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疗效观察
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1T09:25:53.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作者:武贵旭乔俊杨明林姜伟[导读]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扬州 225200)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少,值得运用。
武贵旭乔俊杨明林姜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扬州 225200)【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采取双侧脑室外引流并给予尿激酶灌注,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研究组完全正常3例,明显功能障碍1例,死亡3例,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疝0例,颅内感染1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5)。
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少,值得运用。
【关键词】双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脑室出血【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18-02脑室出血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也是较为常见的脑出血部位,且病情发展较快,预后较差,脑室出血一旦铸型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威胁患者生命,通常保守治疗无效,而快速有效的清除血肿防止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以及降低颅内压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脑室出血引流治疗的方案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是单侧、双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等[1]。
为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本文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脑室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侧脑室并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临床研究

要 复 杂 的 插 管 及 术 中 监 护 ,仅 需 要 把 握 穿 刺 针 长 度 ;( ) 3 患 儿 恢 复 快 ,住 院 时 间 短 ,易 于 被 家 属 接 受 。 微 创 穿 刺 治 疗 关键 在 于 手术 指 征 的把 握 : ( ) 生命 体 征 平 稳 ,意 识 清 1 晰 或 嗜 睡状 态 ,颅 内 高 压 症 状 不 明 显 ,无 脑 疝 表 现 ; ( ) 2 血 肿 量 不超 过 5 l ( ) 患 儿 病 程 6 h以 上 ,或 间 隔 2h 0m ; 3
1 资 料 与方 法
识 障碍分级 、 血肿量和瞳孔变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 0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12 治疗 方 法 . A组 在 全 麻 或 基 础 加 局 麻 下 行 双 侧 脑 室 前
1 1 一 般资料 治疗 组 ( . A组 ) 3例 , 中男 1 , 8 2 其 5例 女
l 。术前一侧瞳孔散 大 A 、 2例 B组各 6例。A组基底节 出血
破 人 脑 室 1 例 , 脑 出 血 破人 脑 室 1 1 丘 0例 , 原发 性 脑 室 出血 2
注射液 5m 经引流管注入 , l 每天 1~ 2次。脑 室外引流术 后
1 2d脑 室 引 流通 畅 , 内 高 压 改 善 情 况 下 行 腰 大 池 引 流 , ~ 颅 每 天 引 流 C F8 S 0~10m 。 B组 在 全 麻 或 基 础 加 局 麻 下 同 5 l
[ 杜佐军 , 2] 陈新锋 , 陈军 , 脑室 外引流并 尿激酶 灌洗治疗 高 血压
蓖 度 脑室 内出 血 3 3例 分 析 [ ] 中 国 临 床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J. 2源自9,4:4 . 00 1 3 6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用于全脑室铸型出血疗效评定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用于全脑室铸型出血疗效评定目的:分析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用于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完全引流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短,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部分恢复也较比对照组多,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法可缩短血肿引流的清除时间,有效的降低了死亡率及患者后期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标签: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净化;全脑室铸型出血;交通性脑积水目前,全脑室铸型出血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是脑出血的严重症状,由于脑室内的积血阻塞了脑室系统的正常运行,便形成了梗阻性的脑积水,脑室开始急剧的膨胀,颅内压迅速的升高致使脑部中各个器官及功能受损和衰竭[1-2]。
内科的保守治疗死亡率概乎就是100%,即使外科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的死亡率也是36%~100%[3]。
所以,为了探寻治疗全脑铸型出血,降低死亡率的最佳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做了如下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5±17.5)岁,经检查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1例,高血压脑出血26例,不明原因的自发脑室内出血5例,已出现梗阻性脑积水24例,出血量为27~60 ml;试验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0±18.0)岁,经检查动静脉畸形2例,高血压脑出血27例,不明原因的自发脑室内出血6例,已出现梗阻性脑积水25例,出血量为26~61 ml。
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郭吉林;赵之淼【摘要】目的:对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腰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ADL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取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2页(P3352-3352,3353)【关键词】脑室铸型出血;微创;侧脑室引流;腰穿【作者】郭吉林;赵之淼【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 341400;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 34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脑室铸型出血患者明确诊断后对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及时止血,并能够降低病死率[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给予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57.6±2.5)岁;出血量27~39ml。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双侧脑室外引流或者单侧脑室外引流,使用穿刺针在患者病侧发际内旁开约2cm位置额角进行穿刺,穿刺针经过颅骨时,会产生突然下降感,进针6cm左右将会到达脑室内,使穿刺针固定于颅骨上,并将针芯拔出后即会流出血性脑脊液,然后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将5万U尿激酶加入到5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将引流管关闭4h后开放,冲洗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腰穿治疗,每次置换量为20~30ml,并将5mg地塞米松加入到5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注入,2d注入1次。
侧脑室穿刺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疗效观察

C IAME IIEA DP A M C 中 药 HN DCN N H R A Y 曩玉 斜学 15 6
・
临床 研究 ・
表 1 Gl g w 迷量表 a o 昏 s
2 1年3 第2 第6 0 2 月 卷 期
生脑疝致患者死亡 , 故应在早期对患 者进 行侧脑室穿刺 引流 -, 6 l
3 讨 论
脑 出血脑 室铸 型 患者 , 因脑 液 脊循 环障碍 , 易 发生 脑疝 容 和严 重脑 功能损 害致患者 并发 多器 官功 能衰谒 , 而进入 蛛 网膜 腔 的血液 血细胞坡 坏后释 放大量 5 色氨等血管 活性 物导致 一羟 脑血管痉挛 , 发生严重脑缺氧 , 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 的损伤 『 3 I 。
术后 能很 好的康复 。
【 参考文献】 若单 独进 行侧 脑室穿 刺引 流手 术虽能 有效 降低颅 内压并 直接
清除 脑 室 内积 血 , 但是 对清 除第 3 4脑室 内积 血效果 不 明显 , 、 也不 能 直接 清除 进入腰 大 池 内的血液 。采 用侧 脑室 穿刺 引
【】 可聪 . 大 池持 续 引流 在蛛 网膜 下 腔 1书 腰
【] 志伟 . 大 池 持续 引 流 治疗 蛛 网 膜 下腔 m血 Il 华 现 代临 床 医 学 杂 5王 腰 J_ 中
志 . 0 7 5( :1 1 2 0 , 2) 2 .
作简便 , 常规脑脊 液置换术 对 比减少 了反复穿刺 给患者带 来 与 的痛 苦和 降低 了感染 率 以反复穿 刺致 颅 内乐力波 动带来 的再
[] 4 黄如 训 , 苏镇 培 . 脑卒 中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1 3 —4 . 人 20 :19 14
激酶 液化 和溶解血块便 于引流 , 置人腰大池 引流管后 进入腰 而
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血肿临床观察

[ 3 赵 继 宗 , 定 标 , 良辅 , . 4 4例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外 科 治 疗 多 4 周 周 等 26
中 心 单 盲研 究 [] J .中华 医学 杂 志 ,0 5 8 ( 2 : 3 — 4 . 2 0 ,5 3 ) 22 822 7
[ 3 马立 鑫 , 5 陈海 滨 .术 前 GC S在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 脑 出血 术 式 选
照 明设 施 受 限 , 骨 窗 止血 不 理 想 , 后 可 能 再 出血 , 分 皮 小 术 部 层 下 出血 采 取 此 术 式 。术 后 稳 定 血 压 , 极 防 治 并 发 症 , 积 为
31 微创抽吸清除术 .
对 意 识 分 级 I~ Ⅲ级 , 孔 无 变化 , 瞳
脑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 因此 , 们 认 为 ,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手 术 治 疗 受 多 因 素 的 我 高 影 响 , 可 局 限于 一 个 固定 术 式 , 要 根 据 术 前 意 识 、 孔 变 不 主 瞳 化 , 合 出 血 部 位 、 龄 、 属 要 求 、 济 状 况 等 因 素 综 合 评 结 年 家 经 定 , 择 合 适 的手 术 时 机 及 个 体 化 方 案 , 明 显 提 高 治 疗 效 选 可 果 。同 时 , 治 疗 中我 们 也 体 会 到 , 基 层 医 院 , 肿微 创 抽 在 在 血 吸术 和 开 颅 清 除 血 肿 并 去 骨 瓣 减 压 术 两 种 手 术 方 式 , 用 、 实 有效 , 为补充。 互
后 3 ~6月 随 访 , 复 良好 。 恢 3 2 开 颅 清 除 血 肿 术 意 识 分 级 Ⅵ ~ V 级 单 侧 或 双 侧 瞳 孔 . 散大 , 已合 并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或 枕 骨 大 孑 疝 , 损 害 严 重 , 发 L 脑 继 脑 水 肿 重 , 内 压 高 , 开 颅 清 除 血 肿 及 去 骨 瓣 减 压 术 , 极 颅 行 积 抢 救 生 命 。此 手 术 可 迅 速 一 次 性 清 除 血 肿 , 低 颅 内压 , 降 且 术 野 宽 , 血 确 切 严 密 , 压 充 分 , 脑 疝 复 位 , 大 限 度 的 止 减 使 最
微创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3 4例报告[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0 ,2 ) 1 6 17 J. 2 6 (6 : — 3 . 0 3
军, 刘文德. 经微小切 口治疗大 隐静脉 曲张 [ ] 新疆 医科大 J. 征.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疗法 的具体实施 [ ] 中国实 J. ( 收稿 日期 :0 20 —3 修 回 日期 :0 2 30 ) 2 1-11 2 1- -1 0
我们认为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
残 留是 一种 简 单 易 行 有 效 的方 法 , 病人 痛 苦 小 , 疗 周 期 治 短 , 重复 应 用 , 后并 发 症少 , 可 术 应作 为静 脉 曲张 术后 残 留 病人 的首选 办法 。
优越性有 : 与治疗同一范围病变相 比所用剂量要少得多 ; 泡
参
考
文
献
[ ] 吴 文建 . 1 高位结扎导管引导 下泡沫硬化 疗法治疗 单纯性下 肢静 脉曲张[ ] 微创医学 , 1 , ( ) 1 3 14 J. 2 162 : — 2 . 0 2 [ ] Y m k T N z i 1aaa . o pr i u y f u l — i d 2 a ai ,oa w s C m a t e t p xg d k M, kS av s d o d e u e
・
1 8・ 2
J un lfMii al Ivs e dc eA r2 1 ,o. N . o ra o nm l nai in ,p ,0 2 V 1 y v Me i 7, o 2
单 易行 , 人痛 苦小 。术 后 早 期 7条 肢 体 曲张成 团 的静 脉 病 球处形 成炎 性条 索改变 现象 , 虑可 能 为硬 化剂 用量 稍 大 , 考 造成 局部 的炎 性 改 变 , 于 4~ 均 9周 内逐 渐 消 退 。 由于 该 2 例 病人 均为大 隐静脉 高位 结扎剥 脱 + 内脉冲激 光治 疗 0 腔
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铸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882018 年第 5 卷第 26 期2018 Vol.5 No.26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铸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宋近林,文 利(蒙自市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61100)【摘要】目的 探讨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铸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HICH 患者78例,对全部患者均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并将术前、术后ADL 分级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术后78例患者中I 级所占比例为66.67%,较术前的44.8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II 级、III 级、IV 级、V 级所占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HICH 临床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铸型;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9.88.02高血压脑出血(HICH )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1]。
HICH 大多是由于血压骤升导致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破裂所引发,可导致患者脑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引起呼吸抑制、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本研究探讨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HICH 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HICH 患者78例,对全部患者均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78例患者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6~83岁,平均(62.46±4.57)岁,其中基底节出血48例、丘脑出血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穿刺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术联合腰大池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后脑室铸型的疗效。
方法对25例脑室铸型患者采取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无院内死亡病例,1周后院外死亡1例,3~6个月后随防存活患者无脑积水发生。
结论侧脑室穿刺术联合腰大池穿刺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清除颅内积血速度较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快。
标签:脑室铸型;脑室穿剌;腰大池引流
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内出血致脑室铸型后患者可于短时间因内脑疝形成而死亡或因交通性脑积水致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采用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出血后脑室铸型患者25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0~68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糖尿病史7例,高脂血压3例。
所选患者均为双侧室脑、单侧脑室或第3~4脑室系统内积血。
手术时间分别于发病12 h内10例,发病24 h内15例。
手术前深昏迷患者1例,伴术前双眼瞳孔散大,浅昏迷20例,嗜睡4例。
1.2方法
1.2.1器材侧脑室穿刺管选用Yl-1型穿刺引流针(北京万特福公司,国药监械20000385),长度6~7 cm;腰大池引流管选用19G硬膜外导管。
1.2.2穿刺时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室铸型者考虑早期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引流过程中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液化血肿,待颅内血肿液化2~3 d后进行腰大池穿刺并置管引流。
1.2.3手术方法侧脑室穿刺术选取脑室额角进行穿刺,大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侧脑室穿刺后对原发部位血肿同时进行穿刺引流[1]。
(1)侧脑室穿刺方法:常规头皮准备术后无菌消毒,采取氟哌利多+芬肽尼静脉强化麻醉,并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CT血肿层面计算穿刺深度;选6~7 cm穿刺针钻开颅骨后进针到达侧脑室额角后连接引流管,取出针芯,关闭针芯孔,于引流管处缓放出血性脑脊液,若侧脑室内血性液较粘稠不能自行流出时使用20 cm注射器于引流管处缓慢抽吸出血性脑脊液20~40 cm后打开注药孔,放入注药针,缓慢注入生理盐水4 mL+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10920040)2 U,关闭引流管2~4 h后开放引流,引流管需放置于高于头部穿刺点10~15 cm处,引流12~24 h
并复查头颅CT,若CT下见脑室内血肿减少或引流液性状变淡后可选择腰椎穿刺置腰大池引流管时间。
(2)腰大池穿刺引流方法:待脑室引流12~24 h,CT 下脑室内血肿减少或引流液性状变淡,患者无高颅压表现时行腰椎穿刺,置大池引流管,患者取左侧卧腰椎穿刺体位,常规消毒穿刺点先用17G硬膜外穿刺针选L3~4间隙进针,见有血性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mL,再注入生理盐水5 mL,进行等量置换40~60 mL后,再置入19G硬膜导管,导管尾端连接1 mL注射器,注射器尾端连接引流袋,将1 mL注射器管和引流管垂直固定于床旁高于腰椎穿刺点10~15 cm处,根据引流量适当调整引流管高度。
1.2.4引流量的控制及引流置管时间侧脑室引流及腰大池引流24 h引流总量控制于300 mL以内[2],根据颅CT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情况而确定具体引流时间。
当CT检查提示:3~4脑室和第4脑室内无高密度影可拔出侧脑室引流管,待脑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拔出腰大池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疗效,对患者出院时进行Glasgow评分,并跟踪随访评价预后。
GCS 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3个项目,应用时应分测3个项目并计分,
再将各个项目的分值相加求其总和,即可得到病人意识障碍的客观评分,具体见表1。
GCS量表总分范围为3~15分,正常为15分,总分低于4分者为浅昏迷,低于3分者为深昏迷,若GCS评分为3~6分说明患者预后差,7~10分为预后不良,11~15分为预后良好。
应用GCS评估患者反应时,必须以最佳反应计分。
2结果
本组25例患者,12例侧脑室引流2 d后置入腰大池引流管,腰大池引流3 d 后,脑脊液恢复正常,颅CT复查颅内无积血影像;13例患者于脑室引流第3天置入腰大池引流管,其中8例引流7 d,脑脊液基本正常,脑室系统无积血,2例引流9 d后,脑脊液正常,脑室系统无积血;1例深昏迷患者于术后第5天意识状态无改变,家人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第2天于家中死亡;余24例患者出院时Glasgow评分优良6例,轻度残疾15例,高度残疾3例。
存活病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颅CT无交通性脑积水发生。
3讨论
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因脑液脊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脑疝和严重脑功能损害致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谒,而进入蛛网膜腔的血液血细胞坡坏后释放大量5-羟色氨等血管活性物导致脑血管痉挛,发生严重脑缺氧,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3]。
若单独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手术虽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直接清除脑室内积血,但是对清除第3、4脑室内积血效果不明显,也不能直接清除进入腰大池内的血液[4]。
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引流治疗本组患者,总结优点如下:(1)侧脑室穿刺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引流通道,保证了颅内压力和蛛网膜下腔压力的稳定,通过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液化和溶解血块便于引流,而置入腰大池引流管后进入腰大池内的血液能及时排出,从有效防止了蛛网膜腔粘连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机率显著降低[5]。
(2)腰椎穿刺腰大池引流手术操作简便,与常规脑脊液置换术对比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降低了感染率以反复穿刺致颅内压力波动带来的再出血风险。
治疗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1)因脑室铸型极易发生脑疝致患者死亡,故应在早期对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6],本研究病例中1例深昏迷患者穿刺引流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说明脑干受压时间过长后本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
(2)脑室穿刺引流后注入尿激酶能有效溶解液化脑室内血肿,不需进行反复冲洗,增加患者再出血风险,但尿激酶的量应控制在2~4 U,不宜大量使用。
(3)腰大池和侧脑室同时开放引流时,24 h内引流量不得超过300 mL,并需常规补液保证患者出入量平衡,同时尤其注意生理盐水的补充保证脑脊液的生成,从而加速脑脊液正常循环。
(4)腰大池置管后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加强日常护理,患者翻身时应注意避免腰大池引流管脱出。
(5)放出引流液应避免过快过多,注意24 h持续缓慢引流防止颅压和蛛网膜腔压力骤变导改脑功能损伤或再次出血。
(6)及时复查颅CT,根据血肿清除情况,调整引流时间。
(7)治疗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患者血压,但可适当高于正常血压水平以保证颅内有效血循环供应。
(8)使用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
(9)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并加强营养保证引流术后能很
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韦可聪.腰大池持续引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现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60-161.
[2] 顾征.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2003,11(4):408-409.
[3] 余松祚,陆伟水,覃重桥,等.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J].微创医学,2010,5(4):403-404.
[4]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9-144.
[5] 王志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2):121.
[6]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