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述评 ]
什么样的大脑聪明

什么样的大脑聪明什么样的大脑聪明我们都知道,有人比我们笨,也有人比我们聪明;我们还知道,在某些特定领域执行某些特定任务——比如记忆人脸或快速进行数学心算时,有人比我们出色,也有人不如我们。
据推测,这种能力和资质的不同或许源于大脑结构的差异。
而且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某些特定任务与一些特定脑区的活性有关。
不过,大脑是如何将整个脑区的活性整合在一起的,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那么“聪明”的脑袋究竟长什么样呢?现在,研究智力的科学家首次就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研究。
脑成像研究正在揭示神经结构和神经功能如何导致个体的智力差异。
现有的结果证实了众多科学家几十年来坚持的观点:并非所有人的大脑都以相同模式运行。
智商相同的人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或许用时和准确度都相同,但是他们的脑区组合可能不同。
男性和女性在影像测试中会出现组间差异,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哪怕他们智力水平相当。
不过,新研究证实,当与智力相关时,人们大脑结构和大脑功能的差异是这些组间差异的关键,然而这也只揭开了冰山一角而已。
这些研究暗示,智力可以根据特定脑区的大小及它们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来重新定义。
更诱人的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脑部扫描就能够揭示出一个人在某些科目或者某些工种更具有天赋,这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和职业咨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对智力了解越多,越有助于人们挖掘潜在的智能并取得成功。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智力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智商测试这样的笔头测验。
心理学家利用统计学方法划分出智力的不同组成,以及这些组成在人们的一生中如何变化。
这就决定了基本上所有的心智能力测验,不管它们的内容是什么,相互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项测验中得分高的人,在其他测验中也很有可能会取得高分。
这一事实提示我们,所有的测试都有一个共同的影响因素,即一般智力因素(general factor of intelligence),简称g。
g因素对个人成功具有很强的预示作用,因而也是许多研究的焦点。
流体与晶体智力

流体与晶体智力当你想到智能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事情?智能不仅仅是事实的积累。
它还包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定义,他们用来确定我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各种方式。
不同类型的智能当你想到智力时,你可能会想到对不同学科有很多知识。
但你也可以考虑快速思考和推理能力。
这些因素代表了心理学家所说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灵活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结晶智力是指在一生中获得的知识、事实和技能的积累。
人们经常声称他们的智力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然而,研究表明,虽然流体智力在青春期后开始下降,但晶体智力在整个成年期继续增加。
心理学家Raymond Cattell首先提出了流体智力和结晶智力的概念,并与他的学生John Horn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Cattell-Horn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表明,智力由不同的能力组成,这些能力相互作用并产生整体的个体智力。
流体智力Cattell将流体智力定义为「感知关系的能力,独立于以前关系的具体实践或指导的影响」流体智力涉及能够抽象地思考和推理并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被认为独立于学习、经验和教育。
使用流体智力的例子包括解决难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智力的这一方面涉及独立于先前存在的知识解决问题和推理事物的能力。
当你遇到一个用你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全新问题时,你必须依靠流体智力来解决它。
晶本智力结晶智力涉及来自先前学习和过去经验的知识。
需要结晶智力的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和词汇考试。
晶体智力基于事实,植根于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并积累新的知识和理解,晶体智力会变得更强。
这种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
只有当你拥有的学习和经验越多,你建立的晶体智力就越多。
差异和相互关系二者之间哪个更重要?这两个智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同等重要。
例如,在参加心理学考试时,您可能需要依靠流体智力来提出解决统计问题的策略,同时您还必须使用晶体智力来回忆您需要使用的确切公式。
二者都是Cattell所说的一般智力的因素。
流体智力的名词解释

流体智力的名词解释流体智力是指个体在处理非真实的、不断变化的情境中的能力。
虽然流体智力在智力测试及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早已被广泛探讨,但其概念和内涵仍然令人琢磨不透。
本文将探讨流体智力的定义、测量、发展以及其在人类智能中的重要性。
一、流体智力的定义流体智力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较于传统认知能力,它更关注个体处理新问题、解决未知难题的能力。
流体智力包含逻辑推理、推断、抽象概括等高级认知能力,能够促使个体对新事物做出有效的应对。
相对而言,流体智力比较难以培养和改变,但在个体的早期发展阶段,适当的刺激与训练仍能对其有所提升。
二、流体智力的测量测量流体智力主要采用智力测试工具,如韦氏智力量表、瑞文司智力测验等。
这些测试通过分析个体在推理、逻辑、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得出流体智力水平的评估。
流体智力测量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可以用来判断个体的学习能力、思维敏捷程度以及面对复杂情境的应变能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智力测试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测试题目受到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智力测试中获得不同的结果。
因此,在评估流体智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文化差异和背景信息。
三、流体智力的发展流体智力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受到遗传与环境的共同影响。
研究表明,个体的流体智力在婴幼儿期时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随着成长,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并在成人阶段趋向稳定。
然而,即使在成年人群体中,通过刺激和训练也可以提高流体智力的水平。
在提高流体智力方面,早期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认知刺激,培养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助于个体发展其流体智力。
此外,持续的学习和思维训练,如阅读、推理训练等,也能够对流体智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流体智力的重要性流体智力在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面对复杂情境和新问题时的关键认知能力。
具有较高流体智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和不断出现的挑战,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的问题或任务时,能够快速分析、归纳和理解信息的智力能力。
它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流体智力受到遗传因素、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响,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提高。
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学习
和知识积累而形成的智力能力。
它主要体现在词汇、知识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记忆的特点。
晶体智力受到教育、学习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并在个体生命周期中逐渐积累和提高。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指个体的遗传基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某些基因可能与智力表现有直接关联。
环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智力水平。
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方式,从而影响智力水平的发展。
总体而言,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相辅相成,并相互影响。
流体智力在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晶体智力则体现个体的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脑功能成像技术用于检测脑部活动,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目前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电生理学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这些技术各自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脑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MRI是神经科学中最为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测量血液氧合水平的变化来间接反映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fMRI的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非侵入性。
通过对脑区活跃度的测量,fMRI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对于情绪、记忆和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然而,fMRI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大部分的脑区都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血氧响应,因此,fMRI在区分不同的脑区时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
此外,fMRI还受到许多影响因素,如背景噪声和自然波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不如预期,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另一种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是EEG。
EEG是通过检测大脑皮层中的电活动来探测脑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
与fMRI相比,EEG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和数据精度。
这意味着EEG可以监测到脑活动的微妙变化,从而使得脑活动研究更加精细。
然而,EEG也存在重要局限性。
首先,EEG不能精确地定位脑电活动发生的位置。
其次,EEG受到神经刺激的影响比较严重,例如,进行嘴部活动或眨眼的动作可能导致脑电信号产生干扰。
而且,由于采集信号涉及到头部形状和位置的变化,EEG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量。
除了fMRI和EEG,PET也是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PET通过向血液中注射具有放射性成分的药物来探测不同区域的代谢活动,从而间接测量神经元活动。
PET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别适合用于定位各种代谢病变和脑损伤等。
但PET的显著局限是其分辨率和灵敏度较低,通常需要较长的采样时间,并且需要较高的设备开销。
总的来说,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脑成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脑成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大脑成像技术宛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思维和情感的神秘面纱。
这些先进的技术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心理过程的神经基础。
大脑成像技术的种类繁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等。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脑成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比例变化,来反映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情况。
例如,当一个人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fMRI 可以显示大脑中与数学运算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的激活程度增强。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认知过程中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不同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大脑活动模式的差异。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则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追踪大脑中的代谢活动。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布和代谢情况的信息,对于研究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PET 扫描可能会显示某些区域的葡萄糖代谢率降低,提示这些区域的神经活动异常。
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它可以捕捉到大脑神经元在毫秒级别的电信号变化,对于研究大脑的实时反应和信息处理过程非常有用。
例如,在研究注意力和感知觉时,EEG 可以揭示大脑在接收到特定刺激后的早期电生理反应,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如何快速筛选和处理外界信息。
脑磁图(MEG)则是通过检测大脑神经元产生的微弱磁场来反映大脑活动。
与 EEG 相比,MEG 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大脑活动的源头。
这在研究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理解和记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脑成像技术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应用和发现。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这些技术帮助我们揭示了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机制。
教育心理学流体智力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流体智力名词解释1.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2.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各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3.同化:个体在反应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4.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6.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7.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8.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性别角色认同: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所具特征和行为的信念,是个体的性别特征自我形象,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10.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11.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1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看作外部(学生本人、学校等)或内部(自己)的原因的倾向。
包括有内归因教师和外归因教师。
13.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之间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的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2009, V ol. 17, No. 2, 349–355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述评张小将1刘昌1刘迎杰2(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南京 210097)(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330022)摘要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有助于探明智力的脑机制。
从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一般流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额叶或其他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中等正相关。
一般智力(g)因素负荷高的任务比负荷低的任务引发特定脑区更大的激活。
较早的研究发现一般智力水平个体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呈负相关,但此后的一些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技术结合起来,整合多水平(心理测量、遗传学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机制。
关键词一般流体智力;脑成像;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分类号 B845一般智力(或者g)的概念是Spearman于1904年首次提出的,通常是指对一组智力测验进行因素分析时第一个未旋转的主成分。
不同的智力测验可以根据其对一般智力的预测能力而区分为不同的g 因素负荷。
Spearman的一般智力与Cattell的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在心理测量的内容上较为相似。
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流体智力的g因素负荷甚至高达1.0(Keith & Wolfle, 1995)。
由于二者之间的相似程度较高,研究者通常将二者统合起来,称之为一般流体智力(general fluid intelligence gF)。
虽然一般智力因素可以从多个测验分数中提取,但是却没有纯粹测量一般智力的测验,每个测验都或多或少地包含除一般智力之外的特定能力。
因此,对于一般流体智力的评估主要是以较高g因素负荷的测验或任务为指标。
总体上来看,已有的研究中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评估主要有三种方式:(1)以某些公认的一般流体智力测验的成绩作为指标,如瑞文推理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卡特文化公平智力测验(Cattell’s Culture Fair Intelligence test)及修改版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中的全量表分测验(WAIS-R中的FSIQ分测验,g 因素负荷约为0.9)。
(2)以某些较高g因素负荷的任务(如抽象的图形推理任务)的成绩作为指标。
(3)也有部分的研究将包含多个子测验的IQ分数作为一般智力指标。
从实践来看,一般智力和IQ的收稿日期:2008-05-26通讯作者:刘昌,E-mail: cglew@ 差异不大,甚至可以在概念上互换;但是从统计上来看,它们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一般智力(g)是通过因素分析从多个IQ子测验中提取的共同因素,而IQ则是所有子测验分数简单相加的总和。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研究主要是以前两种方式为一般智力指标的研究。
早期关于智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智力理论、智力结构及其认知基础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更多的研究者试图借助新兴的技术手段来探索智力的神经机制。
其中,脑成像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无损伤性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总体上看,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智力的脑机制:一种是结构性成像,主要是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一般流体智力与脑结构(主要是脑体积)的关系;另一种是功能性脑成像,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来研究一般流体智力与脑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这两方面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1 一般流体智力与脑结构早在100多年前,研究者们就试图将智力与脑的大小联系起来以探讨其生理基础,虽然这一领域的研究曾饱受批评,但大量的行为研究证实了智力与人脑的大小存在较小的正相关(约为0.1~0.3)(Wickett, Vernon, & Lee, 1994)。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外部测量的头围作为脑大小的指标,容易受无关-350-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变量如头的形状、头发、颅骨的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
现代的脑成像研究则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直接测量活动状态下的脑体积,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因而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考察脑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总的脑体积或者特定脑区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的相关来实现。
较早开展的研究由于受图像分析技术的限制,主要集中于探讨总的脑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的相关。
这方面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
多数研究发现一般流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中等正相关,高于晶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的相关(Pennington et al., 2000; Raz, Torres, Spencer, Millman, Baertschi, & Sarpe, 1993; Wickett, Vernon, & Lee, 2000)。
McDaniel(2005)对考察总的脑体积与一般智力关系的脑成像研究进行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总的脑体积与一般智力的相关为约为0.33,且存在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即成人(女r=0.41,男r=0.38)高于儿童(女r=0.37,男r=0.22),女性高于男性。
但是,对于特定脑区与一般流体智力的相关,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
这些研究多数采用了基于图像体素的形态测量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 简称VBM),这种方法能够测量不连续的脑区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元——突触群,并自动将标准图像分割为不同组织部分(如灰质、白质等),空间分辨率达到毫米水平(Ashbumer & Friston, 2000)。
与临床研究发现额叶的损伤导致一般流体智力成绩下降的结论相一致(Duncan, Burgess, & Emslie, 1995),少数的研究发现一般流体智力主要与额区的灰质体积相关。
Thompson等人(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智力(g)与额区灰质体积相关显著。
在控制全脑体积进行偏相关分析后,额区的灰质体积能够较好地预测一般智力。
Gong等人(2005)以55名20至80岁的健康成年人为被试,以基于图像体素的形态测量法及立体逻辑的脑体积评估法(stereological brain volume estimation)证实了流体智力与背内侧前额皮层区(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灰质体积相关显著,而与晶体智力不相关。
即使控制年龄因素后,结果仍是如此。
但是更多的研究发现除额叶体积外,其他脑区体积(如颞叶和顶叶皮层等)也与一般流体智力有关(Flashman, Andreasen, Flaum & Berman, 1997)。
以WAIS-R中的FSIQ分测验为一般智力任务的多项研究均表明一般智力与多个脑区的体积或灰质体积相关(Andreasen et al., 1993; Frangou, Chitins, & Williams, 2004; Wilke, Sohn, & Byars, 2003)。
这些脑区包括:颞区,额区(BA9、10、11、47),顶区(BA5、7、31),前扣带回(BA32)等。
Haier等使用基于图像体素的形态测量法评估了47名不同年龄成人(18-84岁)的一般智力与不同脑区灰质与白质体积的关系。
结果证实了一般智力与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相关。
这些脑区包括:额区(BA9、46、10),颞区(BA21、37、22、42),顶区(BA43、3),枕区(BA19)。
仅有BA39区的白质体积与一般智力相关显著。
研究还发现,脑区的灰质体积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主要是顶区)(Haier, Jung, Yeo, Head & Alkire, 2004)。
此后,Haier等人进一步考察了一般智力与脑区体积相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男性的一般智力成绩与双侧额叶(BA8、9)、左侧顶叶及Wernicke区(BA39、40)的灰质体积相关显著;女性的一般智力成绩与右侧额叶(BA10)及Broca区(左侧BA44、45)相关显著。
虽然一般智力与脑区的白质体积的相关小于与灰质的相关,但女性脑区白质体积的相关高于男性(Haier, Jung, Yeo, Head, & Alkire, 2005)。
为了进一步探讨一般智力与脑结构的关系,Colom, Jung, Haier(2006a)使用相关矢量法对上述04年的研究进行了再分析。
相关矢量法(method of correlated vector 简称MCV)是由Jensen(1998)提出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一般智力因素是否与某些生理变量(如局部脑体积或皮层激活)相关。
其分析逻辑是,如果某一生理变量与g因素有关,则它与测验成绩的相关应随测验的g因素负荷的增加而提高。
再分析的结果显示,测验的g因素负荷越大,与特定脑区灰质体积的相关也越高,但是与g因素相关的脑区数量比原来的研究减少。
这些脑区包括:额区(BA47、9、10、11),颞区(BA36),枕区(BA 13、18)。
其另外一项相关矢量法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即测验的g因素负荷的增加与整个大脑灰质体积的增加有关。
被试的g因素测验结果与额区、顶区、颞区、枕区的灰质体积相关显著(Colom, Jung, & Haier, 2006b)。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虽然研究表明了总的脑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正相关,但对于特定脑区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的相关仍存在一些争议,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实验中使用的被试样本差异、图像分析的技术不同及测量的误差等因素有关。
研究更第17卷第2期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述评 -351-倾向于支持包括额区在内的多个脑区体积均与一般流体智力有关的结论。
虽然以双生子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脑区灰质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的相关可能是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Posthuma, De-Geus , Barre, Hilleke, Kahn, & Boomsma, 2002)。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训练活动也会导致脑区灰质体积的增加(Draganski, Gaser, Busch, Schuierer & Bogdahn, 2004),说明了脑区灰质体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但对于脑的体积与一般流体智力相关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无法提供明确的解释。
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假设,认为脑体积更大者有着更复杂的神经回路、更多的突触、更厚的髓磷脂,或者脑的代谢活动更有效、神经传递速度更快、脑的储存能力更强等(Deary & Cary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