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评教

浅谈学生评教

浅谈学生评教

发表时间:2013-01-16T11:27:59.87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茂林[导读] 学生是教育消费者,让学生打分评定老师优劣的办法合情合理合法。李茂林(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学生是教育消费者,让学生打分评定老师优劣的办法合情合理合法。矛盾是由认识不足与实施不当引起的,应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师生及管理者都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制作高水平的评议表;三是要正确处理评议结果。关键词:学生打分评议教师处理方式

当前,很多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已采用了让学生给老师评分的办法来考核老师质量,甚至以学生给老师评分决定老师的去留。

对于此举,作为被考核的对象,很多老师有意见。他们认为,让学生打分,降低了老师的威信,而且学生水平有限,素质有限,打分不准。尤其是一些厌学学生,会借此打击报复不肯迁就的严师,甚至将对学校的不满发泄到老师头上,毫不手软地猛打低分。所以,学生打分既不可取,又不可信,以此确定老师优劣,太不公平。

当然,老师们担起家长重责,遵照领导指示,严格要求,苦口婆心,日夜苦战,没功劳也有苦劳,如果到头来却落得个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实在有些难堪。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是“消费者”,应该有给老师打分的权利;领导采用这种民主的办法,当然没有错;而老师反映的情况是客观存在,也没错。这说明问题并不在于打分举措本身,而在于实施方面,具体说来就是指导思想的确立、打分办法的设计以及评分结果的利用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没有偏差的话,就能打出学生的热爱、老师的热情和领导的民主,皆大欢喜;若有一方面出现偏差,此举就会变味,打出的只有厌弃、仇恨、委屈,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决定结果,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让学生打出学习积极性来,打出对老师、对学校的热爱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老师的教学工作是学校拿来与学生换钱的商品。学校应像精明的商家一样,除了精心打造精品教师外,还要不遗余力地包装他们,努力让学生去热爱他们。学生爱老师、爱学校,并口口相传,然后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来此求学,学校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因此,评分目的和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学生找老师的闪光点,具体的分数可由领导根据学生反映来酌情给出:闪光点多的老师当然就要多给分,而闪光点少的老师就要少给分。至于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则应要求举证,否则就会被视为诬告,要追究责任。这样既可避免学生打报复分和随意分,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优点被肯定,老师高高兴兴;意见有证据,老师也服气;领导积了德,师生都爱戴。如此皆大欢喜,何乐不为?

二、要制作高水平的评议表

为体现积极的指导思想,评议表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优点,左边分项列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优点,右边留空让学生打勾,下部留空让学生补充优点;第二部分是对老师的意见,左边只留空行不标序号,右边是相应的证据材料填写处。这样的表格对学生来说,既能引导出爱心,又能培养起责任心。

领导是想通过学生评分把老师定出个高低来,要好坏有别、赏罚分明,免得犯平均主义。可是能否分出优劣,评分项目的设置是关键。若是项目设置不科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学问高深、自成一家的专家教授往往得不了高分,而那些不学无术、照本宣科的平庸之辈却能高高在上。因此,老师优点项目的设置就要注意几点:一不可偏设,如“坚持给后进生补课”、“坚持带病上课”等,不存在普遍性,就不能列出;二不可反设,如已设“幽默风趣”,就不可再设“表情严肃”,以免相互抵消;三不可低设,如“坚持站着讲课”一项就很低级,根本不是一个评价高水平教师的条件。

三、要正确利用学生的评分

对于学生的评分,既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要谨慎参考,尤其不可作为评价老师的主要依据,更不可以此决定老师的去留,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中的某些人在评价老师时会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甚或会从个人的好恶出发,给那些责任心强、工作态度严厉的老师打低分,即所谓的“报复分”。

那么,是不是学生评分毫无用处呢?当然不是。学生作为“消费者”,既然有权力评,就应该让他们行使权力,既然费力组织了,就应该派上用场,里面总有些有用的信息,愚者千虑也必有一得嘛。弃之不用,那就是浪费,那就是形式主义,那就是自欺欺人。

那么怎样利用呢?一是认真整理,把一个老师的优点缺点归纳起来,抄写一份(隐去评议班级学生姓名,以免报复),让老师过目签字,老师对意见不符的可调查核实,有则改之;二是领导根据核实后的优缺点的多少给老师评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通报情况,张榜公布优点多的老师姓名,以及几条典型的学生建议。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得到了重视,老师得到了鼓励和包涵,领导既完成了考核任务,又得到了师生的敬重,妥善利用,变废为宝,一箭三雕,效果非凡。

由上可见,学生评分(评议)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指导思想正确,评议表设计科学,正确利用评议结果,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的思想斗争,网上的口水大战,现实的矛盾冲突,只是此举操作不当引起的,随着各方面工作的完善,矛盾都将化解,一切都将归于平静。它的普及和深入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应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