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治理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治理

坏保节能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7卷第3期2021年3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3-0046-00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治理王新宇(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物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物不仅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危害,还会对 工业、农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描述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以及治理手段,并对颗粒物、S02、氮氧化物的治理方法展开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s o2的吸收处理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工农业与环境都存在严重的危 害。

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作用;而当外界环境突变或大量有害气体泄露时,则会引起人 群的急性中毒。

如果大气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会 造成遗传物质突变、诱发肿瘤等严重危害,甚至威胁生 命。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也很严重,从经济角 度来看增加了生产费用,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同时 大气污染物导致的酸雨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 分溶出,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大气污 染物还会影响天气。

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高层大 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 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

目前大气污染物 可根据污染性质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也可按其存在状 态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若按形成 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 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并以后者为 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

大气 污染物的治理可从源头、产物、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处理。

本文介绍了目前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大气 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治理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颗粒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法的研究 进展。

工业废气的监测与处理

工业废气的监测与处理

工业废气成分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监测和气相 色谱检测。传感器监测可以实时监测废气成分 的浓度,方便实时控制。气相色谱检测则通过 分离和定量分析废气成分,提供详细的成分信 息。
●03
第三章 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国内工业废气排 放标准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设定了严格的 排放标准。这些标准是为了保障环境质量,限 制工业废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确保大气 污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某化工厂废气处 理案例
某化工厂废气处理案例主要涉及工厂废气处理 的过程,包括化学物质的分解和净化过程。经 验总结表明,在废气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工 艺的稳定性和效率,以确保废气处理的彻底和 彻底。
某电子厂废气处理案例
应用效果
提高空气质量
技术应用
采用先进的过滤装置
问题解决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废气处理技术创新案例
红外光谱分析 非破坏性检测 快速分析方法
工业废气成分分析方法
工业废气成分分析方法是确保环境保护和人体 健康的重要手段。质谱分析通过离子化分子质 量比进行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红外 光谱分析则利用物质分子在红外区域吸收辐射 的特性进行分析,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 法。
工业废气成分监 测技术
二氧化硫 对环境和人体有害
挥发性有机物 易导致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
造成酸雨,影响生态平 衡
各种成分的危害
二氧化硫 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
挥发性有机物 有致癌风险
氮氧化物 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植物生长
工业废气成分监测技术
传感器监测
实时监测废气成分浓度
气相色谱检测
分离和定量分析废气成分
工业废气成分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 高灵敏度 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06第六章 循环水冷却水系统 共30页

06第六章  循环水冷却水系统 共30页

(5)反渗透膜的污染
• A:膜污染的形式和机理
• 反渗透膜污染定义

膜污染是指与膜接触的料液中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
大分子与膜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因浓差极化使某些
溶质在膜表面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及因机械作用而引起的
在膜表面或膜孔内的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
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不可逆变化现象。
污;当SDI>3时,会发生污堵。
6)“水锤”现象
• 对于反渗透系统,由于设计不恰当及在开始调试阶 段,装填膜的膜壳内有大量的空气,当待处理液瞬间 进入膜壳时,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性,且瞬间不可能 完全排尽,当空气在膜壳内达到一定压力时,会突然 爆破释放,引起反渗透在膜壳内相互撞击、挤压以 及窜动,产生“水锤”现象。在反渗透系统中,水锤 的危害在于造成无法恢复的反渗透膜元件损伤 。

污染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大分子在膜表面和膜孔内的吸
附所引起的通量衰减及分离能力的降低,是造成膜通量衰
减的主要原因。但膜污染引起的通量衰减又往往和浓差极
化现象引起的可逆通量下降混合在一起,使得膜分离效果
进一步降低。
• 反渗透膜污染产生原因 • 反渗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废(污)水中的金属离
子、微生物、不易溶解的沉淀、有机污染物、生物 粘泥、胶体、油脂等长时间与膜接触,会引起膜污染, 使膜的通量及分离性能明显降低、压降升高。其原 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浓差极化 ;2)离子结垢 ; 3)金属氧化物沉积 ;4)生物污泥的生成; • 5)胶体物污染;6)“水锤”现象 ; • 7)悬浮颗粒物的污染;8)其他因素造成的污染。
(3)循环水处理
• A:补充水处理:(6方面) • 1)加硫酸处理:加酸点、加酸量、防止钢筋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运行状况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04.
第二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1.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护技术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4
理;检查水汽分离器、油雾过滤器的滤芯,按说明
5
书规定定期更换。
6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第二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现场环境巡检要求 检查进入现场的通道是否顺畅,平台、扶梯、护 栏等是否齐全牢固; 平台上的设备是否有积水,积灰,是否会进入系 统; 设备安装是否牢固,安装点是否振动;
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01
易损易耗品检查。检查含氧量、含湿量,工作是
02
否正常,并遵从相关标准或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校
03
准。对锆管、电化学氧传感器等易损易耗件以及其
04
它有一定寿命要求的器件要及时更换,否则会对测
05
量结果及最终污染排放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
7
度,注意检查仪表的进气流量,检查系统管路冷凝水
8
管壁吸附情况,及时吹扫干净。
9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3.定期检查冷凝装置。检查制冷装置工作情
况,热交换管是否堵塞,排液蠕动泵是否正常
工作,冷凝液是否正常排出,热交换器是否严
重吸附。(在冷凝过程中,水分会在冷凝通道
内挂壁,从而不可避免的形成挂壁吸附,随着
4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文件

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文件

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文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颗粒物作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空气污染防治的力度,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设置合理的空气颗粒物指标。

本文将探讨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必要性、方法及实施与管理,以期为我国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二、空气颗粒物指标概述1.颗粒物的分类与来源空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其中,PM1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排放、燃煤、机动车辆尾气、扬尘等。

2.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颗粒物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深度越深,对人体肺功能、心血管系统等造成的影响越大。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环境中,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

三、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方法1.依据国家法规与标准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空气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标准,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

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应设置颗粒物排放限值,并逐步实现减排目标。

2.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在国际上,企业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相关机构的建议,制定空气颗粒物排放标准。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原料来源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空气颗粒物减排措施。

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容量、气象条件等,确保空气颗粒物治理效果。

四、企业空气颗粒物指标的实施与管理1.监测与数据分析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厂界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空气颗粒物排放情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依据。

2.内部培训与宣传教育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提高员工对空气颗粒物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

环保设备与技术服务作业指导书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 (3)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 (3)1.1.1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 (4)1.1.2 水污染治理设备 (4)1.1.3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 (4)1.1.4 噪声与振动治理设备 (4)1.1.5 监测与检测设备 (4)1.2 环保技术服务内容与要求 (4)1.2.1 技术咨询 (4)1.2.2 技术研发与改进 (4)1.2.3 工程设计 (4)1.2.4 设备安装与调试 (5)1.2.5 运营管理 (5)1.2.6 培训与指导 (5)1.2.7 后续服务 (5)第2章环境监测设备与技术 (5)2.1 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1 颗粒物监测设备 (5)2.1.2 气态污染物监测设备 (5)2.1.3 在线监测系统 (5)2.2 水质监测设备 (5)2.2.1 水质参数监测设备 (6)2.2.2 水质自动监测站 (6)2.2.3 应急监测设备 (6)2.3 土壤污染监测设备 (6)2.3.1 土壤采样设备 (6)2.3.2 土壤污染物检测设备 (6)2.3.3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6)第3章空气净化设备与技术 (6)3.1 袋式除尘器 (6)3.1.1 设备概述 (6)3.1.2 技术特点 (7)3.1.3 应用领域 (7)3.2 电除尘器 (7)3.2.1 设备概述 (7)3.2.2 技术特点 (7)3.2.3 应用领域 (7)3.3 湿式除尘器 (7)3.3.1 设备概述 (7)3.3.2 技术特点 (7)3.3.3 应用领域 (7)第4章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8)4.1 沉淀池与澄清池 (8)4.1.1 沉淀池 (8)4.1.2 澄清池 (8)4.2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 (8)4.2.1 活性污泥法 (8)4.2.2 生物膜法 (8)4.3 膜分离技术 (9)第5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设备 (9)5.1 压缩与破碎设备 (9)5.1.1 设备概述 (9)5.1.2 常用设备 (9)5.1.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9)5.2 焚烧与热解设备 (9)5.2.1 设备概述 (9)5.2.2 常用设备 (10)5.2.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5.3 固废资源化利用设备 (10)5.3.1 设备概述 (10)5.3.2 常用设备 (10)5.3.3 设备选型与操作要点 (10)第6章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与技术 (10)6.1 吸声材料与结构 (10)6.1.1 吸声材料 (10)6.1.2 吸声结构 (11)6.2 隔声与消声设备 (11)6.2.1 隔声设备 (11)6.2.2 消声设备 (11)6.3 振动控制技术 (11)6.3.1 隔振技术 (11)6.3.2 减振技术 (12)6.3.3 振动监测与评估 (12)第7章环保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1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12)7.1.1 选型原则 (12)7.1.2 选型方法 (12)7.2 设备配置与优化 (13)7.2.1 设备配置 (13)7.2.2 设备优化 (13)7.3 设备功能评估 (13)7.3.1 评估指标 (13)7.3.2 评估方法 (13)第8章环保设备安装与调试 (14)8.1 设备安装流程与要求 (14)8.1.1 安装前期准备 (14)8.1.2 设备基础施工 (14)8.1.3 设备安装 (14)8.1.4 管线连接 (14)8.2 设备调试与试运行 (14)8.2.1 调试准备 (14)8.2.2 设备调试 (15)8.2.3 设备试运行 (15)8.3 设备验收与交付 (15)8.3.1 验收准备 (15)8.3.2 设备验收 (15)8.3.3 设备交付 (15)第9章环保技术服务与运营管理 (15)9.1 技术服务内容与方式 (15)9.1.1 技术服务内容 (15)9.1.2 技术服务方式 (15)9.2 运营管理策略与实施 (16)9.2.1 运营管理策略 (16)9.2.2 运营管理实施 (16)9.3 设备维护与检修 (16)9.3.1 设备维护 (16)9.3.2 设备检修 (16)第10章环保法规与标准 (16)10.1 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概述 (17)10.1.2 法律层面 (17)10.1.3 行政法规层面 (17)10.1.4 部门规章层面 (17)10.1.5 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7)10.2 环保设备相关标准与规范 (17)10.2.1 国家标准 (17)10.2.2 行业标准 (17)10.2.3 地方标准 (17)10.2.4 企业标准 (17)10.3 环保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与启示 (17)10.3.1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影响 (17)10.3.2 政策对环保设备的启示 (17)第1章环保设备与技术概述1.1 环保设备分类与原理环保设备是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系列设备。

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

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

DB31ICS: 13.040.40Z60上海市地方标准家标准DB31/964—2016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Control standard of particulate matter for construction(发布稿)2016-01-29发布2016-06-01实施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颗粒物控制要求 (1)5监测要求 (2)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前言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建筑施工颗粒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颗粒物监控点浓度限值、达标判定依据,以及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本市建筑施工颗粒物的控制与管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捷、段玉森、王跃、修光利、胡鸣、魏海萍、王向明、伏晴艳、张懿华、潘骏、黄蕊珠、黄嫣旻、宋钊、张晖。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6年1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颗粒物监控点浓度限值、达标判定依据、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 监督等相关规定,市政工程、干散货码头堆场等扬尘开放源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颗粒物控制与管理,当出现PM 或PM IAQI 大于300时,不适用本标准。

2.5 10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63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技术规定(试行)《上海市建筑工程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沪环保防【2015】520号)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特点 Ø 可用于处理高温气体 Ø 为了提高效率,可在挡板上淋水,形成水膜(湿式惯 性除尘器)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分离机理示意图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n 应用 Ø 一般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或炽热状态的金属或矿物性 粉尘,对于黏结性和纤维性粉尘,易堵塞而不宜采用 Ø 净化效率不高,在50%-70%,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中 的一级除尘,捕集10~20µm以上的粗颗粒 Ø 压力损失100~1000Pa Ø 制约惯性除尘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扬尘” 现象,因此现有的惯性除尘器的设计流速通常不超过 15m/s
(4)除尘器内增加水平隔板,相当于把除尘高度缩短,则 在沉降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除尘效率;
(5)将除尘室向上倾斜,则在气流仍然保持水平的条件下 ,使相同颗粒沉降所需要的沉降距离逐渐减少,有利于提 高除尘效率;
(6)将除尘室向下倾斜,相同颗粒所需第0要6章颗的粒物沉污降染控距制技离术 逐渐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n 弯管型、百叶窗型反转式惯性除尘器和冲击式惯性除 尘器一样,常用于烟道除尘
n 塔型除尘装置主要用于烟雾分离,它能捕集几个微米 粒径的雾滴,为了进一步提高捕集更细小雾滴的捕集 效率,可在净化气体出口端,塔的顶部装设一层填料 层
n 性能: Ø 冲击式除尘器,冲击挡板的气流速度愈大,流出装置 的净化气体的气流速度愈低,粉尘的携带量就越小, 捕集效率就愈高 Ø 对于反转式除尘器,气流转换力的曲率半径愈小,就 愈能分离细小尘粒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根据分级除尘效率公式,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延长除尘室长度L,则颗 粒停留时间延长,沉降距离增加,分级除尘效率和总效率 都会提高;
(2)减少除尘室高度,则在沉降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更多 的颗粒被捕获,因此提高了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3)将除尘室做宽,除尘器截面积增加,相同气体流量时 ,气流速度更慢,在除尘器内停留时间更长,除尘效率增 加;
待净化的石棉尘气量:Q=3000m3/h; 石棉尘气体的温度为:T=20℃; 石棉尘的真密度为:ρp=2200kg/m3; 在车间附近可建造重力沉降室用地的条件为:长10m,
宽2m,空间不受限制。要求对dp>30μm的石棉尘净 化效率达到100%。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n 机理
Ø 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 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 使其与气流分离
其阻力一般为50-130Pa
n 缺点
Ø 沉降室体积较大,除尘效率较低(一般40-60%) Ø 只能去除大于40-50μm的大颗粒,一般作为预除尘器使用
n 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n 假定
通过沉降室断面的水平气流分布是均匀的,并呈层流状态; 沉降室入口断面上,颗粒分布是均匀的,且在气流流动方向
50%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续) Ø 对于球形Stokes粒子
Ø 分割粒径 Ø dc确定后,雷思一利希特模式计算其它粒子的分级效率
Ø 另一种经验公式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例 题 : 已 知 XZT 一 90 型 旋 风 除 尘 器 在 选 取 入 口 速 度 v1=13m/s 时 , 处 理 气 体 量 Q=1.37m3/s。试确定净化工业锅炉烟气(温度为423K,烟尘真密度为2.1g/cm3)时的 分割直径和压力损失。已知该除尘器筒体直径0.9m,排气管直径为0.45m,排气管下 缘至锥顶的高度为2.58m,423K时烟气的粘度 (近似取空气的值) µ=2.4×10-5pa﹒s。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 技术
2020/11/24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除尘装置
n 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 Ø 湿式除尘装置 Ø 干式除尘装置
n 按分离原理分类 : Ø 重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Ø 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Ø 离心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Ø 洗涤式除尘装置 Ø 过滤式除尘装置 Ø 电除尘装置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切向速度
Ø 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分布:反比于旋转半径的n次方 此处n 1,称为涡流指数,由实验确定,一般n=0.5~0.8, 也可由下式估算
Ø 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半径
Ø 内外涡旋的界面上气流切向速度最大 Ø 交界圆柱面直径 d0 = ( 0.6~1.0 ) de , de 为排气管直径
直 (0径.太4~小0,.6压5)力D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e=
取为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 Ø 二次效应-被捕集的粒子重新进入气流
• 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 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
• 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 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n 结构形式
Ø 冲击式-气流冲击挡板捕集较粗粒子
•冲击式惯性除尘装置 •a单级型 b多级型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Ø 反转式-改变气流方向捕集较细粒子
反转式惯性除尘装置 a 弯管型 b 百叶窗型 c 多层隔板型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惯性除尘器
Ø 效率80%左右,捕集<5μm颗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
预除尘用。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
➢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 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 涡旋 ➢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 心旋转:内涡旋 ➢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 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 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 控制二次效应。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续)
Ø 比例尺寸
• 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 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 下降。因此,通常取D在150mm~1000mm。气量过大, 并联组合。 • 排出管直径愈小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
Ø 隔板之间的间距很小时,易引起二次扬尘,一般不小 于40mm
Ø 在处理高温烟气时,应考虑防止隔板变形的措施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重力沉降室设计
① 根据给定的密度和粒径计算出沉降速度 ② 根据粉尘的特点确定沉降室内气流流动速度 ③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沉降室高度H(或宽度W) ④ 计算沉降室的长度L和宽度W(或高度H)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重力沉降室设计注意事项
① 气流速度尽可能选低些,以保持接近层流状态 ② 为保证沉降室横断面上气流分布均匀,一般将进气管
设计成渐扩管形。 ③ 用于净化高温烟气,由于热压作用,沉降室的进出口
位置应低些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例题
n 某石棉厂拟建一台重力沉降室净化含石棉尘的气体。 原始的设计条件为:
•多层沉降室
•1.锥形阀;2.清灰孔;3.隔板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多层沉降室
n 多层沉降室:考 虑清灰问题,一般 隔板数在3以下。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多层沉降室
n 注意
Ø 清灰比较困难,因此,不宜处理高浓度的含尘气体, 且要设置清扫刷,定期扫灰或用水清洗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速度和压力分布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径向速度 Ø 假定外涡旋气流均匀地经过交界圆柱面进入内涡旋 Ø 平均径向速度
r0和h0分别为交界圆柱面的半径和高度,m
n 轴向速度
Ø 外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下 Ø 内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上 Ø 在内涡旋,轴向速度向上逐渐增大,在排出管底部达到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第一节 机械除尘器
n 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 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体分离的装置
n 这种除尘器构造简单、投资少、动力消耗低,除尘效率 一般在40-90%之间,是国内常用的一种除尘设备
n 常用的有:
Ø 重力沉降室 Ø 惯性除尘器 Ø 旋风除尘器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Ø 含尘浓度增高,压力降明显下降 Ø 操作运行中可以接受的压力损失一般低于2kPa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Ø 计算分割直径是确定除尘效率的基础 Ø 在交界面上,离心力FC,阻力FD
• 若 FC > FD ,颗粒移向外壁 • 若 FC < FD ,颗粒进入内涡旋 • 当 FC = FD时,有50%的可能进入外涡旋,即除尘效率为
上,尘粒和气流具有同一速度; 忽略气体浮力,粒子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纵剖面示意图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n 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W、H,处理烟气粒子的沉降距离 n 该粒子的除尘效率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第06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
旋风除尘器
n 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 的装置
n 特点
Ø 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颗粒物。工业上已 有100多年的历史。
Ø 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 力损失较大,动力消耗也较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 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