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简史.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演变简史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演变简史古代家具主要以实用性为主,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在商代时期,家具主要以木质家具为主,如榫卯结构的桌椅、箱柜等。
商代后期进入周代,家具的结构逐渐丰富,出现了更加精致的家具,如棺椁、床榻、案几等。
这些家具在形式和工艺上都有所发展,但仍然较为简单,主要以直线和方形为主。
到了秦汉时期,家具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个时期,在家具的造型上开始出现了许多变化,例如出现了带弧线的家具,如圆背椅。
另外,汉代家具的材质也更加丰富,除了木材外,还开始使用象牙、骨角等材料来装饰家具。
此外,汉代家具的制作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木工结构,如榫卯结构和榫卯加框架结构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具的发展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家具不再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而更加注重于艺术性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的家具更加考究和精美,绘画、雕刻等工艺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家具的造型也更加独特和复杂,形成了檀木家具的风潮。
随着历史的进程,家具的发展进入了宋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的家具在制作工艺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出现了许多精致的家具,如卧床、案几、宜家椅等。
木材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如楠木、榉木等,使家具更加坚固耐用。
此外,宋代的家具在造型上注重简洁、优雅,强调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形成了宋式家具的独特风格。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家具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时期。
明代的家具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精细,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形成了木雕、漆器等独特的工艺技术。
明代的家具的造型多样化,从大小座椅、桌案到屏风、储物柜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而到了清代,家具的造型趋于庄重和典雅,再现了古代家具的精华。
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传统家具逐渐式微。
家具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受到了现代工业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木材和手工技术逐渐消失。
然而,传统家具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内涵仍然被人们所珍视,近年来又出现了对传统家具的重新评价和振兴,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家具作品。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一、夏代1. 夏朝文字发明:在夏朝将文字用于记载时,夏朝也出现了家具,当时家具混合了木、竹、藤等材料构成,表现出明显的简单风格。
2. 商朝家具创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家具发展最全面的时期,出现了桌、椅、床、窗、柜、架、凳等众多家具,特点是合理使用竹和木,形制简约美观。
二、周代1.周朝家具出现巨变:由周代,家具从简单粗劣发展为工艺精湛,以东汉工艺为主,以“运用风格特显个性,利用榫接,装修木雕”而著名。
2.家具布局分水平和垂直空间:这一时期,家具的布局技巧发展得很好,艺术想象的空间也有相当的发展,布局分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立体感更强,色彩的搭配也遵循温暖明快的原则,使家具美观大方。
三、秦汉时代1.秦汉统一起,家具发展繁荣:秦汉统一了中国,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带来了家具发展的繁荣,以秦朝为主,发展出“宽型”家具,表现出了极大的规则感和政治色彩。
2.杨基家具创新:于汉朝最富盛名的是杨基家具,他完善了秦朝的宽型家具,把家具的规则功能、结构和装饰于一体,点缀了许多小器皿,使得家具更加华丽,添加了家具的象征意义。
四、唐宋时代1.唐代家具发展:在唐朝,家具发展更加多样,主要以实用性为主,以宽型家具巩固政权体系和表示高贵气质,而陈设家具以高雅隐忍、优美流畅为主2.宋朝家具新突破:宋朝家具追求刻薄细腻,拓宽了家具设计的思路,灯笼、斗窗等出现,形制很轻盈,功能非常全面,色彩也开始很活泼,表现了活力感和灵动实用的特点。
五、明清时代1.明朝家具风尚变化:此时,家具的实用性更加强调,改嫁等便利性家具也出现,以及引领时尚的柜、凳和椅子。
家具变得精美,刻苦雕琢,充满繁缛,将现实与娱乐有机结合,是一种实用性、艺术性、殿堂式装修形式。
2.清朝家具创新:清朝家具介绍了佛教家具,融合了中西风格,色彩活泼,装饰精巧,而且很多家具作品都充满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得家具更加和风气凝重而又不失其非常温柔思想的特色。
简述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

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简易石器时代的家具雏形到现代的各种家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家具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石器时代家具雏形:距今约1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进行劳作和生活。
最早的石器家具包括石凳、石桌等,是中国家具发展史的起源。
2.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制作家具,如青铜床、青铜桌子等。
此时的家具采用青铜材料,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实用性。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20年),家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胡床、屏风、床榻等具有代表性的家具。
这些家具在形式和功能上更加成熟,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公元581年至907年),家具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家具种类繁多,如案、椅、床等,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家具制作技艺也得到了提高,如雕刻、镶嵌等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2年),中国家具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家具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清家具的典型特点是简洁、大气,如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此外,家具制作工艺如榫卯结构、雕刻、镶嵌等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现代中国家具:20世纪初至今,随着西方家具设计理念的传入,中国家具开始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
现代中国家具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总之,中国家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程,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中国家具在世界家具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家具选择。
中国家具发展史

长条桌和长条凳·唐(图)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别 具一格,这种大型桌、凳 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 盛唐时期社会繁荣,餐饮 娱乐业盛兴,配套家具需 求量很大。
腰鼓形圆墩·唐(图) 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王家坟。这 种坐墩与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坐 墩极为相似。沈从文先生认为这 种圆墩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 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令西方人称奇的巧夺天工的榫结构,在战国时代就 大局初定,并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 征,沿用至今。
彩绘猪形盒·战国
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 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 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 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三礼图》中的周俎 ·周·
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明·(图) 此案为素牙头,短小方正,棱角快利。足下有雕云纹托子,案面用宽厚大材制成,造型格 外简洁。案面花梨用极美之材,花纹如行云流水。
黄花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明·(图) 案面712×377mm,在腿足高度三分之一处安置顺枨,枨子里侧挖槽装屉板,形成隔层。这 种小案不太实用,隔层不宜放重物,所以只供阵设用。
黄花梨无束腰攒牙子方桌·明·(图) 高705 mm,为案头阵设品,但不论结构上还是雕饰上都摹仿大型屏风的样式,与故
宫内大如照壁的明代白石座屏风基本一样。这种形式的屏风在明代已相当流行,屏心为 大理石或纸、绢上绘画。
案头阵设品,但不论结构 上还是雕饰上都摹仿大型屏风 的样式,与故宫内大如照壁的 明代白石座屏风基本一样。这 种形式的屏风在明代已相当流 行,屏心为大理石或纸、绢上 绘画。
黄花梨夹头榫小画案·明·(图) 这是一件标准的明式画案,牙头雕刻有凤形图案,精美雅致,镂刻细腻。所嵌大理石面心 实为珍品,山水相连,树木葱葱,宛如一幅水墨画。
中国家具史概要

中国家具史概要中国家具史概要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中国家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家具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中国古代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制作简单的床榻、凳子和桌子等家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具的种类和制作工艺逐渐丰富起来。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国家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木工技术,制作出更加华丽和精美的家具。
这个时期的家具以器物形态为主,如方几、圆几、方桌、圆桌等。
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象牙、玉石等珍贵材料来装饰家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纹饰来制作家具。
同时,家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榻、床、椅子、凳子、柜子等。
这个时期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
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中国家具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木工技术和装饰技巧来制作家具。
同时,家具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如床、椅、几、桌、柜、屏风等。
这个时期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也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家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湛的木工技术和装饰技巧来制作家具。
同时,家具的种类也更加繁多,如床、椅、几、桌、柜、屏风等。
这个时期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同时也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家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精湛的木工技术和装饰技巧来制作家具。
同时,家具的种类也更加繁多,如床、椅、几、桌、柜、屏风等。
这个时期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同时也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近代以来,中国家具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人们开始引进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使得中国家具在形式和风格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同时,中国传统家具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古代家具主要以木材为材料,最早的家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发现了许多古代文明遗址,这些遗址中包含了用于活动和休息的木制家具。
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家具以青铜器和陶器为主。
在商代的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包括金石器、陶器和木制家具在内的贵族墓葬。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设计和工艺技术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各个国家的艺术家和工匠开始创造出独特的家具设计。
这些家具通常采用锯齿状或弧形线条,使用贵重的木材和玉器装饰。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汉朝时期,家具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出现更多的装饰元素,如雕刻和镶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具的制作技术逐渐完善,并在唐代(618年-907年)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家具设计和工艺技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高水平的代表。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是中国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家具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并出现了更多的家具种类,如边柜、椅子、床等。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的家具以简洁的线条、典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家具的材料和制作技术在这个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特殊的拉丝和镶嵌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家具的设计。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家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的家具设计以红木为主,并开始出现更多的家具种类,如书桌、摇椅、座椅等。
明代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保持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优雅和典雅。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家具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清代,家具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并开始出现更多的家具种类,如榻、炕、藻、躺椅等。
清代的家具设计以紫檀木为主,注重精美的装饰和纹样。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中国传统家具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长久传统和价值观念。
家具发展简史

家具发展简史一、古代家具古代家具起始于石器时代,多为木质结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雕刻、镶嵌等工艺,以及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古代家具以实用性为主,如中国古代的床榻、案几、屏风等,既实用又富有美学价值。
二、中世纪家具中世纪家具主要为宗教和宫廷服务,其特点是粗犷、厚重,大量使用金属和石材。
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和教堂中常可见到精美的石雕家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民间家具,其特点是造型简练、工艺精湛。
三、文艺复兴家具文艺复兴时期,家具设计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厚重、粗犷转向轻盈、柔美。
这一时期的家具大量使用木材,雕刻工艺更加精湛,造型简洁优雅,富有节奏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四、巴洛克与洛可可家具巴洛克与洛可可家具是欧洲17、18世纪家具艺术的代表。
巴洛克风格以其豪华、动感和戏剧性的特点著称,而洛可可风格则以其轻盈、优美和细腻的特点受到赞誉。
这两种风格的家具都大量使用了曲线和自然形态的装饰。
五、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具工业革命时期,家具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具制作也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这一时期的家具设计以简洁、实用和方便生产为主,形成了现代家居的雏形。
六、现代主义家具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其特点是注重功能性和简洁的造型。
这一时期的家具设计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主,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
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对世界各地的家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后现代主义家具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风格,并对其进行夸张、变形等处理,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以其丰富的造型和独特的装饰手法而著称,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埃托·索特萨斯等。
八、当代家具当代家具设计涵盖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多种风格和流派,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中国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
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
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
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
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
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
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
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
)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
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220年~581年)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 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 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 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 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 凳、方凳、圆案、长杌、 橱,并有笥、簏(箱)等 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 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 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 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 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 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 高型发展
高490mm,八只腿足下面有托泥承担。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类的脚下端 所加的底框,以免腿脚扎入土地当中, 起承托作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同时, 托泥还起列了加固家具的作用。
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
•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 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 料来看,这是中国家 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 椅。菩萨呈垂足而坐 状,从此时起,垂足 坐姿产生。
• 明代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 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 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 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 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 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 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 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 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格"明式"。明式家具 的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 生产中心苏州与广州。明式家具的品种十分丰富。 保留至今的,主要有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 床塌类、台架类等。此外尚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 屏、插屏、落地屏风等。明式家具多用花梨、紫 檀、鸡翅木、铁力木等硬木,也采用楠木、樟木、 胡桃木、榆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以花梨中的黄 花梨效果最好。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 硬而又富有弹性。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 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木质坚硬面有弹性, 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家具有料的横断 面制作很小。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挺 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 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 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选材是设计 意图的重要部分之一。
榻 石雕 開元寺塔 泉州 北宋
明代家具(1368年~1644年
• 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 前期(15~17世纪)发展到 了顶峰,达到了历史上的 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家 具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 系,具有显赫的地位。这 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 质坚硬的硬木材料,在制 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 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 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 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 而且制作年代以明朝为主, 因而被称为“明式家具”。
隐囊·北魏
• 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 洁浮雕像。隐囊是放 在床上,供人后靠垫 背之物。
床榻·东晋
•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的《女史箴图》中的 床体很大,四面设屏, 很 大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 (589~960年
• 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 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 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 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 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 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通雅》记载:"倚 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 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 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 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 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 使用功能分类。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 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 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 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 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 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带托泥大榻·隋
•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 壁画中有一个大型 坐榻,腿下有托泥, 箱形榻体周边为壶 门形装饰。
腰鼓形圆墩·唐朝
• 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 王家坟。这种坐墩与 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 坐墩极为相似。沈从 文先生认为这种圆墩 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 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 发展而来。
带幔帐床·初唐
• 箱形床架,前沿镂有 壶门形装饰,帐幔富 丽华贵,坠以彩穗装 饰,精致的编制坐垫, 既美观又舒适。而在 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 也是一种风格。
大木床·战国·
•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 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 最早的床形实物。该 床长2120mm,四周 立有围栏,两侧留有 上下口,床面为活动 屉板。通体饰有髹漆 彩绘。
古典家具稚型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 国
•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 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 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 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 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 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 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 体现了 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 成就。
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
• 《韩熙载夜宴图》的 另一个局部,可以看 出此时的家具造型与 装饰和唐代家具有明 显不同,为宋代家具 的简练质朴的风格的 前奏。
宋代家具 (960年~1279年
• 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 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 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 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 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 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 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 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 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 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 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 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 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 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 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 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 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 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 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 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 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
提要
•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历史是一部由木头构创 的绚丽诗篇,亦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 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家具(春秋战国秦 汉时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 华丽润艳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时期)、简洁镌秀的高型家 具(宋元时期),还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 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 士的钟爱和追求。尤其是明清家具,将我国古代家具推上 了鼎盛时期,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令国内外人士叹为观 止。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 不同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迎然 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 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 鲜明的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 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