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每题1分,合计30分。)

1.“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涵义是指:A.治理国家

B.家庭管理

C.财富分配

D.商品生产

2.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是下列哪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A.威廉·配弟

B.亚当·斯密

C.马尔萨斯

D.凯恩斯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效用价值理论

B.劳动价值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宏观调控理论

4.“斯大林模式”指的是:

A.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B.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D.企业自治的计划经济体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生产工具

B.动力系统

C.辅助设施

D.原材料

6.决定生产的社会性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A.生产力发展水平

B.劳动力所有制

C.劳动组织形式

D.统治者的意志

7.自然经济在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观念保守落后

B.没有现代工业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城市人口较少

8.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是:

A.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

B.个别生产者的劳动时间长短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短

D.货币自身价值的大小

9.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也称为:

A.价值尺度

B.价格标准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投资增殖类信用工具的是:A.本票

B.汇票

C.股票

D.支票

11.生产者如果对未来商品价格预期上涨,则通常情况下其现在的供给数量会: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难定

12.在生产领域中不同部门之间竞争依靠的主要手段是:

A.降低价格

B.提高质量

C.资本转移

D.改善售后服务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A.旅游市场

B.农贸市场

C.家电市场

D.金融市场

14.剩余价值率等于:

A.不变资本除以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除以预付资本

C.固定资本除以流动资本

D.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

1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法的关键点在于:

A.延长工作日

B.加大劳动强度

C.增加用工人数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16.在利润率平均化之后,实际利润通常会高于初始利润的部门是:

A.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

B.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部门

C.竞争程度较高的部门

D.垄断程度较高的部门

17.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值演变为:

A.市场价格

B.平均价格

C.生产价格

D.垄断价格

18.与土地价格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地租和:A.利息率

B.农业产量

C.预期利润率

D.市场供求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本集中的是:

A.银行信用

B.追加投资

C.企业兼并

D.发行债券

20.跨行业垄断的组织形式称为:

A.价格同盟

B.卡特尔

C.康采恩

D.托拉斯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完善的市场体系

B.现代企业制度

C.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

D.组建国有企业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成份的是:A.农村养殖专业户

B.微软(中国)公司

C.中国邮政总公司

D.村办塑料加工厂

23.下列选项中体现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A.劳务报酬

B.雇佣劳动收入

C.乡镇企业职工奖金

D.个体经营收入

24.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制度范畴的是:

A.决策结构

B.信息传递结构

C.动力机制

D.产品分配制度

25.下列选项中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的是:A.分散的决策机制

B.混合的产权结构

C.纵向的信息传递

D.物质利益与竞争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渐进式体制改革道路特征的是:

A.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B.实践性与群众性

C.政治上相对稳定

D.改革与开放同行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司制企业基本特征的是:A.两权统一制度

B.法人财产制度

C.有限责任制度

D.内部分权制衡制度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维护市场机制作用环境的职能的是:

A.调控宏观经济

B.放宽市场准入

C.提供公共物品

D.实现社会公平

29.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会引起:

A.经济增长乏力

B.失业率上升

C.物价水平普遍提高

D.国民实际收入提高

30.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二、多选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需从中选择两个以上最合适的答

案。每题2分,合计30分。)

3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税收

E.消费

32.下列选项中体现简单再生产的是:

A.进行基本建设

B.扩建原有厂房

C.日常维修机器设备

D.更换辅机配件

E.重复原料订单

33.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的支付职能的是:A.发放工资

B.交纳赋税

C.偿还债务

D.上缴党费

E.购买书籍

34.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有:

A.发行主体不同

B.证券性质不同

C.持有者权益不同

D.风险与回报不同

E.交易场所不同

35.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

A.商品自身价格

B.消费者收入水平

C.消费者偏好

D.生产要素价格

E.生产技术状况

36.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机器设备

B.燃料用煤

C.工业厂房

D.待加工原料

E.企业员工

37.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

A.本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价值

C.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D.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的收益

E.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收入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

A.金融资本的统治加强

B.组建国有企业

C.进行国家调节

D.国际经济联合加强

E.大型并购与跨行业兼并

39.以下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特征的是:

A.占据国家命脉产业

B.技术手段比较先进

C.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方向

D.主要集中于农业和农村

E.是国家的主要积累来源

40.影响和决定经济体制的因素包括: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D.政权性质

E.文化传统

41.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的区别有:

A.出资方式

B.股东人数

C.成立方式

D.财务状况

E.责任制度

42.影响就业形势的因素有:

A.GDP总量及增速

B.产业结构

C.工资率

D.国家就业政策

E.教育与就业培训能力

43.政府克服市场机制缺陷的职能包括:

A.加强市场监管

B.提供公共物品

C.扶持基础产业

D.调控宏观经济

E.促进社会公平

44.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包括:

A.平衡社会总供需

B.保证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C.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D.优化经济结构

E.争取国际收支顺差

45.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包括:

A.保证劳动力再生产

B.调节收入差距

C.保证充分就业

D.筹集经济建设资金

E.增强消费信心

三、简答题(只回答要点。每题5分,合计20分。)46.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47.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48.简述业主制企业的主要优点与缺点

49.简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别

四、论述题(结合实际,适当展开论述。共1题,

20分。)

50.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地位的认识

Ⅰ客观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总分30分。

二、多选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总分30分。

Ⅱ主观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20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46.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1分);

②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1分);

③无法自动消除垄断(1分);

④不有完全实现公正收入分配(1分);

⑤带有一定盲目性和滞后性(1分)。

4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①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1分);

②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以受雇为主要谋生手段(1分);

③分配方式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获取劳动力工资(1分);

④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1分);

⑤依靠市场和价格来分配资源和收入(1分)。

48.业主制企业的优点和缺点

①优点:经营灵活、设立与解决程序便捷、两权合一决策高效、收益与风险全归所有者故而激励和约束机制强(3分);

②缺点:难以形成规模、生命力有限、无限责任风险(2分)。

49.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别

①分配领域:初次分配在生产经营领域,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1分)

②分配主体:初次分配是要素所有者,再分配是国家和政府(1分);

③分配关系:初次分配是横向的交易关系,再分配是纵向的配给关系(1分);

④分配机制:初次分配依靠市场机制,再分配依靠行政机制(1分);

⑤分配结果:初次分配形成原始收入,再分配形成最终可支配收入(1分)。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题,20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50.谈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地位的认识

论点提示:

①优点:生产力巨大进步,生产关系不断自我调整,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

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和谐;

②局限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结果是三大危机:经济危机、人文危

机和生态危机。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其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 括号内)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决定商品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决定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循环和资本资本周转的统一 .资本周转速度()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Ⅱ是()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增长

的特征是必然()。 .有效增长 .逐步增长 .缓慢增长 .优先增长 .平均利润率是()。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借贷资本是()。 .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 .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暂时闲置的货币 .高利货资本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垄断资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 .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资本输出的形态可划分为()。 .商品资本输出和货币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和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资本输出和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厚基础是()。 .资产阶级国家 .占有大量殖民地 .资本输出 .私人垄断资本 .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制裁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掠夺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这样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资本家追逐高额利润 .垄断的统治 .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 .竞争的存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生产资料 .劳动产品 .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最新政治经济学期末模拟试题合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经济规律 2、超额剩余价值 3、资本集中 4、资本有机构成 5、成本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 1、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斧子”中() A、斧子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斧子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2、假定出现Ⅰ(1600V+1600m)>Ⅱ3000C,这时社会资本() 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B、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C、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D、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中进行 3、反映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4、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造成() A、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升 B、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 C、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 D、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5、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这是为了争夺()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平均利润 D、绝对地租 6、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7、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C、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可变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六大题,47小题,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全部按规定填写到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 A 供求关系 B 使用价值C价值 D 效用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经济规律 D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总公式是() A W—G—Wˊ B G—W—Gˊ C G—W—G D G—Gˊ 4、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A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5、垄断资本在国外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 A生产资本输出 B 对外经济援助 C 政治上控制输入国 D 借贷资本输出 6、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生产 B 交换C分配 D 消费 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A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C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D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B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D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10、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 A 生产价格 B 成本价格 C 垄断价格 D 内部价格 11、以下属于某一社会经济制度特有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流通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资本周转速度与() A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汇编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1 15:29 共3021人浏览[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其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 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B. 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C.决定商品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D. 决定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5.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 资本循环和资本资本周转的统一 6.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7.I(v+m)=Ⅱc是()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D.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8.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特征是必然()。 A.有效增长 B. 逐步增长 C.缓慢增长 D. 优先增长 9.平均利润率是()。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0.借贷资本是()。 A.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 B. 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C.暂时闲置的货币 D. 高利货资本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 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B. 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 D. 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其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B. 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C.决定商品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D.决定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5.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循环和资本资本周转的统一 6.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7.I(v+m)=Ⅱc是()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8.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特征是必然()。 A.有效增长 B. 逐步增长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