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家具发展史复习题

家具发展史复习题1、早期希腊的简约与功能主义特点简约、功能主义和美紧密结合是古希腊时期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这种设计思想对家具设计的影响持续了2000多年。
简约是希腊家具设计思想的优点所在,它注重使用功效,不赞成把家具设计成一种外表花俏的装饰品,提倡美学的高品质与装饰的适度。
提倡注重设计简洁的同时,反对野蛮与原始,并认为艺术与工艺应该是自成一体的。
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家具设计往往将功能化的实效性与极端的简洁性相结合,典型的椅子“Klismos”极具功能性,铆钉暴露,椅背有功能化的弯曲度2、17世纪新希腊功能主义的原则17世纪50年代后期劳吉尔的关于新希腊功能主义的著作在建筑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洛都利将功能主义应用到家具设计中,洛都利认为椅子的靠背应当适合人的背部,椅子的座面应当适合认得臀部。
洛都利还认为家具基本的造型应依据自然法则,而且应具有造型的表面平滑时最受重视的自然现象的几何纯粹性。
中国家具3、举例说明18世纪初期英国家具设计的特点。
(18世纪50年代奇彭代尔设计了一款“图书馆桌”此种书桌除了装饰条可以随意拆卸外,其本身便是功能化简洁的产物。
)4、商周设计文化的主要装饰纹有哪些,(兽面纹)举例说明这些装饰纹主要应用在什么器件上?(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5、中国家具的卯榫结构在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余姚河姆渡氏族社会)?当时有凸形方榫、圆榫、双层凸榫、燕尾榫。
6、在唐代,坐姿由席地而坐转变成垂足而坐,标志着中国人的起居方式的大变革。
7、元代家具出现的新结构是罗锅枨、霸王枨,这两种杖的结构摆脱直杖的形式,它着意于,同时使美观和实用兼顾。
8、简述明式家具的历史背景()经济、大兴住宅和建筑推动家具发展、海外贸易发达、专门的书籍有9、《鲁班经》有那两部分内容组成,是一部和的经验总结。
10、简述《鲁班经》、《长物志》、《髹饰录》各是关于家具的什么内容,对明代家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1、王世襄先生对明式家具总结的“十六品”(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12、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史(概述)展开全文一、简述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家具,通常指“桌椅板凳”之类,中国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决定了中国家具发展的方向。
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人所使用,中国垂足家具逐渐兴起,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各种配合高坐的家具也应运而生,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聚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
在现存的明清家具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沉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摘自新浪网和中国连锁网的一些资料,本人又做了一些补充,原文是介绍各个时期的家具特点,及演变,我在原文艺工作者基础上加了文化与家具方面的联系及一些史资介绍(包括图片文字)另对各时期的各种家具做了配图。
主要是根据中国家具发展的几个典型阶段来论述: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中国在商代进入青铜文明时期,在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礼器也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有部分器物可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
简述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史

简述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史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以下是简要的概述: 1. 狩猎采集时代(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狩猎和采集时代,中国木工技术最初是基于狩猎和采集工具的制造。
这些工具包括斧头、弓箭、猎人刀等。
2. 农业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5世纪):在农业时代,中国木工技术逐渐转向制造农业工具,如犁、收割机、磨等。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3. 商周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商周时期,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工具,如斧、锯、刨、钻等。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工艺等。
4. 战国时期(公元7世纪至公元22世纪):在战国时期,中国木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更为精细的木工工具,如郢爰、镶嵌木床等。
这些家具和建筑工具不仅在当时非常昂贵,而且至今仍被视为珍贵文物。
5. 秦汉时期(公元22世纪至公元20世纪):在秦汉时期,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制作工艺,如家具的雕刻和绘画。
这些工艺不仅在当时非常昂贵,而且至今仍被视为珍贵文物。
6. 唐宋时期(公元20世纪至公元9世纪):在唐宋时期,中国木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家具和建筑工具,如雁翎刀、床、桌等。
这些工具和家具至今仍在中国家庭和博物馆中广泛应用。
7. 明清时期(公元9世纪至公元14世纪):在明清时期,中国木工技术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木工,如李时中、郎茂山等。
这些木工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发明了许多新型工具和技术,如活字木刻、活页木刻等。
8. 现代时期(公元14世纪至今):在清朝后期,中国木工技术开始落后于欧洲。
19世纪末,中国木工逐渐向机器化、工业化发展,逐渐退出手工制作领域。
20世纪初,中国木工技术又得到了重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现代木工,如家具制造工程师、机械木工等。
中国木工技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创造的历史,展现了中国木工技艺的高超和卓越。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木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实用和美观的家具和建筑工具。
简述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发展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传统性与变革性并存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既有传统性,又有变革性。
在古代,家具陈设是受到地域、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家具风格各异。
然而,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如唐宋时期的家具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明清时期的家具则更加注重装饰性和精致度。
二、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古代中国的室内家具陈设注重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相对简朴,家具的设计和摆放都是为了方便生活。
家具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如木质榻榻米床的设计考虑到了舒适性和储物功能,桌椅的设计强调稳固和方便摆放等。
古代中国人的家具陈设也注重布局的合理性,以便更好地利用空间。
三、讲究材质和工艺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注重材质的选择和工艺的精细。
家具的主要材料多为木材,如红木、楠木、柚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
古代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修、刨、雕、磨、绘等。
家具的制作工艺手工精细,注重细节和雕刻的精美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具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四、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
家具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绘画、镶嵌等技法,以增加家具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家具上的雕刻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此外,家具陈设还注重与室内环境的协调,如与壁画、窗帘、地毯等进行配合,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室内布置的讲究古代中国的家具陈设注重室内布置的讲究。
家具的摆放位置和布局需要考虑到整体空间的平衡与协调。
古代中国人注重家居风水,认为家具的摆放与家庭的运势和人的福祉息息相关。
因此,在家具陈设中,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注重其与整个室内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古代室内家具陈设的发展具有传统性与变革性并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讲究材质和工艺、强调装饰性和文化内涵以及室内布置的讲究等特点。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图)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 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图)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 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 绘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8、俚俗
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 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以皇家为主导, 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作中发展起来的。
清代家具有其自身显著的风格特点:
漆俎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前后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没有 饰纹,有商国遗风。
漆案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托;漆面装饰华 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 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 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 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
彩绘猪形盒·战国·(图)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 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 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图)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 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 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 固牢靠,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中国古代坐具发展史简介

题目中国古代坐具发展简述姓名成博文学号 ******所在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班级专业建筑学102班完成时间2013年12 月21日中国古代坐具发展简述一、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坐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器具必不可少的一种家居形式。
历史的发展逐渐影响着坐具的造型、材料以及装饰艺术。
二、前言中国古典家具的起源是世界家具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发展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经历了多层次的变革。
以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家具的代表,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无论从实用、鉴赏或者是收藏上,还是象征主人的生活品位与地位上,仍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坐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重要成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长期劳动经验中总结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的重要代表。
三、正文1中国家具的起源发展史简述。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大致分为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出现的第一个家具被命名为“榻”;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此阶段诞生了比较低矮的家具;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坐具的产生与发展。
2.坐具在古代中国的出现及发展进程的简述。
2.1夏商周时期。
商朝是我国青铜工艺产生以及发达的时期。
当时将铜锡合金制成兵器、礼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创造了青铜文化,其中很多用具已具有木器家具的雏形。
但此时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穴居等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没有垂足而作的习惯。
因此坐具在此时还未出现。
2.2春秋、战国以及两汉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木工工艺开始提升,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家具结构。
当时人们的生活仍是坐、跪于地上,垂足坐已经出现 但尚未普及,所以家具都比较低。
清代家具

合页内侧焊接两条或三条铜爪,铜爪曲两条铜片组成。
吊牌,是便于牵引柜门或拍屋的饰件,较大的器物则用吊环,都用
曲曲固定在家具的特定部位。
饰件。
常见的吊牌、吊环多种多样,上面雕刻各式花纹,是装饰性较强的
拍子是装在箱匣类上盖前脸正中部位的饰件,提环是装在箱匣两侧
供提取搬运而设贯的一种构件,曲曲的作用是固定提环和吊环。
清代家具的金属饰件生要有合页、面页、面 条、扭头、吊牌、拍子、曲曲浮眼线,包角、 套腿、提环等。
合页,是装在箱子的上盖、柜子的门边便于活动的构件,由两块铜
板共同包裹一根铜轴组成,可开可合,故名合页。
合页的造型多种多样,有长方的、圆形的和各种花边的。 合页分为明钉和暗爪两种,明钉常用特制的浮钉钉牢,暗爪则是在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 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第二阶段 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时的家具生产 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 点。
第三阶段 道光以后至清末。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 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 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
紫檀四面平罗锅枨马蹄足大长方凳· 清初·
尺寸比一般的方凳要大,座面长700mm。通体使用方材例 棱,所有横竖相交接处都以圆润的牙嘴结合,整体风格古朴, 凝重。
有束腰瓷面圆凳 · 清·
高490mm,八件之一。 现收藏于颐和园,当为康 熙时期制造。此凳全身光 素,四足带托泥。凳面心 瓷板为专门烧制,图案为 螭虎灵芝团花,超脱自 在。
紫檀五屏式扶手椅· 清· 中期·
通高93mm,成对之一。 攒拐子扶手和卷书式搭脑, 后背为三屏风式,每屏内心 镶嵌黄杨木雕“福庆”图案。 此椅的造型以直方为主形, 整体和部件的比例匀称。
明清家具历史与知识

条桌: 条桌是一种长方形桌面的桌子。其基本造型有无束腰、有束腰两种。但其 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四腿与桌面基本上成直线,腿子不向里缩,这是桌子区别 于案的主要特点。条桌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就餐,也可以放置器物,也可以 下棋、弹琴,也可以读书、作画。
半桌: 半桌顾名思义是方桌的一半,俗称接桌。它的体积较小而易干调动,它的 结构合理而坚固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拼于方桌一起使用。在民间很是 流行,今日的江南乡镇仍到处可见。
床 类
罗汉床 拔步床
拔步床 : 俗称八步床,即大床。此种床的床体庞大,上有顶盖,下有底座,前有廊 庑、四周设矮围屏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的 床门。廊庑两侧是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机凳、衣箱、马桶、灯盏等物。 整个大床就是一个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拔步床是床榻中最大的床。
明清家具历史与知识
1. 明代家具的品种 2. 清代家具的品种
3. 明清家具的主要木材
4. 明清家具制作工艺简述 5. 雕饰图案的寓意 6.木质文物完好度、腐蚀度测定方法研究
明代家具的品种
椅 凳 类
灯挂椅: 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 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也可以说是自五代和宋以来的普及样式。 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作 局部装饰。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 案。 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圈口予以装饰。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 双枨、有 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而 在落地枨(也 叫踏脚枨)下,一般都用牙条。两后退有侧脚和收分。整体 感觉是挺拔向上, 简洁清秀,这是明代 家具造型的特点。 所以,灯挂椅的 造 型,可以说是明代 家具的代表作。灯 挂椅的木质,民间 多用据木和榆木, 高级家具多用黄花 梨、紫檀、鸡翅木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简易石器时代的家具雏形到现代的各种家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家具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石器时代家具雏形:距今约1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进行劳作和生活。
最早的石器家具包括石凳、石桌等,是中国家具发展史的起源。
2.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制作家具,如青铜床、青铜桌子等。
此时的家具采用青铜材料,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实用性。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20年),家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胡床、屏风、床榻等具有代表性的家具。
这些家具在形式和功能上更加成熟,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公元581年至907年),家具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家具种类繁多,如案、椅、床等,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家具制作技艺也得到了提高,如雕刻、镶嵌等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2年),中国家具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家具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清家具的典型特点是简洁、大气,如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此外,家具制作工艺如榫卯结构、雕刻、镶嵌等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现代中国家具:20世纪初至今,随着西方家具设计理念的传入,中国家具开始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
现代中国家具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总之,中国家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程,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中国家具在世界家具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家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