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安那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富宁县者桑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越北古陆之间,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缘,文山-富宁褶断束东部。

区内金矿床、矿点的分布明显受构造、地层及火成岩的控制。

从地球化学异常、矿点分布特征来看,受北东向构造断裂控制,沿断裂挤压破碎带分布。

标签:者桑金矿地质特征找矿类型1区域概况1.1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富宁县者桑金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越北古陆之间,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缘,文山—富宁褶断束东部。

1.1.1地层区域上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中、上寒武统、下、中奥陶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中三叠统,区域上出露的其他地层有第三系等(图1)。

基本上属于稳定的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2w):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岩性主要为灰绿色和灰黑色中—薄层状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硅质岩和红色泥岩,局部夹少量塌积灰岩岩块,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地层。

中三叠统百逢组(T2b):主要岩性有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凝灰岩。

1.1.2岩浆岩区域上岩浆岩发育,分布面积广(约占25%),主要以基性及碱质基性侵入岩为主,根据前人资料可划分为辉绿岩和辉长辉绿岩两个岩相带。

岩浆岩表现为多旋回、多期次,产出状态从深成、浅成到喷发相均有。

侵入岩产出形式有岩床、岩墙、岩脉及岩盖等,形成的岩性复杂,即各类辉长岩、碱性辉长岩、辉长辉绿岩以及少量闪长岩、苏长岩、辉橄岩等,许多岩体具有一定岩浆分异现象,前人称为富宁岩群。

喷发岩类以安山玄武岩、凝灰岩等为主。

受北西向大断裂控制,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为本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

1.1.3构造本区区域构造走向近东西,属向东倾状的短轴背斜—者桑背斜,矿区为者桑背斜之南翼部分,形成、派生一系列断裂,破碎,紧闭的复式背向斜,沿背斜轴向发育有近东西向的断裂及派生的北东向断裂及后期形成的北西向断裂,加之岩浆岩的侵入就位,区内的构造变形十分剧烈使之亦显得十分复杂,使一些地层缺失,使多数的地层呈断块形式产出,呈断裂接触(区域上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局部地层形成倒转、平卧、直立、尖棱褶皱的背向斜,从目前面貌、特征分析,北东向断裂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基性岩浆岩亦基本沿北东向断裂侵位。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我国的所有自然矿产类型中,云南绝大多数都有,其中的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产量更是居全国前列。

由于该地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陆续有多家地质队在该地开展找矿工作,而本文所讲的是云南省的金矿,希望能借此机会探讨该地区的矿化规律、地质特征,探寻在该地找矿的主要方向。

标签: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我国的主要黄金产区包括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以及西北地区的几个省份。

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云南省,近年来,该地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继在金平、元阳、镇沅、新平、东川、姚安、祥云、鹤庆、腾冲、潞西等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发现与开采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对云南省的这些金矿地质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具有云南地域特征的找矿方向。

1云南省金矿资源的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1989年,我国的云南省就累计发现了410处金矿点,遍布整个云南省的87个市或者县。

其中,这里的金矿床占到41处,包括15处岩金矿床、6处小型砂金矿床、19处伴生金矿床以及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

另外,整个云南省共计拥有探明金矿储量101.583吨,这大约占到全国总探储量的2.1%。

同时,全省保有储量为80.675吨,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2.03%,其中岩金保有储量、砂金保有储量、伴生金保有储量和共生金保有储量分别有46.404吨、4.959吨、28.193吨、1.119吨。

云南省的金矿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带状分布,二是分段集中。

整体来看,可以划分八大成矿带,包括南盘江成矿带、哀牢山成矿带、临沧-西盟成矿带等。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在云南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预测该地可能是我国未来的黄金生产基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金矿潜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开采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

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董文斗;沈能平;苏文超;蔡佳丽【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11【摘要】云南安那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南缘,产于二叠纪辉绿岩侵入体之中,广泛发育乳白色石英网脉,蚀变辉绿岩体即为金矿体.与右江盆地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类似,具有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和硫化物化等热液蚀变特征.本文对安那金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矿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含CO2气-液两相或三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208~312℃(平均254℃),盐度很低,变化范围为0 ~2% NaCl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8~0.98g/cm3,表明形成安那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富含CO2、N2以及微量CH4等挥发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流体成因,结合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认为流体溶蚀交代辉绿岩中的含Ti-Fe辉石或者钛铁矿,溶解Fe的硫化作用过程是含Au黄铁矿和毒砂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成矿作用可能与右江盆地南缘印支期造山事件有关.【总页数】10页(P3321-3330)【作者】董文斗;沈能平;苏文超;蔡佳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栖霞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J], 翟建平;胡凯;陆建军2.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不同成矿系列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贾福聚;念红良;李星;伍伟;燕永锋;刘晓玮;郭跃进3.湘西南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J], 彭建堂;戴塔根4.广东高州石龙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J], 黄惠兰;黄蔚;谭靖;付建明;李芳;杨小丽5.河南灵宝樊岔金矿床成矿流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展恩鹏;王玭;齐楠;许晨;郝蛟龙;李宗彥;陈衍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富宁南沙金矿矿化富集规律

云南富宁南沙金矿矿化富集规律

层 长 石英 细 砂 岩 ,厚 度 >10米 ; 中部 ( , ) 中一 厚 状 石 英 长石 细 砂 岩 、含 钙 质 石 英 长 百 细 砂 岩 夹纹 一 薄 层 含 钙 质 O Tb 泥 岩 、页岩 ,包 卷层 理 发 育 ,岩 中 含 结 核状 黄 铁 矿 ,该 浊 积 岩 段 土 壤 含 A u丰 度 值 普 遍 高 于 其 它 岩 段 ,达 7×1 一 ~ 0 8× 1 一| _部 ( 1 3 灰 白 一青 灰 包 纹 一薄 层 钙质 页岩 ,局 部 夹 泥质 灰 岩 透 镜 体 ;百 逢 组 三 段 ( 为 纹 一 薄层 状 泥 岩 、 0 T 6I) Tb )
一叠 统 逢 组 ( 板纳 组 ) 、河 口组 ,者 桑金 矿就 产 f 该背斜 骸 部断裂 破 碎带 中。南 沙河 背
斜核 部为 , t 三盏统 逢 组 二段 ,北蠼 出露百 逢组 三段 、河 口组 ;南翼仅 出露 百逢组 三段 。北 翼 向东 出矿 区
收确 ¨蚓 :2 0 442 0 9 )-8 作 捋简介 :赵 思 传 (9 8~) I7 , , j d威 『 人 ,助 纠 } J 帅 , Kj从 地 质 ,: 射 资源 勘
仑 、芭 什山等 多个金 矿床 。 区 内经历地 台一 地槽 过渡带 、准地 台 、再 生地 槽 和陆缘 边缘 活动带 4个发 展 阶段 。早 、中三叠世 ,矿 区处 生地槽 发展 阶段 ,使 晚古生代 断 裂急剧 扩 张 ,碳 酸 盐 台地 裂解 、破 碎 ,形 成大 面 积槽 盆 凹陷 区。 f再 残 留的碳 酸盐断块 呈 岛链状 散布 于广 阔的深水 、半 深水槽 盆 中 ,沉 积 了一套 陆源碎 屑复理 石建 造为 主的浊 积岩 系 ,成 为 区内重要 的含 金地层 。
1 矿 区地 质

云南富宁普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云南富宁普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淀下来 。
( 5 )大气降雨丰富 , 植被发育。在成矿作用过程 中,热液通过断裂 ( 导矿构造 )上升 ,促使地下热 水形成地下水循环 ,并萃取岩石中的部分金 ,再与地表水混合 ,在一定 的构造 ( 配矿构造或容矿构造 )
空 间中 ,通过 充填 、交代 作用 形成 热液金 矿 。 普介 金矿 成 因类 型应 属 中一 低 温热 液充 填 ( 交 代 ) 型金矿 。
泥质粉砂岩 。
2 构

基本 构造 格架 由 3条 近东 西 向 ( 2 0 9 。一 1 1 0 。 ) 断层 ( F 。 、F : 、F , )及 一些北 东 向断层 组成 。东西 向断 层 为 向北 陡倾 正断 层 。F 、F 与 成 矿 关 系 密 切 ,为 主要 控 矿构 造 ;北 东 向断 层 属 成 矿期 后 破 坏 性 构 造 , 切 断并破 坏 矿 ( 化 )体及 地层 的连 续性 ( 图1 ) 。 F :正 断层 。延 伸较长 但 断距 不 大 ,走 向 近东 西 、倾 向近 正 北 、倾 角 6 2 。 ~7 6 。 。与 金矿 关 系极 为 密
切 ,并 与其北 侧牵 引背斜 共 同组成 区 内重要控 矿构 造 。
F :正断层 。走 向近东西。倾 向近正北 ,倾角 7 O 。 左右。断层破碎带时宽时窄。 :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东西 ( N WW- -S E E ) 、倾角 7 0 。 左右 。
F :平 移 断层 ,位于矿 区中部 ,走 向近 4 0 。 ,近于 直立 。为后 期破坏 性 断层 。 F :平 移 断层 ,位于矿 区西 部 ,走 向近 1 0 。 ,近于 直立 。为后 期破坏 性 断层 。
分析 对 比 ,这套 碎 屑岩 系地层 时代 归属 中三叠 统板纳 组 ( T 6 n ) 。

云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云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云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一、引言1. 研究背景与目的2. 研究对象和范围3. 研究方法和步骤二、文献综述1. 金矿选矿概述2. 云南地区金矿选矿现状3. 选矿试验研究国内外现状三、试验设计与实验方案1. 试验设计2. 选矿试验方案3. 实验条件及参数控制四、试验结果及分析1. 原料性质分析2. 各工艺流程结果分析3. 表面响应分析五、结论及展望1. 研究成果总结2. 存在问题及对策3.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提升,金矿的开采和选矿工作愈发重要。

矿山开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且随着矿山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采取的采矿技术水平、矿区环境保护等等也越来越高,金矿资源作为难得的经济资源,不断得到了开采和利用。

然而,在金矿开采过程中,矿石的金品位并不总是高,需要对其进行选矿处理,使得矿石中的金元素更容易被提出来,从而提升提黄率和品位。

同时,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选矿技术不断更新,使得选矿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在此背景下,对金矿选矿工作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云南地区某金矿矿石为试验对象,进行选矿试验,并使用现代科技设备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的选矿工艺优化方案,提高选矿效率和提取金品位。

本文旨在通过选矿试验分析,(1)分析矿石物理和化学性质,(2)研究多种工艺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最优方案,(3)对选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因此,本文第一章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以及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旨在为读者提供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的引导。

1.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矿选矿工艺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矿过程中存在着金品位和提黄率低的问题。

而云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开采区域之一,在此地区选择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金矿选矿试验进行研究,对提高矿区的选矿工艺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陈翠华,代鸿章,顾雪祥,李保华,张燕,赵德坤,何朝鑫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陈翠华,代鸿章,顾雪祥,李保华,张燕,赵德坤,何朝鑫

730




2012 年
中赋存状态有所不同。少量黄铁矿富砷而贫金,反映其 As 的来源除主要为成矿热液外,同时还来自于成 矿热液所萃取的分散于围岩、土壤及地下水中的 As(Utsunomiya et al.,2003) 。本区黄铁矿的深度级别 D 值主要处于中部 D 值区间内(1.58~2.90) ,表明者桑金矿床形成于中浅成(薛君治等,1990) 。 黄铁矿 w(Co)平均为 0.06%,w(Ni) 平均为 0.02%,Co/Ni 比值介于 0.54~3.5 之间,平均 1.54;各成矿 阶段的毒砂中明显富集 Co(300×10−6~1 200×10−6) ,Co/Ni 比值较小(1~1.67) ,指示形成于中温相并发 生较强烈的热液活动(李红兵等,2005) 。 黄铁矿及毒砂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式,明显负铕异常、而铈无明显异常。从成矿Ⅰ阶 段至Ⅲ阶段,石英中稀土总量均较低但呈现逐渐由轻稀土富集变化为中稀土较富集趋势;各成矿阶段中石 英均无明显铈异常,铕异常表现为成矿Ⅰ阶段为负铕异常,成矿Ⅱ阶段无明显铕异常,至成矿Ⅲ阶段变化 为正铕异常。黄铁矿、毒砂及石英稀土元素特征均表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还原环境(范建国等,2000; 李厚民等,2003)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而并非来自于本区内的基性岩浆,岩浆活动更可能是作为热 源对金矿化过程中的流体热循环起一定作用。 本区内岩矿石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含量达到 0.12%~0.45%(TC 可达 2.36%~3.84%) ,并与金品位呈正 相关,同黔西南的众多金、锑、汞矿床特征一致(施继锡,2006) ,暗示本矿床形成可能与黔西南分布的 古油藏存在着空间上的耦合关系(顾雪祥,2011) 。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能够表征本区成矿流体的还原环境, 同时有机质对金属元素有吸附、化合作用,使金等成矿元素富集在碎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中(Tompkins et al.,1994) 。黄铁矿及毒砂 δ34SV-CDT 值介于 9.2‰~10.2‰,明显表现为富重硫特征,也印证了有机质与围岩 中硫酸盐反应的确切性(Powell et al.,1984) ,表明者桑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表现为热液成矿Ⅰ阶段的石英中包裹体数量较少,多呈星散状分布,包裹体类型主 要有 CO2-H2O 包裹体、气液 H2O 包裹体和气相 CO2 包裹体,指示在该成矿阶段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 较稳定,成矿温度较高;成矿Ⅱ阶段的包裹体非常发育,主要呈星散状及成群分布,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 CO2-H2O 包裹体和气液 H2O 包裹体,含少量气相 CO2 包裹体和液相 H2O 包裹体,镜下可以观察到该阶段 不同 CO2 相比例的 CO2-H2O 包裹体出现,显示成矿流体在成矿Ⅱ阶段可能发生了不混溶作用(李保华等, 2010) ,也指示该成矿阶段发生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较快。成矿Ⅲ阶段中的 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呈星散状及成群分布,少量呈孤立状,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 H2O 包裹体,含少量 液相 H2O 包裹体。 各成矿阶段中气液 H2O 包裹体均一及冷冻温度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为中 -低温(80~245 ℃) ,低盐度 (0.18%~6.45%) ,中-低密度体系。石英及方解石中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 δ18OH2O 值为−5.6‰~5.4‰; δDV-SMOW 值为−40.3‰~−74.8‰,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大气降水。成矿流体流经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层时, 受到有机质中氢的混染导致本区原始大气降水的氢同位素发生漂移(Hsueh,1981) 。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佚名【摘要】矿区主要金矿化层为下奥陶统老寨组(O1l),而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

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富集的空间部位与断裂构造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丰富和扩展了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明确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空间。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厘定矿化层时代;多因素综合控矿;找矿意义;老寨湾金矿;滇东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老寨湾金矿区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黄金生产矿山之一。

经上世纪80~90年代云南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本世纪初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勘查,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一处大型金矿床。

但矿区矿化层位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以往一直认为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 (D1ps1)。

笔者对矿区地层系统 (尤其是矿化层位)、矿床地质、控矿因素等进一步研究,认为矿区矿化层位应归属下奥陶统老寨组 (O1l),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对丰富和拓展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拓宽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空间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老寨湾金矿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北缘,文山—那洒弧形构造东段,那洒破背斜NW翼。

滇东南区地壳活动经历由加里东期准地槽-华力西期地台-印支期地槽的复杂演化过程。

区域上,吕梁期高级变质岩构成结晶基底,下古生界构成统一的褶皱基底 (多数地段缺失O3-S),上古生界—三叠系 (局部有J-K)构成本区沉积盖层。

构造变形主要为晚印支运动产物,岩浆活动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

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Sn-Cu-Ag多金属成矿占优势,次为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Au成矿和与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低温热液微细粒浸染型 (卡林型)金矿的成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 、钛 磁铁矿 等 。
岩浆岩的侵入 ,带来 F 、T、c 、P 、A 、A 等成矿物质 ,并在成矿条 件 良好的地质条件,如构造 e i u d g u 体 系的 复合部 位或 岩浆 分异 熔离 作用 、接 触 变质作用 进 行 比较 完好 的有 利部 分形 成工业 矿 床 。
2 矿 床 地 质
是 主要 赋矿地 层 。
( ) 构 造 2
区内发育 北 西 向 、北东 向、东 西 向三组 构造 ,其 中东西 向不对 称 安 那 背斜 为 区 内主要 控 岩控 矿 构 造 , 北翼产状 5 一 5 /2 。 3 。 。 1。 0 ~ 0 ,南翼产状 15 一15 / 5 一 5 。轴面向北倾斜 ,倾角 3 。 6。 8。 4。 7 。 _ O左右,背斜往东
中 图分 类 号 :P 1. 1 6 8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418 ( 0 1 0 —6 - 10 —85 2 1 ) 32 50 4
矿 区处 于华南 褶皱 系 、滇东 南 褶皱 带之 文 山 一富 宁断褶束 东 端 ,区 内褶皱 断裂 构造发 育 ,岩浆 活动强
21 矿 . 体
矿 区 已发 现两 种赋 存形 态 和三 个矿化 集 中群 。其 中 V 、V 1 2号矿 化 ( )群 产 于辉绿 岩与硅 质岩 接接 体
触带 的蚀 变带 内 ,V 3号 矿 化 ( ) 群产 于辉 绿岩 内 ,受北东 向张性 断裂 控 制 ( 1 。 体 图 ) V 1矿化 ( )群 ,由两个 矿体 组成 。赋 矿 围岩均 为辉 绿 岩 ,矿 体 与 围岩 渐 变 ,围岩蚀 变 有硅 化 、褐 体 铁矿 化 和绢 云母化 。其 中 V 1—1 西 向延伸 ,长 20 北 8 m,厚 06 m 一 .9 .3 3 3 m金 品位 (. 1 .5 ×1 一, 0 3 —18 ) 0
21年 0 第3 6~6页 0 第3卷 1 期2 2 5 8
云 南 地 质
C5—01 S 14 15 N3 1 / IN0 —8 4P S 0 8
云南 富 宁安 那 金 矿 控 矿 因素 分 析
寸伟 才,王绍明 ,涂 国府
( 武警黄金第十支队 ,云南 摘 密切 。 昆明 60 1) 5 1 1
矿体厚 度取 决 于北东 向断裂 构造 的发 育程 度 :断裂 与顶部 硅质 岩 汇聚 区 ,岩 层破碎 程度 高 ,矿 体厚 大 ,金
矿化强度增强 ( 2 。V 一 号矿体地表出露长 4 0 图 ) 2 l 5m,矿化体厚度 1 2 .m,似层状产出,赋矿岩石 m一 3 6 为辉长辉绿岩及少量硅质岩。辉长辉绿岩破碎蚀变较强 ,石英细脉状、网脉状沿裂隙充填。金属硫化物多 为黄 铁矿 、白铁 矿 ,少量 磁铁矿 ,呈星点 状 、浸染 状产 出。矿 化体 与 上 盘 围岩 界 线 清 晰 ,进 入 硅质 岩 后 ,
倾伏端圈闭良好 ,核部有辉绿岩侵入 , 两翼地层为坡折落组硅质岩。 目 前发现的金矿体产于背斜核部辉绿 岩 与硅 质岩 的 内接触带 中。
( ) 岩 浆岩 3
基 性侵入 岩 钛辉辉 长辉 绿岩 为 主 ,岩 株 、岩墙 、厚 脉状侵 人 于硅 质 岩 中。根 据岩体 与 围岩产 出部位 不 同 ,结 晶粒 度有 差异 ,可分 为含 玻 微粒辉 绿 岩 、细粒钛 铁辉绿 岩 、中粒 钛铁 辉绿 岩 。辉 绿 结构为 主 ,块 状 构造 ,解理 发育 。斜长 石 4 % 一 0 ,辉 石 2% 一 0 ,其 他 矿 物 5 一2 % 。副 矿 物有 磁 铁 矿 、钛 铁 5 6% 0 4% % 0
翼及 ( 正常翼 )矿 化体倾 角 1 。 4 。 8 一 5 ,南翼 ( 转翼 )矿 体往 深部倾 角 变 陡,达 7。 倒 O 以上。金 品 位 ( . 7~ . 6 ×1 一 ,平均 10 6 00 4 4 ) 0 。 4x1 0-o
图 1 富 宁安 那 金 矿 地 质 简 图
Fi 1 Ge l g c lS e c a fAn a Au Or fed,F n n 晷 o o i a k t h M p o n e l i u ig
V 矿化 ( 2 体)群 :位于不对称倒立状安那背斜核部及两翼 :正常翼似层状矿体沿内接触带产出 ;背 斜倒 转翼 ,矿体 呈多 条脉状 大角 度 与倒转 翼相 交 ,向北西 向倾 斜 ,在褶 皱转 折端矿 体厚 大 。金矿 化强 度及
要 :安那金矿赋存 于中泥盆统坡折落组硅质岩夹薄层 状灰岩 中。东西 向安那不 对称褶皱 构造是 主要
控岩控矿构造 ,次级北 东 向断裂 和层 间断裂 是矿 区的储 ( )矿 构造 ;矿 区的金矿 化与基 性岩 浆活 动关 系 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蚀变岩 型金矿 ;地层 构造控矿 ;基 性岩 浆活动 ;坡折 落组 ;云南富宁安那
倾角 3 。 3 。 1 2 O 一 6 ;V — 矿体南北 向延伸 ,倾角 2 。 5 ,金品位 12 1 。。 .7× 0 。 。
收稿 日期 :2 1 22 0 1 _8 作者简介 :寸伟才 ( 9 9~),男 ,云南鹤庆县人 ,长期从 事地质勘查工作。 16




3 0卷
金矿 化减 弱 ,厚 度小 于 1 m,金 品位一 般 低 于 05×1 ~,与下 盘 围岩 无 明 显界 线 ,受 北 东 向张性 断裂 控 . 0
制 ,厚 0 5 . m一2 m,沿 倾斜 方 向延 深 3 m 一10 0 0 2 m。金 矿 化 与辉 绿 岩 的碳 酸 岩 化 、硅 化蚀 变 成 正相 关 。北
烈 。成矿条件有利。
1 矿 区地 质
( ) 地 层 1
矿 区处 于北 西 向富宁 一广南 断 裂北东 侧 ,出露 下泥 盆统坡 脚 组 ( ) 页岩 及砂 岩 夹灰 岩 ,中 泥盆 统 DP 坡 折落 组 ( ) 硅质 岩夹 薄层 状灰 岩 ,中三叠统 百 逢 组 ( :) 粉 砂 质 泥 岩 夹 细砂 岩 。其 中 ,坡 折 落 组 Dp T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