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室外引流PPT课件

脑室外引流PPT课件
15
意识:
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清醒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和 演变过程。
通过对言语的回答,眼睛的活动,定位动作来 判断患者是属于清醒,嗜睡,昏睡及昏迷的状态。
16
瞳孔:
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判断瞳孔是否 等大等圆,对光放射是否灵敏。
17
生命体征:
即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观察。严重的颅内 压增高时,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深慢,血压高, 对高热患者要采取积极降温措施,如效果不佳,报 告医生行冬眠低温疗法,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提 高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
22
引流管的护理
一、引流管的位置及保护
1、待病人回病房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 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对不合作的患者可适当加以约束;对烦躁不安者应给予镇静剂;对清醒患 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及活动时引流管的摆放位置,以取得合作。 3、患者头部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4、转移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后再行转移。
23
二、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1、术后早期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 导致意外发生。 2、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 低。 3、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 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保 证水电解质平衡。
20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详细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量、皮肤及有无紫绀等, 根据尿量、血压、脉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 防止输液量不足或过多,应适当给予降压药保证血压控制 在安全范围,或应用脱水药、利尿剂降低颅内压,避免血 压波动过大引起再抽搐的部位,眼球及眼部转动的方 向及发作后有无肢体活动障碍等。

脑室引流ppt课件

脑室引流ppt课件
.
标记基底节血肿在颞部的 体表投影,O点为中心点标 记自穿刺点至血肿前后壁 及中心的范围线,用以术 中判断穿刺方向。由于基 底节区血肿中心和脑室额 角多在同一冠状面上,因 此实际穿刺过程中指向 双侧外耳道的假想连线 即可。
1.标线消毒铺单后状态
2.以4mm电钻钻颅过程
4.置入引流管后可见暗 红色液态血肿抽出
.
指导要点
患者按要求卧位。
引流袋位置不 能随意移动
保持伤口敷料 清洁,不可抓 挠伤口
.
再见. …
地球不会因我而转动
但 . 世界会因我而不同
1)颅内压:应仍将引流瓶置于正常高度。 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弯曲成角,可将 引流管向外抽拉至有脑脊液流出时重新固定。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其离开 脑室壁。 4)如血凝块或脑组织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 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如上述处理无效,应告知医生。 4、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包扎后在敷料外仍需用胶布 绕管两周固定,防止引流管脱出。
行脑室引流术,以降低颅内压
.
脑室引流管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a
脑室引流高度b
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e
.
观察引流物性状d 拔管护理f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 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 行严格消毒。
•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 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 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
拔管
1
正常情况下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 3~4天,有时延长至7天
2
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或试行抬高引流管,如患者无头痛、呕吐等颅

侧脑室外引流PPT课件

侧脑室外引流PPT课件

9
操作示意图
10
穿刺部位
a.前角:
穿刺点:冠状缝前中线旁开各2.5cm(临床最为常用)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 穿刺深度m,中线旁开3cm 穿刺方向:对准同侧眉弓外端 穿刺深度:不超过5-6cm
11
穿刺部位
c.侧方:
穿刺点:穿刺下角时在耳廓最高点上方1cm,穿刺 三角区时在外耳孔上方及后方各4cm 穿刺方向:垂直金进针 穿刺深度:4-5cm
3
脑脊液循环
4
各项参考值
压力:侧卧位,成人为80-200mmH2O;儿童为40-100mmH2O,新 生儿为10-14mmH2O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细胞分类及计数: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蛋白定量: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葡萄糖定量: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约为血糖的60-70% 氯化物测定:成人: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d.眶上(紧急情况下采用):
穿刺点: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 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侧脑室前角 穿刺深度:4-5cm
12
术后护理
引流管放置高度 感染预防 引流管堵塞的预防:间断挤按,防打折 防止引流管脱出:妥善固定,标识深度 拔除时机
13
引流管高度
常规:高于侧脑室10-15cm 平卧位:高于外耳孔10-15cm 侧卧位:高于正中矢状面15-18cm 特殊情况: 感染:低于侧脑室水平,充分引流感染脑脊液 慢性脑积水:适当提高,防止颅内压急剧降低, 发生硬膜外血肿 应从引流管的最低点算起

经典: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

经典: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
矢状面平行、垂直缓慢进针,进针约 4~6cm达侧脑室,拔出针芯,可见血性 CSF。
4
四.侧脑室冲洗引流术
1.侧脑室穿刺成功后,缓慢放出CSF,后改用 适量(一般3~5cm)生理盐水、平衡液、人工 CSF等分次冲洗置换至CSF颜色明显改善。
2.置放引流管,证实通畅后,可一次注入尿激 酶6000u~10000万u(溶于3~5ml注射用水中)
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在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所致脑
室内积血的临床应用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00050)
窦林森
1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的基底节 区,特别是丘脑和内囊部位出血量过大, 压力过高,血液常易从丘脑及尾状核之 间破入同侧脑室,导致脑室系统内积血, 其中红
细胞碎片、血凝块可阻塞大脑导水管, 三四脑室积血也可引起脑脊液(CSF— —引流不畅;但CSF分泌增多,势必造 成急性颅压升高的危象等,危机生命。 侧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内积血,或同时兼 行脑内血肿碎吸术成为抢救此类患者的
3.引流管局部固定。
4.开放时间酌情每4~6小时、12小时、最长不 超过24小时。期间进行重复冲洗、引流注药。
5.CSF外观、压力、细胞学检查接近正常,可
以拔管。一般以3~5天为宜,但不宜超过7天,
以免发上脑室炎症。
5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选择好适应症和熟练穿刺技术。 2.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冲洗引流液的 出入量和速度,以免导致脑室内压力过 高或过低。 3.防治出血和感染。 4.注意有无引流管的阻塞、扭曲和滑出。 5.定期进行CSF的细胞学检查和监护, 为引流管的拔出提供佐证。
2
一.适应症
1.原发脑室出血。 2.基底节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以上情况均有颅内压增高症或病情 还在恶化(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者 应先处理)。

《脑室外引流》课件

《脑室外引流》课件

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方案和
麻醉和切口
2
手术位置。
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在颅骨上做一个小
切口。
3
穿刺
通过穿刺从脑室内引流出液体,并将引
术后处理
4
流管导入适当位置。
检查引流效果,固定引流管,完成手术 缝合。
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细致观察
手术过程中需要细致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脑室引 流情况。
预后
大部分患者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少数患者可能会了脑室外引流手术的定义、意义、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希望这 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脑室外引流手术。
《脑室外引流》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脑室外引流》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脑室外引流 手术的定义、意义,以及手术步骤、注意事项,护理和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脑室外引流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在颅骨上开放一个引流通道,将脑室内积聚的液体引流出 来。
意义
脑室外引流可以缓解脑室内压力过高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脑积水等疾病的 有效方法。
2 避免感染
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和 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 安全措施
遵循安全操作规范,防止 意外事件的发生。
手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做好伤口护理和病情监测。
注意事项
患者要遵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手术效果及预后
手术效果
脑室外引流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脑积水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侧脑室穿刺术PPT幻灯片

侧脑室穿刺术PPT幻灯片
4、根据病情可另作腰穿放出出血性脑脊液等方法,以加 快积血的清除。
.
30
讨论
男,70岁,突起昏倒神志不清3小时入院。体查:GCS 评分记8分,瞳孔等大3MM,颈抗感明显,膝反射迟钝,双 巴氏正阳性。
手术方案?若选穿刺引流,穿刺引流血肿与侧脑室穿刺是否
要同时进行?穿刺的先后对预后有无区别?侧脑室穿刺的
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引流瓶和引流管应隔日4、注意引流是否通畅,如引流管阻塞,应找出原因和及时 处理,否则可迅速出现高颅内压意外,如引流管被血块 或脑组织堵塞,可试用少量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不能解 除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
5、引流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不超过15天。故应抓紧 时机及早进一步进行检查和处理;
对麦氏孔不通畅者应行双侧脑室引流; 4、严重铸型积血可采用多针穿刺、行对口冲洗可获良好
效果。
.
29
处理方法 1、单侧脑室积血,采用单针行侧脑室额角或三角区穿刺; 2、双侧脑室积血,视病情选择双侧脑室穿刺;
3、穿刺成功后,可用振荡手法在脑室血肿中心破碎血肿, 使其溶融成一空洞。脑室内仅注入单一尿激酶作液化 剂,每4—6小时一次;
方向:前颅窝底内侧眶板上方2.5cm,侧裂静脉前方4.5cm
深度:5cm
【穿刺视频】
.
26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的防治
1、引流装置的最高点应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面15-20cm 左右,使颅内压维持在稍高于正常范围;
2、颅内压过高时脑脊液不可一时引流过多过快,防止脑 组织塌陷,导致颅内或脑室内出血,或后颅凹占位病 变引起小脑幕裂孔上疝;
.
21
.
22
.
23
操作方法与应用范围
经前囟法: (1)应用范围: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2)方法:侧卧位 穿刺点:前囟两侧角连线上离中点1.5-2cm 方向:针头指向同侧外眦 深度:针头进入约1.5cm后,每进0.5cm即应抽出针芯,查看

侧脑室外引流幻灯片

侧脑室外引流幻灯片

临床应用
➢脑脊液改道: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脑脊液漏
➢脑脊液引流:脑出血、颅内感染、 脑室内病变术后
➢脑室内给药:尿激酶、抗生素 ➢颅内压力监测
小脑肿瘤并脑积水
小脑出血破入脑室
发病当日 变症当日
操作方法
1.麻醉:局麻或全麻 2.切开头皮:以穿刺点为中心,约2cm 3.颅骨钻孔 4.穿刺侧脑室 5.引流管接外引流装置
压力:侧卧位,成人为80-200mmH2O;儿童为40-100mmH2O,新 生儿为10-14mmH2O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细胞分类及计数: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蛋白定量: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葡萄糖定量: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约为血糖的60-70% 氯化物测定:成人: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侧脑室外引流幻灯 片
侧脑室外引流
脑室系统解剖
脑脊液生理
来源:侧脑室底部和第三、四脑室顶部脉络丛 量:库存100~150ml,日分泌400~500ml,约20ml/H 作用:对脑和脊髓起缓冲作用;调节颅内压力;运输 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酸碱平衡;参与神经内 分泌调节等
脑脊液循环
各项参考值
➢ 特殊情况: 感染:低于侧脑室水平,充分引流感染脑脊液 慢性脑积水:适当提高,防止颅内压急剧降低, 发生硬膜外血肿
➢ 应从引流管的最低点算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室引流操作PPT课件

脑室引流操作PPT课件

预防感染
脑室引流是引起脑室感 染的途径,必须注意每环节,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在无菌操作下换无菌引
流袋,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避 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同时在进行相 关检查如需搬动患者时也应夹闭引流管防止
因体位的改变引起不适。
引流不通畅
1. 因颅内压偏低而引起引流不通畅者暂不引流, 对症处理。
2. 因引流管盘曲成角引起者可请医生对照x光 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并重新固定。
3. 因管口吸附脑室壁引起者可将引流管轻轻旋 转,使管口离开室壁。
4. 若阻塞可用注射器轻轻向外回抽,切不可注 入0.9%氯化钠溶液冲洗,必要时换管。
脑 室 引 流注意事项
1、当病人下床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以防引流过度。 2、注意引流过度的表现:出汗、心博过速、头痛、恶心。 3、引流管如无脑脊液流出,在排除引流管不通后,可能有 以下原因:
2. 术后1-2 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
3. 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 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 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
4. 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 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 脑脊液送检
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时挤压引 流管。 •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 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对于躁动的病人可以适当约束双上肢的活动, 一般使用约束带,不可牵拉引流管,防止引 流管脱落。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脑室引流管不同于其他引流管的是:脑 室引流管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它的出口10~15 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 流受阻就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 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 血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 床头交按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CSF外观、压力、细胞学检查接近正常,可
以拔管。一般以3~5天为宜,但不宜超过7天,
以免发上脑室炎症。 .
5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选择好适应症和熟练穿刺技术。
2.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冲洗引流液的 出入量和速度,以免导致脑室内压力过 高或过低。
3.防治出血和感染。
4.注意有无引流管的阻塞、扭曲和滑出。
.
3
二.穿刺点
因同侧脑室易受压变形、移位,故多选对
侧冠状缝上、中线旁开2cm处或冠状缝前 2cm、中线旁开3cm处作为穿刺点。
三.穿刺方法
1.仰卧,备皮,消毒,局麻。
2.钻孔后,用脑室穿刺针从钻孔处与颅骨 矢状面平行、垂直缓慢进针,进针约 4~6cm达侧脑室,拔出针芯,可见血性 CSF。
.
4
四.侧脑室冲洗引流术
5.定期进行CSF的细胞学检查和监护, 为引流管的拔出提供佐证。
.
6
六.疗效估计
经上述冲洗引流后,病情迅 速明显好转或意识较快清醒 者,预后较好;如病情继续 恶化或出现新的并发症者, 预后较差。
.
7
三四脑室积血也可引起脑脊液(CSF—
—引流不畅;但CSF分泌增多,势必造
成急性颅压升高的危象等,危机生命。
侧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内积血,或同时兼
行脑内血肿碎吸术成为抢救此类患者的
.
Hale Waihona Puke 2一.适应症1.原发脑室出血。 2.基底节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以上情况均有颅内压增高症或病情 还在恶化(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者 应先处理)。
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在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所致脑
室内积血的临床应用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00050)
窦林森
.
1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的基底节 区,特别是丘脑和内囊部位出血量过大, 压力过高,血液常易从丘脑及尾状核之 间破入同侧脑室,导致脑室系统内积血, 其中红
细胞碎片、血凝块可阻塞大脑导水管,
1.侧脑室穿刺成功后,缓慢放出CSF,后改用 适量(一般3~5cm)生理盐水、平衡液、人工 CSF等分次冲洗置换至CSF颜色明显改善。
2.置放引流管,证实通畅后,可一次注入尿激 酶6000u~10000万u(溶于3~5ml注射用水中)
3.引流管局部固定。
4.开放时间酌情每4~6小时、12小时、最长不 超过24小时。期间进行重复冲洗、引流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