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中成药.123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一、解表中成药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冒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二、清热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温里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四、理气中成药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复方羊角胶囊(片) 金石清热颗粒 牛黄清火丸 牛黄清胃丸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上清丸(片) 万氏牛黄清心丸(片) 新癀片 熊胆胶囊 炎立消片 熊胆开明片 穿心莲胶囊(片) 清热解毒颗粒(胶囊、软胶囊、片) 板蓝根颗粒(片、口服液) 比拜克胶囊 冬凌草片 复方双花颗粒(片、口服液) 金莲花胶囊(片) 金莲清热颗粒 抗病毒颗粒(胶囊、片、口服液) 抗病毒注射液 蓝芩口服液 莲必治注射液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注射液 石龙清血颗粒 万应颗粒(胶囊) 西黄丸(胶囊) 新清宁片 肿节风片 肿节风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保济丸 藿香正气水 保济口服液 辟瘟片
1 . 4 . 1 . 2 温中除湿 甲类 乙类
1 . 4 . 2 回阳救逆 甲类 1 . 4 . 3 益气复脉 甲类 乙类
1 . 5 化痰、止咳、平喘剂 1 . 5 . 1 温化寒痰剂
甲类 乙类
1 . 5 . 2 理肺止咳剂 甲类 乙类
1 . 5 . 3 清热化痰剂 甲类 乙类
1 . 5 . 4 润肺化痰剂
2 . 2 温经理气活血剂 甲类 乙类
3 肿瘤用药 3 . 1 抗肿瘤药 甲类 乙类
3 . 2 肿瘤辅助用药 乙类
4 妇科用药 4.1 理血剂 4 . 1 . 1 理气养血剂 甲类 乙类
4 . 1 . 2 活血化瘀剂 甲类 乙类
4 . 1 .3 止血剂 乙类 4 . 2 清热剂 4 . 2 . 1 内服药
△ △
△ △ △ △ △ △ △ △ △
△ △
△ △ △
36 37 38 39 40
芪蓉润肠口服液 润肠宁神膏 舒秘胶囊 通便灵胶囊 一清颗粒(胶囊)
△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l 62 63 64 65 ★ (5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74) 76
中成药理气剂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理气剂的合理使用
理气剂是以枳实、陈皮、厚朴、沉香、乌药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中成药。
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
临床以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胸胁胀痛、游走不定、情绪抑郁、月经不调或喘咳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证。
行气剂可分为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等。
气滞证可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或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
例如丹栀逍遥丸、逍遥丸(颗粒)、胃苏颗粒、元胡止痛片(颗粒、胶囊、滴丸)、三九胃泰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片)、妇科十味片。
2.降气剂适用于气机上逆之证。
症见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
例如苏子降气丸。
注意事项:⑴理气药物大多辛温香燥,易于耗气伤津,助热生火,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⑵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应慎用。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理气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一、理气药的定义和意义理气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调理人体气机的药物。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正常运行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贯穿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药的作用就是帮助恢复和维持气机的正常运行,消除气机阻滞引起的疾病。
二、常见的理气药1. 木香:木香是一味具有温中理气作用的理气药。
它能够舒缓腹胀、胸闷等症状,促进气机畅通。
常常被用来治疗脾胃气滞、胸腹胀满等病症。
2. 陈皮:陈皮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之一。
它能够行气化痰、理胃止呕。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采用陈皮来治疗。
3. 枳实:枳实是一种能够行气宣阳的理气药物。
它有橘皮,苦橙一类药物的气味,能够行气健胃,有清气和降逆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枳实常被用来治疗痰湿凝滞、胃脘痛等症状。
4.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味温性而毒药,具有理气作用。
它能够行气、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淤血、气机不畅引起的痛证。
三、理气药的临床应用理气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滞、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等导致的各类病症。
例如,胸胁胀痛、腹胀、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采用理气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胸痹时,常用理气药与活血药结合应用,既能疏通气机,又能活血通络。
以柴胡、丹参为主的方剂,经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痛、心悸、气急等症状。
在治疗痞满的时候,常用辛散解郁的理气药物。
如枳实、木香等,通过行气宣郁,消除胸腹部的痞满感,起到冲破气机阻滞的作用。
四、理气药的调理方法理气药在内服和外用上的调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在内服上,常用煎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外用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贴敷、熏蒸等,通过通过皮肤渗透或吸入药物,起到理气的作用。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六、骨伤科用药 189 接骨续筋 190 接骨续筋 191 活血化瘀 192 活血化瘀 193 活血化瘀 194 活血化瘀 195 活血通络 196 活血通络 197 活血通络 198 祛风活络 199 祛风活络 200 祛风活络 201 祛风活络 202 祛风活络 203 补肾壮骨 接骨七厘散(丸、片) 伤科接骨片片剂 云南白药(胶囊、膏、酊、气雾 剂) 活血止痛散(胶囊) 七厘散(胶囊) 消痛贴膏 颈舒颗粒 颈复康颗粒 腰痹通胶囊 舒筋活血丸(片) 狗皮膏 骨痛灵酊 通络祛痛膏贴 复方南星止痛膏贴 仙灵骨葆胶囊(片)
(十二)消导剂 112 消食导滞 保和丸(颗粒、片) 113 消食导滞 六味安消散(胶囊) 114 消食导滞 小儿化食丸(口服液) (十三)治风剂 115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丸(散、颗粒、 片) 116 平肝息风 松龄血脉康胶囊 117 平肝息风 丹珍头痛胶囊 118 祛风化瘀 正天丸(胶囊) 119 养血祛风 养血清脑丸(颗粒) 120 养血祛风 消银颗粒(片) 122 祛风通络 华佗再造丸丸剂 123 祛风通络 小活络丸 124 祛风通络 复方风湿宁胶囊(片) (十四)祛湿剂 125 散寒除湿 126 散寒除湿 127 消肿利水 128 消肿利水 129 消肿利水 130 清热通淋 131 清热通淋 132 化瘀通淋 133 扶正祛湿
157 清热解毒 158 清热解毒 159 行气破瘀 (三)扶正剂 160 养血理气 161 益气养血 162 益气养血 163 滋阴安神 164 滋阴安神 (四)散结剂 165 消肿散结 166 活血化瘀 167 活血化瘀 168 活血化瘀
妇炎消胶囊胶囊:每粒装0.45g 金刚藤糖浆 保妇康栓栓剂:每粒重1.74g 艾附暖宫丸 乌鸡白凤丸(胶囊、片) 八珍益母丸(胶囊) 更年安片(胶囊) 坤泰胶囊 乳癖消颗粒(胶囊、片) 桂枝茯苓丸(胶囊) 乳块消颗粒(胶囊、片) 宫瘤清胶囊(颗粒)
内科常用中成药--补虚剂、和解剂、理气剂

6
参苓白术散
补脾胃,
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7
薯蓣丸
调理脾胃,
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
38
理
气
疏
肝
药
四逆散
透解郁热,
疏肝理脾
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痢疾,症见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泻痢下重
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
39
左金丸
泻火疏肝,
和胃止痛
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黄连、吴茱萸。
40
气滞胃痛颗粒
理气疏肝,
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柴胡、醋延胡索、枳壳、醋香附、白芍、炙甘草。
17
麦味地黄丸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
18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19
左归丸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36
调
和
肝
脾
剂
逍遥颗粒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20种理气的中药偏方

20种理气的中药偏方中医中的“理气”指的是调理身体气机、畅通气血运行的一种方法,主要目的是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中药理气的偏方主要有:1. 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壳、人参、甘草、生姜。
2.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3.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4. 橘红丸:当归、川芎、黄芩、柴胡、甘草、麻黄、杏仁、枳实、陈皮。
5.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肉桂。
6. 苏子术安丸:苏子、白术、茯苓。
7. 随身丸:柴胡、青皮、金银花、菊花、薄荷、当归、枳实、半夏、生姜、甘草、白芷。
8. 广卓清胃颗粒:枳实、厚朴、泽泻、神曲、豆蔻、木香、丁香、草果、白扁豆。
9. 厚朴三物汤:厚朴、陈皮、枳实。
10. 龙胆泻肝汤:龙胆、黄芩、栀子、木通、大黄。
11. 舒肝理气汤:柴胡、白芍、柿子、枳实、茯苓、川芎、炙甘草、半夏、生姜。
12. 阳和汤:桂枝、黄芩、当归、牡丹皮、苍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
13. 逍遥散: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炙甘草、香附、枳壳、青皮、防风、姜黄、菊花、山楂、夏枯草。
14. 清热解毒汤:黄芩、黄连、栀子、赤芍、生地、丹参、甘草、白茅根、荆芥。
15.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炙甘草。
16. 陈皮柿蒂汤:陈皮、黄芩、栀子、柿蒂。
17. 木香消食汤:陈皮、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炙甘草、生姜、桂枝。
18. 桂枝汤:桂枝、炙甘草、白芍、生姜、大枣。
19. 调胃承气汤:茯苓、白术、半夏、黄芩、炙甘草、生姜、大枣。
20 青皮汤:青皮、枳壳、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总之,这些偏方都有调理身体气血的作用,但各人身体状况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人,还需咨询医生后再行使用。
健脾疏肝理气的中成药

健脾疏肝理气的中成药关于《健脾疏肝理气的中成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脾胃舒肝理气的中药方剂也是比较多的,平常日常生活之中假如出現心情低落,出現欠佳的心理状态,或是是饮食搭配降低,出現抑郁症,出現腹胀等病症,此刻能够根据健脾胃舒肝理气的中药方剂来开展调养和医治,例如加味逍遥丸便是普遍的那样的一种中药方剂,它有益气养血调理月经,疏肝健脾的功效。
健脾胃舒肝理气的中药方剂1、加味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的关键作用是疏肝健脾、益气养血调理月经,一般常常用以改进女士月经不调。
可是非常值得提示的是加味逍遥丸能医治由脾虚肝气郁结造成的胸闷气短很慢、头昏、食欲不佳等病症,要是对症治疗,不管男人女人都能够服食。
针对肝郁气滞造成的闹心、失眠、乃至性欲下降都能够服食加味逍遥丸来改进病症。
2、舒肝理气丸舒肝理气丸和加味逍遥丸一样,都是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是着重点有所区别。
前面一种关键对于由心态造成的肝气郁结不舒,而后面一种侧重于由脾虚造成的肝气郁结。
舒肝理气丸的主要成分是甘松、黄芩和延胡索,甘松能理气止疼,黄芩疏肝理气,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因此服食舒肝理气丸可以舒肝理气。
但它做为药品,假如长期性吃得话最好是定期到医院复诊。
3、开胸顺气丸开胸顺气丸的关键作用便是助消化温胃、理气止疼。
针对消化不良、气郁造成造成胸闷气短腹胀、食欲不佳、呃逆恶心想吐等病症的群体,适合服食,实际效果非常好。
开胸顺气丸做为药品,价钱很低,大约在7元上下,有的药房可能有出售,一些可能沒有。
假如需要的群体能够考虑到在网络上靠谱药房选购,要提示的是此药孕妇禁止使用。
4、柴胡舒肝丸柴胡舒肝丸的关键作用与功效便是疏肝理气、理气止疼。
黄芩舒肝散与加味逍遥丸对比,都是有舒肝理气的实际效果,前面一种行气功效目的性更强,后面一种除开行气还能够健脾胃益气养血。
二者还可以一起服食。
中医学说“血少”的人不宜吃柴胡舒肝丸,这儿的血少含意就是指肾阴虚,由于黄芩温性,肾阴虚的人吃多了易上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证与分类
理 气滞 行气 —脾胃、肝、胸中气滞等;
气 中
胁痛、胀闷,疼痛,部位不定(游走性)
成 气逆 降气 —肺、胃气逆证;
药
咳喘、呕吐、嗳气、呃逆
• 气滞证 • 主要为气机郁结所致,治宜行气解郁,
可选用行气类中成药;
• 气逆证 • 由气的升降失调所致,治宜降气平冲,
可选用降气类中成药。 • (气机升降出入反常,应降不降,气机上
逆,或横逆的病理变化。)
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理气中成药宜于实证;
2.理气药物大多辛温香燥走窜,易于耗气伤 津,动血及动胎之弊,阴虚火旺者以及孕 妇等慎用;
3.气滞而兼气逆者,宜行气与降气并用;兼 气虚者,则需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逍遥丸
【药物组成】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薄荷
温肺化饮。 • 甘草—调和诸药。
比较附子理中丸和香砂养胃丸
臣:香附-行气止痛——气中血药 元胡-活血止痛——血中气药
重在止痛
佐:枳壳-理气和胃
使:炙甘草- 调药和中
气滞胃痛胶囊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临床运用】
• 辨证要点: • 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胃痛,症见胃脘胀
痛,痛窜胁背,气怒痛重,嗳气纳少, • 大便不畅,脉弦有力等。 • 现代应用: • 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切除术后综合
薄荷-- 疏肝解郁透热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逍遥丸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血虚所 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
减退、月经不调等。
肝郁
肝主疏泄 肝藏血
脾虚
血虚
木不疏土 土壅木郁
脾主生血统血
逍遥丸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肝郁脾虚血虚证。 ◎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
理气剂中成药
Hale Waihona Puke 一、理气类中成药概念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能疏畅气机, 以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为主的中成药, 称为理气类中成药。
二、病因病机
a.外感六淫之邪 肺气失宣(不畅) 胸中气滞; b.情志失调“思伤脾”、“怒伤肝” 脏腑气机失调; c.饮食不节、劳倦内伤 脾胃气滞;
气机失调 痰、食、湿、血、火等郁滞
(2)加味逍遥丸
◎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 ◎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 功能主治: • 舒肝清热,健脾养血。 • 用于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倦怠食少,月
经不调。
气滞胃痛胶囊
【药物组成】 柴胡 香附(炙) 白芍 延胡索(炙)
枳壳 炙甘草
气滞胃痛胶囊
【处方分析】
君:柴胡-疏肝解郁
香砂养胃丸
【处方分析】
砂仁、厚朴、豆蔻-- 温中行气,化湿止呕
广木香、香附、枳实、陈皮-- 行气消胀除满 理中焦之气
藿香、半夏-- 化湿和胃止呕 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和中
理脾和胃止呕
【配伍特点】
◎行气温中,化湿和胃 ◎以行气化湿为主,兼以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
【功能】
◎温中和胃。 【主治】
◎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 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 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逍遥丸
【处方分析】
君:柴胡-- 疏肝解郁 疏肝柔肝——肝 臣:白芍-- 养血柔肝 郁
养血和血——血 当归-- 补血和血 虚 佐:茯苓-- 健脾利湿 补气健脾——脾弱 白术-- 健脾燥湿
疏肝气 以调肝之 用, 养阴血 以补肝之 体,恰合 肝体阴用 阳之性
⑴与柴芍相伍,疏肝理脾,抑木扶土 ⑵与归芍相配,资助后天气血生化
应用: • (1)肝胃不和之胁痛: • 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胃脘胀闷,食后加 重,苔白腻,脉弦滑。 • (2)肝胃不和之胃脘痛: • 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食后痞满 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 (3)肝气郁积之郁证: • 精神抑郁,喜太息,胸闷胁痛,腹胀便
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 • (4)肝气郁结,冲任失调之月经不调: • 经期紊乱,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
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者。
【注意事项】 ◎肝胃郁火、胃阴不足所致胃痛者慎用; ◎本品含活血行气之品,孕妇慎用; ◎忌食辛辣油炸食物; ◎忌气怒,宜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加重病情。
香砂养胃丸
【处方】 木香 香附(醋制) 陈皮 枳实(炒) 厚朴(姜炙) 砂仁 豆蔻(去壳) 半夏(制) 广藿香 白术 茯苓 甘草
经期腹痛,腹胀便溏,舌暗,脉弦细。
逍遥丸
【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 ◎慢性胰腺炎、胆囊炎、 ◎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属于肝郁脾虚血虚者。
逍遥丸
【不良反应】
◎临床报道有患者在连续服用本品后出现头昏、身 倦、嗜睡、恶心、呕吐、心慌、血压升高等症状; 有报道有患者在常规服用本品后引起白带过多的报 道; 【注意事项】 ◎凡肝肾阴虚所致的胁肋胀痛,咽干口燥,舌红少 津者慎用; ◎忌食辛辣、生冷食物,饮食宜清淡;
【附药】 (1)丹栀逍遥丸
◎组成: ◎牡丹皮、白芍(酒炒)、白术(土炒)、 ◎栀子(炒焦)、当归、薄荷、柴胡(酒制)、 ◎茯苓、甘草(蜜炙)
丹栀逍遥丸
• 功能主治: •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 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
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 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 【剂型及性状】 • 该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
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附子理中丸
• 【功能主治】 • 功能:温中健脾 。 •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
泻,手足不温 。 • 【用法用量】 • 口服,水蜜丸一次6丸,大蜜丸一次1 丸,
一日2~3次。
附子理中丸
• 【组方分析】 •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香砂养胃丸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寒湿中阻,气机不畅证。胃脘疼 痛,痞满,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 四肢倦怠,大便稀溏,口淡,舌淡苔白腻 ◎现代应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属于寒湿中阻,气机不畅者。 ◎注意事项:湿热证不宜使用;气虚者慎用。
附子理中丸(了解) • 【成分】 • 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