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2)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在下列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车启动时的速率为零,加速度也为零B.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C.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4.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若以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且在任意连续相等位移内速度∆相等,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变化量vA.若v∆=0,做匀速运动B.若v∆﹤0,做匀减速运动C.若v∆﹤0,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D.若v∆﹥0,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5.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C.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第5s内”指的是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6.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7.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8.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A.时间B.加速度C.位移D.速度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电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B.研究“神十一”的轨迹时,“神十一”可以视为质点C.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初这1s的时间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10.在交通出行中,人们广泛使用手机导航软件。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 讲义(含答案)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 讲义(含答案)

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关键是看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练习题1: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B.婷婷在进行思考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D.水凝固成冰练习题2: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松树苗一个月长高5 cmB.地球环绕太阳转动C.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 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知识点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2.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练习题1: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古诗词的魅力再次展现在国人面前,其中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引起了观众深刻的共鸣和感动。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参照物是()A.轻舟B.山C.舟上的诗人D.水流练习题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练习题3:小明和小红一起骑着自行车在学校,小明说“他”自己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马路上行驶的汽车B.路上的行人 C.小明的自行车D.小红练习题4:有一首歌曲的歌词中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练习题5: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月亮向东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山、地面B.月亮、地面C.山、云朵D.江水、山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件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件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 中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 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 对不动的
5、下列各例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是( D)
①飞机空中加油; 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 ③太阳从东方升起; ④彩云掩月; ⑤“手抓子弹”的奥秘; ⑥如影随行 A 、② ③ ⑥ B、 ② ④ ⑤ C 、① ③ ⑤ D、 ③ ④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汽车上站着的是小华,为什么司机和路边 的人对他的判断不一样?
3.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
以__地__面__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 看到乙车在向后退,该乘客是以__甲__车____作为 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甲__车__车开得
快。
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 绝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 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1.根据下图所示情境,讨论两个小车的运 动情况。(注:“左西右东”)
a: ①向东(右)运动 ②静止 ③向西(左)运动, 只是比风的速度慢
2.根据下图所示情境,讨论两个小车的运 动情况。(注:“左西右东”)
b:
向西(左)运动, 而且比风的速度快
3.根据下图,能否判断风的情况?
①如果小车静止,则风向 东刮 ②如果小车在向左(西) 运动,风的情况可能是: 向东 无风 或向西(只是风速比车慢) ③如果小车向东运动,则 风向可能是: 向东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练习(二)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练习(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练习(二)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3.下面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高速行驶的汽车不能作为参照物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D.为研究对象选择参照物,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所得结论都是一样的4.小明乘船去广州,睡至半夜醒了,他能判断自己乘的船是停着还是航行着的参照物是()A.他乘坐的船B.河面上的其他船只C.河水D.航标灯塔5.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6.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抓住子弹的原因是()A.子弹在空中静止不动B.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C.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D.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8.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和岸边B.岸边和行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9.甲、乙均以自身为参照物,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到乙静止不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自己应该()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D.甲、乙都向南运动10.一条船在河中逆水行驶,我们说它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房屋B.河水C.坐在船上的人D.迎面驶来的船11.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地停在车站,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乘客看到甲车未动,那么,站在站台上的铁路工人看到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B.甲、乙两车都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C.乙车未动,甲车向西运动D.甲车未动,乙车向东运动1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A.飘动的白云B.平台C.“孙悟空”D.烟雾13.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帆船,河岸B.河岸,帆船C.青山,太阳D.青山,划船的人14.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15.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或斜向北下落16.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17.在长江上,有一人乘橡皮船顺流而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18.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写在后面的横线上.①毛主席诗词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_________________②月亮在如白莲花般的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③小红坐火车快到站时,看到车站正向他扑来_________________ 19.运动会的接力赛开始了,两运动员在交接接力棒的过程中,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照物,另一名运动员应保持__________状态,容易交接接力棒.20.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自转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21.汽车拉着一辆拖车向前行驶,以拖车为参照物,汽车是___________的,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___的。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二)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二)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二)一、单选题1.关于加速度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可以越来越小D.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则加速度就大2.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9年8月8日——8月22日在山西太原举行。

本届青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承办的规模最大、参赛项目及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大型综合性赛事。

下列二青会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在柔道比赛中,判定运动员的胜负时B.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通过横杆的姿态时C.男子一万米比赛中,确定运动员在赛道中的位置时D.跳水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3.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关于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速度变化最快B.②的速度变化最快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D.④的速度变化最快4.在直线运动中,下列有关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也一定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也一定大C.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D.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5.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能当成质点的是()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时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D.研究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卫星6.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3m,3m B.3m,1m C.3m,2m D.2m,3m7.下列各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A.位移B.时间C.速度D.加速度8.以下数据表示时间的是()A.学校每天7:20准时上课B.每节课40分钟C.数学考试9:40结束D.晚自习19:30开始9.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的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杭州余杭区东西大道是东西贯通的一条交通主干道,A 、B 两汽车在同一直线上沿大道运动,且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汽车A 的加速度为23m /s ,汽车B 的加速度为23m /s ,那么,对A 、B 两汽车判断正确的是( )A .汽车A 的加速度大于汽车B 的加速度B .汽车A 一定向东运动,汽车B 一定向西运动C .汽车A 、B 的运动方向有可能相同D .汽车A 一定做加速运动,汽车B 一定做减速运动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 .研究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的位置及其变化时,可将卫星看作质点C .“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青山”D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中的“一秒”是时刻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 .路程是标量,位移的大小就是路程C .路程是指物体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的位移也一定相同4.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几种情境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火箭刚点火时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0B .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飞机经过某段时间后速度变化量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 .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6.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 .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 .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 .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7.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C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 .“第5s 内”指的是在4s 初到5s 末这1s 的时间8.测得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步比赛中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C.10.2m/s D.10m/s9.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紧急启动和突然刹车时,公共汽车内的乘客会因措手不及而失去平衡,是由于速度变化率过大难以适应的原因,下列关于速度变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率的单位为m/sB.速度变化率为0,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C.速度变化率越大,则汽车的速度也越大D.速度变化率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10.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段运动速度最大B.AB段物体做匀速运动C.CD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60km11.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空中燃放起璀璨的烟花,打出巨型“人民万岁”字样,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和观察:设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训练反馈的情景
1、发放“训练单”。
2、指导学生完成《训练单》
3、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策步规范说明。
学生能自主完成《训练单》问题;
学科长能指导小组同学相互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存在问题;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2
创设小结反思情景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应注意什么问题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物理
课题
运动的描述(二)
主备教师
闫建科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和选取。
2、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解决练习册中的疑难问题。
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取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运动的图片等。
2、指导学生归纳、反思。
3、明确课后任务。
学生能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
设计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1、小组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2、深入各学习小组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对完成导读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关注学困生进行一分钟指导策略。
4、指导学生将讨论会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学生在学科长的组织下,能主动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评价。并能对《导读单》问题小组形成共识,向全体同学展示
全班展示问题讲解
学生准备:课本,三单,笔记本。
程序
时间
创设
情境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复习
回顾
提出
问题
5
问题创设回忆生活情境
1、课前活动:讨论课本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2、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联系已学知识并结合问题产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检查预习效果
5——10
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学习情境
20——25
创设展示成果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情景
1、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成果,并讲解小组讨论结果、思路。
2、教师做好组织、指导、规范、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讨论,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分小组展示;学生代表讲解《生成单》中的问题,明确讨论的结果,能根据提示较清晰地叙述自己的思路。
问题训练小组评价
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