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经验: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探求笋壳鱼养殖技术

探求笋壳鱼养殖技术

探求笋壳鱼养殖技术笋壳鱼是一种近年来备受欢迎的淡水养殖鱼种,因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规划笋壳鱼养殖场、选购优质苗种、科学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养殖场规划笋壳鱼适宜在水温在20℃-30℃之间的淡水养殖场内养殖。

在养殖场的规划上,需要考虑场地面积、水源、生产设施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应该选择相对开阔、光照充足、水质好、水源丰富的地点,避免选择山区、林地、人口密集区、工业区等地,以保证养殖池水的清洁和质量。

池塘设计池塘的设计应根据在养殖场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来进行。

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池塘类型有地面养殖池、地下养殖池、网箱养殖池等。

在选取池塘类型之前,还需根据池塘面积、水深等参数进行计算。

同时,池塘防渗漏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苗种选购为了保证笋壳鱼的健康生长,在选购苗种时需要注重苗种的生长状况、成活率、采购渠道等多方面因素。

选购渠道笋壳鱼的苗种在市场上的来源千差万别,有些是从交易市场上购进的,有些则是直接从养殖场获取。

建议在购买苗种时选择正规的养殖场或者商家进行选购,可避免因为苗种问题造成养殖风险。

苗种品质在选购笋壳鱼苗种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例如苗鱼的身体卫生和身体是否健康等。

另外考虑购买的苗鱼的性别比例,一般选择比例是1:2,即1条公的笋壳鱼搭配2条母的笋壳鱼。

饲养管理笋壳鱼的饲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关注鱼的日常饮食、水质管理和疾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因素。

饲养条件笋壳鱼需要在水温为20℃-30℃度左右,PH值为7.0-7.5的水域环境环境下生长。

同时,在养殖的初期,可以适量喂食日粮,后期饲喂应根据鱼的大小和生长情况进行不同口粮的喂养。

水质管理笋壳鱼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饲养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测池水的PH值、温度、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溶氧量等水质参数,及时处理异常。

此外还应该注意清洁养殖池,定期换水。

笋壳鱼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技术笋壳鱼(Cyprinuscarpio)是一种经常被饲养的鱼类,它有很多优点,比如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还具有诸多抗病能力。

此外,它的生长速度也比其他的鱼快得多。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养殖场,养殖笋壳鱼是当今市场上流行的一项主要技术。

要顺利养殖笋壳鱼,技术是关键因素。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适合笋壳鱼养殖的池塘。

这种池塘一般都要求水深、水温、水质等比较合适,这样才能保证养殖的鱼的健康和长期的成长发育。

其次,应该在池塘中放入适宜的种类和数量的种鱼。

一般来说,每米的池塘就可以放置20-30条笋壳鱼,以便鱼的健康成长。

如果种植的鱼是幼鱼,可以使用更多的鱼,以加快鱼的成长。

而且,要尽量使用一些熟悉的品种,以增加养殖率和降低病率。

第三,应该注意笋壳鱼养殖池塘的环境因素,以便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例如,要定期检查水深、水温、水质和池塘内的植物等因素,以避免过度污染和潮湿引起的病害。

此外,为了确保鱼的健康,可以添加适量的硫酸钙或硫酸镁,以改善水质。

第四,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添加适量的食物,以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笋壳鱼的食物不大,可以给它们添加适当的活性细菌,以帮助鱼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

另外,要经常检查水质,确保该水质有利于笋壳鱼的生长发育。

最后,有必要按规定定期检查鱼体,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害。

如果发现病害,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比如更换水、添加化学杀虫剂等,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总之,要成功养殖笋壳鱼,必须重视以上技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发育。

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保护笋壳鱼的健康,以便确保鱼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笋壳鱼鱼苗养殖方法

笋壳鱼鱼苗养殖方法

笋壳鱼鱼苗养殖方法《笋壳鱼鱼苗养殖方法》在鱼类养殖种类繁多的情况下,笋壳鱼鱼苗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食用鱼类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笋壳鱼鱼苗的养殖相对来说稍有一些难度,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以下将介绍一些笋壳鱼鱼苗养殖的方法。

首先,选择适宜的养殖池塘或鱼缸。

笋壳鱼鱼苗适合在宽大的水域生长,所以选择一个面积较大的养殖池塘是理想的。

确保池塘或鱼缸的水质纯净、清澈,并且充足的水量。

同时,养殖环境要具有适宜的光照和水温。

其次,准备好苗种。

笋壳鱼鱼苗适合从鱼苗市场或养殖场购买。

在购买时,要选择健康且活力充沛的苗种。

一般来说,苗种应该是从已经成熟的母鱼产下的卵苗。

第三,提供适宜的饲料。

笋壳鱼鱼苗喜欢吃活饵,如水蚯蚓、蚂蚱等。

养殖户可以在池塘或鱼缸中种植一些浮游生物,以供鱼苗觅食。

此外,也可以投喂一些鱼类专用饲料,以保证笋壳鱼鱼苗的充分营养。

第四,定期检查水质。

优质的水质对于笋壳鱼鱼苗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的硬度、酸碱度和温度,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此外,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源,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最后,注意防病防害。

笋壳鱼鱼苗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的侵害,因此要加强防病和防害工作。

养殖户可以在池塘或鱼缸中增加一些抗生素剂,用以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

另外,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设施,可以有效预防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方法,养殖出的笋壳鱼鱼苗将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从而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然而,笋壳鱼鱼苗的养殖还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有意向进行笋壳鱼鱼苗养殖的人们在实际操作前最好能够咨询专业人士或参加相关培训,以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一、鱼塘要求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就可以养殖笋壳鱼,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一般鱼塘保持水深1.5-1.8米,面积3-5亩为佳。

因为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可能携带病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要时常清理鱼塘。

二、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

pH 值保持在6-7,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三、鱼苗放养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一般情况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

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

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四、饲料的投喂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五、常见病害的防治体表性疾病:由于笋壳鱼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水霉病: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

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0.2克/米3浓度,隔2天再泼洒1次。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

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

尾重0.3kg达到商品规格。

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常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合水温25--30℃,适合pH值7.0―8.5之间,适宜在池塘、水库、山塘网箱及温室养殖。

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胜过海水青斑鱼。

价格不会低于100―120元/kg,养殖成本相对很低。

1鱼苗规格的选择笋壳鱼体表鳞片比较特殊,是梳齿状的,反向摩檫很容易伤害皮肤诱发感染。

苗种规格过大,鳞片发育比较成熟,在运输途中极易相互擦伤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因此,养殖笋壳鱼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选择小规格的鱼苗,―般不超过2cm。

苗种运回后,立即用盆、桶等暂养2天。

具体做法是:(1)20mg/L高锰酸钾浸洗1h;(2)然后用10%聚维酮碘20mg/L加0.6%食盐溶液浸洗暂养40--48;(3)若是高温季节同时使用20mg/L高锰酸钾对养殖池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放苗;(4)每亩放苗在2000--3000尾之间。

另外,必须设置鱼巢。

用直径12cm无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状,安置在塘底。

每亩30--40个“井”字。

2饵料的投喂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

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

比较好的活饵料诸如野杂鱼的仔鱼花、淡水虾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也可)。

因为小鱼虾的生长速度快过笋壳鱼苗,因此分批投喂适宜规格的鱼虾苗对养殖成功极为有利。

我们的做法是:(1)当地。

泰国笋壳鱼养殖技术

泰国笋壳鱼养殖技术

泰国笋壳鱼养殖技术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方式可分为池塘单养、鱼虾混养、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

由于幼鱼期以活饵料为主的特性,故无论何种养殖都应先进行鱼种标粗培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

现以池塘养殖方式作一介绍。

1、池塘条件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池塘要求并不严格,从方便日常管理和越冬复盖出发,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6-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凶猛鱼类,水面可适当放养些水仙或浮萍遮光;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二根2米长的木条为底基,每10条塑料管扎成一排,视养殖密度每亩设置80-100排。

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粪。

2、鱼种标粗在珠江三角洲,每年5-10月当池塘水温在22℃以上时均可投放鱼苗。

标粗塘水深1米,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据塘底的肥力每亩施放250-500公斤经发酵的粪肥,施肥后同时用10ppm的强氯精消毒水体,经3-7天培养出大量水蚤等微生动物后方可投放鱼苗,投苗时水温差不宜超过2℃。

由于泰国笋壳鱼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规格3厘米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擦伤,下塘消毒处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选购经消毒包装、规格为2-2.5厘米的苗种为宜。

按全塘养成面积计算,每亩投放3500-4000尾,集中在这1/3的水面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育。

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周后鱼苗可长至3厘米,1个月可达4-5厘米以上,这时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让鱼种进入大塘进行第二阶段培育。

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的2/3的水面放养培育活饵料,活饵料最好是放养繁殖力较强的卵胎生的小剑尾鱼,也可以放养鲮鱼水花和青虾苗。

标粗塘的鱼种捕食虾苗、鱼苗,3-4个月长至10厘米、20-30克体重后,逐渐改投冰鲜鱼肉块或人工合成饲料,这时可转入成鱼养殖。

鱼种培育要注意饵料充足,避免其相互残食,经过标粗培育的鱼种,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

泰国笋壳鱼养殖方式介绍

泰国笋壳鱼养殖方式介绍

泰国笋壳鱼养殖方式介绍笋壳鱼市场价格高,发展前景好,很多人想养,但又不知如何养,笔者特撰写此文供养殖业者参考,各种养殖方式适宜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的养户。

1、池塘养殖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

亩放养苗种3000-3500尾。

初次养殖泰国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类,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两根2米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80排。

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类。

人工鱼巢是有效扩大养殖生态面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当池塘水温在22℃以上,容易培育生物饵料时,可投放鱼苗。

池塘水深1米,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据塘底的肥力,在这1/3的水面施放250-500千克经发酵的粪肥或机制有机肥,施肥同时用5克/立方米的强氯精消毒水体,经5-7天培养出大量水蚤等浮游生物后,可投放苗种,如果全池塘的生物饵料充足,青虾资源丰富可不用分隔方式。

放苗时苗种袋与池塘水温相差不应超过2℃。

由于泰国笋壳鱼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规格3厘米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易擦伤,放养前消毒处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选购经消毒包装,规格为2-2.5厘米可直接放养的苗种为宜。

苗种集中在这1/3的水面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育。

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1周鱼苗即可长至3厘米,1个月可达4-5厘米,这时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让鱼种进入大塘进行第二阶段培育。

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2/3的水面放养培育活饵料。

活饵料最好是放养体型小、繁殖力较强的鱼将鱼类鱼种,每亩不少于1万尾,在鱼种进入第二阶段培育时,同时投放可在淡水条件下自然繁殖的青虾苗,每亩不少于50万尾,或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按养虾标准定时、定量投喂虾料,鱼苗捕食塘中的虾苗、鱼苗,小虾、小鱼,养成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

笋壳鱼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方法笋壳鱼,又称龙利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笋壳鱼养殖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农业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下面将介绍笋壳鱼养殖的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 环境选择。

笋壳鱼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为PH值6.5-8.5,水温25-30摄氏度,水深1-1.5米,水质清澈,富含氧气。

因此,在养殖笋壳鱼时,应选择水质清澈、氧气充足的池塘或水体,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2. 种苗选购。

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笋壳鱼种苗进行养殖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种苗应具有鲜艳的体色,活动力强,鳃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无明显的疾病症状。

在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正规的养殖基地或养殖户进行采购,避免购买劣质或患病的种苗。

3. 饲料投喂。

笋壳鱼是杂食性鱼类,适宜饲料包括鱼粉、豆饼、玉米面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笋壳鱼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投喂饲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应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水质污染。

4. 疾病防治。

在养殖笋壳鱼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感染等,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染。

5. 养殖管理。

养殖笋壳鱼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定期换水、清理池塘底泥、控制养殖密度等。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笋壳鱼的健康生长。

6. 销售渠道。

养殖笋壳鱼成功后,应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可以通过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商平台、餐饮企业等渠道进行销售,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笋壳鱼养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希望广大养殖户在养殖笋壳鱼时,能够遵循科学的养殖方法,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取得丰收的成果。

祝愿大家在笋壳鱼养殖事业中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笋壳鱼是属于塘鳢科的一种鱼类,也是一种热带鱼类,在我国有着热带沿海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养殖面积。

笋壳鱼的蛋白质含量是非常高的,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都是比较高的。

那么想要养殖笋壳鱼的话该怎么去做呢?
1、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首先就是需要做好池塘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的资金及条件等实际情况控制好养殖面积。

池塘内的淤泥不宜过多,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

要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使用生石灰粉进行全池泼洒,然后晾晒大约一周左右再注水。

池塘的水位保持在大约150厘米左右,要保证池塘有着良好的换水条件,水质干净且周围水质充足。

然后可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物,底部放置一些筒状物。

2、种苗投放
笋壳鱼的鳞片与其它鱼类不同,呈梳齿状,如果种苗规格过大的话,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导致皮肤受到伤害,感染疾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所有种苗死亡。

所以我们在选择笋壳鱼种苗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规格,保持在两厘米左右。

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将种苗暂养两天左右。

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清洗大约一小时左右,然后用聚维酮碘等药剂清洗暂养45小时,进行消毒,防止携带病菌。

再适时放苗,每亩的数量控制在2500尾左右。

3、饵料投喂
笋壳鱼是一种肉食鱼,不同年龄在对饵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在种苗期的时候,以轮虫等各种浮游生物为主。

然后长到3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投喂一些小鱼小虾,要注意饵料的规格,不宜过大。

池塘中也要适当培育一些浮游生物。

在转移到大塘养殖之后,饵料同样以各种鱼苗虾苗为主。

每天投喂两次左右,早晚进行,根据鱼的体重控制好投喂量,保持在3%左右。

4、日常管理
笋壳鱼的耐低氧能力了是比较强的,如果每亩养殖数量不超过一千千克的话,那么可以不用准备增氧机。

不过要保证水质,水质要保证有较好的肥力,能够培育浮游生物。

在养殖时,要定期换水,然后
每个月每亩泼洒大约6-8kg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在度过鱼苗期之后,在池塘中投入一些鲢鱼与鲫鱼进行混养。

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质,促进笋壳鱼的生长,降低养殖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