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献县

合集下载

献县发展调研报告

献县发展调研报告

献县发展调研报告献县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西南部,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县。

本次调研主要是对献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为该县提供发展建议。

一、献县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献县地处黄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宜农田和园林建设。

县内还有与豫东平原相连的丘陵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此外,献县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献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献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亟需转型升级。

目前,献县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缺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在农业方面,献县虽然有一定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基础,但仍然面临着农业产能过剩和低效益的问题。

而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献县的企业主要以小规模、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为主,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三、献县的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

献县虽然坐拥京广高速公路和漯驿绕城高速公路两条主干道,但县内的公路网密度相对较低,交通出行仍然不便。

此外,献县的铁路和航空交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献县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相对滞后。

尽管献县建有多所中小学和一所综合性医院,但受限于资源和技术水平,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

此外,献县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医疗机构的投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针对献县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大对献县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特色产业。

通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和旅游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推动煤炭和石灰石等资源的深加工和利用。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培育出一批高精尖企业。

此外,还应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服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利度。

加大对公路网的投资,完善县内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出行的便利性。

献县可行性报告编写参考

献县可行性报告编写参考

献县可行性报告编写参考献县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泓域咨询机构献县生产项目可行性报告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隶属于沧州市,北靠京津,东临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庄,是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县(市、区)之一。

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7个镇、11个乡、1个国营农场、500个行政村,总人口66万。

献县交通区位优越,106国道、307国道、石黄高速、保沧高速在境内纵横穿越,四通八达。

距黄骅港160公里、距天津新港200公里、距雄安新区80公里、距北京机场240公里。

献县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现有金丝小枣林地40万亩,年产小枣10万吨,因此享有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的美誉。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4234.1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66.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88%;流动资金767.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2%。

达产年营业收入59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4674.01万元,税金及附加75.33万元,利润总额1283.99万元,利税总额1536.42万元,税后净利润962.9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73.4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32%,投资利税率36.29%,投资回报率22.74%,全部投资回收期5.90年,提供就业职位127个。

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相关行业的相关标准。

项目承办单位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建设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审查管理部门,要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

......氮化铝陶瓷是一种高温耐热材料,其热导率高,较氧化铝陶瓷高5倍以上,膨胀系数低,与硅性能一致。

使用氮化铝陶瓷为主要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基板,具有高热导率、低膨胀系数、高强度、耐腐蚀、电性能优、光传输性好等优异特性,是理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散热基板和封装材料。

献县汉墓群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献县汉墓群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献县汉墓群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作者:白晓燕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30期摘要:通过实地勘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献县汉墓群,证实它是名副其实的河间国两汉王陵区,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科学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献县汉墓群的概况、分布、重要陵墓,然后进行价值分析,以揭示保护它的重要意义,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大遗址保护管理普遍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献县汉墓群现状保护管理对策献县汉墓群为华北平原规模最大的两汉魏晋墓群,位于河北省献县境内,地处华北平原的九河下梢,河流密布。

献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自西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建立河间国,此后,河间或为国或为郡,前后历时达700年。

其国都——乐成一直在今献县河城街南,至北魏时期,都城北迁。

隋代,河间国被废除。

献县一直为河间国的都城所在和政治文化中心,历代河间的王侯贵族多葬于此。

笔者受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委派曾率队于2011年对分布于县境内的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经研究现针对献县汉墓群的保护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敬请方家指正。

一、献县汉墓群概况与分布两汉魏晋之际,献县曾为河间国封地,因此广阔的县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汉代陵墓,是名副其实的河间国两汉王陵区,俗称献县汉墓群。

献县汉墓群是两汉魏晋时期分封的河间王陵域所在,是汉代、魏晋时期河间王、东汉追封帝后、河间王子孙、乐成侯、中水侯等两汉魏晋时期葬于今献县境内帝、王、侯陵的总称,埋葬了帝、王、侯等数十人,他们的陵域大多集中在河间国都邑——乐成(今献县河城街)周围,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两汉魏晋王陵区之一。

1996年,献县汉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调查,虽然公布的名称为献县汉墓群,然而37座陵冢均为帝、王、侯陵,是名副其实的河间国两汉魏晋王陵。

《史记》记载,(公元前178年)封赵幽王子辟强为河间王始,至刘陔因曹丕篡位,降为崇德侯止,刘姓河间王共计二十余人。

献县简介

献县简介

献县简介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西部,地处东经115°50′至116°30′、北纬38°3′至38°22′之间。

东与沧县交界,西与武强、饶阳县连境,南与泊头市为邻,北与河间市、肃宁县接壤。

县人民政府驻地乐寿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北距首都北京22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67公里,东距沧州市70公里,东北距天津市144公里。

春秋”时代,献县境属燕国,战国时代开始,县境先属燕国,后属赵,再属秦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乐成邑属鹿郡。

刘邦开国,汉承秦制,高祖六年,置河间郡而乐成属之。

汉文帝封刘辟强为河间王,置河间国。

汉景帝时复制河间国,该国辖乐成、武隧、候井、弓高四县。

乐成即今献县境域之中心。

东汉置乐成国,至魏、晋仍归河间国。

北魏后,河间一名移出县境。

隋改称乐寿。

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虽屡易其名,但一般没有失其规制,沿至明初始定其名。

抗日战争时期,献县南部的部分区域与交河县西北部分区域组成了献交县,献县东部的三个区与河间县的部分区域组建了建国县,此时献县的区域大为缩小。

1949年、1954年,献交、建国两县先后撤销,献县的范围随之扩大,但未恢复原来的规模。

1956年献县西南部的部分村庄和西北部的部分村庄,分别划归武强县、肃宁县,疆域又有所缩小。

1958年武强、饶阳两县并入,疆域又大为扩大。

1961年,武强、饶阳两县析出,献县又恢复了1956年的规模。

献县地处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经受了阜平、五台、吕梁、燕山、喜马拉雅等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四次大的海陆变迁的影响,在黄河、滹沱河的多年冲积下形成如今的平原地貌。

境内河渠纵横交织,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层淤积壤土,除部分盐碱沙地外,均适宜农作物生长。

原始植被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野生植物绝迹已久,一些野生动物也因失去其栖身之地而绝种。

生态环境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

降水量减少,水体恶化,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水资源严重缺乏。

沧州市献县自然环境概况

沧州市献县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西部,地处东经115°50′至116°30′、北纬38°3′至38°22′之间。

东与沧县交界,西与武强、饶阳县连境,南与泊头市为邻,北与河间市、肃宁县接壤。

县人民政府驻地乐寿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北距首都北京22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67公里,东距沧州市70公里,东北距天津市144公里。

2、地形地貌献县地处华北平原东部黑龙港河流域。

地势低平,西部略高于东部。

受阜平、五台、吕梁、燕山、喜马拉雅等剧烈造山运动和四次大的海陆变迁影响,在黄河、滹沱河的多年冲击下形成如今的平原地貌。

全境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2米,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层淤积壤土,除部分盐碱沙地外,均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3、气候气象献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凉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据区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献县常年降水量560毫米,年内5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月~9月;年日照2800小时,能满足各种作物对光照的需要;全县年无霜期189天,年日平均气温12.3℃。

4、水文地质献县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为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系。

区域地下水大致可划分为5个含水组:第Ⅰ含水组为浅层地下水,底板埋深30~4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0~20m,单位涌水量2.5~5m3/h.m。

第Ⅱ~Ⅴ含水组为深层地下承压水。

第Ⅱ含水组底板埋深120~22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20m,单位涌水量1~10m3/h.m。

第Ⅲ含水组底板埋深250~42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30~60m,单位涌水量5~20m3/h.m。

第Ⅳ含水组底板埋深380~550m,含水层厚度较薄,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5~3.0m3/h.m。

第Ⅴ含水组底板埋深650~960m,含水层厚度一般大于30m,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15m3/h.m。

区域浅层地下水具有易采易补的特点,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主要排泄方式是人工开采和潜水蒸发等。

我眼中的美写河北献县500字作文

我眼中的美写河北献县500字作文

我眼中的美写河北献县500字作文篇一我的家乡献县位于沧州的西部,东临渤海,北至京津,南通中原,西接河北省会石家庄,是京津冀都市圈。

我眼中河北献县很美,我们献县境内有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滹沱河,还有黑龙港河五大河流。

我们献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林业以速生杨和红枣为主,被国家命名为“金丝小枣之乡”之称。

工业特色尤为显著,被称之为“中国扣件铸造之乡”。

献王酒历史悠久,畅销全国,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

啤酒行业被评为河北省十强特色产业。

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物资源储量丰富,被称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地热富集区”。

还有明代雕刻精美的古桥“单桥”,如今成为献县的旅游景点之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群,马本斋纪念馆,素有“华北第一教堂之称”的张庄天主教主教府,也是中外游客必访的地方。

无疑这些景点给我们献县,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不胜收啊。

篇二我作为一名献县人,为了生活,离开了家乡热土,来到了他乡。

我眼中河北献县很美。

每当回到家乡时,看到我们献县发展的如此之快,心里感到非常激动和高兴。

县城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各个小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环城的公路修的笔直通畅。

城内的环境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四季如春。

一辆辆高低不等轿车,沿着交通规则行驶着。

远远望去有车水马龙的壮观景象。

各行各业的值班人员都认认真真地工作着,把汗水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文明献县,都默默付出着自己的力量。

到了农村,更是一片新天新地。

每年的四月份,子牙河两边油菜花开满大地,106国道横穿子牙河,天南海北的路人到了献县境内,无不止步观看,油菜的花香,随着微风吹过,香飘万里,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农忙季节,大型的收割机,播种机,刨地机都展示着自己的威力,乡亲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苦受累了,一切都是机械化。

村与村之间休上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网络按到家家户户,乡亲们按科学种田,产量比以前增产了,人们的生活也大大提高了,有的买上了轿车,还有的盖起了小洋楼。

献县启蒙教育地点

献县启蒙教育地点

献县启蒙教育地点
献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县城。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启蒙教育地点,它们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献县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教育地点。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献县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书籍,还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讲座等,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前来参与。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经常走进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丰富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献县的文化馆也是一处重要的启蒙教育地点。

文化馆举办了许多有益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前来学习。

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此外,献县的科技馆也是一处重要的启蒙教育地点。

科技馆举办了各种科普展览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科技馆还定期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和讲座,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献县拥有许多优秀的启蒙教育地点,它们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地点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还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这些优秀的启蒙教育地点的引领下,献县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学生们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献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献县美国留学中介加盟

献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北靠京津,东临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庄,是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县市区之一。

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500个行政村,2013年,献县总人口62万人。

2013年,献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

献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常年降水量560毫米,年日照2800小时,无霜期189天,年日平均气温12.2℃。

献县境内有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滹沱河、黑龙港河等五大河。

2013年,献县有煤、碳、石油等矿产资源。

2013年,献县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生物资源。

2013年,献县生产总值完成14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8%,较全市增速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较全市增速高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3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1%,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2%;财政收入达到6.4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09元,同比2012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9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献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献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古县——献县
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隶属沧州市的献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

历代县名多变,县境大小不等,隶属州府管辖不同。

夏商皆属冀州地。

周属幽州地。

春秋属燕国地。

战国时始有河间(今献县河城街南)之名,因地处禹贡九河之间和属国不得主而得名,为燕赵二国之地。

秦并天下后属巨鹿郡。

据史料记载,献县历史沿革大体如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河间郡,赵衍、张相如任河间守。

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置河间国,立赵幽王少子刘群疆为河间王,都乐成(今献县河城街南)。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都乐城。

死后被追封为“献王”。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置乐成国,封皇子刘党为乐成王。

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更乐成为乐陵县,追封刘开为孝穆皇。

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改乐陵为乐成县,封乐成王曹干为河间王,治乐成。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诏书?为司徒,司马融为河间王,后改封为乐成王。

北魏和平四年(公元463年),废河间国,改立河间郡,乐成属之。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乐城县为广城县。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为避皇帝杨广名讳,改广城县为乐寿县。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窦建德于乐寿(今献县县城)称长乐王,置百官,年号丁丑。

唐高祖武德元年,夏五凤元年(公元618年),窦建德在乐寿立国号曰“夏”,改元五凤。

夏存国四年为唐所灭。

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景城为镇,入乐寿,县境扩大。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7年),县筑土建城,乐寿县升为寿州。

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更寿州为献州,辖乐寿、交河二县,户五万六百三十二。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由州改为县,因汉代河间国刘德陵在此,故易名“献县”。

在近代史上,献县地名也曾有过多次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献县为三、四、五区划归了当时的临时边区县建国县。

1954年建国县撤销,所辖村庄大部分转划给了沧县、河间两县,献县的第七区、第十区,划给了当时的临时县献交县。

1949年,献交县撤销,所辖村庄有一半划归了交河和武强。

1959年,当时的武强、饶阳、献县三县合并的饶武献,后来国务院正式命名为献县。

1962年,饶阳、武强又重新从献县析出,献县保持了现在的面貌。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献县大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

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一是汉墓群,二是单桥石桥。

汉墓群中的献王陵在全国的汉墓中规模最大,而云台山汉墓是仅次于汉武帝茂陵的第二高陵。

单桥石桥则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石雕艺术,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丰富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单桥文化。

此外,还有汉代的敦陵、慎陵、毛公墓、贯公墓、乐成侯丁礼、中水侯吕马童、李忠等墓址,隋代的金城宫遗址,明清两代的牛鸾墓、陈瓒墓、张庄天主教堂等。

在献县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更是名人辈出,英才不断,先后涌现出了堪称汉朝百官表率的河间献王刘德、《诗经》的传播者毛亨、毛苌、河间国名相张衡、北齐著名数学家信都芳、北齐农学家金丝小枣培育人刘仲思、隋代经学大师刘炫、唐代开元名臣王唆、五代政治家冯道、明左都御史陈瓒、清一代文宗纪晓岚、民族英雄马本斋、哲学泰斗张岱年等英才俊杰,他们或是献县人,或在献县生活过、工作过、他们都在献县的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献县已成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地,金丝小枣的主产地,成为华北平原上正在崛起的一颗新星。

献县境内的古长城堤
在华北平原的中南部,有一条西起深州市,经饶阳、武强、献县、河间至沧县,总长200多公里的古堤,这就是古长城堤,民间俗称“长虫堤”。

古长城堤在各段的名称不尽相同,深州段叫“紫金山”;饶阳段叫“金沙岭”或“金山岭”;武强段叫“溃水堤”或“长城堤”;献县段叫“长城堤”或“长虫堤”;河间段叫“长城堤”或“马岭城”。

长城堤由武强县彭刘庄、西樊屯入献县境,经樊屯北、西丁楼南、牛坟北、砖瓦窑南、油坊北、小楼南、小陈庄南、陈坟北、八册屯北、小屯北、尹店西、小营西、边马入河间市沙河桥,献县境内长46公里。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古长城堤为大禹治水时所修。

《禹贡》云:上古时,黄河泛滥,人民苦不堪言。

禹按照舜的命令,接替他的父亲鲧去治水,采取疏通的方法“北播九河”。

据《尔雅?释水》记载,“九河”是指: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契、钩盘、鬲津。

其中徒骇河就是今天的滹沱河,它是九河最北边的一条,而鬲津河在九河的最南面。

大禹在徒骇河以北、鬲津河以南各筑起防洪堤一条。

其南堤遗址在今天的景县、东光县一带,让“九河”水只能在长城堤之间一二百里的范围内流动,而不再危害其他的区域。

所以,今天的献县一带自古就称为“九河下梢”。

历史上有关献县发生水灾的记载不胜枚举:汉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黄河在馆陶决口,淹河北四郡三十二县,乐成(献县)在其中;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夏,滹沱河泛滥,冲陷山谷,巨松拔浮于滹沱河水上,东至渤海,原隰之间皆如山积;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秋,大水,瀛州各县多淹没,民皆上高树,依大橼;唐永征五年(公元654年)六月,大雨连隆六日,滹沱河泛滥,乐寿被淹;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七月,大水。

平地水深一丈五尺,民居被淹没,溺死者不计其数;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黄河在乐寿埽决口,形成大洪灾……
洪灾过后修补长城堤是势所必然。

史书上对修补长城堤也有明确的记载。

《禹贡》记载:“禹疏九河”。

《太平寰宇记》:“此堤或云…夏禹所筑九河故堤‟”,九河故堤亦黄河故堤。

这是修建长城堤最早的记载。

《太平寰宇记》:“秦使蒙恬所筑堤的防河水于河间”。

秦时的河间即“九河之间”,河水即黄河之水。

蒙恬所筑九河北堤名叫“马岭城”,九河南堤名叫“长城岭”。

河间市有古堤长数里,叫“马岭城”,庆云县有古堤长40里,叫“长城岭”,这应当是古长城堤的原始称谓。

《汉书?沟渠志》:西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黄河在渤海(今沧州)、清河(今山东临清)、信都(今冀州)一带泛滥,丞相史孙禁欲北破“平原金堤”以泄水。

这里的“平原金堤”即指长城防洪堤。

宋仁宗时,黄河北流走大名、冀州、武强、献县、河间。

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黄河在乐寿埽(今献县陈庄镇大过村北,尤口村西,南河头乡樊屯村南)决口。

无论是“北破平原金堤以泄水”,还是“河决乐寿埽”,水灾过后必然会修补长城堤。

因此,在修筑滹沱河北大堤和根治海河之前,古长城堤一直是京津以南重要的防洪设施。

如今,献县境内的古长城堤大部分已被铲平,遗存仅有十五级乡小营村西到河间市境一段,至今已历4000多年。

献县“四十八村” 的由来
在河北省献县,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名,说他特殊,因为她不是某个村庄的名称,而是一个集体的概念,是众多村庄的合称——这就是四十八村。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是献县苦难和贫穷的代名词。

“四十八村”位于献县西部,地处滹沱河北大堤以南,滏阳河以西,滏阳河与滹沱河汇流的夹角地带。

包括张村、临河、小平王三个乡的48个自然村,“四十八村”又被称作“献县泛
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心点距县城21公里。

关于“四十八村”的情况,有一首民谣作了概括地说明:陈家庄北边挨河口,
古庄的人们卖香油。

贾庄桥有伙修桥的匠,
王庄出了个举人头。

八里庄新起桥一座,
大章赶庙是两头。

万家寨的好外出,
贾庄打盖帘儿集上卖。

文都村栽种果木树,
文大夫搬家到枝头。

李谢爱把园子种,
要吃豆角儿上堤口。

杜凌花出了同乐会,
双村南边是天平沟。

冯庄的乡亲卖山药,
抛军哨好象望天猴。

刘庄村子一掐火,
参军镇的苇子没有头。

小平王的人们编蒲囤,
祝庄有伙儿吹鼓手。

权寺出了伙儿泥瓦匠,
张支根有个李星武。

梁家庄,一个头,
三角祖先冉伯牛。

富庄有个张大炮,
张村本是九个头。

临河修起庙一座,
李家疃的当会头。

尹官的人们卖花样,
河堤南边儿是横头。

石家疃的织褥面儿,
十字大街元昌楼。

路庄常把带子卖,
王家庄的烧饼没有油。

镇上出了个“燕子李”,
关尹庄起了两座大高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