏目介绍的一则案例。
案情大意是:河南一位农村妇女在为期十年的山林承包合同到期前夕,不顾林业管理机关三次要其办理采伐许可证的提示,擅自砍伐了三百棵树木。
当地司法机关依法对这名妇女判处了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两千元的刑事处罚。
冤,是这名妇女以及其他村民对这一处罚的共同反应。
事后,这名妇女也说,(没办证是因为)她当时脑子没转过弯儿来。
但是因为这些树是在她的承包地里,是她与她的家人花费十年心血劳动的结果。
当地的村民们也不理解她错在那里。
也许问题主要出在没有办采伐证上。
国家最高林业主管机关的官员作为专家对此进行了点评。
大意是:我国目前林木保护形势严峻,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才能切实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笔者对专家的点评没有疑义,只是不明白:法院到底为什么要对她进行这样的刑事处罚?就是因为她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么?没办采伐证的代价就是三年囹圄之苦外加两千元罚金吗?如果将她的行为同她所受到的刑事处罚与受到同等刑事处罚的人的别的违法行为相比(如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或下述的非法采血、卖血),她所受到的处罚是否太重了?如果是为了通过处罚保护林木资源,那么法院的这个判决真能起到这个作用么?所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么?案例二:这也是笔者从《今日说法》中听到的案例(在案例一播出后的一星期左右)。
这是一则关于处理一个非法组织采血、卖血的血霸王的案例。
目前在某些地方非法组织采血、卖血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些非法采集来的血液没有任何安全保证(电视中显示的哪个非法采血点的场所、器具都十分肮脏),这种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如爱滋病、丙型肝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一旦输进急待救助的伤病员身体里,会对他们的身体、精神,他们的家人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法律责任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一、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个人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方式,是维持权利和社会生存的手段。
法律责任——责任的一种形式。
广义:法律规定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应履行的各种义务。
狭义: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直接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和特点(一)法律责任的特点1.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和违法行为相联系,意味着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反应和谴责;2.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对违法实行法律制裁的依据;3.法律责任体现了违法者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家强制性;4.法律责任必须由司法机关或其他国家授权的机关予以追究(二)法律责任的本质法律责任本质的三种代表性观点:1.道义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3规范责任论。
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补偿和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
(三)法律责任的作用1.保护(惩戒)作用:惩戒违法者和保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2.教育作用:对违法者和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种类一、法律责任种类的含义1.法律责任的种类指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2.按承担责任的主体分:自然人责任、法人责任、国家责任3.按责任承担的内容分: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4.按责任的承担程度分: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5.按责任实现形式分:惩罚性责任、补偿性责任6.按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最常见是根据法律责任的性质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二、法律责任的种类(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行为或特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特点:1.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一种财产责任2.民事责任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追究民事责任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和有关的仲裁机构(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有法律责任就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吗

有法律责任就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吗?
有法律责任不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义务,是由于违反第一性的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产生的原因通常有违法、违约或者主体行为符合法律的特别规定。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承担法律责任的人依其法律责任的大小而给予的强制性措施。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相关密切但有明显不同,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一种功能体现。
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可以因为有些特殊情况导致的法律责任免除而免于受到法律制裁。
但免于法律制裁的主体并不代表着其引起法律责任的行为在法律意义上有所改变。
法律制裁不是法律责任的唯一反映结果。
所以说要法律责任不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 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市声管理法规、 森林法规、环保法规、交通管理法规、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什么是法律Biblioteka 任?它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法律制裁?它有哪些种类?
(四)法律责任
1、含义
法律责任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 应承担的责任。
2、法律责任的类别
违宪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较轻, 社会危害性不十分严重,触犯民事法律 法规和行政管理规范,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指违反 刑事法律,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制裁的行 为。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 法规的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包括《民法通则》、 《合同法》等
具有社会危害性
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类别 有责任能力 根据违法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王某曾因多次盗窃而被判刑3年有期徒刑,刑满 释放后,他不思悔改,一天又潜入三户居民家中, 将一台价值 2700 元的彩电偷回家,并窃得现金 5 万 多元。事后,王某遇到张某,并对张某说:“我又 弄到一台新彩电,你如果要的话,可以便宜一点卖 给你。”张某明知彩电来路不正,却贪图便宜,以 800 元的价格买了彩电。后来,公安机关破案,将 王某和张某抓获归案。
案例二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 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 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 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刘某对此不 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 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 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将其拘留。
什么是法律责任

什么是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实施违法行为而受到的相应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对于维护法律尊严、教育违法者和广大公民自觉守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律责任从性质上说可分为三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平等主体之间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民法通则》对此作了规定。
3.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的简称,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与法律制裁机制

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与法律制裁机制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与法律制裁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法律制定和严格的监督实施,可以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探讨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与法律制裁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是指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进行追责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社会信任度和公众满意度。
以下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的一些建议:1.严格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
2.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应积极共享信息,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处理效率,形成高效率的责任追究机制。
4.完善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对于多部门涉及的违法犯罪案件,应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作,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制裁机制法律制裁机制是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处罚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裁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建立健全法律制裁机制的一些建议:1.严格执行刑法: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进行严格的司法审判,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2.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加大对恶势力犯罪的打击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与法律制裁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法律责任

2021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为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因为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法律后果。
【注意】(1)引起法律责任的原因有三:①违法行为②违约行为③基于法律的规定。
如《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理应承担民事责任的,理应承担民事责任"。
(2)有违法行为一定有法律责任,但是法律责任不一定都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
(二)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1.法律责任与法律权力(1)责任的认定、归结于实现都离不开国家司法、执法机关的权力(职权);(2)法律责任规定了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及越权的后果。
2.法律责任与法定的权利和义务(1)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不当或滥用权力;(2)在权利受到妨碍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称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者追加新义务的根据;(3)法律责任通过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一)法律责任竞合的概念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因为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
如出卖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买受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买受人向出卖人既可主张侵权责任,又可主张违约责任,但这两种责任不能同时追究,只能追究其一,这种情况即是法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上竞合的一种,它既可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如民法上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也可发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之间的竞合。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的特点:1.法律责任的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
不同法律主体的不同法律责任能够分别追究,不存有相互冲突的问题。
2.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
如果是数个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的法律规定,并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则应针对各行为追究不同的法律责任,而不能按责任竞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行政责任能力
? 《行政处罚法》
?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 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 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 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 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
外。
案例分析
? 清弋江在凤岚山南麓绕了一个湾,湾里怀抱着静静的 洪桥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安无事,宛如 世外桃源。但是2008年8月一天发生的事情打破了小村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静。洪二娃,1993年元月出生。这天,二娃见同 村10岁女孩阿月在江边放牛,便强要牵牛戏水。阿月 未理,即刻骑上牛背回家。二娃很是生气,用手中锄 柄赶牛下水,欲使阿月受惊,发泄不满。不料牛入深 水后,阿月惊慌落水。初二娃见状颇为得意,后见阿 月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阿月溺死。政府闻讯后 派人下来调查。
? 一、责任能力
? 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 能力,属于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情况。责 任能力由法律规定,考量年龄和精神状态 两个因素。
? 二、若干法定情形
? (一)刑事责任能力
?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
?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 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 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 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 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 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 1.客体条件
? 2.主体条件 ? 3.客观方面的条件 ? 4.主观方面的条件
例如: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 条件
? 1.犯罪客体:何种法益?(不同于犯罪 对象)
? 2.犯罪主体:一般主体还是特殊主体? ? 3.犯罪的客观方面:什么行为特征? ? 4.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还是过失?
第三节 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责任能力
? (三)民事责任能力
? 无年龄和精神状态的限制。
?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 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 的民事责任。
?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 行为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所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
果(否定性法律后果) 。
? 例如:《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 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 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 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二、法律责任的基本种类
? (1)刑事责任:行为人因为刑事违法行 为(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责任形式是刑罚,在中国,包括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驱逐出境)。
? 刑事责任的特点是具有惩罚性。
? (2)行政责任:行政工作人员、行政相 对人因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 犯罪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 三种责任的关系:
?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条 对承担民 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 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 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 三种责任的关系:
? 《行政处罚法》
? 第二十二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 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二十八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 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 ,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 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 (4)违宪责任:一般指国家机关、国家 领导人(以及政党)因为违宪行为所应 承担的责任,承担违宪责任的形式主要 有:弹劾、罢免、撤销、取缔。
? 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 行政责任的特点是具有惩罚性。
? (3)民事责任:行为人因为民事违法行 为或因为民事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 任。
? 责任形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 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 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 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 民事责任的特点是具有填补性。
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行政责任:行政违法行为。 ? 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 从事高空、 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 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 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 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 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违法 行为)的构成条件(也是区别不同违法 行为的标准):
? (5)国家赔偿责任:国家对于国家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损害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 赔偿责任。具体构成条件见《国家赔偿 法》
? 三、法律责任的功能 ? 整体而言,法律责任具有以下功能: ? 1.救济 ? 2.惩罚 ? 3.预防
第二节 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或条件)
? 民事责任:(1)民事违法行为(包括侵 权行为和违约行为)、(2)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