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第28卷第5期2

015年10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8 No.5

ct.2015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丁越兰(1965-)

,女,山东莱西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阿依努尔·许库尔(1986-),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热依拉·依里木(1981-),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丁越兰,

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情绪智力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研究领域也是从一开始的心理学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学等若干个学科。文章对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了情绪智力对管理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智力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学;情绪智力;团队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5-0095-05

一、前 言

情绪智力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首次提出。后续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对探究个体行为的产生及行为的结果具

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1]

,因此这一研究结果促使情绪智力的研究快速地从心理学、社会学领域跨越到管理学领域,并且成为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社会学与管理学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范式与关注点是不同的。心理学重点研究情绪智力的理论内涵及测量评价方法,关注的是“什么”,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社会学重点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智力形成的影响以及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作用,关注的是“为什么”。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运行如何支持组织高绩效形成的科学。研究表

明,情绪智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因此其关注点在组织高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员工的情绪智力是如何对员工的高绩效行为起到预测和影响作用,关注的是“如何做,效果是什么”。这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最大差别,也使得管理学视

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以管理环境为背景的情绪智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缺少对此环境中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归纳与总结。这对于系统运用现有的研究结果,深入开展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阻碍。因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总结现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与

应用

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研究主要围绕着从管理决策到管理执行,从个体工作动机到创新行为,从个体情绪智力到团队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展开的,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决策是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的核心职能,决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直觉决策,即管理者根据感觉或情绪

制定决策[

3]

。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Georg

e(2000)认为领导者识别5

情绪、管理情绪等方面的能力与他们的正确决策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领导者能够较好地识别并管理好他们的情绪、情感,他们就能够利用这些情绪、情感来促进他们的正确决策的形成[4]。Gina Buon-tempo认为情绪智力和决策偏差存在显著的相关[5]。我国学者竺培梁、耿亮也提出了情绪智力对决策具有直接的效应。此外,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制定的速度和复杂程度[6]。

(二)个体情绪智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行为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为了更好地解释工作场所中人的行为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一个“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认为从个体的角度看,在同样的外部刺激下,造成个体行为改变或巩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的个性,特别是其动机与能力因素[7]。通过总结以往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发现情绪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智力有助于预测员工的工作动机

动机指的是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3]。目前,已有学者探讨动机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以情绪智力为出发点来研究动机,其目的是通过情绪智力来提高动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绩效。Christie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8]。Lee等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情绪智力对于管理者的领导动机有显著的预测效果[9]。国内学者王璐等人在服务行业调查研究时也发现,员工情绪智力通过内外动机影响员工情绪劳动,即通过内部动机影响员工深层行动,通过外部动机影响员工表层行动[10]。此外,方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内在动机会正向调节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11]。

2.情绪智力直接影响员工沟通能力的高低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实现组织绩效的关键,员工沟通能力的高低,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陈玉心提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个体拥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情况下,能够创造较好的沟通氛围,使得沟通顺畅,促进沟通目标的达成[12]。杨晓莉、苏小茵、张俊娥也发现医药、房地产等行业中员工的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13]。情绪智力对个体沟通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刘熙远通过对销售人员情绪智力、沟通能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销售人员的情绪智力对其沟通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销售人员通过对客户情绪的感知以及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沟通目的[14]。胡婷婷、刘根生、张金华在对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大学生沟通能力关系研究中解释,高情绪智力的学生会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15]。陆浩、武海燕、刘景的研究同样支持上述观点,情绪智力在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当护士跟患者的情绪实现和谐统一时,才会使沟通顺畅[16]。

3.情绪智力能够支持更多创新行为构想的产生

在员工情绪智力的高低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中,从单一个体的角度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状态通过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的拓展来影响个体创新行为[17]。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不仅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而且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工作事件,提升个体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供更多创新性的方案[18]。从领导与同事的角度来看,高情绪智力的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和团队成员的情绪,并且能够更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此情绪[19],强化领导与成员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成员与领导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产生更多的创新性的构想[18]。

4.情绪智力有助于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领导者的情绪智力差异是影响员工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吴维库、关鑫、胡伟科的研究表明,领导者的情绪智力水平对员工的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0]。Wang等人、Slaski等人、Jordan等人指出,领导者的积极情绪表达将会有效提升员工的价值观与工作热情,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完成更多工作,并提升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21-23]。Goleman认为,领导技巧与情绪智力有关,他的研究还表明,领导者的成功高达79%的比例要归功于高情绪智力,特别是在公司的高层领导者中,在决定谁才是最有功效的领导者时,情绪智力显得更重要[24]。Hooijberg等人、Davies等人、Wong等人分析验证了领导情绪智力对提升员工绩效的积极作用[25-27]。其他相关研究还发现,领导者情绪智力水平对员工的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认同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0]。

(三)团队情绪智力管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团队成为组织工作的主要方式,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队情绪智力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团队情绪智力是团队的重要特性,它对团队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绩效,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工作绩效综合观,即将绩效看作个体行为和结果的统一体[28]。而自从情绪智力问世以来,学者一致探索情绪智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别从员工和管理者的角度去研究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发现,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的工作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9]。此观点在Wong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检验[27],Rozell等人以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也证实了情绪智力与他们的销售业绩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30]。

团队情绪智力在个体情绪智力研究的基础上,以团队工作为背景,其概念是由Druskat(2001)提出的[31]。目前,对于团队情绪智力的测量有两种不同的视角和观点[32]。一是从团队成员个体角度出发,认为团队情绪智力是所有团队成员情绪智力的平均水平;二是从社会系统角度出发,将团队情绪智力作为一个整体,认为团队有其特有的特征,团队成员情绪智力水平的直接加总不一定等于整个团队的情绪智力,团队情绪智力要比个体情绪智力复杂[33-34]。研究视角的差异并不影响团队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团队情绪智力可以提高团队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团队培养团队信任、团队认同和团队效能感,对团队协作产生积极影响[35]。尤其是在团队组建初期,与情绪智力低的团队相比,高情绪智力团队的团队过程有效性较高,且能够产生更合适的团队目标,并能达成目标[36]。其次,团队情绪智力可以提高团队的绩效。研究表明,和团队成员的平均情绪智力水平低的团队相比,团队成员的平均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团队在顾客服务方面表现得更好[37],团队内部的信任水平更高[38]。高团队情绪智力更有助于团队决策过程的有效开展并得出与目标匹配并且可执行的结果[39]。

三、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

框架

正如以上所述,在管理学领域情绪智力研究无处不在。无论是个体层次还是团队层次情绪智力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情绪智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个体行为的差异。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归纳总结情绪智力通过以下方式影响组织绩效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知,管理学领域情绪智力研究的聚焦点是探讨组织绩效与其之间的关系。在个体层次上,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工作绩效的影响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其一,情绪智力直接影响个体工作绩效,即情绪智力高的员工更自信,能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乐观的态度,从而更容易实现组织的目标[40]。其二,情绪智力通过影响个体决策、领导力、创新行为、沟通能力和动机等若干个因素来影响其工作绩效。然而,在组织中个体工作绩效是组织绩效的基础,它对组织绩效的提高产生直接的作用

图1 管理学领域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框架

在团队层次,从图1可以看出,团队情绪智力也通过两个路径来影响团队绩效。其一,团队情绪智力直接影响团队绩效。研究表明,高情绪智力团队中的员工比低情绪智力团队中的员工在顾客服务方面的表现更好[41],团队内部的信任更高[38],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团队工作离不开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成员之间的观点和意见不一致,从而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此时,团队情绪智力增强团队信任和团队认同的同时,还会促进团队协作[42],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其二,团队情绪智力通过团队凝聚力、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来影响团队绩效。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聚集力,高情绪智力团队内部员工通过准确的理解和表达情绪,形成一种和谐的情感交流环境和融洽的工作氛围[43]。因此,此类团队中员工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领导对员工的向心力,以及成员对团队工作任务的忠诚度都非常高[43]。然而,团队凝聚力是一种能够预测团队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与团队绩效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团队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受到情绪智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以中介变量的形式对团队绩效发挥作用[44]。

丁越兰,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在管理学领域情绪智力的研究是应用研究,即主要关注情绪智力是如何影响工作行为实现组织绩效;其次,基于团队情绪智力视角下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成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关注的重点;最后,揭示了情绪智力影响的管理要素,对于进一步研究情绪智力在提升组织绩效的作用、路径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探索:首先,个体情绪智力与团队情绪智力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从而影响组织绩效?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其次,由于研究的侧重点存在着差异,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的测量与心理学、社会学的测量是否应该有所区别?再次,情绪智力影响个体的决策、领导力、创新行为和动机,今后是否有必要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最后,目前学者都是以情绪智力为出发点来研究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未探讨个体情绪智力的前因变量,情绪智力在中国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以及提高情绪智力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春勇,潘妍.领导情绪智力对员工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跨层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

(4):115-124.

[2] 李明岩,何贵兵.组织背景下情绪智力研究的意义[J].人类工效学,2004,10(3):52-57.

[3]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8.

[4] GEORGE J M.Emotions and leadership: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Human Relations,2000,53

(8),1027-1055.

[5] BUONTEMPO G.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cisionmaking:the impact on judgment biases[D].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2005:83-85.

[6] 耿亮.大学生情绪智力、认知智力和人格与决策偏差的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7]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7.

[8] CHRISTIE A,JORDAN P,TROTH A,LAWRENCES.Testing the links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otiv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7,13(3):212-226.

[9] LEE P C.Cognition and affect in leader behavior:theeffects of spirituality,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the motivation to lead

[D].Virginia Beach:Regent University,2005:80.[10]王璐,汤超颖,弓少云.服务业员工情绪智力、动机与情绪劳动的关系[J].经济管理,2009,31(1):86-89.[11]方雯,王林雪,冯耕中,秦娟,张燕花.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基于三类所有制

企业R&D背景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

(7):142-148.

[12]陈玉心.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80.

[13]杨晓莉,苏小茵,张俊娥.护士工作绩效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6,20(3):631-633.

[14]刘熙远.跨国公司销售人员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及销售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中南大学,2008.

[15]张金华,刘根生,胡婷婷.强化情商培养,破解就业难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52-53.[16]陆浩,武海燕,刘景.不良情绪对护患沟通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20(3):483-484.

[17]龚增良,汤超颖.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J].人类工效学,2009,15(4):62-64.

[18]段锦云,田晓明,王先辉.情绪智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3,34(8):106-113.

[19]MAYER J D,SALOVEY P.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

g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77:3-34.[20]吴维库,关鑫,胡伟科.领导情绪智力水平与领导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

(8):174-178.

[21]WANG D,TSUI A S,ZHANG Y,et al.Employmentrelationships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nemerging economy[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

havior,2003,24(5):511-535.

[22]SLASKI M,CARTWRIGHT S.Health,performance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re-

tail managers[J].Stress and Health,2002,18(2):

63-68.

[23]JORDAN P J,ASHKANASY N M,HARTEL C.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moderator of emotional andbehavioral reactions to job insecu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3):361-372.

[24]GOLEMAN D.What makes a leader?[J].HarvardBusiness Review,2004,82(l):82-91.

[25]HOOIGBERG R,HUNT J G, DODGE G E.Lead-ership complex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 com-

plex model[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23

(3):375-408.

[26]DAVIES M,STANKOV L,ROBERTS R D.Emo-tional intelligence:in search of an elusive construct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4):989-1015.

[27]WONG C S,LAW K S.The effects of leader and fol-low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performance and atti-

tudes:An exploratory study[J].Leadership Quarter-

ly,2002,13(3):243-274.

[28]严标宾,张兴贵,林知.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2013,27(12):49-51.[29]余琼,袁登华.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40(1):74-83.

[30]ROZELL E J,PETTI J.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dispositional affectivity as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insales people[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Practice,2006,14(2):113-124.

[31]DRUSKAT V U,WOLFF S B.Building the emotionalintelligence of group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81-90.

[32]ELFENBEIN H A.Team emotional intelligence:whatit can Mean and How It Can Affect Performance[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6:165-184.

[33]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York:Bantam Books,1995:90.

[34]JORDAN P J,TROTH A C.Managing emotions dur-ing team problem solving[J].Human Performance,2004,17(2):195-218.

[35]BARCZAK G,LASSK F,MULKI J.Antecedents ofteam creativity:an examination of team emotional in-

telligence,team trust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creativi-

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tecedents of team cre-

ativity[J].Creativity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19(4):332-345.

[36]JORDAN P J,ASHKANASY N M,HARTEL C E J,et al.Work 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scale devel-

opment and relationship to team process effectivenessand goal focu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

view,2002,12(2):195-214.

[37]FEYERHERM A E,RICE C 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eam performance:the good,the bad andthe ug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Analysis,2002,10(4):343-362.

[38]CHANG J W,SY T,CHOI J N.Team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erformance:interactive dynamics be-

tween leaders and members[J].Small Group Re-

search,2012,43(1):75-104.

[39]刘咏梅,卫旭华,陈晓红.群体情绪智力对群决策行为和结果的影响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10):12-24.

[40]王仙雅,林盛,陈立芸.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管理现代化,2013

(3):60-62.

[41]FEYERHERM A E,RICE C 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eam performance:the good,the bad andthe ug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Analysis,2002,10(4):343-362.

[42]罗涛,孙凯杰,罗双平,张建.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人才开发[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13-14.[43]唐春梅,王安民.团队情绪智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以团队凝聚力为中介变量[J].中国证券期货,2010

(11):57.

[44]李焓,吴银龙.国内外情绪智力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1(12):49-50.

A Review of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DING Yue-Lan,AYINUER Xukuer,REYILA Yilim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From the time of initial concept to the present,emotional intelligence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20years.The research field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ere developed from psychology to sev-eral disciplines of management.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lated to management,concluded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the management factors,and estab-lish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In the end,we proposed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Keywords:management;emotional intelligence;team emotional intelligence

(责任编辑:王晓红)

9丁越兰,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doc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多数都是情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几篇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商与人际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整体上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显著的正相关 1.问题的提出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一种能力[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交往方式产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问卷45份,有效问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2.3 施测过程测量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指导语的要求填写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郑州大学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觉情绪、调控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和人际交往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方面差异不显著。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情绪智力综述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 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35 骆思钊

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昂—On)也对情绪智力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以上的两个定义,可认为是对情绪智力较为经典与公认的定义。[1]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国心理学家也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提出的各自的观

智力研究综述

关于智力的研究综述 学虎 2015114785 摘要:本文是对多种智力研究的概括。包括了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情绪智力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综述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及测量,提出了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社会智力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智力的定义和社会智力的测量。 关键词: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 情绪智力研究: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2]。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3]。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4]。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5]。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6]。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情志力的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7]。徐小燕、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8]。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给情绪智力一个恰倒好处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 以Mayer和Salovey 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

初中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文发表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年第5期 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秦希根453003 摘要:通过对300名初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目前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属于中等偏上程度,初中男、女生情绪智力情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情绪智力显著高于男生。情绪智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情绪智力较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以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智力;英语成绩 一、引言 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没有听说的大环境,加上英语和汉语文字的巨大差异,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这样的英语初级学者,英语学习更是“如临深渊”。由此引起的学生厌学、弃学英语现象很是普遍。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20)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由此可见,新课标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不仅要将课讲好,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句话的另一种含义是,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智商),更需要的是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信心,还有合作学习能力。根据Goleman (1995),学生的学习热情、意志毅力、坚持和自我激励都不属于一般的认知智力范畴,而属于情绪智力。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需要认知智力,还需要情绪智力。而情绪智力在学习英语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为了解初中生的情绪智力状况,也为了探讨情绪智力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做了“初中生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期望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定义 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 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 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 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从这

情绪智力综述

广州大学2011-2012学年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期末作业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2111103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2111103035 骆思钊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1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

【文献综述】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1884年,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William James写了一篇题目为“什么是情绪”的文章,打开了情绪的研究大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心理学家们继续在研究这个问题,情绪的研究也经历了发生、发展到比较繁荣的过程。尤其是进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均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在教师情绪的复杂性、教师情绪的功能、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阶段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开始寻求什么形式的学校可以有效利用这种作用。在这个阶段,核心的论题为:“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必然是情感性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对教师情绪本质属性的认识局限在把情绪作为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即把情绪概念化为:“情绪是由个体心理过程(比如知觉、推理、归因或者身体变化等)所导致的,并且情绪也同时对这些过程产生影响。” 针对情绪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萨尔茨格-维滕保等人指出,更好地理解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因素的属性,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朝向更有效果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尼尔斯在研究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的作用时,也强调了教与学之间的情绪性互动。 第二阶段,研究者侧重从社会关系层面看待教师情绪,探究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教师生活的心理后效。利特尔在研究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的联系时指出:教师情绪与学校政策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并且还证明了在学校改革中有多个动力机制影响教师的情绪反应。杰弗瑞和伍德兹探讨了在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巡查时期教师情绪的社会建构过程,结果发现:由于管理者的压力造成的职业不确定性,使教师体验到焦虑、迷惑,并怀疑他们的职业能力,在这个体验中最严重的消极情绪体验是自我迷失,具体表现为感到羞辱、非人性化、亲密感丧失。同时这项研究还表明,教师为避免这种创伤性体验,倾向于把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从“职业者”转变为“技术操作者”。以哈格里夫斯为代表的“教学情绪与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对教学的情绪目标、教师与学生的情绪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定向、教师对教学改革内容的反应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承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提供能量,包括他们如何教、如何做教学计划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喜欢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 第三阶段,以扎莫拉斯为代表的研究者运用后结构主义思想对教师情绪进行了研究。扎莫拉斯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3520132.html,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作者:王羽潇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1期 摘要: 情绪智力是指与情绪活动相关的一组技能,涉及个体能够精准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以及调节和促进情绪发展的能力。情绪智力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巨大,且这种影响将持续人的一生。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此,许多学者以小学生为对象,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其他变量(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研究以及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干预等问题。 关键词:情绪智力小学生 1.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 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范慧玲(2014)以1-6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分析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明显好于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他人情绪管理能力及情绪利用能力,且自我情绪管理的水平隨着年级的增加而提升[1]。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先有后,由低到高,依次从较基础的心理过 程向较综合的心理过程发展。 此外,范慧玲(2014)还总结出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的情绪智力特点: 1-2年级:学生不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知觉水平,即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悲伤、害怕等情绪;对情绪的认知和情绪的调节大多是生理层面需要的满足;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语言和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3-4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提升,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提升,但对情绪的利用还不明显; 5-6年级:学生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对自己能力的态度反馈与评价比较在乎,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重要他人的认可;情绪表现为易冲动、不稳定,最需要情绪调节与管理方面的帮助与引导,青春前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年段。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第28卷第5期2 015年10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8 No.5 O ct.2015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丁越兰(1965-) ,女,山东莱西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阿依努尔·许库尔(1986-),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热依拉·依里木(1981-),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丁越兰, 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情绪智力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研究领域也是从一开始的心理学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学等若干个学科。文章对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了情绪智力对管理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智力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学;情绪智力;团队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5-0095-05 一、前 言 情绪智力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首次提出。后续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对探究个体行为的产生及行为的结果具 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1] ,因此这一研究结果促使情绪智力的研究快速地从心理学、社会学领域跨越到管理学领域,并且成为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社会学与管理学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范式与关注点是不同的。心理学重点研究情绪智力的理论内涵及测量评价方法,关注的是“什么”,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社会学重点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智力形成的影响以及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作用,关注的是“为什么”。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运行如何支持组织高绩效形成的科学。研究表 明,情绪智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因此其关注点在组织高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员工的情绪智力是如何对员工的高绩效行为起到预测和影响作用,关注的是“如何做,效果是什么”。这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最大差别,也使得管理学视 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以管理环境为背景的情绪智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缺少对此环境中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归纳与总结。这对于系统运用现有的研究结果,深入开展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阻碍。因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总结现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与 应用 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研究主要围绕着从管理决策到管理执行,从个体工作动机到创新行为,从个体情绪智力到团队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展开的,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决策是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的核心职能,决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直觉决策,即管理者根据感觉或情绪 制定决策[ 3] 。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Georg e(2000)认为领导者识别5 9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2. 墨顿. 亨特著,李斯译. 心理学的故事·上卷.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3. 邵郊. 生理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4.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5. 叶奕乾等.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7.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8.王甦,朱滢等. 当代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彭聃龄,张必隐. 认知心理学. 台北市:东华书局, 1997 10. 王甦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11. Dennis Coon. 心理学导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2.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3.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4.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叶奕乾主编.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6.曹日昌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17.车文博. 心理学原理.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18.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9.黄坚厚. 人格心理学. 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20.简. 斯特里劳著,阎军译. 气质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1. 高觉敷.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22.高觉敷. 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3. 秦金亮,郭秀艳. 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J]心理科学, 2003,(1). 24. 张雷. 进化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与历史.心理学报,2007,(3) 25. 陈昭燃,张蔚婷,韩济生. 经颅磁刺激:生理、心理、脑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生理科学进展, 2004,(2). 26. 单志艳,孟庆茂. 心理学中定量研究的几个问题. 心理科学, 2002,(4). 27. 林志成. 眼睛注视:独特的还是不独特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 28. 吴健辉, 罗跃嘉. 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 29. 刘强, 陈安涛,王琪等. 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8,(1)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 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幼儿 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幼 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总结关于幼儿情绪智力的理论、情绪智力量表、以及情 绪智力的应用研究,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研究及其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智力研究趋势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否的反映。 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 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情绪和情感作 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 现实生活和精神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强调人脑的认识功能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 化的心理世界,智力水平的高低也与个体未来的成功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提出 了情感智商和情商的概念, 认为情感智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职 业成功、生活成功, 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 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 , 甚至有人提出了成就的测量方程 式:20%的IQ( 智商) + 80%的EQ( 情商)= 100% 的成功。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内涵及理论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概念的最佳界定, 当推沙洛维 ( Peter Salovey) 教授和梅耶( D. Mayer) 教授的研究。最初他们认为情 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 包括审视自我和他人情绪和情绪的能力; 辨 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1997 年, 他们又对这一概 念进行了修正——“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接近或产生促 进思维的情绪的能力; 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 调节情绪和智力发展 的能力”。可见, 情绪和智力都是多元化的, 那种把情绪和智力绝对分离 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1]。情绪智力强调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 理解,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 其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部分——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 力, 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2]。 (一) 国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理论 国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智力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 Salovey 和Mayer(1990)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含3 个因素: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这三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十个变量:自己言语、自己非言语、他人非言语知觉、他人移情、调节自己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计划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改变注意方向、形成动机。1997 年两位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情绪智力觉知、表达和评估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调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情绪促进思维这四种能力的综合。情绪智力结构模型有4 个因素:反思性情绪调控,即疏导情绪、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促使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情绪理解,即分析情绪、判断它们大概的发展趋向,并理解其结果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即调动和转换情绪,并通过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认知和表达情绪,即感知和识别面部表情、图案设计及故

情绪与情绪智力的综述

情绪与情绪智力的综述 摘要:情绪是人类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智力研究是针对传统智力研究不足提出的。本文对情绪进行具体阐述,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1970、1980年代阐释人类学兴起后,开始产生越来越多具有深度描写式的民族志,探讨非西方文化中情感、情绪的意涵,在理论及文化诠释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同时,与此前“文化与人格”学派相区别,阐释主义之后的人类学不再将文化作为整体赋予个体无差别人格特征,而是关注心理情绪层面的认知与表达,使得情感、情绪研究进入人类学的视野。在新的情感、情绪与文化研究趋势下,研究者开始反省过去西方学术界二元化思考的缺陷,在多维文化研究方面思有所突破。在民族志中,对他者研究的普同性被差异性代替,追求定义式的同质化结论被个人差异多样性的开放式结构所取代。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情绪都含有以下三个部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假如要给情绪下一个大致的定义,其含义一定会涉及到人的主观情感。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从心理学角度给情绪下的定义是:“情绪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很明显,当我们对情绪进行研究时,总会涉及到个人的、主观的情感。通常,我们把这种情感描述为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温和的或是强烈的、短暂的或是持续的等等。同时,针对于具体的某种情绪,人们总是将之放置于一个情境之内,外界的情境对情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当然,情绪产生也会连带到人们生理的一些变化以及要投射为行为的发生。考虑到情绪的多种特征,美国心理学家K·T·斯托曼对情绪下了一个定义,“情绪是情感(feeling),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所以情绪是一种在互动情景下的产物,也是个人在与他人的日常生活互动中所展演的自我的一部分,具有清楚的文化意涵。个人的情绪表达,包括口语述说及肢体展演所传递的训息,是在不同的情境脉络下被赋予了情绪范畴的文化意义,并以特定的语言及论述方式来界定与形塑情绪与社会、文化意义之关系。因此,情绪的建构是关于社会生活,而不是个人内在状态的一种呈现或反射。 而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

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述评甘文斌 本文在阐述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主张应深入纵向研究,结合横向研究,加强理论模式的整合研究。 标签:情绪智力;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述评 Atkinson在上世纪50年代时就曾明确指出:人类情绪具有动机的功能,情绪体验的差异致使人们所采取的应对行为的不同。目前,随着情绪智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加工处理情绪以及情绪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能力,在人们的思维、行动以及自我调控方面,情绪智力均影响着其特点和水平[1]。不同的情绪智力的个体在行为策略的使用、应对压力的方式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2]。而自我妨碍是个体在应对如考试等评价情境所带来的压力时而采取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行为策略,事实上也是个体处理自己消极情绪,并使其合理化的一种方法或体现。因此,为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水平以及减少自我妨碍行为的产生,就应该理清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的定义 1、情绪智力的定义 Mayer &Salovey指出情绪智力包含如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情绪的知觉与识别,主要指情绪系统中的认知和输入信息;其次,情绪对思维具有促进作用,主要指使用情绪对认知加工的促进作用;再次,有关情绪的理解与推理,主要指情绪认知的加工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情绪信息的加工;最后:情绪的管理,主要指情绪的自我管理和他人情绪的管理[3]。 2、自我妨碍的定义 Berglas和Jones(1978)认为自我妨碍是指个体在任何成就情境中的任何能够增加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以避免或减弱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行为和选择[4]。 二、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 1、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作用 杨丽的研究结果指出: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而自我妨碍的行为则越少[5]。Ciarrochi和Deane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面对压力和负面的生活事件时,个体在情绪智力维度中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越高,其自杀的想法也就越少;个体的情绪知觉能力越强,其情绪敏感度也随着增强,其无助感、抑郁感以及自杀的倾向性也就更加明显[6]。

自我效能感 文献综述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文献综述 一、前言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影响、形成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深入对该理论的探索运用,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界定、影响及其形成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涛、戚立夫)”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即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方向,并且对于同一活动,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对活动的坚持能力不同。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容易把困难估计的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担忧与畏惧,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相反。 (3)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对新行为的获得类型、获得速度有所不同以及对于习得行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活动时情绪较高,表现的较为轻松,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相反。 3.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 (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断的成功会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同时,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经验。即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持久。 (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因而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

心理专家解读情绪智力

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由于情绪、情感、感情、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8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积累了大量与情绪智力密切相关的研究资料。那么什么是情绪智力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理解情绪智力呢?情绪智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正确解读情绪智力(EI) 拥有高EI并不仅仅意味着“做个好人”,在关键的战略时刻,个体有时还得扮演“黑脸”的角色。拥有高EI并不意味着个体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相反要对情绪进行管理,使之能适宜、有效地表达,使人们能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顺畅地工作。 在EI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在EI上并不比男性更聪明,反之亦然。研究发现:女性一般能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更富有同情心,更擅长人际交往;男性则更自信,更乐观,更能适应环境以及能更好地应付各种激变。客观地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EI上均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一些人虽富有同情心,但却缺乏处理自己苦恼的能力;而另一些人虽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细微变化,但对别人的情绪反应却“呆若木鸡”。 EI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与IQ不同的是(IQ在十几岁以后就不太变化),EI的水平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以不断地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对人的EI水平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随着个体越来越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更善于激励自己以及共情能力的增强和社交技巧的不断丰富,人们在EI上的能力表现也不断地得到提高。用一个老套的字眼来形容这种变化就是“成熟“。 由于EI可经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而不断提高,因此拥有高EI并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你不但应该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应不断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EI。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及开展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EI。情绪智力的本质 来自个性情感特质的智力,它的本质是:在情境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动起此刻真正有利于把握事态的情绪。这个尺度把人的非知识智力分成了层次。有一种通俗、实用但不太科学的理论把它叫做情商。其实这种“智力”的一个来源是基因特质,其次就是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所谓环境就是“自我”人格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交相作用。个人经历就是《当和尚遇到钻石》作者所说的“铭印”(我的《衡量人生的三杆大秤》的第三杆)。 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命运,自做的与天生的。那些提升情商的技巧基本都是虚妄的假设,因为“铭印”是绕不过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我对人生承担责任的一种铁定方式。 情绪的正常反应模式既然是这些因素决定的,因此它就不是正常理性容易控制的。理性对情绪的控制总是在情绪发生之后,只能是后事之师,是一种弥补。 但我的发现,这个“弥补”还是可以前移。这个前移并没有改变情绪发生的本质,但在输出表现方面还是提升了情绪智力。这就是智慧见地的积累!(这可能类似佛教所说的几种“识”)这个理性前移的原理是:智慧见地对诱发情绪的情境做出了宽、深、远的“解释”。当这些见地存在的时候,情景与情绪中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短路了目光短浅的焦虑、怨恨、怀疑和报复的动机。 就像实力和自信可以提升人的情绪忍受力一样,智慧也可以让人变得沉着冷静。当有一点,这绝不是技巧!提升这个东西快不了。 看一个人的智慧,不必听他说什么大道理,只须看他的情绪模式。那些小脸子的人,即使再聪明也成不了气候;那些情绪来去自如的人,可包藏大奸;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见不到底的仁者。 北京婚纱摄影工作室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北京婚纱摄影北京8090后婚纱摄影工作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