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月经过多
中药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研究

的疗 效 。
【 键词】 关 月经过 多; 中药疗 法 ; 中益 气汤 朴 [ sr c]Obetv :Too s reBu h n yqtn e t gme or a i rame .M eh d :6 aint t n rh gaweern o ydvd d Ab ta t jcie b ev z 0 g ii g Trai n rh gate t nt a n t o s 0p t swihme o r a i r a d ml iie e
肠易 激综 合征 属于祖 国 医学 的“ 腹痛 ” “ 秘” 郁 证 ” 畴 。 病人 、便 与“ 范 慢性病 主诉 作掩 盖新 发生 的肠 道恶性 病 , 随 时提 高警 惕 , 应 善于 识 别在 功 能性 主诉 中的器 质性 疾病 的早期 发 现 , 作必 要 的 一些 检 查 。在 治 疗 方 并 面, 解除 紧张 情绪 、 除心理 负担 、 消 增强 信心 非 常重要 。生 活规 律 、 眠充 睡 足 , 强 锻炼 , 加 增进 体质 。少 食多 餐 , 避免 刺 激性食 物 和过 冷过 热 的饮 食 , 戒 烟戒酒 腹 泻者 以少 渣易 消化 的食 物为 宜 便秘 者 除多 饮水 外 , 养成 应 定 时排便 习 惯并增 加含 纤维 素多 的 食 物 。药 物 治疗 以 对 症处 理 为 主 , 根 据腹 痛 、 腹胀 和排 便情 况调 节每 日的药物 用量 , 秘 者尽 量避 免使 用 各种 便 泻药 腹 部安 放热水 袋 、 摩 、 按 日光 浴和 温水 浴 、 谱等 理疗 有 一定 作用 。 频 肠易 激综 合症 (B ) 于 胃肠功 能 紊乱 性 疾 病 , 的 是 一组 包 括 腹 痛 、 I S属 指 腹 脓、 排便 习惯 和大 便性状 异 常、 粘液便 , 持续 存在 或 间歇 发作 , 而又 缺 乏形 态学 和生 化异 常改变 可资解 释 的症候 群 。 肠易激 综合 征是 最常见 的肠 道 功 能性 疾 病 , 因和 发 病 机 理 尚不 清 病 楚, 可能 与药物 、 绪 紧张 、 物不 耐 受 、 肠 运 动 功能 异 常 、 情 食 结 小肠 机 能 障 碍及 食 管 、 胆囊 运动 异常 等因素 有关 , 中肠道 功能 的改 变在 肠 易激 综 合 其 征发 病机 制 中有重 要 作 用 。病 人 慢 性 病 主诉 作 掩 盖 新 发 生 的 肠 道 恶 性 病 , 随时 提高警 惕 , 于识 别 在 功 能性 主诉 中的 器 质 性疾 病 的早 期 发 应 善 现, 并作 必要 的一 些检 查 。在治疗 方 面 , 除紧 张情绪 、 除心 理负 担 、 解 消 增 强信 心非 常重要 。生 活规 律 、 眠充 足 , 睡 加强 锻炼 , 进 体质 。少 食 多 餐 , 增
经血过多 3款汤膳对症调理

经血过多 3款汤膳对症调理*导读:月经来潮时间长达10-14天就属于经血过多。
中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气虚型、血热型和血瘀型。
不同体质的月经过多调理药膳不同,分型用药方可见效。
……医师,我的月经量很多,感觉量多时连卫生棉都撑不住,实在很担心!经血量过多,一般定义是每次经期出血量超过80m,以卫生棉用量来换算,前几天量多时每1个小时卫生棉就满溢,甚至要使用夜间加长型的棉垫,1天要换10片以上卫生棉,整个周期使用超过60片,则有经血过多的问题。
至于怎么样的月经量才算正常?廖婉绒中医师表示,一般来说,经血来的期间平均4-7天,经血量约80ml左右。
量多集中在前2-3天,平均1天换6片卫生棉(平均2-3小时换1片)。
月经来潮长达10-14天属于经血过多此外,如果整个月经来潮时间长达10-14天,经血点滴淋漓不止,也属经血过多的范畴。
另外,如果除经血大量外,还有心慌、头晕、冒冷汗、腹部疼痛等状况,有可能是子宫外孕。
廖婉绒中医师表示,月经量多,中医常分气虚、血热、血瘀三种体质:【气虚】: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很淡,无血块,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更年期,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此为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若发生在育龄期,多为「排卵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则为病理现象,多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患者容易疲累、头晕、流汗、喘气,所以不爱说话,说话轻声无力。
【血热】: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鲜红或深红,黏稠偶有小血块,往往是感染所致,慢性子宫发炎最为常见。
睡不好、口干舌燥、小便颜色黄、大便干结不易解出,也是本症的症状。
【血瘀】:典型症状是经血颜色紫黑,黏稠而多血块,经前会胀乳,来潮时下腹会胀痛,按压时痛得更剧烈。
临床上常有子宫内膜异位、肿瘤等问题。
★气虚型月经量过多/人蔘鳝鱼汤:药材:高丽蔘3钱、黄耆5钱、升麻1钱。
食材:鳝鱼1条、米酒适量、生姜3片、葱段、盐适量、高汤2杯作法:1.药材洗净,装入药包袋中备用。
2.鳝鱼洗净、切段,川烫后备用。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施治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施治春季进补的原则:平补为主青春期少女生活中的健康准则中药名猜谜游戏学中医入手的《四小经典》必读书中药毒性极强的三种中医学六气与六淫正与邪【疾病名称】:月经过多【别名】:暂无【疾病科别】:妇产科【病理辨证】: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以月经量多而周期、经期正常为辨证要点,结合经色和经质的变化以及全身的证候分辨虚实、寒热。
治疗要注意经时和平时的不同,平时治本是调经,经时固冲止血需标本同治。
月经过多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1)气虚型症状: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红,质清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气虚失于升提,故小腹空坠;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光白。
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气虚之象。
辨证施治:补气摄血,调经止血。
(2)血热型症状:实热者经行量多,色红黏稠有块,口干喜冷饮,心烦易怒,便秘尿赤。
苔黄,舌红脉弦带数。
阴虚内热者伴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红,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阳热内盛,伏于冲任,经行之际,热迫血行,故经行量多;血为热灼,故经色红而质稠;热邪伤津,则口渴饮冷,尿黄便结;热扰心神,故心烦多梦。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辨证施治:清热凉血,调经止血。
(3)血瘀型症状: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量多;瘀血内结,故经色紫黯有块;瘀阻胞脉,“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辨证施治:活血化瘀,调经止血。
【临床症状】:医生认为正常的月经出血应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定经汤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经色红,质铜月经后期的主要病机不包括痰湿治疗经期延长气虚证,推荐的方剂是安冲汤下列各项,不属于闭止性月经不调主要病机的是血热对闭经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患者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夜尿频多,性欲淡淡,面色晦黯,眼眶黯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其证候是肾气亏损证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有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朴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停经的是育龄期停经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渴而通之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疼痛类型不包含肌肉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病机是血瘀治疗继发性痛经痰瘀互结证,推荐的方剂为消癔丸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胀痛拒按下列中医外治法推荐用于治疗内异症,除了坐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的是畏寒肢冷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气滞证崩漏的常见病因是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患者经血非时暴下不止,血色淡黯或淡红,质清稀,面色晦暗或面浮肢肿,目眼青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我尿多,舌淡脂,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温肾昼气,固冲止血提出“蒸流、澄源、复旧”治腐三法的是《丹溪心法附余》治疗崩弱血瘀证,推荐的方剂是逐瘀止血汤催乳素复测,下面正确的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早上空暖,静尘1小时,在10~11点抽血选择性激素检查的时间和项目下面错误的是:T、PRL可任一时间测定关于LH测定,下面正确的是: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提示PCOSLH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是:预测排卵:结合B超,排卵前LH≥10IU/L,提示LH 锋出现催乳素相关问题错误的是:额激素可以促使催乳素降低孕酮( P)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P值上升,通常说明排卵前脾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节白,脉细弱产后恶露持续( )周以上仍淋沥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3下列关于赤带说法有误的是( ) 妇检:无宫颈鹿烂,子宫,附件区压病不明显肾阴虚证型崩漏的舌脉表现是( ) 舌红,少苷或有裂纹,脉细软崩漏的辅助检查包括( ) 以上均是下列关于崩漏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采用针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而会穴、大敦穴、隐白穴生脉散山( )组成人参(完参)、麦冬、五味子采用艾灸处理刷漏急症时,选穴为( ) 百会穴、大敦穴、隐白穴对于> ( )周岁仍未绝经,崩漏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采用促绝经法治疗55虚热证型崩漏的治法是养阴清热,因冲止血,主方是( ) 上下相资汤下列关于气虚崩漏得说法有误的是( ) 可用参制汤治疗国环境等国素改变停经( )者,可不予治疗12月将闭经称为“经水断绝”,概括闭经病因为“固虚、积冷、结气” 的是( ) 张仲豪少女初潮( )年内偶尔出现月经传闭现象,可不予治疗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6闭经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以上均是继发性闭经可伴有( )等症状以上均是下列属于阴虚血燥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瓜石汤下列属于气滞血采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血质逐渐涌痰湿阻滞证型闭经的舌脉表现为() 舌淡醉,苔腻,脉滞寒凝血染证型闭经的治法是() 温经教案,活血通经下列属于气血虚弱证型闭经治疗方药的是( ) 人参养营汤闭经的治疗原则包括( ) 以上均正确Ⅱ型闭经是指( ) 有内源性维激素产生、FSH及PRL水今正常原发闭经是指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14.16对于FSH升高≥ ( )U/L的闭经患者,由于其卵巢功能衰竭,不建议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20对于有生育要求,规范地诱发排卵 ( )个周期后未成功妊娠,或合并绘卵管问题的闭经患者或男方国素不孕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6~9下列关于激素替代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正确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人流水后闭经通常表现为腹痛或不规律出血实验室化验性激素的主要目的是探查( ) 有无恢复排卵人流术后闭经容易牵累的部位和特点,除外( ) 卵巢临床上排除妊娠后,孕激素试验可选用微粒化黄体酮( ), gd,10天200mg临床上如有周期性腹痛无出血,或仅有点滴血色,应考虑( ) 宫颈管黏连原发性闭经是指()后无月经朱潮16岁关于痛经.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几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胀痛或其他不适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是( ) 子宫组织中PG含量增高原发性痛经的表现错误的是( ) 多在月经相潮即发病痛经的治疗错误的是( ) 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激动剂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原则不包括( ) 经济性原则缓解痛经可拍打的穴位是() 三间交以下关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按揉法在命门、胃俞、关元会、三焦命治疗,局部湿热为疫,时间约30~50分钟以下关于脊柱整复手法治疗痛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瘀能够疏通腰骶部气血经脉以下关于痛经摩腹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周厚法在小线部厢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约25分钟,以下关于痛经的鉴别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 ) 痛经患者的HCG阳性,血热下降,WBC正常或稍高患者,女,痛经来医院就诊,患者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赔炎、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湿,或潮热颤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常见的几种月经病,介绍中医药治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1.前期经期延长或过多(月经过多):这是指月经周期过长,每次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可能伴有腰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活血化瘀,通经止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煎汤,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血瘀,达到止血的效果。
2.经期量少(月经不调):这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量少,有的甚至没有经血排出,常常伴有气虚的症状,例如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等。
治疗思路是益气补血,调补肝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熟地、党参、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补益气血,调整内分泌,缓解经期量少的症状。
3.经期痛经:这是指月经来潮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柴胡、川芎、丹参等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香附、柴胡、川芎等配伍煎汤,可以舒肝理气,缓解经期痛经的症状。
4.经期不孕:这是指经期周期规律,经血正常,但女性长期无法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思路是调补气血,调整肝肾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具有补气血、调理肝肾的药物。
例如,将黄芪、熟地、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卵巢功能,改善经期不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疗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治疗月经病不仅仅是通过草药煎汤的方式,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的应用,具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该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中医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方法

中医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方法女性生理周期是指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到下次月经第一天的时间间隔,一般为21到35天。
正常的生理周期与女性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方法,可帮助女性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方法。
一、食疗调理1. 调理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可选择一些有助于补血滋阴的食物进行食疗。
例如,红枣、黑豆、黑芝麻等均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调理月经过多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饮食中还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2. 调理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能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可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进行调理。
例如,茶叶、苦瓜、黄瓜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帮助平衡体内的湿气,从而调理月经不调。
二、穴位按摩调理1.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用拇指按摩此穴位,有助于调理月经不调。
按摩时,以适度的力量由浅入深,每次按摩约10分钟。
2.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央,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并拢后,用指腹轻轻按压此穴位,有助于调理月经过多。
按摩时,保持呼吸平稳,每次按摩约10分钟。
三、中药调理1. 当归:当归是中医中常用的补血药材,适合用于调理月经过少的情况。
可以选择当归片或当归颗粒进行服用,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服用。
2. 白芍:白芍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适合用于调理经血淤滞的情况。
可选择白芍颗粒或白芍片进行服用,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服用。
四、调节情绪情绪变化对女性生理周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放松身心的活动,如瑜伽、散步等来调节情绪。
五、保持规律的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女性维护良好的生理周期。
尽量保持每天规律的睡眠时间,并避免熬夜。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适当休息眼睛。
尽管中医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效果也有所差异。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

月经量过多的中医辨证治疗月经过多中医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正常明显曾多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月经过多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为寒、热、虚、实(虚、实)本病发展过程中,病由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临证中须详察,并灵活施治。
一、以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分辩虚实,虚证者重在补气、养阴或益气摄血固冲。
实证者重在活血化瘀或清热。
固冲止血,以通调冲任,脾病及肾可出现脾肾同病,经血失约,也可出现月经过多,若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崩漏。
1、气虚证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兼见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或心悸怔中,舌淡,苔簿,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而稀。
气行则血行,气虚阳气不布,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气虚失于升举,血虚外不荣肌肤,故面色晄白,皮肤不润,舌淡,苔簿,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
2.血热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盛于里,扰及血海,乘经行之际,迫血下行,故经量增多,血为热灼,则经色鲜红或深红而质稠,热雍气滞,经行不畅,故有小血块,热邪扰心则心烦,伤津则口渴,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皆邪热内盛之象。
3.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量多或持续难净,色紫黯,有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色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
证候分析:淤血内阻,络伤血溢,故经量增多,於阻胞络,新血难安,则经来持续难净,淤血凝结,则色黯有块,阻滞胞宫,则小腹疼痛拒按,色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亦为淤血阻滞之征。
二、治疗原则:治法重在摄血止血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平时宜安冲,固冲为主,血瘀者重在化瘀止血,以本病实转虚或虚实兼夹之象,慎用温燥动血,以免动血耗血,应积极治疗。
辨证施治:1.气虚证主要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簿哦,脉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月经过多
发表时间:2012-12-21T16:19:49.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辛荣荣
[导读]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ml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辛荣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月经过多。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其治法则需区分经期与平时。
经期重在止血、减少月经量;非经期则主要针对病因病机、固冲任以治本。
止血之法,应根据辨证,气虚者宜益气摄血;血热者宜清热凉血;血瘀者宜活血调经,以达到阴平阳秘、胞宫藏泻有度。
还应察病情之轻重缓急,月经量甚多时,急以止血为先,虚证可针刺隐白、三阴交,配太冲、气海、血海;或灸神阙、关元;血热或血瘀证可口服云南白药、龙血竭胶囊等。
慎用温行辛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动血耗血,加重病情。
【关键词】中医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ml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
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放环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血液病等,可按本病治疗。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
本病预后要看其出血原因,如由子宫肌瘤或血液病引起的月经过多,则单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差。
下面将月经过多的中医诊疗方法汇报如下。
1 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血量多。
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血热和血瘀。
1.1 气虚虚弱,或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大病久病,损伤脾气,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遂致经行量多。
1.2 血热素体阳盛,或恣食辛燥,感受热邪,七情过极,郁而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遂致经行量多。
1.3 血瘀素性抑郁,或愤怒过度。
气滞而致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瘀血内停,瘀阻冲任,血不归经,遂致经行量多。
2 诊断思维
2.1 辨病思维
2.1.1诊断要点
①症状:月经量明显增多,或每次经行总量超过80ml,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且连续2个月经周期或以上。
可伴有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但尚有一定的周期。
月经过多可引起继发性贫血。
②检查:盆腔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子宫体稍增大。
B超、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等其他检查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2.1.2鉴别诊断
①崩漏:与月经过多都表现为阴道下血量多,但经崩者,月经周期紊乱,非时下血,不能自止;月经过多者,经行虽量多,但能自止,月经周期尚有规律。
②瘕:可伴有月经过多,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月经量往往增多。
通过盆腔B超检查可发现子宫、卵巢的肿物,或借助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等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③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引起月经过多,但常有全身的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通过血液分析可作鉴别。
2.2 辨证思维以月经量多而周期、经期正常为辨证要点,结合经色和经质的变化以及全身的证候分辨虚实、寒热。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胞宫藏泄失职。
要根据月经情况及全身症状与舌脉辨别气虚、血热或血瘀。
3 治则思维
其治法则需区分经期与平时。
经期重在止血、减少月经量;非经期则主要针对病因病机、固冲任以治本。
止血之法,应根据辨证,气虚者宜益气摄血;血热者宜清热凉血;血瘀者宜活血调经,以达到阴平阳秘、胞宫藏泻有度。
还应察病情之轻重缓急,月经量甚多时,急以止血为先,虚证可针刺隐白、三阴交,配太冲、气海、血海;或灸神阙、关元;血热或血瘀证可口服云南白药、龙血竭胶囊等。
慎用温行辛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动血耗血,加重病情。
4 辨证论治
4.1 气虚型
4.1.1证候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4.1.2辨证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红,质清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气虚失于升提,故小腹空坠;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白。
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气虚之象。
4.1.3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4.1.4主方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升麻。
4.1.5处方举例白术9g,黄芪12g,龙骨18g,牡蛎18g,生地黄9g,白芍9g,海螵蛸18g,茜草根12g,续断12g,升麻9g。
4.2 血热型
4.2.1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口渴饮冷,心烦多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4.2.2辨证阳热内盛,伏于冲任,经行之际,热迫血行,故经行量多;血为热灼,故经色红而质稠;热邪伤津,则口渴饮冷,尿黄便结;热扰心神,故心烦多梦。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4.2.3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4.2.4主方保阴煎(《景岳全书》)加炒地榆、槐花。
4.2.5处方举例生地黄12g,熟地黄12g,黄芩9g,黄柏9g,白芍9g,山药12g,续断12g,甘草6g,炒地榆12g,槐花9g。
4.3 血瘀型
4.3.1证候经行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4.3.2辨证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量多;瘀血内结,故经色紫黯有块;瘀阻胞脉,“不通则痛”,故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
痛。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4.3.3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4.3.4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三七、茜草。
4.3.5处方举例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9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三七9g,茜草12g。
5 病程观察
5.1 在气虚证型中,若经行有瘀块或伴有腹痛者,酌加泽兰、三七、益母草;兼腰骶酸痛者,酌加鹿角霜、补骨脂、桑寄生;兼头晕心悸者,生地黄易熟地黄,酌加制何首乌、五味子。
5.2 在血热证型中,若经血黏稠有腐臭味,或平时黄带淋漓,下腹坠痛者,重用黄芩、黄柏,酌加马齿苋、败酱草、薏苡仁;热甚伤津,口干而渴者,酌加天花粉、玄参、麦冬以生津止渴。
5.3 在血瘀证型中,若经行腹痛甚者,酌加延胡索、香附;血瘀夹热,兼口渴心烦者,酌加黄芩、黄柏、炒地榆。
6 预后转归
月经过多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伴发月经周期和经期紊乱,则可发展为崩漏。
7 预防与调护
精神情绪可以影响丘脑下部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导致月经失调,经量过多。
故情绪舒畅可防止月经失调和月经过多。
同时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保持机体正气充足,也可防止月经过多。
有内科疾病者,如肝病、血液病者应同时治疗内科病。
因为这类病人的月经病是由内科病引起的,所以当先以治病为主,病愈经亦能自调。
提倡劳逸结合,尤其在经期更要适当休息。
平时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脏腑功能。
8 疗效评定
8.1 治愈月经量恢复正常,各项检查正常。
8.2 好转月经量明显减少,各项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8.3 未愈月经量仍多,反复发作发展成为崩漏。
参考文献
[1]余小苹.治月经过多方[N].民族医药报, 2005年.
[2]徐敏珠.月经过多的药物治疗[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8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