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

摘要:平衡是人体一项重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能力对于维持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那么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的项目中,所以平衡能力的准确测定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选材及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到目前为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平衡量表或平衡测试仪,还没有几种测试方法的结合或配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综合反应人体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足底压力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等测试等手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367

引言

人体平衡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对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医学、体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对于平衡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目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50 多年时间里,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在不断的增加,测试结果也越来越精确和量化。

1 学术背景

目前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体系的形成已是当务之急。

2 目的

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

3 资料和方法

3.1 文献检索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第一作者,2008-07 完成检索工作。

检索文献时限: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维普数据库,网址。ScienceDirect 。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balance ability”,

中文关键词为“平衡能力,平衡功能”。

检索文献类型:研究原著,综述。

检索文献量:总计157 篇。

3.2 检索方法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体平衡能力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 分析。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380 篇文献,中文280 篇,英文100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15 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5 篇,Meta 分析53 篇,共保留33 篇文献进行综述。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平衡的定义

目前对平衡(balance,equilibrium)尚无统一定义。医学范畴上,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属于静态平衡;二是指人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属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力学上,平衡是指当作用于物体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人体保持平衡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能力与人体重心的位置和人体支撑面的面积两方面有关。如果人体重心的重力线落在支撑面之内,人体就是平衡的,否则人体将处于不平衡状态。

4.2 平衡的分类

人体平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平衡,即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另一类是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自动态平衡,即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他动态平衡,即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平衡的这种分类包括了人体在各种运动中保持、获得或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4.3 平衡的生理机制

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人体的姿势平衡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视觉系统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本体感觉提供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及肌紧张状态的信息,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前庭系统提供加速度运动、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经第4 对颅神经进入脑干。3 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经γ运动纤维传出的冲动调整梭内肌纤维的紧张性;而经α运动纤维发放的冲动调整骨骼肌的舒缩,使身体在足底提供的支撑面上的重心得以保持。目前对平衡觉的输入、输出通路较清楚,对平衡觉皮层中枢定位尚不肯定,各级中枢相互联系及影响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视觉及本体感觉在前庭功能障碍时所具有的代偿作用以及两侧前庭相互间具有代偿作用更使问题复杂化。

4.4 平衡能力评定的方法

所谓平衡能力评定就是指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定量或/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平衡能力评定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平衡能力障碍。②如果患者存在平衡能力障碍,确定引起平衡能力障碍的原因。③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或康复治疗。④重复评定以评定治疗手段是否有效。⑤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等。目前,关于平衡能力评定的常用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以下4 类,传统的观测法和量表法以及利用平衡测试仪来评定,还有其他的一些评定方法。

传统的观测法:传统的观测法过于粗略和主观,且缺乏量化,因而对平衡能力的反应性差。但由于其应用简便,可以对具有平衡能力障碍的患者进行粗略的筛选,因此目前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传统的观测法主要包括:

①Romberg 法:早在1851 年,Romberg就制定了一套检测平衡能力的方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 Test),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

②单腿直立检查法及强化Romberg 检查法:1966 年Gragbiel 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其目的是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

③Wolfson 的姿势性应力试验法(Postural stress test PST):受试者直立,腰部通过保护性皮带系一绳索,绳索向后方经一滑轮与一加重装置相连接,由加重装置的重量增、减,通过绳索向受试者后方腰部施以重量,用计分的方法评定受试者保持静态直立位的能力。

④闭目原地踏步法:受试者站立在以40 cm 为直径的圆圈中央闭目,听到开始的口令,立即以每分钟120 步的频率踏步,一直踏到脚出圈或触圈线为止。记录持续的时间,以秒为单价,不计小数。测3 次,取最大值。

⑤前庭步测验法:在地上画好一横线,再在横线的左端画一50 cm 的垂直线,受试者左脚放在两线的直角内,后跟抵横线,左脚的左外沿抵垂直线,右脚齐平站立,让受试者按平常的步态,向前走10 步,停止以左脚外沿为标志,测量与开始时左脚外沿的距离,记录为横步的距离。

⑥平衡木行走法:受试者站立在简易平衡木(10 cm宽、3 m 长、2 cm 高)的一端,听到开始的口令立即快速行走,测量在平衡木上往返一次的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取1 位小数,第2 位小数四舍五入。测3 次,取最大值。

功能性评定即量表评定法:运用量表测试时,虽然检查者的主观性对被测试者的评分会有影响,但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应用方便,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普遍,其应用对象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应用于非正常人时,其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应用于正常人时,评定正常人的平衡功能优劣,就略显粗略了。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平衡量表主要有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 、Tinetti 量表(Performance 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及站起-走计时测试(the Timed Up and go test)及功能性前伸(functional reach)、跌倒危险指数(fall risk index)等。其中Tinetti 量表在预测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0 和0.53,提示此量表的信度和敏感性也较高,在国外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运用普遍,评分容易而且省时,并包含与躯干控制有关5 个项目,适合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近年来受了临床专业人员的关注。站起-走计时测试在预测跌倒的危险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0.87,其不足之处在于评定时未考虑到被测试对象是否使用助行具及其类型(如助行架、四脚拐单脚拐),并对此加以评分。

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评定:1976 年Terekhov首先应用压力平板即固定平板评定平衡能力,随后这种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设备不断改进并应用于平衡能力的评定。目前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出了不同型号的平衡测试仪,但平衡测试仪主要原理大体相同,主要由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力台、计算机、显示器、平衡显示和控制板、专用平衡处理和分析软件、打印机等组成。将压力传感器所记录到的信写转化成数据,输入计算机,实时描计压力重心施于平板上的投影与时间关系曲线即静态姿势图。姿势图可以比较定量、客观地反映平衡能力,便于不同测试者之间进行比较。

平衡测试仪包括两种:①静态平衡测试仪评定:静态平衡测试要求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眼及闭眼状态下,实时描计压力重心施于平板上的投影与时间关系曲线。静态姿势图仅对静态时压力中心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了解平衡能力,但不能将影响平衡能力的3 个感觉系统完全分别开来进行研究。

②动态平衡测试仪评定:动态平衡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有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MCT)、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和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LOS)等。动态平衡测试可以将影响平衡能力的3 个感觉系统分别开来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并指导治疗。

目前在国外较常用的平衡测试仪主要有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BPM) 、Balance Master 、Equitest 等,其中后两者不但可以对平衡能力进行静态、动态测试,而且可以对具有平衡能力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治疗,但由于价格过高,使其很难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相比较而言,BPM 价格适中,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类仪器的测试功能较全面准确,至今为止是检测平衡能力最具权威的高档测试仪器其中Equitest 的测评方法为:①受试者先睁眼站在静止平台上。②闭眼站立在静止平台上。③睁眼站立在固定平台上,周围视野与受试者同步摆动。④睁眼,周围视野固定,平台随受试者摇摆同步移动。⑤闭眼,平台随受试者同步移动。⑥睁眼,平台及周围视野随受试者同步摆动进行测试。

5 结论

近100 年来,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研究一直在向前发展,特别是近20 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体平衡能力评价的研究正在由开始的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以及由单一的静态平衡能力测定或单一的动态平衡测定向着动、静结合的平衡能力测定方向发展。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正在朝着完善、合理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在应用以上方法时,是选取一种还是几种组合,该如何搭配也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平衡能力是较复杂的生理综合能力,所以要准确评估平衡能力最佳方式是用一组测试方法的科学搭配,在使用时既要考虑到测试的实际条件允许,又要考虑从前庭、视觉、躯体三方面对平衡的影响,所以如何组合最佳必需注意到各项测试方法的功能进行科学分析,同一功能测试有简单和复杂不同形式,在使用时可灵活把握。

此外,即便准确测出调控人体平衡能力的 3 个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应不是完整的。因为人体的视觉系统、前庭系统以及机体的本体感觉系统向中枢传送的感觉在大脑皮层整合后,最终还是通过椎体束支配机体的骨骼肌来维持机体的平衡,如果机体骨骼肌力量不足以承受机体的重力或者完成继续维持机体平衡,那机体最终还是会出现摔倒的危险。所以建议在利用上述方法或者综合利用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步态评价、下肢肌肉力量评价和足底压力评价为辅助评价,才能够更加完善的评价人体的平衡能力。

除此之外,在准确测试出人体平衡能力的同时,被测人员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测试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时候,因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建议有些方法必需从加设安全抓握把、增设安全性保护皮带、在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前提下,降低测试难度着手,来达到提高安全系数的目的。例如平衡木上行走测试,可以用一简化平衡板,平衡板表面仍保持3 m 长、10 cm 宽,但板厚只有2 cm 放在地面,代替正规化平衡木进行测试,既安全又不影响测试效果。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老年人摔倒莫急扶 老年人因机体衰老、神经、肌肉等功能退化,协调性差以及判断失误甚至疾病等多种原因,易致跌倒。若遇老年人跌倒时,一定要弄清情况,不要急于搀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加重对跌倒者的伤害,严重者会致命。具体来说,一旦遇到老年人摔倒的情况,首先要上前询问,看意识是否清醒,粗略判断摔倒的环境与原因,是主观摔倒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还要排除碰瓷假摔,不要惹祸上身)。可先询问姓名、年龄、摔倒的原因与当时的感受;其次判断摔倒着的手脚能否活动,最好可先让其试着自己站起来,方法是先让其平躺,再屈膝,能做起后翻转成跪姿,然后慢慢地双手支撑缓慢站起。如上述任何一项都不能做,则直接打120求救,不可擅自贸然行动。 老年人起床法:1.先眨眼数秒钟;2.分别活动手和脚各10秒钟;3.缓慢坐起,活动颈肩臂30秒钟;4.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活动膝、踝关节30秒钟;5.站起后靠近床沿活动腰部30秒钟(要左右或旋转,但不可做弯腰动作);6.慢慢迈步向前走几步后再用正常速度行走,绝不可站起来就跑!因为人体在休息的时候,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扩张,若立即站立,则血液下沉,交感神经尚未兴奋,很容易造成大脑缺血或诱发心源性猝死等危险。 附: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更为重要。可以预测和预防衰老及摔倒性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体平衡的维持是一个神经肌肉综合活动过程,人体平衡功能受到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系统三方面影响。人体平衡功能的测量对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其涉及范围包括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医学、老年医学、运动医学以及特种行业。平衡是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原有姿势的能力。前者属于静态平衡,后者属于动态平衡。平衡能力的感觉来源于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前庭觉提供有关身体在一个不动的参照系统中的定位以及身体运动时加速的情况;视觉不仅提供我们周围环境的信息,也能提供身体的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又由肌肉、关节、肌腱等处的感受器产生。最终各方面的信息都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再经锥体束发出随意运动的冲动,指挥肌肉-骨骼系统以随时纠正身体的位移与偏差,达到身体的平衡与姿势的稳定。常用的人体平衡测试法有传统主观观测法、量表法和压力平板测试法等。 传统的主观观测法操作简单易行方便直观快捷,但过于粗略主观,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只能用于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初步筛查;量表法易于量化,便于对照,但操作繁琐耗时,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误差较高;压力平板测试操作简单快捷,但专业性强,费用较高,适宜研究运用。 1.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是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方法。受检者站立稳定,为前庭功能正常者。异常结果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Romberg氏检查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测试时要求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订为30秒。传统主观观察法操作简单,但也较为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不能判断平衡障碍的类型、特点及严重程度,只适用于临床上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粗略筛选与测试。 需要检查人群前庭功能不平衡。Rpmberg氏病,又称Parry -Rombery氏综合征,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病因未明。可能为遗传疾病。认为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就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就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就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与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与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级别评判标准 0 不能根本不能采取座位 1 差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 不能维持 3 尚可可采取坐位,但不能上举,不能抗 推 4 良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仍能保 持平衡,但稍推即不稳定 5 优对不甚强烈的推有翻正反应能 保持平衡,但强力推时有不够稳定的现象 6 正常正确地坐着时对来自各个方向的 用力推均有正确的翻正反应,并能保持平衡。 六:基本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与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患者平衡反应。)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 七:恢复平衡功能锻炼 平衡与姿势就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就是否落在支撑面上,要么平衡,要么失衡,后者就是指人体的任何位置,可以在某一姿势下需要较多肌群的收缩来维持,否者必然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1;平衡训练的顺序 (1)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2)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手膝跪位)→双膝跪位(长跪位)→立位平衡 (3)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1)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 2)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3)身体重心由低→高 4)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2;偏瘫病人坐位平衡训练 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然后自己在坐直.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 摘要:平衡是人体一项重要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能力对于维持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那么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的项目中,所以平衡能力的准确测定在国民体质监测、运动选材及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体平衡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得出到目前为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仅局限于单一的利用平衡量表或平衡测试仪,还没有几种测试方法的结合或配备其他一些辅助方法来综合反应人体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足底压力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等测试等手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献 刘崇,任立峰,史建伟,杜洁,赵焕彬.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3-367 引言 人体平衡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对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医学、体育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对于平衡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到目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50 多年时间里,对人体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在不断的增加,测试结果也越来越精确和量化。 1 学术背景 目前一个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体系的形成已是当务之急。 2 目的 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 3 资料和方法 3.1 文献检索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第一作者,2008-07 完成检索工作。 检索文献时限: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1988/2008。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维普数据库,网址。ScienceDirect 。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balance ability”, 中文关键词为“平衡能力,平衡功能”。 检索文献类型:研究原著,综述。 检索文献量:总计157 篇。 3.2 检索方法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体平衡能力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 分析。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380 篇文献,中文280 篇,英文100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115 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55 篇,Meta 分析53 篇,共保留33 篇文献进行综述。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 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 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 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5.评价:动作发展分级 1)静态平衡 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 动作单腿几乎不能平 稳站立单腿基本平 稳站立,但身 体严重晃动, 需要手臂张 开保持平衡 单腿可平稳 站立,但身体 稍有晃动,偶 尔需要上臂 帮助 单腿完全平 稳站立,但持 续时间较短 单腿完全平 稳站立,并可 持续一段时 间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

1 *通讯作者:王令仪 Email: tennis01@https://www.360docs.net/doc/6b3683315.html,.tw 地址:东华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970)花莲市华西路123号 轻艇专项运动员站姿及坐姿之静态平衡能力检测 吴唯平 王令仪* 国立东华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 投稿日:2011/06/22 ; 审查通过日:2011/08/31 摘 要 前言:本研究比较轻艇运动员与体育系学生在坐姿静态平衡能力之COP 参数差异。方法:以12名男性轻艇竞速运动员及12名男性体育系学生为受试者。站姿静态平衡能力使用单脚站立测验并分别以开眼、闭眼、惯用脚、非惯用脚四种情境进行测试。坐姿静态平衡能力受试者须搭配四种不同尺寸的平衡测试椅进行测试。测力板与KwonGRF 软件撷取压力中心位置坐标。统计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 考验,比较轻艇竞速运动员与体育系非专长生在各项测试中静态平衡能力之差异,统计水平订为α=0.05。结果:在开眼、闭眼惯用脚之站姿平衡测试中,轻艇竞速运动员之COP 前后向平均位移速度及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2.5公分×高4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2.5公分×高10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平均偏移半径及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5公分×高4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在座椅长28公分×宽5公分×高10公分之坐姿平衡测试中,轻艇运动员之COP 左右向最大位移量、前后向最大位移量及左右向平均位移速度显著小于体育系非专长生 (P <0.05)。结论:轻艇运动员坐姿静态平衡能力较体育系非专长生佳,尤其是左、右向之平衡能力。 关键词:坐姿平衡、压力中心、轻艇运动员 壹、绪论 轻艇竞速 (canoe sprint) 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认可之正式项目,运动员必须在水面上并且无障碍的场地中,划着轻艇,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距离。因此轻艇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及平衡能力。轻艇竞速所使用之船艇在重量、长度有一定的规范,但在宽度上并无限制,所以为了使运动员所划行之轻艇在水面上能达到最快速度,轻艇船型设计为窄长且底部略呈倒金字塔状,以方便切水减少阻力,也因此轻艇竞速是一项需要高度平衡能力的运动,初学者刚接触轻艇竞速运动,在练习坐上船的动作时,不论练习者身 体素质的异同,必定会因为抓不到平衡而翻船,因此 能够开始在水面上划行进行划桨动作练习的轻艇运动员,应已提升了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然而,过去虽有文献指出轻艇竞速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李诚志,1994),但并无实证研究针对轻艇竞速运动员做出平衡能力之检测。 在生物力学研究中探讨平衡能力常以重心、支撑基底或足底压力中心 (center of pressure, COP) 作为分析的要素。而静态平衡便是在静态动作中维持重心投影点在支撑基底内,因此,在静态动作中足底压力 中心的偏移量愈小可推论其静态平衡较佳(成戎珠、苏芳庆、林纯彬、何金山,1997;江劲政、相子元,2000;Verhagen et al., 2005),人体在静态平衡的维持上通常会藉由躯干与下肢肌肉活动使用不同的平衡策略以维持重心在支撑基底内,如:髋关节策略、踝关节策略,以控制重心与压力中心的变化(Horak & Kuo,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准备工作 1) 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 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 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 意 。 2) 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厲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 最近情绪状况等。 3) 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 素;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 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 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 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 间。 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 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 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 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 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 离角度。 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5?评价:动作发展分级

人体平衡论文:人体平衡能力检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人体平衡论文:人体平衡能力检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中文摘要】偏瘫患者或老年人由于某些器官受损,使自身调节平衡功能低下,容易跌倒并导致一系列威胁生活质量的问题。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平衡能力的精确检测和评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普遍采用徒手评定,根据一些量表来给患者打分,虽然实用但都要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再有利用仪器对平衡能力进行评定,通常的平衡仪器检测患者静止、运动状态下的重心数据,进而对平衡能力进行评定,虽然精确但是患者有准备的检测还是不够客观。本研究主要针对平衡能力的仪器检测中的不足做了如下工作:第一,设计研制了具有三个应变力传感器的检测平台,以及采用ATmega128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的嵌入式检测系统,该嵌入式系统包括低通滤波和信号放大等功能的外围电路。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准确,实时的采集传感器数据,并用单片机内部程序计算出人体重心的动摇轨迹坐标,通过串口发至上位机处理软件。旨在获得稳定、实时的人体重心数据,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第二,在PC机利用Lab VIEW软件开发了具有重心位置实时显示界面,数据保存功能的上位机软件。以及利用Lab 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的.mat文件离线自动计算调节时间Ts的处理软件。第三,针对目前平衡能力的仪器检测中的不足,提出了被动的平衡能力检测,把检测平台放置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上,利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来为被测试者提供足底水平面左右方向的移动激励,收集人体调节平衡的反馈数据来判断人体平衡能力的优

劣。将人体在受到激励后的平衡调节曲线拟合为二阶阶跃响应曲线,以阶跃响应调节时间Ts为人体平衡的标准。通过上位机软件编程,从而自动得到调节时间Ts。本装置整合了人体各方面数据,优化了该装置硬件的滤波效果,使电路更加稳定,准确;实时,大量的获得了人体重心数据,并且做出数据病例分析;得到了被动检测中一个正常人的平衡能力标准值。 【英文摘要】The old and th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because of the organ damage, whose abilities of self-regulation balance decrease, are easy to fall down and have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threat the quality of life.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accurate detections and assessments of the balance ability are quite important. At present, the hand assessments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ccording to some scale to score the patients, it is useful, but relies on the subjective judgments of physician and lacks objectivity; furthermore the use of testing instruments to assess the balance, can obtain the data of gravity center on the static and moving conditions, and then assess the balance ability. The test results on patients are accurate, but are not objective enough. This research did the following work so as to improve the defection of the balance detecting equipment:First, the design has a testing platform with three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法 本研究采用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在测试前,排除研究对象因病、受伤等其它有可能导致影响测试结果的外在因素,尽量控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脚闭目站立,一只脚抬起屈膝,脚尖放于另一只脚脚后跟处,脚尖不得接触地面,两臂自然下垂。在受试者发出开始计时信号后,测试员开表计时。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求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的结果,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强化 Romberg 征实验 测试方法:测试分为睁眼与闭眼两种,测试时受测者采用两足前后站立,足尖接足跟的直立方式,站立好睁眼或闭眼后开始计时,两脚有移动或身体出现失稳时停止计时。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测试分 3 次进行,取最大值。 闭目单足站立实验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中闭眼单脚站立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两臂侧平举,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当听到口令时,受试者闭眼的同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脚,使脚离开地面,抬起脚不得与另一腿发生接触。计时从离地脚离地开始到离地脚落地或支撑脚移动为止。以“秒(s)”为单位记录站立时间,记录统一保留小数点后 3 位。测试3次,两次测试之间间隔 5 分钟以上,取最佳成绩。 测试要求: (1)当离地脚触地、支撑脚移动停表; (2)测试时有人保护; (3)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眼;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正面进行测试。 2、平衡木行走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走平衡木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的 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测试人员在受试者起动的同时开表计时,并跟随 受试者向“终点线”前进,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动作,防止发生意外。当受试者任意 一个脚尖超过“终点线”时,立即停表。测试 2 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3 位。 测试要求: (1)测试前,受试者脚尖不得超过“起点线”; (2)中途落地者须重新测试; (3)测试人员要注意保护受试者;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侧前方进行测试。 起立行走测试 测试3次,取平均值

平衡能力测试方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平衡能力测试: 按照各种不同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测试。 动态平衡测试 测试仪器:使用德国Dr-认/OIf设备器械公司出产的Balance一check动态平衡仪,由一台电脑,一个连接传感器的上下踏板和一个扶手组成。 Balance一Test动态平衡测试原理:测试屏幕上由内到外分成中心区,1,2,3,4五个环形区,测试开始后位于中心区域的红球会因受试者两下肢的用力不同而移动,小球在这五个不同的区域里每停留SOms就会被记录一次,并同时获得不同的点数即获得相应的得分,每在中心区,1,2,3,4区停留50ms分别获得30,5,2,1,o分。由受试者的下肢控制球的移动,尽量让球保持在中心区域,如红球有滑出中心区的趋势,受试者提前预判,并主观上使脚下用力,用力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使红球尽快回到中心区域,并使红球尽可能多的时间维持在中心区域内,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 测试指标:得分(Seore)、最大角速度(Rot.SpeedMax)、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在前、中、后、左、中、右区域所占的时间与该测试者的测试总时间的百分比、球在中心区、1、2、3、4区域内各停留的时间、测试结果等级。 测试方法:建立并进入系统,双击启动图标,于Patient处建立受试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后保存,并选定该受试者,于Startpractiee处选出Balance一test测试模式,选定测试难度为5一mediuln,测试时间为巧秒钟。然后让受试者脱去鞋袜,手扶扶手站于连接着传感器的上下踏板上的固定位置,放开扶手可站稳,能维持自身平衡且无头晕状况者即可开始实验。点击开始设置,测试开始时计算机显示屏上有一个倒计时十秒钟,倒计时至O时,受试者放开扶手,位于中心区域的红色小球会因下肢的用力不均而滑动,受试者一方面要维持身体稳定,保持身体不从上下踏板上滑下,另一方面要全身协调用力使小球尽量保持在中间的区域中,已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巧分钟的测试体验结束后,在相同的测试模式和测试难度下,将测试时间改为1分钟进行正式测试,实验结束,结果打印。得到该受试者测试分数(Score),上下踏板间旋转轴的最大角速度(Rot.SpeedMax)和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小球在不同区域停留的时间及各区域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实验结束后结果打印并手动输入Excel表进行分析。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芬兰metiuer公司生产的Good一Balance静态平衡仪,型号GB02HU9716。 测试原理:平衡测试是基于在测试过程中记录和收集以及分析测试者在测试过程中施与下方测试平台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变化的原理进行数据采集的。垂直方向的力是通过附着在平台背面的三个角上的传感器进行采集的。附着在钢质金属块上的传感器感受压力变化的是应力计。这些应力计可以通过感受由于加在钢质金属块上很小的外力作用产生的形变而记录很小的外力。位于平台下方的传感器连接到电子单元,并通过电子单元对传感器中应力计供电。同时,电子单元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应力计是用很厚一层合成树脂固定在传感器钢层上,这样既可以保护应力计不容易受到外力破坏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良好的绝缘处理。 测试方法:为使受试者不受干扰,静态平衡仪放于安静,光线适中无噪声的空间中,距离平衡仪应力平板中心正前方1.50米,高约1.70米处放置一十字,并使靶心处清晰易见。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正常站立睁眼:受试者双脚站于应力平板中心圆两侧平行相对,且距中心线的距离均为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精编WORD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CN109999404A】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8722.2 (22)申请日 2019.04.15 (71)申请人 江南大学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 (72)发明人 蒋玉宇 孙平平 郭建兰 彭义茭  邹雪琼 刘姝岐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 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代理人 林娟 (51)Int.Cl. A63B 6/00(2006.01) A63B 26/00(2006.01) A63B 23/1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属于康复保健领域。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前后平衡能力、和/或左右平衡能力,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上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且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解决了现有的平衡训练装置不易在人群中普及和便捷使用的问题,采用训练垫上自由行的简单训练方式,可在自然状态的行走中锻炼人体平衡能力,训练难度低,且成本较现有的平衡训练装置低, 易于普及。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CN 109999404 A 2019.07.12 C N 109999404 A

1.一种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前后平衡能力、和/或左右平衡能力,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上具有可充气气囊图形,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根据所对应人体平衡能力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整体平衡能力,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底面积类别图形;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前后平衡能力时,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横径类别图形;当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用于训练人体左右平衡能力时,所述可充气气囊图形的底面图形为等纵径类别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底面积类别图形为底面积均为16πcm2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4πcm高为8cm的等 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 两条对角线长为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8cm和纵长4π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4πcm和纵长8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为半径为4cm的圆形和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M处,通过接口M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a、a’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横径类别图形为横径均为8cm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8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8cm和纵长4π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是底边长为8cm高为4πcm的等腰三角形和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N处,通过接口N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b、b’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纵径类别图形为纵径均为8cm的图形,其底面图形包括:半径为4cm的圆形、底边长为8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4π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横长4πcm和纵长8cm的菱形中的任意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平衡能力训练垫包括信号指示装置连接及两条气体通道,两条气体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囊,两组气囊分别为底面图形为底边长4πcm高为8cm的等腰三角形和两条对角线长为8cm的菱形的可充气气囊,每个可充气气囊上分布五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由气体通道集合至导线接口P处,通过接口P与信号指示装置连接,两条气体通道通过接口c、c’分别与外接充气装置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 2 CN 109999404 A

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及方法的运用

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及方法的运用 1.平衡能力的测试指标 (1)静态平衡能力测试 正常站立睁眼、正常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2)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得分(Seore)、最大角速度 (Rot.SpeedMax)、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在前、中、后、左、中、右区域所占的时间与该测试者的测试总时间的百分比、球在中心区、1、2、3、4区域内各停留的时间、测试结果等级。 2.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按照各种不同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测试。 (1)动态平衡测试 测试仪器:动态平衡仪,由一台电脑,一个连接传感器的上下踏板和一个扶手组成。 动态平衡测试原理:测试屏幕上由内到外分成中心区,1,2,3,4五个环形区,测试开始后位于中心区域的红球会因受试者两下肢的用力不同而移动,小球在这五个不同的区域里每停留SOms就会被记录一次,并同时获得不同的点数即获得相应的得分,每在中心区,1,2,3,4区停留50ms分别获得30,5,2,1,o分。由受试者的下肢控制球的移动,尽量让球保持在中心区域,如红球有滑出中心区的趋势,受试者提前预判,并主观上使脚下用力,用力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使红球尽快回到中心区域,并使红球尽可能多的时间维持在中心区域内,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 测试指标:得分(Seore)、最大角速度 (Rot.SpeedMax)、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在前、中、后、左、中、右区域所占的时间与该测试者的测试总时间的百分比、球在中心区、1、2、3、4区域内各停留的时间、测试结果等级。 测试方法:建立并进入系统,双击启动图标,于Patient处建立受试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后保存,并选定该受试者,于 Startpractiee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应用 【摘要】: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平衡能力测试在医疗实践和竞技运动中日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测试方法多样,测试水平良莠不齐,因而出现了许多滥用和误用现象。文章针对各种平衡能力测试方法进行分类探讨,分别阐述传统主观观察法、量表法和压力平板法的正确操作步骤及适用人群,为日后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平衡能力;测试;应用 1. 人体平衡能力 平衡是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1]。前者属于静态平衡,后者属于动态平衡。平衡感觉来自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前庭觉提供有关身体在一个不动的参照系统中的定位及身体运动时加速的情况;视觉不仅提供我们周围环境的信息,也提供身体的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又由肌肉、关节、肌腱等处的感受器产生。最终各方面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再经锥体束发出随意运动的冲动指挥肌肉-骨骼系统以随时纠正身体的偏移,达到人体平衡。 2. 人体平衡能力测试 2.1 传统主观观察法 传统的主观观察法主要有三种:Romberg氏检查法、强化Romberg检查法(SR)和单腿直立检查法(OLST)[2]。Romberg氏检查法又叫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测试时要求受检者两足并拢直立、闭目,两臂前举,以观察受检者睁眼及闭目时躯干有无倾倒发生;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受检者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情况;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订为30秒。传统主观观察法操作简单,但也较为粗略和主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不能判断平衡障碍的类型、特点及严重程度,只适用于临床上对疑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粗略筛选与测试。 2.2 几种常用量表法 2.2.1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 Berg平衡量表是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的,共包括14个项目: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床一椅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用来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测定后将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总分来判断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大小。 一、静态平衡能力 (说明:原地站立,按描述内容做动作,尽可能保持姿势,根据保持姿势的时间长短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内) 评分标准:0分:≥10秒; 1分:5~9秒; 2分:0~4秒 小提示:在做闭眼练习时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最好旁边有人保护,以免不慎跌倒。 二、姿势控制能力 (说明:选择一把带扶手的椅子,站在椅子前,坐下后起立,按动作完成质量和难度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坐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扶手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说明:找一处空地,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蹲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蹲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旁边的固定物体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三、动态平衡能力 (说明:设定一个起点,往前直线行走10步左右转身再走回到起点,根据动作完成的质量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评分标准: 0分:平衡能力很好,建议做稍微复杂的全身练习并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1~4分:平衡能力尚可,但已经开始降低,跌倒风险增大。建议在日常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如单腿跳跃、倒走、太极拳和太极剑等。 5~16分:平衡能力受到较大削弱,跌倒风险较大,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建议开始针对平衡能力做一些专门的练习,如单足站立练习、“不倒翁”练习、沿直线行走、侧身行走等,适当增加一些力 量性练习。 17~24: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跌倒造成伤害。建议不要因为平衡能力的降低就刻意限制自己的活动。 刻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运动如走楼梯、散步、坐立练习、沿直线行走等,有意识地提高自 己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康复锻炼。运动时最好有家人在旁边监护以确保 安全。同时还应该补充钙质,选择合适的拐杖。 注:运动应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综合锻炼的效果(如太极拳)往往好于单一练习。 ●金鸡独立 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晚各跳10分钟(每次跳20个,两次之间休息30秒钟)。 ●“不倒翁”练习 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坐立练习 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沿直线行走 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在向前行走到10~20步后,把身子转过来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行走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侧身走 俗称“蟹步”,顾名思义,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 找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练习场所,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