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一、目标与要求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初中七年级学生通过研究地理第一单元内容,进一步提高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要求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描述地理概念,如大地、大洲、大洋等。
2.学生能够标出地球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地球形态。
3.学生能够运用图例,读图,解读图谱等技能,整理归纳地理要点。
4.学生能够通过识图,插图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地理研究成果。
二、设计内容1.地理知识概念梳理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地理概念卡片,通过制作卡片的方式,整理归纳地理第一单元中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大地与大洲大洋五大洲及其位置寒、温、寒温三大带状气候区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学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用标注、插图等方法,对地理概念进行说明。
2.地球的组成与地球形态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或其他参考资料,查找并绘制地球的剖面图,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部分。
在图中标出各部分的位置和厚度,并写出相应的说明。
此外,学生还需设计插图,展示地球的球形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基本形态。
3.图谱解读和读图技巧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地理图谱,例如地图、气象图、人口分布图等,对图谱进行解读和分析。
学生需要确定图上的要素、符号含义和区域分布规律,并写下自己的读图心得和体会。
此外,学生还需附上自己对图谱的二次解读,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4.地理研究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利用海报、PPT或其他方式,将自己对地理研究的理解和归纳进行整理和展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地理概念、地球形态、图谱解读等内容进行展示,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评价方法1.概念卡片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概念卡片,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可以根据卡片的内容、绘图的质量、文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地球组成与形态评价评价学生绘制的地球剖面图和相关插图,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球组成和形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地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地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一、作业主题。
“探索世界美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作业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美食特色。
2. 引导学生分析美食与当地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源、物产等)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业内容。
# (一)美食侦探之旅(个人作业)1. 任务一:美食选择与资料收集。
让学生从世界不同地区(如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中各选择一道代表性美食。
例如,亚洲的寿司(日本)、欧洲的意大利面、非洲的英吉拉(埃塞俄比亚)、美洲的汉堡(美国)、大洋洲的澳新军团饼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美食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这道菜的制作方法有哪些独特之处。
该美食起源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源、主要农作物或畜牧产品等)。
2. 任务二:关系分析。
学生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分析每道美食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如,对于寿司:寿司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生鱼片、海苔等。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耕地面积有限。
但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水稻生长,所以大米是寿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这为提供新鲜的生鱼片创造了条件。
海苔的养殖也得益于日本周边海域适宜的水温、盐度等海洋环境条件。
用同样的方式分析其他地区美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每个美食的分析不少于100字。
小论文的结构可以是:美食介绍地理环境特征两者关系分析。
# (二)美食地图绘制(小组作业)1. 任务一:小组组建与分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5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大洲(如第一组选择亚洲、第二组选择欧洲等)。
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成员分别负责资料收集、美食绘图、关系标注、文案撰写等工作。
2. 任务二:美食地图制作。
小组根据所选大洲内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美食,绘制一张美食地图。
地图上要标注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并以生动有趣的图案(如小图标、简笔画等)表示出当地的代表性美食。
七年级地理作业设计

七年级地理作业设计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特征。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地理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地理作业设计。
一、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有四个主要的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球的地理要素来了解地球的特点。
二、探索地球的地形地球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卫星图像等方式了解地球的地形。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找出世界各地的不同地形特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三、研究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该地的气候和气象特点。
他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观察天气预报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来介绍该地的气候和气象。
四、认识地球上的人口和城市地球上有着众多的人口和城市。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城市,了解该地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
他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数据、观察统计图表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制作一份报告来介绍该地的人口和城市情况。
五、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灾害,了解该灾害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他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观察新闻报道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来介绍该灾害。
六、了解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资源,了解该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观察统计数据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制作一份报告来介绍该资源。
七、探索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环境问题,了解该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引言本案例为初中地理课程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通过设计有趣且互动性强的任务,学生将能够深入研究各个地理领域的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任务一:地形图解读目标通过解读地形图,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并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任务学生们将收到一幅地形图,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图中的山脉、山谷、河流等地形特征,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山脉是如何形成的?”、“这片地区适合什么样的农业发展?”等。
提示-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例来解读地形图。
- 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思考和讨论。
任务二:气候图分析目标通过分析气候图,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任务学生们将收到一份气候图,他们需要观察图中的气候带划分、气温和降水分布等信息,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热带地区降水量较大?”、“在温带地区的冬季是否适合种植水稻?”等。
提示- 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气候区划和气象知识来分析气候图。
- 鼓励学生们运用图例和数据来支持他们的分析和回答。
任务三:人口统计分析目标通过分析人口统计数据,学生能够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任务学生们将收集一组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他们需要分析数据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城市的人口数量比农村多?”、“如何合理规划人口分布,以促进经济发展?”等。
提示- 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人口地理知识和图表分析方法来解答问题。
- 鼓励学生们团队合作,共同分析和讨论数据。
结论通过以上设计的地理作业,学生们将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地理知识。
这些任务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这些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和理解,增加他们对地球的认知。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介绍这是一个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简单但有趣的作业设计方案,包括主题、目标、内容和评估方法。
主题主题: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目标通过完成这个地理作业,学生应能够:- 熟悉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和解释中国不同地理特征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学会使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来展示地理信息内容作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地理特征研究学生可以选择中国的某个特定地理特征进行研究,例如长江、黄河、珠江、西藏高原等。
学生需要收集有关该地理特征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起源、形态、面积、沿线城市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搜索互联网、阅读图书、采访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学生要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并用图表或地图展示出来。
第二部分:地理特征的影响学生需要分析和解释所选择的地理特征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他们应考虑以下问题:- 这个地理特征是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的?- 有哪些资源或产业与该地理特征有关?- 该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地图、制作海报或写论文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使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提交的地理特征研究报告(包括收集到的信息和图表或地图展示)- 学生对地理特征影响的分析和解释(可以通过书面报告或口头展示形式)- 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结论这个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地理工具进行研究和展示。
通过此作业,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地理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初中地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一、作业设计主题。
“探索世界的奥秘——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作业设计目标。
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特征等基础知识。
2. 通过多种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图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三、作业内容与形式。
# (一)“洲洋拼图小达人”(个人作业,占总分20%)1. 作业内容。
准备一套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拼图(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自制的简易拼图,如在硬纸板上画出轮廓然后剪成块)。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如5分钟)完成拼图,并记录下自己完成拼图的时间。
完成拼图后,在纸上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且描述每个大洲的一个独特的地理特征(如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非洲有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等)。
2. 设计意图。
拼图游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形状和相对位置,强化记忆。
同时,记录时间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而描述地理特征则有助于加深对各大洲的理解。
# (二)“手绘世界地图”(个人作业,占总分30%)1. 作业内容。
要求学生手绘一幅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清晰地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并用不同颜色区分。
可以在地图上适当添加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赤道、本初子午线、世界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河流(如尼罗河)等。
为自己的地图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说明绘制这幅地图的难点以及自己在绘制过程中对世界地理分布的新认识。
2. 设计意图。
手绘地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对地理空间布局的把握能力。
在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各个地理要素的位置关系,从而加深对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其他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的理解。
而写介绍则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 (三)“洲洋知识大闯关”(小组作业,每个小组3 4人,占总分50%)1. 作业内容。
初中地理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有效作业设计案例1. 案例简介这个案例是针对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通过设计精心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2. 案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3. 案例内容3.1 作业形式针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或写作;-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 课堂演讲:学生准备一个地理主题的演讲,通过演讲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制作海报或展板:鼓励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地理知识;- 模拟实验:设计一些与地理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
3.2 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和知识点,设计具体的作业内容,例如:- 地理地图绘制:学生根据教材要求,绘制某一地理地图,标注相关地理要素;- 环境观察报告:学生前往某一地区进行环境观察,撰写观察报告,包括气候、植被、地貌等;- 经纬度运用:让学生通过经纬度求解地理问题,例如两地距离计算等;- 地理问题探究:设计一系列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观察与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地理现象,例如云彩形成、河流冲积等。
4. 案例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可以进行以下方式的评估:- 作业成绩评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评定;-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研究的兴趣、理解程度和能力提升;- 同学互评:学生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和反馈,了解作业对其他学生的意义和启发。
5. 案例总结通过这个案例的有效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兴趣。
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3 地形图 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参评作品一、作业设计内容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地形图》作业设计二、作业设计类型课时作业三、作业目标1、锻炼学生区分地理概念能力,通过欣赏图片体悟自然地理的美好。
2、明白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
3、等高线地形图不同地形部位名称能准确识别,亦做到准确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
4、做到速识基本地形,知道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四、作业设计方案①地形欣赏题:尝试说一说它们的地形特征。
②海拔之最题:和小伙伴探讨中国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 和最低点 (艾丁湖) 的相差是多少?③等高线地形图连线题。
山脊陡崖鞍部山峰山谷④地形剖面图绘制题。
①海拔 VS 相对高度。
②归纳总结题 (地形类型归纳)③地形部位题④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题。
图中各个颜色皆代表哪些地形?依据上图分析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⑤看图回答问题。
(1)地形名称 :A ; 甲 ;乙。
(2)A 位于 B 的方向,相对高度为米。
(3)小河的流向大致为由。
(4)从 C、D 两处爬到 A 处,为比较省力的是处,原因为。
3、开放式作业①山地地形部位尽在你“掌握”,伸出手来尝试绘画记忆吧!②尝试用橡皮泥来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记得让爸爸妈妈分享到学习群中哦!五、设计理念阐述“双减”政策的落实的大环境下,加上现阶段新课改大势所趋,已经明文规定了学生的作业时间。
本次课时作业开展自主创新,运用现代新兴技术 VR 获取知识参与学生作业,与此同时严控学生作业,提升作业设计方案,进一步保证“减负不降质”、“减负提质增效。
为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地理学习素养提供基础构建。
基于一体化的视角,让学生学习循序渐进,作业共设置三个板块,以促进本课时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保证基本练习作业内容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灵活性的高智力实践题来实现学习提升,掌握绝对高度、海拔、等高线地形图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作业设计
XXX
教材来源:初中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第一节
主题:日本
适合对象:七年级1班学生
设计者: XXX
一、作业目标
1、在地图上,描述日本所处的位置;
2、通过材料及图片,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举例说出日本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读图及材料,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
二、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收看日本关于地震方面的报道,初步了解日本对地震的防御;
2.读世界地图,简单说出日本所处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课中作业】
1.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属于( )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中亚
对应目标1
2.日本有一座很出名的活火山,风景优美,被称为“圣岳”,它是( )
A.圣海伦斯火山 B.埃特纳火山 C.维苏威火山 D.富士山
对应目标1
3.下列关于日本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境内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 B.平原分布在岛屿中间
C.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D.日本最高山为富士山,它是一座活火山
对应目标2
4.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狭人稠 B.多火山地震
C.河流长,水量小,流速急 D.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
对应目标2
5.假如地震发生时,你正在上课,你应该()
A.钻到桌子下
B.躲在墙角
C.靠近窗户
D.跳楼
对应目标3
6.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数多达1500多次,这是因为( )
A.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的群岛国家
B.日本跨经度较广、国土狭长
C.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
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
对应目标3
【课后作业】
读图“日本位置略图”和图“日本经纬网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日本位置略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日本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______大陆东部,东临______洋.(2)日本的相对位置:日本隔______(海)与中国相望,隔______(海)与朝鲜、韩国相望,隔______ (3)与美国相望,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4)在“日本经纬网地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日本领土大致在______(纬度)之间,属五带中的______.(5)日本是______洋边上的岛国,处在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的地带,因此日本多发生______和______.
(6)日本领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周围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的.(7)日本领土形状的特点是______,海岸线的特点是______
三、评价标准
字面书写干净整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价知识等级;全部答
对的可得A,错1~3个的得B,错4个以上的得C;也要评价学生的书
写等级,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日本政府对于火山地震爆发的防御及自我保护措施,使中学生做到遇事不慌,能很好的保护自己;让学生提前通过地图的观察,说出日本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的习惯,学习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从位置和范围开始;通过对地形图及气候图的观察,总结出日本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及对日本工农业的影响;作业题的设计与目标相匹配,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把班上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完成不同的当堂检测。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
按学生课堂表现(30分)和检测成绩(70分),总评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可以安排课下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