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设计的十大死局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也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薪酬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关乎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发展。
目前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本文将就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1. 薪酬不公平在一些企业中,员工的薪酬往往存在不公平现象。
一些员工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得到较高的薪酬,而另一些员工则因为相同的工作得到较低的薪酬,这种情况会导致员工之间的不满和矛盾。
2. 薪酬过低在一些企业中,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不符合其劳动价值和市场水平。
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 激励机制不足一些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薪酬不仅仅是酬劳,更是一种激励机制,如果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不足,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4. 缺乏透明度在一些企业中,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员工不清楚自己的薪酬构成和薪酬涨幅的规则,这会引起员工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企业的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5. 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薪酬发放不规范,存在乱象和不公平现象。
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发展。
二、对策分析企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岗位等级等因素来确定薪酬水平,避免因为个人关系或其他原因而导致薪酬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 合理调整薪酬水平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行情和员工的工作表现来合理调整薪酬水平,确保员工的薪酬水平符合其劳动价值和市场水平,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制、奖励机制等,激励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员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4. 提高薪酬管理透明度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监督机制,对薪酬发放进行规范和监督,防止薪酬发放不规范,保证员工的薪酬权益得到保障。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七大弊病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七大弊病员工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绩效表现。
然而,如果薪酬管理不科学合理,就会出现一些弊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七大弊病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大弊病:薪酬过低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设置较低的基本工资水平,导致员工感到不公平,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绩效表现。
过低的薪酬水平会导致员工流失率增加,员工忠诚度降低,员工士气下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第二大弊病:薪酬过高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能会过分提高薪酬水平,导致员工薪酬结构失衡,造成薪酬浪费和员工负担增加。
过高的薪酬水平也会引发内部员工的不满情绪,影响组织氛围和团队合作。
第三大弊病:薪酬不能体现员工贡献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正确评估员工的贡献价值,导致员工对薪酬制度感到不满。
薪酬不能体现员工的实际贡献,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影响企业的绩效表现。
第四大弊病:薪酬差距过大一些企业存在薪酬差距过大的现象,导致员工之间的不满情绪高涨,影响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差距过大也会造成一些员工的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员工健康问题的发生,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第五大弊病:薪酬不透明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不够透明,员工无法清楚了解自己的薪酬结构和发展空间,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薪酬不透明也会让员工感到不公平,导致员工流失率增加,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第六大弊病:薪酬不合理分配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存在薪酬不合理分配的问题,导致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过大,员工对薪酬管理制度感到不满。
薪酬不合理分配也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和协调。
第七大弊病:薪酬不能激励员工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不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导致员工对工作失去激情,产生工作倦怠的现象。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员工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我们采取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薪酬不公平薪酬不公平是企业薪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薪酬不公平可能会导致员工不满意,进而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薪酬不公平的原因主要包括岗位不平衡、薪酬差距过大等。
解决对策:1. 确立公平的薪酬体系:建立健全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内容、责任和绩效等因素进行分类,确保相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获得相同的报酬。
2. 加强薪酬透明度:提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让员工了解薪酬体系的构成和标准,增加员工对薪酬的信任感。
3. 定期进行薪酬调查:定期进行薪酬调查,了解市场的薪酬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问题二: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它对员工的积极性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存在问题,导致激励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1. 设立差异化奖励制度: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业绩,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设置激励措施,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2. 引入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绩效为导向,将薪酬和绩效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3. 提供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包括培训、进修和晋升等,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增强积极性。
问题三:薪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薪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很多企业在薪酬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欠缺,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解决对策:1. 引入薪酬管理系统:建立和引入薪酬管理系统,实现薪酬数据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2. 提供自助查询平台:建立员工薪酬自助查询系统,让员工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薪酬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员工满意度。
3. 加强数据保密措施:加强薪酬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员工个人隐私的保护。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部分企业在薪酬设计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等,而忽视了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
这种缺乏战略思考的薪酬设计,难以发挥薪酬在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
部分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而部分企业薪酬水平过高,造成人力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盈利。
2. 薪酬结构不合理。
部分企业薪酬结构单一,缺乏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难以激发员工潜力。
二、薪酬制度缺乏透明度1. 薪酬体系不公开。
部分企业薪酬体系不公开,员工对薪酬结构、晋升机制等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2. 薪酬调整不透明。
部分企业在薪酬调整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调整标准和流程,导致员工对薪酬调整产生质疑。
三、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1. 薪酬制度僵化。
部分企业薪酬制度僵化,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员工需求,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2. 薪酬调整滞后。
部分企业在薪酬调整过程中,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和员工绩效,导致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
四、薪酬管理缺乏监督1. 薪酬发放不规范。
部分企业薪酬发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虚报冒领等现象,损害企业利益。
2. 薪酬追索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薪酬追索制度不完善,难以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薪酬战略思考。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同时兼顾公平性。
2. 提高薪酬透明度。
企业应公开薪酬体系、晋升机制等,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薪酬政策,减少不公平感。
3. 增强薪酬灵活性。
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员工需求,适时调整薪酬水平,使薪酬体系更具吸引力。
4. 加强薪酬管理监督。
企业应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规范薪酬发放流程,确保薪酬发放的公正性。
5. 完善薪酬追索制度。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薪酬追索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企业利益。
总之,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不断完善薪酬体系,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有助于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薪酬体系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薪酬体系设计的问题与对策薪酬体系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公司对员工工作贡献的回报和体现。
一个合理、公正、激励性强的薪酬体系有利于吸引、留住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但是,薪酬体系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存在,需要进行正确的对策。
问题一:薪酬体系设计不合理有些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和限制,而未能秉承公正、合理、透明的原则,造成了薪酬分配不公、存在巨大的薪酬差距等问题。
对策一:建立公正透明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建立公正透明的薪酬体系,其考核标准应以员工的工作贡献和成果为核心,而非其他无关因素。
同时,营造公开透明和公平的薪酬分配环境,员工应当能够清晰地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明确自己的工资构成和涨薪标准,避免对薪酬的分配不满或不公的情绪影响其工作表现和生产效率。
问题二:薪酬体系存在性别歧视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对员工身份、性别、年龄等的歧视,导致薪酬存在性别歧视,表现为同样职位和工作业绩的女性员工却无法获得与男性员工相同的薪酬水平,这样的不公现象不仅伤害员工的情感,而且会对公司口碑和声誉造成影响。
对策二:加强对薪酬平等性的监管和执行企业应当加大对薪酬平等性的监管力度,遏制企业内部对职业、性别、年龄等因素的歧视,明确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并加强对薪酬的定期监控和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
同时,如果员工确实存在硬性质量差异,导致个体的薪酬水平存在差异,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加以改善。
问题三:缺乏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应当更多关注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性,以推动员工的表现和绩效的提升,但是一些公司的薪酬政策缺乏激励性。
对策三: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在薪酬体系的设计时应更多考虑能否激发员工的领导才能,实现激励性的平衡。
例如,将薪酬制定为分绩效奖金及基本工资两部分,将绩效考核结合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表现其工作成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样的制度可以缓解因薪金分配不公而引起的员工不满情绪,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产出水平。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薪酬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薪酬管理水平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1. 薪酬水平不合理在一些企业中,薪酬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给予过高的报酬,而对普通员工的薪酬分配相对偏低;薪酬的正常调整机制并不健全,导致员工的薪酬水平难以反映其实际工作表现和市场价格。
2. 薪酬透明度不高在某些企业中,薪酬分配往往缺乏透明度,员工对于薪酬的结构和来源并不清晰。
这会导致员工对薪酬分配的不满和质疑,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缺乏激励机制企业薪酬管理中通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只以固定薪酬形式回报员工。
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4. 薪酬绩效挂钩不明确在一些企业中,薪酬与绩效的挂钩并不明确,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表现之间并无密切的联系。
这会导致员工对工作绩效的不重视,降低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对策分析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市场价格,合理制定薪酬方案。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分配要进行合理的比例确定,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倾向。
建立健全的薪酬调整机制,确保员工的薪酬水平能够及时地与市场变化相适应。
企业应该加强薪酬结构的公开和解释工作,让员工清晰地了解自己薪酬的来源和构成。
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薪酬分配标准,并向员工进行详细的说明。
通过提高薪酬透明度,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对薪酬分配的不满和猜疑,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使员工不仅仅通过固定薪酬获得回报,还能够通过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收入。
中国企业绩效管理十大困局

中国企业绩效管理十大困局绩效管理是中国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考核与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企业常常遇到一些困局,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以下是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常见的十大困局:1. 指标体系不合理: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过于关注数量性指标,忽视了质量、创新等重要指标,导致绩效管理无法全面反映员工绩效情况。
2. 绩效目标模糊:企业未能明确制定绩效目标,导致员工缺乏明确的方向,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3. 缺乏正向激励机制:许多企业只注重对不达标员工进行处罚,缺乏及时、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或不稳定。
4. 评估标准不公平:有些企业在绩效评估中存在主观性较大,评估标准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不信任感。
5.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度过高: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过于紧密,容易导致员工“唯分数论”,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6. 绩效管理不科学:有些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注重数据分析和科学模型的运用,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对绩效的有效管理。
7. 缺乏培训和沟通:很多企业缺乏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培训的机会,也缺乏与员工进行绩效交流的渠道,导致绩效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和优化。
8. 管理者缺乏专业能力:有些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指导员工,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9. 绩效考核面过宽: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于追求全面性,导致员工面临过多的任务,无法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
10.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匹配:有时企业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导致绩效管理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为了解决这些困局,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建立公平灵活的激励机制、确保评估标准公正透明、合理进行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科学运用数据分析和模型、加强培训和沟通、提升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员工任务、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等。
薪酬十大死局

台;两个亿奥迪A8一部;2.5个亿别墅再加车再加100万现金……这样就既给了员工安全感,又给了员工希望。
五、直接固定转绩效。
限制企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中原来工资是3000元。
一改革,变成了固定工资1500,绩效工资1500。
但是绩效考核都达不到100分,导致了员工工资减少了。
这就是企业高管排斥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的企业直接就是是50%固定工资加50%的绩效考核。
我们知道,岗位分为业务类、职能管理类、技术类。
业务是看业绩,职能是看胜任力,技术是看能力的。
岗位特征不一样,工资发放方法也该不同。
其实,业务类基本上都是基本工资少,绩效工资特别多,职能类基本上都差不多,技术类基本工资特别多,绩效工资特别少。
六、只有固定薪酬法。
只有固定工资就意味着公司没有考核。
这明显是不行的,员工不会有积极性。
公司是需要考核的。
但现在所有的考核没有量化的标准。
考核首先要量化三个东西:1、量化老板,老板格局多大企业会做多大。
2、量化文化。
3、量化组织机构图。
就是看企业规模想做多大,团队想建多大,以及职权怎样分配。
想做大就先量化。
七、年度年工工资法。
就是企业逐年给所有的员工涨工资。
比方说每年涨100元。
最初员工工资是800,十年后是1800。
导致拿800的员工和1800的员工干着同样的工作。
随着公司年限的增长,企业的负担会越来越大,最后甚至会亏损。
有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直接把企业分为五级:1,试工;2,非考核;3,考核;4,优秀;5,明星。
工资分别是800,1000,1200,1400,1600。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同样招五名员工,由于本身能力不同,工资也会不同。
这就解决了涨工资的问题。
第二种:把年工工资分为五年给:第一年200;第二年100;第三年50,第四年40,第五年20,五年后没有。
逐渐递减法。
这样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八、老总限薪强压法。
有的公司直接规定:董事长工资3000,总经理工资28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薪酬设计的十大死局
一、慢慢提成增高法,就是提成比例逐渐增高的方法。
好多公司提成发放是这样的:
销售额提成比例
这是很值得考虑的。
为什么?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销售额会由少到多。
员工平均销售额是在15万左右(提成大约在15%)的时候,公司是有钱赚的。
虽然后面有更高的提成标准,但是大部分员工是达不到的。
但是随之为了谋求更高的销售额,各种费用也会增加。
比方说在广告、消费者的转介绍、客户后期服务等方面。
同时公司的销售规模和量会越来越高,几年以后可能会变成三十万的标准(提成在25%)。
这样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最后企业只有两条路
可走:第一、不赚钱;第二、降低薪酬。
降低薪酬明显不可行,那就只有降低企业利润了。
企业利润越来越低,薪酬比例越来越高,直到某一天,这家企业就不赚钱了。
显然,这样的企业不具备战略性和长期性。
由此,这种薪酬的体制是不可取的。
我们该怎么做?建议大家:第一,分级不宜超过三级。
比如:十万定一个标准,十五万定一个标准,二十万定一个标准,下面就没有了。
但允许适当的奖励。
第二,同时提成的比例不宜超过一倍。
比如二十万以上提成是20%就可以了。
销一百万也按20%的提。
这样改上述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了。
二、经理薪酬一样法,即一个层级的员工薪酬是一样的。
有的企业是这样规定的
这种情况就非常严重。
因为针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规模,企业部门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家企业刚刚创立,销售重要;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可能重要;到最后可能技术研发重要。
但上述情况导致各部门薪酬差不多。
这会导致在重要位臵上的员工的不平衡,最后会导致企业出大问题。
三、经理只给团队营销奖法。
很多公司只给经理团队营销奖,不给个人提成。
有的企业这样规定:
这就出现了好多业务员的收入都比经理高。
因为经理的人数多,部门又有限制。
而团队中不是所有人都做的很好。
所以导致好多经理收入都低于业务员。
最后导致经理都不想当经理,想当业务员。
其实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中国的营销中,榜样的作用比管理的作用更大。
能够把自己的方法示范给别人,进而创造一个好的团队,才是优秀的经理人。
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达到经理不做业务专门管团队的这个地步,大多数企业还需要榜样的作用。
一个经理不让他做业务,只让他管团队,当然收入会降低。
这也抑制了员工升职的动机。
所以这种方法也
是有问题的。
一家企业,尤其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是需要“全民皆兵,上下皆营销”的。
四、目标设定限度提成法,就是给企业的员工限定目标,达不到目标没有提成。
有的企业公司规定:如果完不成目标的80%,则没有提成。
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
这会使员工非常紧张,不能展示出良好的才华去做好业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而人在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展示出完美的一切。
所以一个企业不是要人为地给营销人员很多限制,而是要给予员工安全感。
给员工安全感必须要有两个东西:第一,合约。
第二,案例。
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点建议:一、其实企业需要设目标,设目标才能了解工作进度。
但要明白这只是一种激励方式,切忌把它变成一种负面的激励方式。
我们可以设定完成80%提成是10%;完成100%规定超出80%的部分,按照12%提。
继续超额的部分可以按照13%提。
二、可以用冲刺法。
比方说,去年销售额是一个亿,提成是10%,接下来我可以这样做:新年度完成一个亿提成10%,超出一个亿到1.5个亿提10%奖奔驰一台;两个亿奥迪A8一部;2.5个亿别墅再加车再加100万现金……这样就既给了员工安全感,又给了员工希望。
五、直接固定转绩效。
限制企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中原来工资是3000元。
一改革,变成了固定工资1500,绩效工资1500.但是绩效考核都达不到100分,导致了员工工资减少了。
这就是企业高管排斥绩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的企业直接就是是50%固定工资加50%的绩效考核。
我们知道,岗位分为业务类、职能管理类、技术类。
业务是看业绩,职能是看胜任力,技术是看能力的。
岗位特征不一样,工资发放方法也该不同。
其实,业务类基本上都是基本工资少,绩效工资特别多,职能类基本上都差不多,技术类基本工资特别多,绩效工资特别少。
六、只有固定薪酬法。
只有固定工资就意味着公司没有考核。
这明显是不行的,员工不会有积极性。
公司是需要考核的。
但现在所有的考核没有量化的标准。
考核首先要量化三个东西:
1、量化老板,老板格局多大企业会做多大。
2、量化文化。
3、量化组织机构图。
就是看企业规模想做多大,团队想建多大,以及职权怎样分配。
想做大就先量化。
七、年度年功工资法。
就是企业逐年给所有的员工涨工资。
比方说每年涨100元。
最初员工工资是800,十年后是1800.导致拿800的员工和1800的员工干着同样的工作。
随着公司年限的增长,企业的负担会越来越大,最后甚至会亏损。
有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直接把企业分为五级:1,试工;2,非考核;3,考核;4,优秀;5,明星。
工资分别是800,1000,1200,1400,1600.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同样招五名员工,由于本身能力不同,工资也会不同。
这就解决了涨工资的问题。
第二种:把年功工资分为五年给:第一年200;第二年100;第三年50,第四年40,第五年20,五年后没有。
逐渐递减法。
这样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八、老总限薪强压法。
有的公司直接规定:董事长工资3000,总经理工资2800.这样就再也没人能超过他了。
导致企员工总体工资员工水平偏低,当然不能吸纳优秀人才。
九、个体另给红包法,就是单独给个别人红包。
薪酬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一种计算方式。
一个员工拼命工作的时候不是他拿到钱的时候,而是他快拿到的时候。
所以年底给别人红包发多少别人并不知道,也就是不再他的计算范围内,并不能起到薪酬的激励作用。
最好是薪酬制度公布让其自己去做计算。
所以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偷偷给某个人红包问题就很大。
十、年底才给红包法,即只有年底才有红包。
假设公司员工平时工资就2000,年底的时候给七万。
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具备判断:今年七万,明年不好了可能就变成一万,后年好了可能变成十五万。
这样也没有激励作用。
国学大师翟老师说“用人所长,天下尽可用之才,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作为老板,要去激活团队,而不是抱怨没有人才,员工无能。
邓小平说“好的机制,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机制,可以使好人变坏”。
企业最大的成本,不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不懂系统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