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 术前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因医生的偏好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概述:
1. 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手术计划。
2. 麻醉:通常使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 切口:在肘部做一个适当的切口,以暴露骨折部位。
4. 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或其他适当的内固定物将骨折固定在位,以确保稳定性。
6. 缝合:关闭切口,使用缝线缝合皮肤。
7. 术后处理: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抗生素,进行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步骤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了解手术的风险、益处和可能的并发症。
肱骨内上髁骨折问答题

肱骨内上髁骨折问答题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一种肘关节的损伤,常常发生于青少年。
这种骨折是由于肘关节处于半屈或伸直位时,手掌着地受伤所致。
问题:什么是肱骨内上髁骨折?
答案:肱骨内上髁骨折是指肱骨内上髁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的骨折。
问题: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答案: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症状包括肘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肘部呈靴形畸形。
触诊可发现肘后肱骨内、外髁和鹰嘴窝三个骨性凸起处有压痛。
问题:如何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
答案: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问题:如何预防肱骨内上髁骨折?
答案:预防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关键是加强锻炼,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避免外伤。
在运动或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肘关节过度弯曲或伸展,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探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肘内、外侧双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39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内、外侧双切口+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针多维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治疗。
结果经3~12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且肘关节功能均在3月内恢复,39个病例中优37例,良2例,差0例。
结论采用肘内、外侧双切口+多枚克氏针多维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可供临床参考选择。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双切口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随着目前儿童娱乐项目的增多,儿童骨折开始多发,肘部骨折占所有儿童骨折的30%,其中肱骨髁上骨折占50%~70%[1]。
由于骨折多为直接暴力致伤,往往骨折移位、关节畸形严重[2]。
如不能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易出现Volkmann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及肘部畸形等并发症。
对文献进行回顾,多采用保守治疗或采用肘后方正中切口术式手术治疗,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及技术条件以及儿童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治疗结果难以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自2007年以来,我科选择一些临床病例采用肘内、外侧双切口手术切开复位,3~4枚克氏针作断端多维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肘关节生理和功能的恢复上均能取得很满意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病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
年龄4~12岁,平均7岁。
左侧21例,右侧18例。
伸展型35例,屈曲型4例。
其中就诊较晚的18例伴有皮肤张力性水疱,26例为经手法整复治疗失败而转为手术,患肢肿胀严重。
均无合并动脉和神经断裂病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5天~15天。
1.2 手术方法术前作患肢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详细了解骨折类型以及旋转等情况。
先采用患肢抬高及临时石膏固定,所有病例均在肿胀大部分消退后实施手术。
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平卧患肢胸前位,全部病例均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双切口联合入路,内侧切口约2~3CM,外侧切口约3~4CM,内侧切口时注意尺神经的保护,暴露内外髁骨折端后仔细冲洗清理骨折端血块和小碎片,以手指触摸尺骨鹰嘴窝或冠状窝,保持骨折的解剖对位并维持;取2枚适合的克氏针由骨折远端内、外髁斜向骨折近端穿出骨皮质交叉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开题报告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背景
儿童的长骨骨折是困扰家庭和医生的常见问题,其中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儿童骨折的治疗中,手术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然而,手术治疗的选择和实施有许多方面需要考虑,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并比较不同手术方案对于恢复手功能和肱骨髁发育的影响,为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他们分为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组。
其中,第一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使用钢板内固定术,第二组进行保守治疗,采用石膏固定。
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直至功能恢复和肱骨髁发育正常。
比较两组治疗方案对于肱骨髁功能恢复和影响的差异。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加全面且科学的选择方案,在手术方法和术后康复治疗的设定上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最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
【入院时准备】
1、三大常规(血RT、大便RT、小便RT)
2、辅助检查:胸部正位双肘正侧位平片心电图
3、生化术前常规、免疫术前全套、血凝四项、乙肝患者行DNA检测
4、立即观察肢体远端血供,若不佳进入急诊手术路径
5、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消肿
6、止血药
【住院期间诊疗】
1、常规术前准备
2、手术行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作闭合复位。
3、术中注意神经探查
4、术后密切观察神经损伤及肢端血供
5、术后1-2天复查平片
6、术后2-3天更换石膏了解伤口情况
7、术后6天予以更换石膏、复片
8、有肿胀破损或肿胀剧烈者,有感染者均需预防用抗生素
9、术后使用骨生长辅助类药物、止血类药
【出院前诊疗】
1、患肢血供好,指端循环好
2、X片提示对位对线好
3、宣教出院1-2周我院骨科专科随访
4、伤口愈合好。
肱骨髁上骨折专家讲座

肱骨髁上骨折
第28页
IIa型 此型仅后侧皮质保持连续,手法复位要轻 柔,以免失去稳定。内侧皮质压缩
显著者,单靠前臂旋前固定难以预防肘内翻或携 带角丧失,有条件可经皮穿人钢针固定。
II b型 若为横断性或内侧皮质无压缩稳定骨折, 可在麻醉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尽可能屈肘>90 度,若条件不允许可暂时固定在90度位,一周后 肿消再换石膏,加大屈曲角度,或先牵引3—5天 消肿后再行整复。若为长斜骨折或内侧皮质有压 缩可依据详细情况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或 牵引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内、 外髁上2cm范围内骨折,多见 于12岁以下儿童,尤以5~8 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为儿童常 见骨折,发病率约占儿童全身 骨折26.7%。
肱骨髁上骨折
第1页
一、解剖生理
1、 肱骨髁上为坚质与松质骨交界处,结构扁薄, 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两窝间仅隔一层薄骨片, 成为应力上弱点。
第25页
(4)粉碎型:尺骨鹰咀牵引,配合手法复位。 图(10)
2、夹板固定: (1)伸直型:屈肘90-110度,固定3-4周。 (2)屈曲型:先伸肘位(40-60度)固定3 周,后逐步改为屈肘90固定2-3周。
肱骨髁上骨折
第26页
(三)注意事项:
(1)局部严重肿胀时,标准上暂不施行手法 复位,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 3-7天肿消后再整复。
肱骨髁上骨折
第29页
IIIa型 若无合并损伤处理标准与II b型骨折相同, 因软组织损伤较II b型重,骨折不稳定趋势也较前 者大,更适于牵引或内固定治疗。
IIIb型 此型骨折轻易产生原发或继发性血管神 经并发症,手法复位难度大.有风险。处理前应 详细检验和统计有没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复位 过程需注意脉搏改变。因为软组织损伤重,肢体 肿胀显著,骨折大多不稳定,复位成功应以克氏 针固定,若无闭合穿针条件,选择牵引治疗较为 适宜。手术治疗可使骨折充分复位,肘前筋膜间 室高压得到缓解,防止了闭合复位可能引发各种 严重并发症。
小儿外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小儿外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一、肱骨髁上骨折的基础知识(一)何为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之间较薄弱处发生的骨折。
发生骨折后,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多见,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二)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会出现哪些症状?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出现尺侧或桡侧的移位,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但应注意,如果骨折端刺破肘后皮肤,就会形成开放性骨折。
二、肱骨髁上骨折术前健康教育知识(一)如何诊断?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检查时会伴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在诊断中,应注意有无血管及神经损伤,观察前臂的肿胀程度,桡动脉的搏动情况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在X线片上可见骨折典型移位。
(二)治疗方法有哪些?1.非手术治疗对于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患儿,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可能会产生严重畸形或骨折难以愈合;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合并有同侧肱骨干或前臂骨折以及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
(三)术前饮食有哪些要求?(1)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遵医嘱进行食物选择。
(2)手术当天0时禁饮食,防止手术过程中呕吐或误吸。
三、肱骨踝上骨折术后健康教育知识(一)术后护理的要点是什么?(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儿意识、呼吸、脉搏、血压、四肢肌力及体温的变化。
(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手的感觉、颜色、运动等情况。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
(4)用软枕将患肢垫高,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的活动,以减轻水肿,促进肿胀消退。
(5)正确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必要时进行多柳式联合镇痛。
踝关节骨折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讨论日期:讨论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
讨论意见:***医师汇报病史:患者55岁,女,患者因“摔倒致右踝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右踝部畸形,右踝关节以远肿胀,有明显触痛,可及明显骨擦音、骨擦感,活动受限,肢端感觉、血运可,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2019-07-31佛冈中医院门诊X线示右踝关节骨折(未见报告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糖化血红蛋白:7.6(%);三大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八项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左房增大,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心包少量积液,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CT检查示右侧胫腓骨下端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右足第3、4跖骨近端骨折。
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患肢予石膏托外固定,予停用阿司匹林,予消肿、护胃等对症处理。
现患者已停用阿司匹林达1周,肿胀较前减退。
拟手术治疗。
***主治医师:诊断明确,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明显麻醉及手术禁忌,骨折端错位分离,为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极差,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肪血栓等,同意手术治疗,注意病人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主治医师:患者诊断明确,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但手术对一个患者又是创伤,需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能否耐受手术,患者基础疾病多,注意围手术期情况,防止基础疾病加重。
***主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意见,根据X片,有手术指征,患者三踝骨折,手术可采取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进行处理,内侧切口需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和神经。
***副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意见,有手术指征,患者自身条件可,无明显麻醉及手术禁忌,建议手术治疗,注意术后防止下深静脉血栓。
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
***主治医师:同意几位医师的意见,诊断较明确,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麻醉及手术禁止,应积极给予术前支持、检查、备血等术前准备,并与家属谈话,交待病情,有关手术并发症及风险,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医师刘德荣: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很少见。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屈曲和粉碎型三类。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有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图3-260。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图3-27)。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屈曲型较少见。肘并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引型骨折多属肱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型或粉碎型骨折
住院医师许开信: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和肘并节脱位鉴别
住院医师赵军: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手法整复或牵引治疗。当有血管、神经伤时,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骨折。单纯为了整复骨折很少采用手术方法。该患者手法不宜复位,关节结构改变明显,适宜手术治疗。
主任医师唐高天:就对该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意见和手术方案问题,大家发表了很多很好意见,问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是一次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好机会。下面我再谈一下个人看法,供进一步讨论与诊治参考:1、手术指征明确。2、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监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各项操作都应准确、轻柔。4、手术开始前应患肢驱血,包扎上臂止血带;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5周,逐渐练习腕关节屈伸活动,6-8周恢复负重行走。
拟行麻醉:臂丛麻醉
术前准备: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2、常规心电图检查;3、胸部正位拍片检查;4、右尺桡骨正侧位拍片。 5、普鲁卡范措施:1、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工作;2、正确、规范、精细、轻柔的术中操作及术中彻底的止血。3、术中将骨折解剖复位及妥善内固定。4、术后良好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
记录者签名: 科主任签名: 记录日期:2013/05/31
主治医师马中瑞:经治医师和各位医师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意见和手术方案我表示同意。手术的重点不在于选择何种手术切口入路及何种类型的内固定,而在于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评估病人身体状况,能否耐受麻醉,以及手术风险性的大小。术中、术后密切监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尺桡骨双骨折手术治疗指征为受伤时间不久,伤口污染较轻,手术后不会感染或术后不易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上肢多处骨折,尺桡骨间膜破裂者;手法复位失败或整复后固定困难者;陈旧性重迭旋转畸形愈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本例患者手法复位后对位对线不良,故宜手术治疗。
诊断依据:1、右侧前臂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2、查体: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及棘间无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无障碍,右侧前臂中段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压痛明显,可触及骨嚓感,闻及骨擦音,右手手指皮肤感觉略减退。3、右尺桡骨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骨折。
拟行手术:右侧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术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外一科床号:53住院号:1306495
时间:2013年05月31日地点:外一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副院长唐高天主任医师;科主任、外科主治医师马中瑞;住院医师陆勤本;住院医师赵军;住院医师刘德荣;住院医师李忠源;住院医师许开信。
姓名:刘梦圆性别:男年龄:14岁
术前诊断:右侧尺桡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