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合集下载

平衡的评价与训练

平衡的评价与训练
• 负重并将重心从 一侧转移到另一 侧;
• 训练病人使用辅 助具(助能训练
65
轮椅坐-站转移训练
66
步行训练
67
步行训练
具体操作
• 治疗师:开始时 由两个治疗师纠 正步态偏差
• 一个治疗师坐在 瘫侧:促进瘫侧 下肢摆动;确定 足跟先着地;防 止膝过伸;保证 两腿站立时间与 步长对称。
5
平衡类型
(Types of Balance,Equilibrium)
– 静态平衡
是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固定姿势的过程。
• 它是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
• 肌肉的等长收缩
– 动态平衡
• 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包括自我动态平衡、他人动态平衡
• 肌肉的等张收缩
由力学范畴言∶平衡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站立位下前后倾斜运动
14
站立位下侧方倾斜运动
15
站立位下侧方推—跳跃反应
16
站立位下的前后推拉—
保护性伸展反应
17
保护性伸展反应
18
保护性伸展反应
19
保护性伸展反应
20
影响平衡的相关因素
•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平衡能力 下降;
• 2.体形:即身高与体重之比,与平衡 成负相关,矮胖型的平衡能力差;
59
• C. 恢复平衡的保护性迈步:向后、侧方 保护性迈步
60
借助设备或仪器的平衡训练 Balance Master:Training
61
• 逐步建立协调 能力;
• 完成动态坐位 平衡、躯干力 量及重心转移 练习;
• 为坐到站转移 作准备。
坐位平衡训练
62
坐位平衡训练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法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法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法
通俗地说,平衡功能就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

人体在坐、站以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运动中,均需要保持良好姿势控制和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基底时,即会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基底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功能。

所谓平衡功能评定,就是指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临床上对平衡功能的评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观察法:如三级分法、Semans评定法等;二、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Lindmark评定法等;三、定量姿势图法:有静态姿势图和动态姿势图之分。

整个系统由“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与“人体平衡功能分析”两部分构成。

人体平衡功能检测部分,除了常用的对人体直立、直坐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显示外,还增加了对手指压力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显示装置。

检测时间也可随需要而设定。

因此可满足不同的病种及同一病种的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检测、训练需要,应用极为广泛。

所存储的数据可发送给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也可不依赖于分析系统而独立使用,因此可供个人或家庭作为医疗与保健设备使用。

人体平衡功能分析部分,可对检测部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实时显示。

通过
运算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多项指标(如重心轨迹,摇摆系数等)进行处理和分析,并通过图形、曲线的形式打印出来,更为直观。

软件采用全中文菜单管理和必要的对话框提示形式,人机界面友好、清晰。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的考量指标
身体平衡力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状态下,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平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活动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估身体平衡力,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衡量身体平衡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静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

2.动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步态分析、跑步平衡测试等。

3.反应速度:指人体在外界刺激下,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反应速度越快,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4.肌肉力量:指肌肉对身体的支撑能力。

肌肉力量越强,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5.神经系统功能: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平衡的调节能力。

神经系统功能越好,身体平衡的能力也越强。

以上指标在评估身体平衡力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身体平衡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 1 -。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摘要:平衡是人体一项重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能力对于维持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

那么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的项目中,所以平衡能力的准确测定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选材及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到目前为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平衡量表或平衡测试仪,还没有几种测试方法的结合或配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综合反应人体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足底压力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等测试等手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367引言人体平衡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对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医学、体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对于平衡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目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150 多年时间里,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在不断的增加,测试结果也越来越精确和量化。

1 学术背景目前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体系的形成已是当务之急。

2 目的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

3 资料和方法3.1 文献检索检索人及检索时间:第一作者,2008-07 完成检索工作。

检索文献时限: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

维普数据库,网址。

ScienceDirect 。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balance ability”,中文关键词为“平衡能力,平衡功能”。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

人体前庭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人体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是为了评估人体前庭系统和平衡功能的正常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前庭系统是指人体内部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身体的位置和动作,并与视觉和听觉系统进行协调,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平衡功能是指人体通过前庭系统和其他感觉器官的协调工作,维持身体的姿势稳定。

前庭和平衡功能的检查评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平衡障碍或前庭功能异常,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人体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评定规范的主要内容: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手术、药物使用等,以便确定可能影响前庭和平衡功能的因素。

2.临床观察和体征评估:观察患者的姿势、行走姿态、眼球运动、眩晕症状等,检查颅神经是否有异常。

3.视觉系统评估:通过眼球运动、眼震反应等检查,评估视觉系统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4.前庭功能检查:通过旋转椅子试验、头位试验、走平衡试验等方法,评估前庭系统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这些检查可以刺激前庭感受器,观察患者的眼球反应、平衡反应和自主神经反应等。

5.温度试验:通过对耳道内注入冷热水,观察患者的眼震反应和头位稳定性,评估前庭功能的冷热感受性。

6.震动试验:通过对颈部施加震动刺激,观察患者的眼球反应和肌肉反应,评估前庭系统的震动感受性和调节功能。

7.转移试验:通过让患者快速改变体位,例如从坐位转变为立位,观察患者的平衡和血压反应,评估神经调节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8.平衡功能评定量表:使用平衡功能评定量表,如动态稳定计分量表(DST),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以上是人体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评定的一般规范,具体的检查方法和评定标准可根据不同的疾病或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该规范的目的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前庭和平衡功能,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与研究人体平衡能力是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它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肌肉协调性能,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包括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等。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和研究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控制、预防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方法1. 静态平衡评价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单脚站立、跟脚站立等。

单脚站立测试是评价静态平衡能力常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和体育训练中。

测试者要求以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放在胯下,闭目,计时记录测试者能够保持的时间。

2. 动态平衡评价动态平衡是指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板测试、跳跃测试等。

平衡板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动态平衡评价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在平衡板上的摆动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跳跃测试也是一种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方法,通过记录测试者跳跃时的姿势和着地情况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3. 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是指利用科学仪器对人体平衡能力进行评价。

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力平台、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眼动仪等。

力平台可以记录测试者在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移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来评价其平衡能力。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可以记录测试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姿势和关节角度,从而评价其动态平衡能力。

眼动仪可以记录测试者眼球运动的轨迹,帮助评价其视觉系统对平衡的影响。

1. 视觉系统视觉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来维持平衡。

视觉系统的注意力、视觉锐度、视野范围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失明者的平衡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其视觉系统受损有关。

2. 前庭系统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能力的主要感觉器官,通过感知头部姿势的变化来维持平衡。

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感觉神经元的传导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

生理学理解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与控制

生理学理解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与控制

生理学理解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与控制在人体中,平衡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使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姿势的控制。

人体对平衡的感知和控制是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的,其中包括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理学对于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与控制的理解。

1. 平衡感知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三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和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感知我们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从而提供了关于身体平衡的重要信息。

前庭系统则位于内耳中,通过感知头部的姿势和运动,向大脑提供了关于身体平衡的信息。

感觉系统主要通过皮肤、肌肉和关节的感受器,感知身体与支撑表面之间的接触和压力变化,从而告诉大脑身体的位置和动作。

2. 平衡控制人体对平衡的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

大脑通过接收来自不同感知系统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以生成恰当的肌肉动作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这个过程由大脑幕上的平衡调节中枢所控制,该中枢包括了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多个结构。

在平衡控制中,小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脑通过接收前庭系统等各种信息,并与大脑皮层进行通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此外,脑干中的平衡中枢也参与了平衡的维持和调节。

3. 平衡障碍的影响一些生理和病理性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平衡障碍,影响人体对平衡的感知和控制。

例如,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和感觉神经功能的衰退,往往容易出现平衡问题。

神经系统疾病、内耳疾病、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对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平衡障碍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4. 平衡训练和康复对于存在平衡问题的人群,平衡训练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平衡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活动,增强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提高平衡感知和控制能力。

常见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行走训练等。

此外,康复医学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手段来帮助恢复平衡功能。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可以明确生理学对于人体对平衡的感知与控制有着深入的理解。

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

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

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活动中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它是人体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反映平衡能力的指标。

一、静态平衡测试指标静态平衡测试是通过测量一个人在不移动或极少移动情况下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以下为常见的静态平衡测试指标:1. 单脚站立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单脚站立,时间越长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2. 双脚并拢闭目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双脚并拢闭目,时间越长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3. 罗米博士测试:要求被测试者站在一个移动的板子上,时间越长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二、动态平衡测试指标动态平衡测试是通过测量一个人在进行快速运动时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以下为常见的动态平衡测试指标:1. 侧向跳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在两个平行的线之间进行侧向跳,跳越多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2. 单脚跳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单脚连续跳跃,次数越多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3. 反向折返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在两个点之间来回奔跑,时间越短表示其平衡能力越好。

三、神经肌肉控制指标神经肌肉控制是指大脑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对于身体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常见的神经肌肉控制指标:1. 足底感觉测试:通过测量被测试者在不同地面上行走时对于足底感觉的反应来评估其神经肌肉控制水平。

2. 肢体控制测试:通过测量被测试者进行不同动作时身体的稳定性来评估其神经肌肉控制水平。

3. 平衡板测试:要求被测试者站在一个移动的平衡板上,通过测量其身体在板子上的稳定性来评估其神经肌肉控制水平。

四、运动表现指标平衡能力对于运动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为常见的运动表现指标:1. 跳高:平衡能力越好的人在跳高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从而跳得更高。

2. 跑步:平衡能力越好的人在跑步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从而跑得更快。

3. 篮球:篮球需要良好的平衡能力来进行各种技巧动作,因此平衡能力越好的人在篮球比赛中表现也会更出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摘要:平衡是人体一项重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能力对于维持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

那么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的项目中,所以平衡能力的准确测定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选材及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到目前为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平衡量表或平衡测试仪,还没有几种测试方法的结合或配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综合反应人体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足底压力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等测试等手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367引言人体平衡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对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医学、体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对于平衡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目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150 多年时间里,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在不断的增加,测试结果也越来越精确和量化。

1 学术背景目前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体系的形成已是当务之急。

2 目的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

3 资料和方法3.1 文献检索检索人及检索时间:第一作者,2008-07 完成检索工作。

检索文献时限: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

维普数据库,网址。

ScienceDirect 。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balance ability”,中文关键词为“平衡能力,平衡功能”。

检索文献类型:研究原著,综述。

检索文献量:总计157 篇。

3.2 检索方法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体平衡能力密切相关。

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

②Meta 分析。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380 篇文献,中文280 篇,英文100 篇。

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15 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5 篇,Meta 分析53 篇,共保留33 篇文献进行综述。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4.1 平衡的定义目前对平衡(balance,equilibrium)尚无统一定义。

医学范畴上,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属于静态平衡;二是指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属于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

力学上,平衡是指当作用于物体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

人体保持平衡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能力与人体重心的位置和人体支撑面的面积两方面有关。

如果人体重心的重力线落在支撑面之内,人体就是平衡的,否则人体将处于不平衡状态。

4.2 平衡的分类人体平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平衡,即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另一类是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自动态平衡,即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他动态平衡,即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平衡的这种分类包括了人体在各种运动中保持、获得或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4.3 平衡的生理机制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彻底阐明。

一般认为,人体的姿势平衡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

视觉系统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本体感觉提供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及肌紧张状态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前庭系统提供加速度运动、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经第4 对颅神经进入脑干。

3 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经γ运动纤维传出的冲动调整梭内肌纤维的紧张性;而经α运动纤维发放的冲动调整骨骼肌的舒缩,使身体在足底提供的支撑面上的重心得以保持。

目前对平衡觉的输入、输出通路较清楚,对平衡觉皮层中枢定位尚不肯定,各级中枢相互联系及影响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另外,视觉及本体感觉在前庭功能障碍时所具有的代偿作用以及两侧前庭相互间具有代偿作用更使问题复杂化。

4.4 平衡能力评定的方法所谓平衡能力评定就是指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定量或/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平衡能力评定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平衡能力障碍。

②如果患者存在平衡能力障碍,确定引起平衡能力障碍的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或康复治疗。

④重复评定以评定治疗手段是否有效。

⑤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等。

目前,关于平衡能力评定的常用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以下4 类,传统的观测法和量表法以及利用平衡测试仪来评定,还有其他的一些评定方法。

传统的观测法:传统的观测法过于粗略和主观,且缺乏量化,因而对平衡能力的反应性差。

但由于其应用简便,可以对具有平衡能力障碍的患者进行粗略的筛选,因此目前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观测法主要包括:①Romberg 法:早在1851 年,Romberg就制定了一套检测平衡能力的方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 Test),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

②单腿直立检查法及强化Romberg 检查法:1966 年Gragbiel 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其目的是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

③Wolfson 的姿势性应力试验法(Postural stress test PST):受试者直立,腰部通过保护性皮带系一绳索,绳索向后方经一滑轮与一加重装置相连接,由加重装置的重量增、减,通过绳索向受试者后方腰部施以重量,用计分的方法评定受试者保持静态直立位的能力。

④闭目原地踏步法:受试者站立在以40 cm 为直径的圆圈中央闭目,听到开始的口令,立即以每分钟120 步的频率踏步,一直踏到脚出圈或触圈线为止。

记录持续的时间,以秒为单价,不计小数。

测3 次,取最大值。

⑤前庭步测验法:在地上画好一横线,再在横线的左端画一50 cm 的垂直线,受试者左脚放在两线的直角内,后跟抵横线,左脚的左外沿抵垂直线,右脚齐平站立,让受试者按平常的步态,向前走10 步,停止以左脚外沿为标志,测量与开始时左脚外沿的距离,记录为横步的距离。

⑥平衡木行走法:受试者站立在简易平衡木(10 cm宽、3 m 长、2 cm 高)的一端,听到开始的口令立即快速行走,测量在平衡木上往返一次的时间。

记录以秒为单位,取1 位小数,第2 位小数四舍五入。

测3 次,取最大值。

功能性评定即量表评定法:运用量表测试时,虽然检查者的主观性对被测试者的评分会有影响,但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应用方便,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普遍,其应用对象为脑卒中的患者。

在应用于非正常人时,其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应用于正常人时,评定正常人的平衡功能优劣,就略显粗略了。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平衡量表主要有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 、Tinetti 量表(Performance 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及站起-走计时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 test)及功能性前伸(functional reach)、跌倒危险指数(fall risk index)等。

其中Tinetti 量表在预测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0 和0.53,提示此量表的信度和敏感性也较高,在国外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运用普遍,评分容易而且省时,并包含与躯干控制有关5 个项目,适合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近年来受了临床专业人员的关注。

站起-走计时测试在预测跌倒的危险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0.87,其不足之处在于评定时未考虑到被测试对象是否使用助行具及其类型(如助行架、四脚拐单脚拐),并对此加以评分。

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评定:1976 年Terekhov首先应用压力平板即固定平板评定平衡能力,随后这种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设备不断改进并应用于平衡能力的评定。

目前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出了不同型号的平衡测试仪,但平衡测试仪主要原理大体相同,主要由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力台、计算机、显示器、平衡显示和控制板、专用平衡处理和分析软件、打印机等组成。

将压力传感器所记录到的信写转化成数据,输入计算机,实时描计压力重心施于平板上的投影与时间关系曲线即静态姿势图。

姿势图可以比较定量、客观地反映平衡能力,便于不同测试者之间进行比较。

平衡测试仪包括两种:①静态平衡测试仪评定:静态平衡测试要求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眼及闭眼状态下,实时描计压力重心施于平板上的投影与时间关系曲线。

静态姿势图仅对静态时压力中心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了解平衡能力,但不能将影响平衡能力的3 个感觉系统完全分别开来进行研究。

②动态平衡测试仪评定:动态平衡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有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test ,ADT) 和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LOS)等。

动态平衡测试可以将影响平衡能力的3 个感觉系统分别开来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并指导治疗。

目前在国外较常用的平衡测试仪主要有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 、Balance Master 、Equitest 等,其中后两者不但可以对平衡能力进行静态、动态测试,而且可以对具有平衡能力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治疗,但由于价格过高,使其很难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相比较而言,BPM 价格适中,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类仪器的测试功能较全面准确,至今为止是检测平衡能力最具权威的高档测试仪器其中Equitest 的测评方法为:①受试者先睁眼站在静止平台上。

②闭眼站立在静止平台上。

③睁眼站立在固定平台上,周围视野与受试者同步摆动。

④睁眼,周围视野固定,平台随受试者摇摆同步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