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6
《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
四千零二行,用罗曼方言写成。 主要人物: 查理大帝 萨拉哥撒王马尔西勒 罗兰 加奈隆 奥利维
7
(三)骑士文学
1. 什么是骑士文学? 2.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 忠君、护教、行侠 3. 骑士文学的类型 1) 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 2) 骑士叙事诗
8
(四)城市文学 《列那狐传奇》 列那狐传奇》
4
三、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
(一)教会文学
内容: 宣扬禁欲主义与出世思想; 作者: 教会僧侣 语言: 拉丁文 体裁: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 诗、宗教剧、言行录。 表现形式:象征、梦幻。
5
(二)英雄史诗
《贝奥武甫》(英格兰) 贝奥武甫》 《罗兰之歌》(法兰西) 罗兰之歌》 《熙德之歌》(西班牙) 熙德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德意志) 尼伯龙根之歌》 《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 伊戈尔远征记》
18
但丁的“普遍性” :
体现出了人类最为基本的感情:渴望超越, 渴望得到净化和救赎。 天堂之路=理性(智慧)+ 天堂之路=理性(智慧)+爱和信仰
19
4. 《神曲》的艺术魅力 神曲》
① 通过奇诡的想象,建构宏伟深邃的智慧空 间。 ② 形式工整,布局精妙。 ③ 运用了丰富多采的艺术手法,堪称“修辞 艺术的魔幻宝盒”。
(比喻、典故、变形、梦幻、象征、隐喻、寓 言、哲理 )
20
5.《神曲》的二重性 5.《神曲》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 在对现世、人生的态度上: 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
21
17
从终极角度亦即形而上层面看:
从地狱到天堂的过程描写,表明的是人在动荡混 乱、苦难深重的历史境遇中,怎样从迷惘和错误 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道路。 “整个创作( 神曲》 “整个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静观,而是行 动———就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 ———就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 悲惨的境遇,把他们引导到幸福的境地。
最新第二章--中世纪文学PPT课件

• 圣诞
三、圣经文学——旧约
• 《圣经》(Bible):一词源于希腊文blblia意为“一组小 书”,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著作汇编。
• 《圣经》 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 《旧约》亦称《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经典,内容为上 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以及古希伯来人的传说、法典和 教规等。
1. 希伯来人
• 意为“从河那边来的人”(幼发拉底河) • 公元前10世纪,部落联盟:以色列和犹太部落联
盟。 先后经历了扫罗、大为、所罗门三王统治, 后分裂为两王国。 • 前586年,“巴比伦之囚”
• 2. 约书
• 约,立约(Covenant)是圣经中的专用神学术语, 表示上帝和他的选民之间的关系,犹太教把它称 做“约书”。上帝最早与挪亚立约(创4:18,9: 8-17),上帝承诺不再毁灭人类,挪亚有义务照 神的吩咐做。第二次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创 15、17),上帝许诺亚伯拉罕多子多福,成为多 国的父,但须施割礼。亚伯拉罕执行割礼。第三 次是上帝与摩西立约(出14-27),主要内容是 “十诫”。圣经新约中,上帝与耶稣立约,耶稣 在最后晚餐中以自己的血肉与上帝立约,承担一 切责任,使世人获救。
• (3)圣经文化精神
• 圣经文化精神最突出的一点是人道主义精神,宣扬平等
博爱,“平等互助”,“爱人如己”,同情弱者等都是人 道主义的表现。对欧洲许多作家的创作倾向产生了影响, 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形成。
四、中世纪四种文学
• (一)教会文学是中 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 学。作者是僧侣,又 称僧侣文学。主要包 括圣经故事、圣徒传、 赞美诗、祈祷文、宗 教剧等。基本主题是 宣传基督教教义,宣 扬神的权威,鼓吹原 罪观念、禁欲主义和 来世思想。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章中世纪⽂学第⼆章中世纪⽂学第⼀节概述⼀、中世纪⽂学的历史背景(⼀)中世纪的阶段划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起,⾄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它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时期。
⼀般认为,公元5⾄11世纪是中世纪的初期,12⾄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化和⽂学史上,中世纪⼀般指前两个时期,⽽后期⼀般称为⽂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时代特点(1)开端标志:奴⾪制的终结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①奴⾪制的终结奴⾪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起义和北⽅外族⼊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这⼀年标志着奴⾪制在欧洲历史中画上了⼀个句号。
②蛮族(指⽇⽿曼⼈和斯拉夫⼈)登上历史舞台侵⼊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曼⼈和斯拉夫⼈,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曼⼈。
⽇⽿曼⼈原来是些⽒族部落,正处于⽒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量⼟地,成为⼤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从新主⼈⼿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和⾪农以及贫困破产的⾃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曼⼈在帝国废墟上建⽴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地的⼤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过程经过了⼏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地不断发⽣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2)封建社会⽣产关系及其导致的新⽭盾封建社会的建⽴使原有⽣产关系发⽣了变化,农奴劳动代替了奴⾪劳动,农奴有了⼈⾝⾃由,可以占有部分⽣产⼯具和⽣活资料,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产⽔平⽐奴⾪社会有发很⼤提⾼。
整个社会⽣产⼒的了很⼤发展。
但农民仍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以及名⽬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徭役等杂活,所以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盾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盾。
中世纪文学

总结———————————————— • 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 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 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 由于欧洲的封建国家和古代奴隶制国家是由完 全不同的民族所建成,迁徙的日耳曼部落又摧 毁了古代文化,所以中世纪的文学在发展初期 无历史传统可以继承,又加上基督教思想的控 制,发展很慢,成就很底,只是到了十四世纪, 才出现了像但丁这样的大诗人。
4、城市的兴起——————————————
•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市民的壮大分不开的。 城市本来是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兴起,有些城市是在领主 的直接参与下建成的,因而依附于领主。但是由于领 主对城市的横征暴敛,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王、 教会的怂恿,很多城市取得了自治或半自治权,从而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新兴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 这样欧洲的社会政治结构便由四部分组成: 国王——贵族——教会僧侣——市民。这样的多元的政 治结构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也使民主制 度能够很容易建立。
骑士文学的意义———————————— • 为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黑格尔称之为“浪 漫型艺术”,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 恩格斯说:“人和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 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 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 这个时期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哲学的终结》《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20页。
地 狱
炼狱
天堂
三界
通 往 天 堂 之 路
《神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 进步性: 1、用惩恶扬善的方式,促使人性得到升华。 2、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安排每个人在三界的 位置。 3、人的得救不是凭借教会,而是凭借理智和信 仰。 4、提倡政教分离。 局限性:1、仍然用基督教的结构作品。 2、仍然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正因为但丁的思想矛盾性,其思想表现出新旧交 替的特点,所以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最 后一位诗人,也是新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
美诗、圣徒言 行录、梦幻故事、宗教 剧等。 作者:教会僧侣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 教会斯拉夫文。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 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 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二)英雄史诗和谣曲 1、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1)早期英雄史诗: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 口头创作,歌颂部落英雄。 主题: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成份: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盎格鲁· 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 (流传至 今最完整的一部 早期英雄史诗)。
耻辱感文化
东方的日本,没有基督教神学文化的传统, 他们信奉以耻辱感为基调的文化。 耻辱感文化靠外部约束力来行善,对神没有 坦白的习惯。他们有庆贺幸运的仪式,却没 有赎罪仪式。一个人犯了罪,只要外人不知 道就不必烦恼,自供反会自寻麻烦。耻辱感 文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注意公众对其行为的评 价。
基督教文化是属于扩张型的,他们强调对
罪恶感文化
鉴于基督教的原罪说,有西方学者提出欧美文化 属于罪恶感文化,与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相对。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在《菊花 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中指出,欧美文 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罪恶感文化靠内心 的服罪来行善。“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 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 知晓自己的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感所 烦恼,而且他的罪恶感确实可以通过供认罪恶得 到减轻。”
在中世纪,封建国家在形成过程中,
融会了古今、东西、宗教、世俗等 种种文化意识。在剧烈裂变整合的 历史进程中,人们萌发了形形色色 的思想情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 创作素材,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但丁的政治生涯
家庭: 家庭:但丁家庭很早就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归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但丁是归尔夫党的积极政 治活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治活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流放而告终。 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流放而告终。 客死他乡: 客死他乡:但丁在流放中一直没有向教皇支持的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 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年客死在拉文纳。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于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宣扬骑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 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强 烈的感情。 烈的感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漫情调、离奇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漫情调、 爱情故事, 节、爱情故事,以及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对人物形象及 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等等, 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致等等,同样标志着人的 情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情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贝 奥 பைடு நூலகம் 甫》
地位: 贝奥武甫》 地位:《贝奥武甫》是流 传迄今欧洲最早而又最为 完整的一部史诗。 完整的一部史诗。 形成:盎格鲁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 于公元5 于公元5、6世纪由大陆向 不列颠岛迁移时带来了这 个传说,经过200 200多年的 个传说,经过200多年的 口头流传, 口头流传,于8世纪用中 古英语写成。 古英语写成。 内容: 内容:它反映的是北欧人 民氏族社会阶段在大陆的 生活。 生活。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ppt

大批起义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种种原因,
人们渴望救主的出现,使得这种惩罚统治者,
建立“千年王国”的宗教很容易形成,也很
容易流行,所以原始基督教是奴隶和被压迫 者的宗教。
• 原始基督教在传播中还逐渐被改造利用,千 年王国由地上搬到天上,从现世转入来世, 复仇、憎恨变为忍耐顺从、安分守己。-爱人 如己“爱你的仇敌”,为压迫者“祷告”, 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有人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马 太福音。
(东正教),西部称“罗马公教”, 又称天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 产生的新宗派称新派。
•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还有《别 经》(尾经)。《尾经》在新、旧约之间又 称中约。
• 《旧约》39篇,每个故事独立成章。是犹太 教的圣书,也是希伯莱文化的汇编,内容包 括BC14世纪—BC4初之间的神话、传说、民 间故事、宗教律法、谚语、格言以及情歌等 等,后由希伯莱文翻译成希腊文。
• 《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 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但丁幻游 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 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诗 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 正当他努力向山峰 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 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 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 他受已成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恋人贝阿特丽齐之 托, 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 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 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九层,状 如漏斗,越往下越小。 居住于此的, 都是生前犯 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 不同层面中受永罚。这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 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 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诗人最 痛恨卖国贼和背主之人,把他们放在第九层,冻在 冰湖里,受酷刑折磨。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总结。贯穿在整部长诗中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神曲》也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
象征、寓意、梦幻、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后三者也叫:世俗文学)
2、识记: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
1)教会文学:宣扬禁欲主义、来世思想。教会把一切世俗文化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服务;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诗歌的作用是写圣歌,音乐用来唱赞美诗等。
2)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大多反映了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所谓“典雅的爱情”其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和《埃涅阿斯传奇》等。
②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12名圆桌骑士的故事,主要作品《特里斯丹和伊瑟》。
③拜占庭系统: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爱国主义是英雄史诗的基本主题,著名的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4、《列那狐的故事》: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的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骑 士 文 学
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 骑士抒情诗: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最,是以宫廷诗歌为基 础,在形式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成的。有短歌、感兴诗、 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大 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 品的发端。 • 骑士传奇:是一种叙事诗,兴盛于法国北方。 有三个传统: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
四、中世纪文学概况
(一)教会文学 (二)英雄史诗 (三)骑士文学 (四)城市文学
四、中世纪文学概况
(一)教会文学 它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其 创作意旨是以“圣经”为出发点和逻辑归宿,宣 扬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斯拉夫文。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圣者言 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 艺术:梦幻故事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圣经》文化与希腊文化
既对立又互补 ①如,阿喀琉斯和摩 西 《圣经》第二章《出 埃及记》记载摩西带 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 到达“流着奶和蜜” 的迦南的故事。 摩西
基督教义
• 荣耀归于上帝,人是微不足道的; • 《圣经》:“……他(弥赛亚)无佳形美容,我 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 人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长经忧患……耶 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将命倾倒,以至于死。” • 吴宓:基督教的要指是谦卑。
基督教义
②人的情欲 节制自己的情欲,甚至是全面地禁欲; 个人情欲的泛滥会导致一个民族的衰亡。 《圣经· 旧约· 士师记》中 “参孙的故事” ↓ 基督教排斥异教 民族意识和个人情欲的二元对立 《新约》:“你看了那女人一眼,你就与她犯了奸 淫”
基督教义
③“原罪”观
罪恶感从何而来?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是“原罪”说的源 头; 《圣经· 启示录》:人不仅是有罪的,还要接受末 日审判。 如何看待“原罪说”及罪感 ?
流放中的作品
背景:但丁在被流放后写下了 一系列著作,表达出了他对意 大利现实问题的思考。 作品:其中《飨宴》(1304— 1307)、《论俗语》(1304— 1305)和《帝制论》(1310— 1313)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 知识和文化观点。 最能够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长 诗《神曲》。
《神曲》
但丁生平
出身:但丁(1265-1321) 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城市 小贵族家庭,后家道中落。 学业:早年曾拜著名学者 布鲁内托·拉蒂尼为师, 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 学以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 学。同时,对绘画、音乐、 哲学等等也很感兴趣,造 诣颇深。
诗集《新生》
• 题材:但丁的创作开端是与一个叫贝阿特丽采的女子分不 开的。但丁把在1283年以来所写的31首献给她的抒情诗用 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出版。 • 思想: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了反对禁欲主 义的情绪。 • 艺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影响,具有清新 自然的风格。 • 地位:被认为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 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但其中也带有中世纪文学的 神秘色彩。
•
︽ 神 曲 ︾ 中 的 地 狱 构 造
《炼狱篇》
• 炼狱主要是关一些虽有过失,但较轻,不 够入狱条件者,可以通过痛苦的修炼,洗 去自己的罪恶,从而获得升上天堂的资格。 • 但丁:通过受苦,修炼,人可以达到至善 至美的境界。
炼狱构造示意图
地上乐园耶路撒冷
贪色者 贪食者 贪财者 怠惰者 愤怒者 嫉妒者 傲慢者
《神曲》概貌
《地狱篇· 序曲》: 1300年的春天,三十五岁的但丁发现:“在我生命旅 途中,我发现自己正处于黑暗的森林之中。在这样的黑暗 之中,他踽踽独行,黎明时分,前方的路口处出现了三只 野兽,即豹、狮和狼,而三头猛兽正是由“嫉妒”这个妖 魔放出来的。 贝阿特丽采哭着向圣母祈求; 圣母玛利亚慈心大发,派了一个指点迷津的人去拯救 但丁。 最后,贝阿特丽采带领但丁进入天堂。
《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
• 题材: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 的故事是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 材。 • 内容:亚瑟王被描写成封建社 会中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他在 卡美罗特城堡中的大厅里,设 有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设100 个座位,凡是建有赫赫功勋的 骑士均可占一席位,从而引出 了许多骑士冒险行侠的故事。
西方的骑士传奇和中国的剑侠小说比较
题名解 《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但丁原名 为《喜剧》:中世纪时,凡由纷乱和苦恼开始而 结局于喜悦的故事,都可称为喜剧。 后人为了表示对《神曲》的赞赏和对作者的 崇敬,加上了“神圣的”这个形容词。
《神曲》的创作
• 创作背景:是但丁流放20 年全部心血的结晶。 • 共14233行,用意大利俗 语写成,分为《地狱篇》、 《炼狱篇》和《天国篇》。 • 《地狱篇》33曲,《炼狱 片》33曲,《天国篇》33 曲。再加上序曲,共100 篇。
经典多元性
《神曲》有四重意义: 字面的意义; 寓言的意义; 哲理的意义; 神秘的意义。 ——但丁
• 作业: 阅读《神曲》 田德望译 预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主人公列那狐是中世纪富 裕商人和上层市民的写照; 作品第一次把狡黠作为审 美的对象加以描写,反映 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生活 与价值观念。 十万多行,富于生活气息, 情节生动,动物富有个性。
第二节 意大利诗人但丁
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 的意大利诗人。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 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 初一位诗人”。
(四)城市市民文学
取材: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 乐观精神; 主要内容:揭露、抨击封建主 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 集中赞美了市民的勇敢、机智、 聪敏和乐观,即人在中世纪的 新形象和新风貌; 主要包括韵文故事、讽刺叙事 诗、市民抒情诗和城市戏剧等; 主要的创作手法是讽刺。
返回
德国《列那狐传奇》
但丁政治生涯
• 家庭:但丁家庭很早就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归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 青年:青年时期的但丁是归尔夫党的积极政治活 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加入白党,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 流放而告终。 • 客死异乡:但丁在流放中一直没有向教皇支持的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于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 “忠君”:西方的骑士更多地重视个人荣誉; 中国侠客的忠君观念强烈,如“御猫”。 • “对待女人的态度”:中国侠客是为清官服务多是 不结婚的,没有妻室,决不能贪恋女色;西方骑士 有点像中国剑侠小说里的“采花淫贼”。 但也有一些骑士传奇有震撼力的真实情感: 《特利斯坦和绮瑟》。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1)强调了人的情感因素; (2)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炼狱
天 国 不 可 言 说 ”
——“
1
2
34 5 6
7
8 9
《神曲》与《红楼梦》
两部著作都产生在历史转折的门槛上,都带 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构。 宏观建构 微观建构 神秘主义里有写实的因素 写实里有神秘主义的因素 对待情欲:“华”——“化” “压”
《神曲》两重性
1、宗教之爱与人间智慧相结合。 2、天国审判与人间审判相结合。 3、禁欲意识与升华意识相结合。 4、赎罪意识与追求完美人性相结合。 5、神秘主义与写实主义结合。
第一节 概述
• “黑暗论” • “优雅论”
第一节 概述
三、基督教文化 • 《圣经· 约翰福音》第三 章第16节:“神爱世人, 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 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 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人所要经历的苦难
痛苦 诱惑 死亡
→回归上帝
《圣经》
讲述基督教义的经典文本; 《圣经》是西亚的产物, 是以色列犹太人(古希伯 来人)的创造; “巴比伦之囚”48年 是一部苦难民族的心灵记 录,是一个尚未得到科学 思想武装的远古蒙昧民族 的心灵的展示。
1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概述 但丁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定义
历史分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7世纪中 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中世纪文学:即中古文学,只包括公元5-14世纪 (但丁《神曲》)的文学现象。
第一节 概述
二、中世纪西欧历史文化状况
• 封建主与教会联合统治; • 封建专制经历了发展—形成—衰落的过程; • 散乱小公国在战争中合并,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 国家,如,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 • 资产阶级孕育、形成、开始发展的时期; • 形成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主要的居民是手工业 者和商人; • 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
四、中世纪文学概况
(二)英雄史诗
早期(氏族时期):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
《贝奥武甫》
晚期(封建时期):忠君、爱国的英雄主义
法国的《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贝奥武甫》
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 是流传至今的欧洲最完整 的一部史诗,共3182行。 四十三节又分为两部分, 一(1-31)叙述青年贝奥 武甫降服水怪葛伦得和它 母亲的故事;二(31-43) 叙述年迈的贝奥武甫斩恶 龙的故事。 内容:它反映的是北欧人 民氏族社会阶段在大陆的 生活。
《地狱篇》——恶势力的审判厅
• • • • • • • • 灰色的人 怯懦者 没有生活过的人 第一层 候判所 第二层 好色之徒 弗兰采斯加和保罗 第三层 饕餮者 三头恶狗吞吃 第四层 吝啬者和浪费者 第五层 动辄发怒的人 狄斯城外 第六层 邪教徒和伊壁鸠鲁主义者 烈火烧烤 第七层 暴虐者 悬崖 第八层 社会污浊势力 扔进沸腾的油锅里 巨人井 第九层 残害亲人、变节者
《罗兰之歌》
形成:形成于11世纪末, 现存最古手抄本产生于12 世纪,1837年始被发现。 长度:全诗共4002行。 内容:记叙法兰西国王查 理出兵西班牙,征讨异教 徒阿拉伯人。 人物:罗兰是诗中爱国忠 君、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