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运输系统

合集下载

铁路运输网络

铁路运输网络
提供货物装卸、编组、转运等 服务。
编组站
对列车进行编组、解体和改编 ,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节点。
车辆段
负责列车检修、维护和保养的 场所。
机车车辆
电力机车
使用电能作为动力,具有较高 的效率和环保性。
内燃机车
使用柴油或汽油作为动力,适 用于不同种类的铁路线路。
动车组
由多辆机车和车厢组成的列车 ,具有较高的速度和载客量。
铁路运输网络的运营与管理
运营模式
国有化运营
国家拥有铁路网络的所有权,通过铁路总公司或类似机构进行运 营管理。
私有化运营
铁路网络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分离,由私人企业进行运营。
公私合营
国家与私人企业共同拥有铁路网络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共同参与 决策和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规章制度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铁路 运输安全。
铁路货物运输还具有较好的环保性, 能够减少公路运输产生的废气和噪音 污染。
旅客运
旅客运输是铁路运输网络 的另一重要功能,承担着 大量旅客的长距离出行需 求。
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铁路 旅客运输在速度上有了大 幅提升,缩短了旅行时间 。
ABCD
铁路旅客运输具有安全、 舒适、便捷的特点,能够 满足人们出行的基本需求 。
在铁路建设中注重环境保 护,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 坏,促进铁路与自然环境 的和谐发展。
绿色出行理念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 旅客选择铁路出行,降低 交通碳排放,助力实现可 持续发展目标。
06
CATALOGUE
铁路运输网络案例分析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01
清朝时期
中国铁路始于清朝末期,最早的 铁路由外国人修建,用于运输和
亚洲

旅客运输组织复习题要点

旅客运输组织复习题要点

旅客运输习题集第一章第一节旅客运输的特点和任务重点掌握:旅客运输的特点了解:旅客运输的任务和原则第二节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掌握:我国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第三节我国旅客运输系统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略)第四节国外客运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略)第五节客运交通行为理论重点掌握: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客运出行分析的假设条件了解:交通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交通行为模型的应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一般消费者选择行为一样,其研究的基础是微观经济学__________理论。

2、旅客运输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旅客在旅行上的需求,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至目的地,并保证他们在旅途中得到舒适、愉快的物质与文化的优质服务。

3、铁路运输方式可细分为_______铁路、______铁路、______铁路、______铁路和轻轨等。

4、交通运输系统按运输对象分为和两个子系统。

按作用与运距分有、与三部分。

按运载工具及方式分,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和管道五个系统组成,而现代化旅客运输系统,则由前面的四种运输方式组成。

5、公路运输可分为______ 、_____ _。

二、选择题1、旅客运输的服务对象包括( )。

A.旅客B.行李C.包裹D.邮件E.货物2、客运站舍的位置宜设在客流易于( )处,使旅客便于换乘不同的交通方式。

A.聚集B.集散C.分散D.疏导3、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 )来承担。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4、旅客在旅行中有不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如( )等,旅客运输企业都应该给予满足。

A.饮食B.休息C.照明D.温度5、高速铁路是指列车时速在( )公里以上的铁路运输线。

A.200B.300C.250D.3506、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运输方式包括( )。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E.管道7、能为旅客提供门到门的便利服务,时间上也比较灵活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B.水运C.铁路D.航空8、在交通行为观点中,在经济收入提高后,快速性的要求更优于经济性的要求,最优道路是指()最短路。

《旅客运输组织》练习册答案

《旅客运输组织》练习册答案

《旅客运输组织》答案第一讲旅客运输系统一、填空1.旅客运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和(邮件)。

2.旅客运输生产向社会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其核心产品是(旅客的空间位移)。

3.铁路旅客运输以(人公里)为计算单位、旅客位移的产品总量称为(旅客周转量)。

4.高速铁路是指列车时速在(200)km以上的铁路运输线。

5。

我国的客运交通系统主要由(铁路)、(水运)、(航空)和(公路)等四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6。

客流也就是旅客(流量)、(流向)、(流时)、(流程)和(旅行目的)的通称。

7、客流的主要特点是在(时间)、(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但从长时间来看,(方向)上是平衡的.8。

产品的概念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

9。

在形式产品层次上,铁路客运产品具有其可感知的几个属性,如质量、(席别)、(服务态度)等。

10.铁路客运部门的服务标准基本上分为三类,即(工作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11.标准化工作的两个基本术语是(标准)和(标准化)。

12.客运服务部门推行标准化活动的总称是(服务标准),13.国家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四类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4.旅客运输产品的质量特性应该是(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捷)、(舒适)和(文明服务)(占地少) 、15.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是(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全天候)(安全好)、(环境效益高)和(广泛的适应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高速铁路是指列车时速在160km以上的铁路运输线。

( ×)2、旅客运输的客运量在时间上基本是平衡的。

(× )3、特快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

(×)5、磁悬浮铁路是利用电磁原理使火车悬浮于地面钢轨之上,由车上和地面的导线线圈的相互感应作用推动火车前进。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承担着大量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任务。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高效、安全和有序,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就像是铁路运输的“智慧大脑”,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着全面的管控和优化。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它涵盖了从客运到货运,从车站管理到列车调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铁路运输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首先,在客运方面,该系统能够实现车票的预订、发售和管理。

乘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售票窗口等多种渠道购买车票。

系统会实时更新车票的库存信息,确保乘客能够准确获取车票的余量和座位情况。

同时,对于旅客的个人信息和行程安排,系统也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记录,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比如改签、退票等操作。

在货运方面,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对货物的运输需求进行登记和处理,合理安排货运列车的车次和路线。

系统还可以对货物的装卸、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车站管理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一系统可以对车站的设备设施、人员安排、列车进出站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调度。

例如,通过实时监测车站的客流量,合理调整安检通道的开放数量,优化旅客的进站流程;对于车站内的各种设备,如电梯、自动售票机等,系统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列车调度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列车的运行速度、线路的繁忙程度、天气状况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列车运行计划。

系统会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晚点或其他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运行计划,确保整个铁路运输网络的顺畅运行。

此外,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对大量运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发现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铁路旅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铁路旅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维普资讯
1 5卷第 1 0蚓
Vo .5 11 NO.0 1
团 口AMIP' R日囫RL[ AYP圃IN I UAC LC PA WOI [ ' O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AFANT AYOTS统 I R[Y LIMO系 WN 路息E 铁信S M
文 章编 :10 -4 1(0 6 00 1-3 0 58 5 2 0 )1-0 50
铁路旅客运输 管理信息 系统研 究与开发
许 明 ,武振 华0
(. 1北京 交通 大学 软件 学院,北京 10 4 0 0 4;2铁 道科 学研 究院 电子计算技术研 究所 ,北京 10 8 ) . 00 1 摘 要 :介 绍 目前铁路 旅 客运 输管理 信 息 系统的 基 本情况 和铁路 旅 客运输 管理 信 息 系统 发展 的必要 性 。详细论 述 了系统的 组成模块 、 系统建 设 的 目标、 系统建设原 则、 系统总体 结构、 系统信 息流程 、以及 系统的主要 技 术研 究。通过 对本 系统 的研 究 与开 发, 为铁路旅 客运输提 供 了信 息化管理 手段 ,提 高 了铁 路
2 ntu f o p t gTcn l yC ia cdmy f ala s c re, e i 10 8, hn ) . ste m ui ehoo , hn ae i y i vsB in I i oC n g A oR w Se j g 0 C i 0 1 a
旅 客运 输 的 管理 水 平 。
父键 :旅客 运输 ;管理信 息 系统 ;总体结 构 ;信 息流程 L 图分 类 :T 3 :U2 29 爻献 标识码 : { J P9 9 .1 A
Re e r h a d De e o s a c n v l pm e fPa s ng rTr n po t tonM a g m e t nt s e e a s r a i na e n o I o ma i n S se f rr i y nf r to y t m o a l wa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

航空运输系统分析组员:于东东邱华磊石城秋李志健程楠田伟陈莉赵建伟蓝拂晓1.航空运输系统简介1.1航空运输的含义广义的航空运输,包含:1.藉航空器提供服务的运输产业,如各类型航空公司.2.支援航空服务的产业,设施及行政体系,如飞机制造业,机场设施,旅行社等.狭义的航空运输,则仅指航空公司为主体所提供的旅客或货物的运输行为.1.2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使用飞机的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5月5日纽约--华盛顿--芝加哥间,同年6月8日在伦敦一巴黎间的定期邮政航班飞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有更多的欧美国家开始使用飞机运送人员和邮件。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专门用于运输的飞机相继出现。

30年代初期,美国生产的CD—3型运输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喷气技术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远程轰炸机和军用运输机在战争中得到很大发展。

大战结束后,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航空技术转入民用,定期航线网在全世界逐步展开。

50年代初,大型民用运输机陆续问世。

60年代,航空运输进入现代化的世界航空运输时代。

1.3我国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我国筹办民用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3月,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筹办航空事宜处1919年2月在国务院下又开设航空事务处1921年两处合并,改组为航空署,掌管全国航空事务1920年4月24日筹办航空事宜处组织了北京一上海航线的北京一天津段试航,载运了邮件和报纸同年5月8日正式开航,载运了旅客和邮件,这是我国最早的民航飞行。

1.4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航空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飞机系统、航空港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飞行航线系统2.飞机系统用于非军事目的的飞机称为民用飞机。

早期,飞机并没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战时需要而生产的大量飞机,仅作一些简单的改装就用于运输邮件、货物和旅客了。

但是,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的最大差别在于运营的经济性,所以民用飞机不能简单地用军用飞机改装,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被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飞机便分成了军用和民用两大类。

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

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
(2)收集国际铁路及国内其他交通工具运送旅客的有关 信息,制定铁路旅客运输经营、管理及采用新技术的中、远期 发展规划。
(3)编制和调整直通旅客列车运行图、票额分配方案, 临时直通旅客列车的加开、停运;编制跨三局以上列车的行包 运输方案;掌握直通旅客列车的运行、客车加挂。
1.2 铁路各级客运部门的主要任务
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 概念
1.1 客运交通系统的含义和铁 路旅客运输的特点
1. 客运交通系统的含义
社会系统可以看作劳动、文化和居住组织的实体,这 些实体在地域上是分散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交通 运输系统来实现。根据运输对象的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可 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就交通运输业 的总体而言,现代交通运输业由铁路、水运、公路、航空 和管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构成。我国的客运交通系统主要 由铁路、水运、公路和民航四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客 运交通系统的具体构成如图1-1所示。
1.1 客运交通系统的含义和铁 路旅运输的特点
(4)旅客运输在时间上有较大的波动性。季、月、周、日 和一日内各小时之间常会出现急剧的起伏变化。为此,客运技术 设备、客运能力、车辆等均须留有一定的后备,便于在不同的客 运量峰值期采用不同的客运组织方式。
(5)铁路客运车辆实行配属制,以便于运用、管理和维修。 (6)客运站舍的位置宜设在客流易于集散处,使旅客便于 换乘。 (7)客运服务质量的控制在于过程控制。客运服务质量不 同于工业产品质量(最终产品或生产过程),客运服务必须对售 票、候车、乘降工作、列车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1.1 客运交通系统的含义和铁 路旅客运输的特点
轨道交通中的非高速交通包括(普通)铁路、地下铁道、 高架铁路、轻轨等。轻轨交通是指中运量快速轨道运输,它由 现代电车发展起来,采用铁轮走行、钢轨导向,可以运行在地 下,也可建成高架轨道运行,在性能上它具有乘坐舒适、功率 大、噪声小且能耗低等特点。

第6章 航空运输系统

第6章 航空运输系统
在11Km左右的高度上,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最大
(3)爬升性能:最大爬升速率、升限 (4)续航性能:航程、续航时间
(5)起降性能:起飞离陆速度、起飞滑跑距离、飞机着陆速度、
着陆滑跑距离
二、机场
1、机场的分类与等级
(1)按服务对象划分:
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
(2)按航线性质分:
(2)雷达管制 概念:雷达管制是按空中交通管制规则,依靠雷达监视的的 手段进行管制,即是对飞行中的飞机进行雷达跟踪监视,随 时掌握飞机的航迹位置和有关飞行数据,并主动引导飞机运 行。
③ 尾翼组
尾翼组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组成
垂直尾翼包括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提供方向(航向)稳定 性和操纵性 水平尾翼包括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提供俯仰稳定性和操纵 性
④ 起落装置
作用:使飞机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平顺地起飞、着陆、滑行、
停放,并吸收撞击能量,改善起落性能。 起落装置的主要部件有支柱、机轮、减震装置和收放机构等
国际航线机场(国际机场)、国内航线机场
(3)按机场的作用分:
枢纽机场(北、上、广)、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4)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划分:
Ⅰ类机场、Ⅱ类机场、Ⅲ类机场、Ⅳ类机场
(5)按旅客乘机目的分:
始发/终程机场、经停(过境)机场、中转(转机)机场
2、机场的组成
机场包括空侧和地侧,主要由飞行区、航站区及进出机场的 地面交通系统构成。
第六章
航空运输概述 航空运输设备 航空运输管理
航空运输系统
第一节 航空运输概述
一、航空运输体系
航空运输设备体系包括:
飞机 机场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布局和客运交通方式
小汽车交通带来的变化
运输方式: 客运交通走向个体化,公共交通运量下降,小汽车大量增加,1993年人均拥有小汽车0.63
辆。
出行方式: 工作出行由乘车变为驱车,购物由市区商业中心转到郊区购物中心,无车或无能力驾车者
出行极为不便。
时空观念: 高速公路的完善,使人们在一小时内的活动半径达到了50~85km,对出行三四百公里的行
(3)汽车化时代
在汽车发展初期小汽车普及率低,公共汽车首先引入公交服务系统,因没有轨道 限制,服务覆盖面更广,运营组织更为灵活,在很多城市中取代或是配合有轨电 车形成完整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使用者能够自主决定出行的时间、频率、路线,因此成为最 具竞争力的出行方式,小汽车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该时期道路交 通量剧增,使得公交出行环境变差,在与小汽车的竞争中日趋劣势。
特点:城市功能形态趋于完善,多元化的交通需求明显加强;前期具有充分灵活 性的地面公共汽车交通,由于其灵活、相对快速的服务特点,很好的促进了城市 的发展;后期由于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使得城市道路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小 汽车出行需求,道路拥挤、城市低密度蔓延式发展最终导致地面公共交通在城市 交通系统逐步失去竞争力。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可达性 的重要,小汽车不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此时期交通政策特 点明确,交通安全顺利向前发展,这主要归功于道路设施的 建设,即分离各类交通方式,分别建设机动车专用道和自行 车专用道,同时限制小汽车居住区的行驶速度(≤30公里/小时) ,有效保证了骑车人的安全,自行车出行需求上升。 第四阶段: 1990年以来,荷兰政府为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制 定了新的交通政策,限制汽车使用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目 的是想把私人小汽车交通转化为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此 时期停车收费普遍被接受,包括在城市中心区的外围,且收 费增长很快。同时在内城开辟了大范围的小汽车禁行区,第 一个小汽车禁行居住区也开始实施。
二、客运交通系统结构 和特性
(1)客运交通系统结构
• 按照服务群体的不同。
面向所有公众的交通方式
• 定线常规公交 • 轨道交通 • 出租车(小汽车、摩托车、人力车等) • 轮渡 • 缆车
面向部分群体的交通方式
• 班车 • 校车 • 合乘
n
按照行驶载体的不同。
n n n
1、路面公交 2、轨道交通 3、水上公交
特点:多种服务模式的出现,使得具体城市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特性选择合适的快 速公交服务模式。
城市布局和客运交通方式——案例 城市布局和客运交通方式——案例
美国: 第一阶段:早期发展的城市,道路路网密度大,有轨电车是市民普遍使用的交通 工具,曾在19世纪末占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崛起,公共汽车以快速灵活、初期费用低、不受线路 限制的优势,开始与有轨电车竞争,到1918年后有半数的有规电车企业破产, 20年代末,终于被公共汽车所取代。 第三阶段:30年代后,小汽车迅速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由于有:中东的价廉石油;汽车采用分期付款的"赊购"办法;城市 布局松散;大量复员军人安置在条件较好的郊区居住,需要快速交通工具进城工 作;军工技术转为民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改进和驾驶技术日趋简单等等,使小汽 车的增长势不可挡,导致公共汽车的全面萧条。
按导向分类: 轮轨导向——地铁、轻轨、有轨电车(钢轨钢轮),启动较快 导向轮导向——单轨及新交通系统(胶轮车辆)
按轮轨支撑形式分类: 轮轨支撑形式,即车辆与转移车重的行驶表面之间的垂直接 触与运行方式 钢轨钢轮——市郊铁路、地铁、有轨电车 胶轮混凝土轨系统——单轨及新交通系统 特殊系统——支撑面置于车辆之上的悬挂式单轨、磁悬浮
特点:城市交通出行呈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小汽车交通并不能在整体上有效 地满足这样的需求,公共交通系统重新被确认为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但 是为了保证其在新环境下的竞争优势,轨道交通以其优质的服务特点开始成为城 市建立快速公交系统时的主要选择对象。
(5)多元化交通时代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对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起 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轨道交通并不能解决所有城市对快速公交的需求。一方面, 其巨大的建设成本并非所有城市所能承受的;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与传统地面公 交在服务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中间没有其它方式来弥补,造成城市在快速公交 模式选择时的为难。在此背景下激发了对其他快速公交模式的探索,其中以传统 地面公交提升而出现的巴士快速公交(BRT)成为新的选择,在克服了轨道交通 建设成本过高的同时,以充分的灵活性丰富了快速公交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选性。
特点:短距离出行占主体,通过步行交通解决;少量长距离 出行由“快速”的马拉公交来解决。
(2)电、汽公共汽车时代 市郊铁路时代:工业化发展初期,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大规模产业活动的集
聚是城市发展的特点,大批的农业人口转产成为工厂工人,通勤交通出行是该时 期的主要出行需求,主流的出行是往返于居住地和工厂之间,出行的主要特点是 高峰交通量大、其他出行需求较少。而同一时期出现的铁路交通服务很好地适应 并促进了该城市发展的模式,受其推进作用,该时期城市发展为沿铁路线路形成 串珠式的布局形态,大多数欧美城市在该时期形成了庞大的市郊铁路网。而城市 内部的公交服务模式仍主要依靠马拉公共汽车和马拉轨道线路实现。 特点:中长距离的出行占主体,出行量大、方向相对单一,市郊铁路快速大运量 的服务特点很好地与之匹配;城市中心区功能仍相对简单,城市内部出行需求较 少,仍由马拉公交来实现,但其已经转化为一种辅助的出行交通工具。
程习以为常,活动范围增大。
城市布局: 向郊区发展,用地很分散,甚至形成蛙跳式开发,大城市人口不断迁往郊外,市中心衰落。
在郊区,为适应汽车交通的需求,出现了许多以汽车活动为中心的公共建筑,如:汽车可 驶入的银行、快餐店、露天电影场和免费停车的超级市场等。 能源消耗加大,交通公害严重,消耗了全球近1/3的能源。交通的噪声,废气、水污染、震 动、用地分隔等日趋严重。
城市发展过程,正是从步行的尺度―非机动车的尺度― 汽车的尺度―轨道交通(铁路),在规模与范围上不断 扩展。 城市交通的五个时代: (1)步行、马车时代 (2)电、汽公共汽车时代 (3)小汽车时代 (4)轨道交通时代 (5)多元化交通时代
(1)步行、马车时代
城市向外扩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城市的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人口密度高, 用地紧凑,土地使用的复合程度较高。 交通出行速度:4~8km/h。 马拉轨道车线路的出现,使得出行的速度有所提高,成为这一时期的相对 “快速、优质的”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同时在该时期由于马拉轨道线路 一般由城市中心向外发散布设,增加了市中心的可达性,使得城市中心发 展加快,促进了沿线商业活动的发展。
n
按照运营方式的不同。
n n
1、固定线路 2、非固定线路
n
按照费用的不同。
n n n
1、出租车等 2、轨道交通 3、常规公交
根据设施形态划分 地面:汽车、轨道、非机动车 地下:重轨、轻轨 高架;汽车、轻轨、重轨
四、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按构筑物形态或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分类 隧道(地下、水下)、高架、地面 尽管地铁通常能够承载较大的客流量而成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的代名词,但一 条轨道交通线路往往具有一种以上的构筑物形式。这类系统一般在市中心为 隧道线,城区外围和郊区为地面线或架空线。如上海地铁9号线市区为隧道 形式、松江段为高架;韩国首尔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线路总长 105.8km,其中地下线路83.5km、高架线路22.3km。而轻轨线路在 市中心也可能行驶于地下,如温哥华的SKYTRAIN。因此,并不能单纯地 以构筑物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来定义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特大、大容量轨道交通在交通较为繁忙地区多采用隧道和高架形式;在市郊 则可采用全封闭的地面形式; 中容量也可兼有三种敷设形式,且通常不与机动车混行; 小容量一般采用地面形式,可与机动车混行,运输效率低
长距离
LocomotiBiblioteka es 高速磁浮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低速磁浮 郊区铁路
电车
地铁
短距离
速度
n
如何发展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思考
步行 自行 电动 摩托 小汽 常规 轨道 出租 快速 其他 车 车 公交 交通 车 公交 车 车 助动 车 混合 绿色 冲突 冲突 经济 主体 骨干 补充 骨干 用地 交通 逐步 禁止 所有 接驳 接驳 取缔 使用 >20 特色 % 环保 交通
案例——荷兰: 案例——荷兰: 荷兰是一个西欧小国,陆域面积37400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位于莱茵河、马斯 荷兰是一个西欧小国,陆域面积37400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位于莱茵河、马斯 河和斯海尔德河三角洲平原。荷兰人口稠密,公路网密集,没有重要的小汽车制造 业,但有自己的货车和自行车工业。 荷兰有长期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历史。自行车是城市交通中位于小汽车交通和公共交 通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这已构成荷兰城市交通政策的特色。作为世界自行车大国 的中国,自行车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问题的顽症,荷兰在自行车交通政策上的成功 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2)电、汽公共汽车时代 早期有轨电车的使用:到19世纪末,有轨电车的试验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有轨电车的速度在20~25km/h,可以近 距离设站,服务灵活且成本低廉,成为当时极具竞争力的城市客运交通服务方式。 该时期大多城市经历了迅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规模、人口在急剧扩大,但是城 市机动化水平较低,道路上交通量小,保证了有轨电车运行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城市中心区功能日趋集中化,市郊间的客流出行逐步减少,市郊铁路功能也逐步 淡化。 特点:城市中心区规模急剧扩大,中短距离出行需求增加,但是城市的平均机动 化水平低;有轨电车在继承市郊铁路的基础上形成,其快速服务和近距离设站的 优势使之成为该时期主导的公交服务方式,并积极地推动了城市进程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