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5篇

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5篇

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5篇a;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创新大师刘东利先生说过:“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下面就是带来的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1有计划的废止制:美国商业设计核心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求新的样式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

流线型风格美20世纪30—40年代原是指空气动力学上的一个名词,后用来指那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

这种外形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更大的速度。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

低碳设计:是指能够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设计构成主义空间:在深度上由内向外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

造型:应注重立体结构、具有形体的材料,每一根线条都应表现事物的内在力量,同时,应把时间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引入造型之中样式设计不断改变风格,强调美学外观解构主义:重视个体本身,反对总体统一伯纳德.屈米——巴黎维特公园美国当代设计特点:1.主张多元化,反对设计上单一风格的垄断2.幽默性3.高度民主性4.高度商业化波普风格起源于英国 60年代1.含义:具有反叛传统的意义,反对现代主义风格2.在英国产生波普原因:50年代由于政策失误,造成设计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几乎完全失去了19世纪中期发起“工艺美术”运动时的那种先驱的地位和作用3.实质:反对1920年以来包豪斯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思想根源:青少年对物质的崇拜,流行音乐等的心理需求,可概括为美国的大众文化风格派风格派运动1928 杜斯伯格代表作: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和什罗德房子,蒙德里安20年代画的非对称的绘画特征: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设计,这个字眼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形却至关重要。

今天,我就来聊聊我眼中的世界现代设计史,那些让人眼前一亮,又让人忍不住感叹“哇塞”的设计。

说到设计,我得提提那些让世界惊叹的超级建筑。

比如迪拜的哈利法塔,它的尖顶直插云霄,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刺破了蓝天。

还有中国的鸟巢和水立方,它们不仅外形独特,而且功能也超赞,简直就是现代设计的典范。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设计,就是要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设计,怎么能不提那些让人心潮澎湃的艺术作品呢?比如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至今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还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愤怒的线条,仿佛在说:“战争,你在哪里?”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它们更是情感的宣泄,是设计师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与忧虑。

说到设计,当然少不了那些让人生活变得便利的小物件。

比如那个神奇的手机,它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朋友和家人;再比如那个小巧的电饭煲,它让我们能够轻松煮出美味的饭菜。

这些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设计,需要更多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惊喜。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世界会因为设计而变得更加精彩!
这就是我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

设计无处不在,它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设计作品,一起感受设计的魅力吧!。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现代设计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的,农业经济时代,设计与手工艺制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手工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一件用品的设计和制作往往由一个人完成,产品也往往是以单件形式生产。

工业革命以许多生产机器的发明为标志,宣告了传统手工工业生产方式的终结。

批量化的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业、各工种的分工细化,机器生产导致了设计与制作的分离。

因为工业生产机器的出现,人类社会因工业革命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一种新的风格开始在欧洲流行,这种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这是一种代表着时代的新风格和新形势,在形式上受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影响,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包含了当时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成了体现出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尽管在观念上有为大众服务的民主思想,但仍然是传统观念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束缚和抵制,因此,现代设计并没有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迅速发展起来。

在接受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德国后来居上。

1907年,德国成立了“德国工业联盟”,简称DWB,开始接受机械化生产的客观现实,并开展了一系列适合机械化生产方式的现代设计活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工业联盟的活动也因此中断,一些工农联盟的成员投笔从戎,参加了战争,其中包括曾经在彼得贝伦斯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年轻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1917年10月,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俄国激进的革命信念和纲领所导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得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构成主义运动即是这一时期产生在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

当俄国的构成主义者积极探索建筑和设计的新形势时,荷兰几个具有前卫思想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聚在一起,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建筑、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的新方法和新形式,形成了荷兰“风格派”。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

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理解与感悟作文哇哦!世界现代设计史,简直像是一个超级酷炫的漫画!就像是一本大大的画册,里面有无数酷炫的东西!你知道吗,设计不仅仅是画画和做东西,它还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说说那些超级酷的建筑物!比如说,埃菲尔铁塔!它巨大的铁梁像一座巨人的爪子,捧着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

我问过爸爸,他说那是巴黎的标志!可想象一下,每天都可以看到那么酷的东西,简直是超级幸运!
还有还有,汽车设计!哇哦,汽车从一开始就像是一辆四轮的时光机器!从旧时代的小破车到现在的科技大作,每一代都有不同的外形和功能。

妈妈说以前汽车还没有电脑,开起来像是开着个大铁盒子,真有趣!
不过设计不只是建筑和汽车哦,还有家具和电器!我看过那些设计师做的椅子,有的像彩虹一样多彩,有的又像来自外星球的家具。

而电器更是神奇,比如电视和手机,它们变得越来越小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我想象不出以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没有这些东西。

我最喜欢的设计可能是各种奇怪的艺术品和装饰!有些看起来像是从未来来的东西,发光发亮的,好像有自己的故事。

有些则是超级大的雕塑,好像可以跳出来和我打招呼!每次去博物馆,我都会看得目不转睛,简直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还听说,设计不仅仅是让东西变漂亮,它还能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比如设计一个新型的椅子,坐起来超级舒服;或者设计一个新款的电视,看起来画面超级清晰!每一次的创新都是设计师们用心思在帮我们变得更好!
总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就像是一本充满奇迹和魔法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努力。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超级棒的设计师,设计出可以让人们惊叹的东西!就像这篇作文一样,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我的热情和梦想!。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一本关于现代设计发展历史的著作,通过对设计理念、风格、技术和创新的探讨,展现了现代设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发展轨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设计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本书对于现代设计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我对于现代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现代设计不仅仅是指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狭义上的设计领域,它还包括了建筑设计、时尚设计、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

这种全方位的设计理念,使得现代设计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影响力和作用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提升。

其次,本书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风格和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于世界各国设计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从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到亚洲的传统工艺设计,从美国的后现代设计到非洲的原始艺术设计,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源泉,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最后,本书对于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使我对于设计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

同时,设计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致力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努力。

通过阅读《世界现代设计史》,我对于现代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于设计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期待和展望。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和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它承载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设计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努力。

世界现代设计史阅读收获

世界现代设计史阅读收获

世界现代设计史阅读收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阅读世界现代设计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设计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化,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于设计的思考和创新。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现代设计的知识和见解,以下分享一些我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内容。

首先,现代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这也推动了设计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设计不再仅仅是手工艺品的生产,而是需要考虑到大规模生产和市场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现代设计开始了它的征程。

设计师们开始注重功能和实用性,追求简洁和精致的设计风格,力求将工业产品打造成高品质的艺术品。

这一时期的设计哲学和理念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础。

其次,现代设计的发展受到了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影响。

在欧洲,包豪斯学派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向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的转变。

包豪斯学派将设计与工业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

而在美国,工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强调自然材料和手工制作,注重设计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

在亚洲,日本的和风设计和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设计注入了东方的哲学和审美观念。

再次,现代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是我所关注的。

在现代设计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设计作品,它们既有坚持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设计师,也有追求艺术性和个性化的设计师。

现代设计不再局限于其中一种风格或理念,而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为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最后,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也是我所思考的问题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现代设计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可持续性和环保的关注,将成为未来设计的重要议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优秀5篇)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优秀5篇)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优秀5篇)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篇1标题:世界现代设计史:从工业革命到现代社会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引发了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巨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将探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从工业革命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如何应对挑战并推动设计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新的设计风格。

这些风格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主导,反映了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例如,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强调了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另一股力量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强调几何形状和理性主义。

这些设计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工业生产,也对后来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中叶以后,设计的重点逐渐从功能性转向了审美性。

这一时期,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师引领了潮流。

例如,美国设计师雷蒙德·洛伊和艾尔弗雷德·西尔维斯特设计了著名的IBM650计算机和麦金塔电脑,这些产品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外观设计也极具吸引力。

同时期的欧洲设计师如丹麦的雅各布森和荷兰的范·米梅也是以创新的设计闻名于世。

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推动了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设计师们开始关注全球文化和环境的问题,设计也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

例如,日本的“无印良品”以其简洁、自然的设计风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此外,可持续设计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设计师们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和可回收性。

总的来说,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一部记录了设计如何适应社会变革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历史。

设计师们不断尝试创新和改变,从功能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极简主义到可持续设计,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推动了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篇2世界现代设计史读书笔记标题:探索现代设计的历程日期:2023年6月15日作者:张三引言: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自19世纪末以来,世界范围内现代设计的兴起和发展。

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相关推荐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现代设计史读后感篇1通过这学期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了没事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的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

老师也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以及个人背景,让我知道国外的一些著名设计师,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我们在课外去了解更多。

阅读了《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以及相关设计的书籍深有感触。

首先我理顺了中西方美术发展过程,西方美术逐渐发展了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比如雕塑《郑铁饼者》,古罗马在建筑上成就很高,接下来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到十八世纪美术先后出现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期间的大量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或歌颂人民辛勤劳动。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到后现代艺术。

中国美术史以朝代分从史前及先秦,新石器时代主要以彩陶为主,后来的青铜礼器、甲骨文、岩画等。

秦汉美术由秦代陶塑兵马俑、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的釉陶、筒灯、铜镜、帛画等。

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美术,各自时期都有其代表时代的画家和作品。

在这个被时尚充斥,一切都在出现之初就即将消逝的年代,建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生活需要,它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物质生活的必需品。

然而作为一名建筑师,建筑便是他的生命,在建筑的意义中他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这本书让我领悟了我怎样才可以像建筑师一样思考建筑,思考我的人生,理解建筑带给人们的真正快乐!书中的第一篇讲了一个优秀建筑的选址有多重要,刚刚开篇就给我很大震撼!作者和他的妻子为了墨西哥一处现代主义风格和式样精心修建的建筑所打动,他们非常享受这样一个充满奇妙美景和奇迹的胜地的感觉,竟然因为这一处建筑居家移居此地,开始了在一个新的国家的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世界现代设计史》后感
一设计与工具
“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其中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类会制造工具。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设计的进步与工具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决定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人类使用工具,要求工具具有方便、实用性。

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对工具的美观也有了要求,因此在工具上进行改造、装饰。

当工具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它们又具有了商业价值,出现了为降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方式。

设计的起源和工具的起源一般古老而悠久。

如果对工具更广泛的定义,那一切人为造成的、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事物都可称之为工具,比如,车辆是交通工具,建筑是居住工具,服装是保暖装饰工具,广告是宣传工具等等,制造这些工具的产业,就是工业。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使得工具的生产更加有效率,从而产生了不同以往的现代设计。

工业革命是划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分水岭。

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以手工业为中心,设计与制作不分家,没有精细的分工,仅为权贵服务,连推动设计进步的主要力量都是权贵们的喜好,比如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只是贵族的流行时尚,与大众无关。

工业革命使得设计者与制作者分工明确,先进工具的广泛而便利的使用,使得现代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权贵转向广大人民群众。

二反与度
“反者道之动”,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反”可以解释为“对立”,也有“返回”的意思。

我把这个中国古典哲理嫁接到对现代设计史的理解:当一种设计潮流发展到足够的程度时,人们就开始追求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设计潮流,而这个新潮流继续向前发展,也总会有“返回”最初潮流中的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出于对需求、审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安于现状,除了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广大群众中开始了工业化的设计和生产。

而19世纪末期,即英美的“工艺美术”运动,欧美又掀起了“新
艺术”运动,涉及到十数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十余年。

而这个“新艺术“运动的起因就是对当时两个不同设计潮流的反动:一是对之前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动,二就是对新生的大工业生产的反动。

“反者道之动”一言可见一斑。

20世纪20年代由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特点,一是功能主义,二是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包括六面的建筑外形、柱承重体系和玻璃幕墙的应用、标准化的批量生产和反装饰主义的立场。

而当“现代主义”传到美国,这种对新建筑的探索显得浅薄的多,缺乏思想道德高度和意识形态的力量。

原来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思想内容被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裕抽掉了,剩下了越来越精炼、越来越形式化的外壳,日益走向形式主义,到70年代,这个世界大国的现代主义业已穷途末路了。

可见若想要保持一种好的思想不断流传,就要把握使用它的“度”,这样才能“勿使其反”。

三质与量
历史的发展并不是自成天然段的,而是连续不断发展。

我们所看到历史上的闪光点,也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由深厚的矛盾积累而成的爆点。

所谓“量变引起质变”。

世界设计史的发展也是如此。

从前以为“现代主义设计”就是有一天一群人说“我们不喜欢古典了,来点现代的吧”就开始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前,针对工业化的新世代,人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对艺术、对设计的探索,包括单纯追忆往事的“工艺美术”、反动意味十足的“新艺术”、绣花枕头一般外强中干的“装饰艺术”,才酝酿出了这个不仅更迭了设计风潮、更加体现对现代社会的反思的“现代主义设计”,真正关心、服务于普通民众的“现代主义设计”,实现了质的飞跃的“现代主义设计”。

之前说美国的“现代主义”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其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却并没有取代“现代主义”。

这是由于“后现代主义”本身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社会条件使其生存,并不能完全迎合社会的需求,即“量”的积累不足,也就无法产生“质”的飞跃了。

参考文献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