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 往年考题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的日语政经总复习题20120525

最新整理的日语政经总复习题20120525

最新整理的日语政经总复习题2012.05.25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所选项的字母。

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C.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D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4.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C )A、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5.价格是(B )。

A.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B.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C、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D.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的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7.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C )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A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9.资本周转速度( C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0.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的原因是(D )。

日本概况课后练习答案(自考)

日本概况课后练习答案(自考)

一,日本的地理1,日本位为亚洲大陆东边,被太平洋/日本还所包围。

和大陆之间由浅的大陆架连接。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

西邻朝鲜半岛/中国。

2,★日本所处的位置不会卷入大陆的政治变动中,相反具有吸收大陆文化的有利地形。

因此日本建国以来即保持固有的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融合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3,日本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人口:1亿2628万人。

人口多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平原。

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1个。

4,东京总人口:1158万人,位居世界第5位。

东京位于日本中部。

平均气温:15.3摄氏度5,★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也很活跃。

所以经常发生地震。

6,日本两大地震:1923年关东大地震。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

7,★日本气候温暖,各地域温差很大,四季变化明显。

由于这种气候特征造成夏秋季雨和台风都很大。

8,日本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9,日本阿尔卑斯山位于本州的中部,高3000米。

10,日本有60个活火山。

11,★日本的河流短而急。

急流用于水利发电,影响:引发洪水。

12,★霞ケ浦是由砂丘和砂州与外海分离出来的。

13,★因为日本地域差别显著所以造成了植物生态复杂而多极化。

14,能看到针叶树的地方是包含北海道的北部。

温带落叶树很多的地方是从日本中部到九州的平地。

15,日本人喜欢的话是樱花。

樱花季节从冲绳开始北上。

因此如果北上旅行的话三个月都可以观赏到樱花。

16,日本的动物分为寒带性动物和热带性动物。

北海道:棕熊;本州:狐狸,狸,鹿,山鸡。

17,北海道有日本猴。

在雪天也可以看到猴子的地方是青森县。

18,1996年度汽车的旅客输送量和货物输送量所占比例最大。

19,日本铁路全长2万300公里,其中JR占80%。

20,东海道新干线是1964年建成。

从东京到福冈。

21,现在日本有3条新干线。

东海道・山陽新幹線;東北・山形・秋田新幹線;上越・長野新幹線。

22,本州和九州:関門隧道本州和北海道:青函隧道(53.8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本州和四国:濑户大桥23,日本的主要道路分为:国道,都道府县道,高速汽车道,市町村道。

日本考试题及答案

日本考试题及答案

日本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日本的首都是哪里?A. 大阪B. 京都C. 东京D. 横滨答案:C2. 日本的官方语言是什么?A. 英语B. 汉语C. 日语D. 韩语答案:C3. 日本最大的岛是什么?A. 四国岛B. 本州岛C. 北海道岛D. 九州岛答案:B4. 日本的货币单位是什么?A. 美元B. 欧元C. 日元D. 韩元答案:C5. 日本的国花是什么?A. 樱花B. 菊花C. 梅花D. 牡丹答案:A二、填空题6. 日本的国土面积约为________万平方公里。

答案:37.87. 日本的人口约为________亿。

答案:1.268. 日本的最高峰是________。

答案:富士山9. 日本的国鸟是________。

答案:绿雉10. 日本的国石是________。

答案:水晶三、简答题11. 简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答案: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组成,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12. 简述日本的气候特点。

答案:日本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13. 简述日本的经济特点。

答案: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

此外,日本的金融、服务业等也较为发达。

14. 简述日本的文化特点。

答案: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日本的传统文化包括茶道、花道、武士道等,现代文化则以动漫、流行音乐等为代表。

15. 简述日本的教育制度。

答案:日本的教育制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小学和初中为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为非义务教育。

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四、论述题16. 论述日本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

答案:日本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

早在汉朝时期,日本就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文化、技术等,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日语政治考研真题试卷

日语政治考研真题试卷

日语政治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的地位是:A. 国家元首B. 政府首脑C. 象征性存在D. 无实权的君主2. 日本的政治体制属于:A. 总统制B. 议会制C. 君主立宪制D. 混合制3. 以下哪项不是日本自民党的主要政策主张?A. 经济自由化B. 社会保守主义C. 强化国防力量D. 社会福利主义4. 日本的国会由以下哪两个部分组成?A. 上议院和下议院B. 参议院和众议院C. 国会和地方议会D. 内阁和国会5. 日本的选举制度采用的是:A. 单一选区制B. 比例代表制C. 混合选举制D. 多数代表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通常由_________选举产生。

7. 日本的政党体系主要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

8. 日本的外交政策强调_________和_________。

9. 日本在二战后,根据_________放弃了战争作为国家政策手段。

10. 日本的行政区划包括_________、都道府县和市町村。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日本政治中的“五五体制”是什么,并说明其对日本政治的影响。

12. 描述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日本宪法第九条的内容及其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14. 分析日本政治中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主要差异,并讨论它们对日本政治发展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日本政治的案例材料,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动机和社会影响,并提出你的观点。

[此处为案例材料,由于篇幅限制,未列出具体内容]六、结束语通过本试卷的题目设置,考生可以对日本的政治体系、宪法、政党、外交政策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本试卷的练习,提高对日本政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题型:一、选择(20题*2分=40分)二、名词解释(5题*4分=20分)三、简答(4题*5分=20分)四、论述(2题*10分=20分)第一章第一节日本国概况一、日本“万岛之国”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行政区分:都、道、府、县二、日本的民族宗教状况1.神道教神道教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没有戒律,甚至没有所谓的入教仪式。

所有的日本人自出生起就作为神灵的子孙,自动进入神教,而所有外国人都不能为神道所接纳。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被称为“国家神道”,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

神道教至今依然是日本人民最为崇信的宗教,它构成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诚心尊奉的道德、情操、礼仪,形成了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物的基本看法。

2.佛教第二节影响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的因素题目:日本的地理环境对日本心理的影响?1.特点:万岛之国、山多坡陡、平原狭小、“地灾”频生一、地缘因素(一)海洋因素精神。

3.海洋为日本带来的挑战与福祉①渔业资源②自然能源③填海造陆扩展空间(二)大陆因素4.大陆文化日本进入弥生时代后明显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不仅输入大陆的物质文明,并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

日本文化既具有海洋文化的独有特点,同时又深受大陆文明的影响。

二、文化因素(一)日本的文化特点(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1.“岛国意识”(名词解释)(1)形成①特殊地理环境: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频繁的地震、海啸、台风和贫乏的资源,使身处在孤岛之中的日本人有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即“岛国意识”,也有学者将其比喻为“乘船意识”,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人们相互照应,同舟共济。

②种族的单一:日本民族构成的相对单一性,客观上加强了日本集体主义意识。

(2)特点①强烈的危机感②排外与学习精神的矛盾结合③自卑与优越感的矛盾结合④团结与坚强(3)町人根性问题:实力主义日本的“岛国意识”义,其外在表现就是无原则性和注重实用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九)本科生期末考试必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九)本科生期末考试必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九)本科生期末考试必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九)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田中角荣内阁时期的日本外交政策是()。

A、“亚洲一员”外交方针B、“等距离外交”方针C、“全方位”外交方针D、“多边自主”外交方针2.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召开的。

A、埃及B、印度C、缅甸D、南斯拉夫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A、新东方政策B、遏制政策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4.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5.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于( )。

A、肯尼迪政府时期B、约翰逊政府时期C、尼克松政府时期D、克林顿政府时期6.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

A、世界银行B、77国集团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7.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8.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

A.维也纳体系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D.雅尔塔体制9.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

A、结盟关系B、军事集团关系C、对立关系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10.西方国家中提出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

A、美国肯尼迪政府B、日本田中角荣政府C、法国戴高乐政府D、西德勃兰特政府11.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的是( )。

A、英国撒切尔政府B、法国戴高乐政府C、日本田中角荣政府D、西德科尔政府12.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1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有( )。

A、和平的国际环境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C、生产关系的调整D、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与廉价原材料的掠夺14.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日本经济考试复习题

日本经济考试复习题

日本经济考试复习题一、问答题(每题分)1、什么是再贴现率?它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存款准备率?它的作用是什么?3、再贴现率与存款准备率的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量化宽松?5、什么是中央银行的“正回购”?6、什么是资产效应(或财富效应)?7、什么是通货紧缩?什么是通货膨胀?8、什么是日本的“主银行”体制?9、日本政府的财政功能有几种?10、日本政府财政预算的种类有几种?11、日本税收分类有几种?原则是什么?税收的特点是什么?12、什么是国债依存度?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多少?13、日本企业间关系的基本情景是什么?14、什么是汇率,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是什么?(说出其中三种)15、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说?二、叙述题(每题分)1、什么是通货膨胀?怎样抑制通货膨胀?它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那些影响?2、日本反经济萧条的几大措施有哪些?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可以借鉴措施是什么?3、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要说明升值的正负面影响和贬值的正负面影响。

4、“广场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叙述日元升值汇率变化对日本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正面的、负面的)?一、积极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

(二)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

(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贸易纠纷,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消极影响(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外贸出口的增长。

(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

(三)人民币升值,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就业压力。

(一)有利影响: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局面。

目2、抑制通货膨胀。

3、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4、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二)不利影响:1、传统出口商品、基础产业的发展受到冲击。

2、国内总需求受到抑制,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

3、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有关中日关系的考试内容

有关中日关系的考试内容

有关中日关系的考试内容:一、19世纪中日两国同为天涯沦落人,却相逢不相识1.同为天涯沦落人:指当时的中日两国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并都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2.相逢不相识:是指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而中国虽经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仍然没有改变现状,反而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后来的中国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包括遭受日本的几次侵略,而日本却历经百年的强国梦,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

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二、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

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

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

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三、近期热点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

(一)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钓鱼岛我们的原则: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1、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第一部分填空 20题40分二. 简答 5题30分其实就是名词解释。

考的感觉有一点偏,可能自己复习方向有点问题。

考的均比较具体:LT贸易:老师反复提起尼克松冲击:第一次吉田书简:像这种题,如果没有说第一次肯定是第一次吉田书简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中日关系四原则:包括中日恢复关系三原则,中日建交三原则等都要一起记住。

三. 论述 2题30分1.冷战后日美联盟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必答。

日美联盟是什么,性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东亚国际关系包括中日关系,朝日关系,日韩关系。

目前东亚关系是以中国、日本和东盟三大主体为核心的。

冷战思维的表现嘛。

1)加大了地区安全困境:联盟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危害他方的基础上的,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美日同盟的进一步强化及日美防卫指针的重新修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共同应对中国,这势必增加地区安全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2)阻碍了经济一体化:割裂了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地区认同,从而使得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长期以来,东亚的地区秩序是不正常的,美国作为地区外的国家,长期以来主导着东亚秩序,而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和日本却起着次要作用。

地区整合的关键是中日之间建立起一种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以中日合作来推动地区一体化。

冷战后日本继续保持并加强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增加了地区国家对日本的疑虑,阻碍了地区一体化进程。

3)中国造成威胁:美日联合声明将我国台湾问题列入其“共同战略目标”,危害中国的最核心利益。

这既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也是对“台独”势力发出错误讯号,给台湾海峡局势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给台海乃至地区和平带来重大潜在威胁。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要以和平方式融入现有的国际体系,中国崛起的目标也是要实现和平,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证。

但是,美日同盟关系的强化,使中国的周边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影响了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

2.回答世界中的中日关系的提出、内容和发展前景,选答。

3.回答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二题课堂上均解决过,第一题需要自己的理解和发挥,稍微难一些。

一、填空20个选择,四选一(很简单,赞梁老师^_^)二、名词解释LT贸易尼克松冲击竹入备忘录洛克希德案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三、论述(第一题必答,第二、三题任选)1、分析冷战后美日同盟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日美基轴外交全方位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化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2、评述“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以及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途径3、从中日关系四原则点评中日关系。

2007年秋季一、选择填空(2X20=40,单选)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C》(A,雅尔塔协议;B,开罗宣言,C,波兹坦公告,D,德黑兰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随即盟军进入日本,但实际上却由___B___(A,美苏共同,B,美国单独,C,美中共同,D,美英共同)占领日本,并实行___B___(A,直接,B,间接,C,联合,D,军事)统治。

随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1946年制定了新宪法。

1951年,在美国主导下通过__A___(A,单独,B,全面,C,片面,D,局部)媾和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恢复了独立。

2.战后日本政治是建立在政党基础之上的。

战后初期,政党林立,后经分化组合,在1955年形成了所谓的___B__年体制(A,40年,B,55年,C,两党,D,多党)。

即以自民党与__A__(A,社会党,B,民主党,C,公明党,D,民社党)两党为主的对立体制,并延续了近40年。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再度发生巨变,执政38年之久的自民党曾经一度下野,由新生党等党派组成了___C___(A,六党联合政权,B,三党联合政权,C,八党联合政权,D,多党合作政权)。

小泽一郎试图由此建成类似与美国的___A____(A,两党自由,B,两党保守,C,多党竞争,D,多党保守)体制,但这一场始终未成功。

目前,统治着日本政坛的是自民党与_______(A,自由党,B,社民党,C,保守党,D,公明党)形成的两党联合政权,而与其对立的是日本最大在野党__民主党?__(A,民主党,B,社民党,C,新进党,D,公明党)。

3.战后日本经济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5年-1955年的___B___(A,衰退期,B,恢复期,C,高速增长期,D,稳定增长期),在此期间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成长。

1956年-1973年为___A___(A,高速增长期,B,稳定增长期,C,严重衰退期,D,稳定恢复期),在此期间日本实现了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现代化,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1973年爆发的__C__(A,货币危机,B,泡沫危机,C,石油危机,D,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出现战后首次负增长,随后日本经济即进入___C____(A,高速增长期,B,迅速衰退期,C,稳定增长期,D,逐渐恢复期)。

1985年“广场协议”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一度出现繁荣,被称为___B?____(A,昭和景气,B,平成景气,C,神武景气,D,明治景气),但其中包含了相当___D___(A,人为,B,空洞,C,虚假,D,泡沫)的成分,因此90年代之后这一经济崩溃,日本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目前日本经济正处在恢复与变革的时期。

4.战后日本外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特点分别是对美追随外交、___B____(A,多边自主化外交,B,全方位自主外交,C,多元化独立外交,D,独立自主化外交)和政治大国化外交。

其中第二阶段外交出现在___B___(A,60年代末,B,70年代初,C,70年代末,D,80年代初),确立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日本外交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__A____(A,吉田茂,B,岸信介,C,田中角荣,D,佐藤荣作)和___C____(A,竹下登,B,海部俊树,C,中曾根康弘,D,大平正芳)。

二、简答题(6X5=30)1 LT贸易2 尼克松冲击3 竹入备忘录:1972年7月25日4 洛克希德事件5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三、论述题(15X3,第一题必做,剩下两个选做一个)1分析冷战后日美同盟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2试论“世界中的日中关系”及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途径3试用中日关系四原则来分析目前的中日关系2008年秋季名词解释吉田书简LT贸易:1962年10月中日复交三原则:1971年6月,公民党代表团与中日友好协会,佐川快件案尼克松冲击:第一次还是两次?论述:1.分析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变化及对东亚的影响强化以共同的责任对待共同的威胁。

平等化,与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冷战时期日本只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复兴和安全保障而需要美国的市场与军事保护,但是冷战后的今天,日本为了实现做政治大国和发挥更大政治作用的战略目标,就更加需要与美国在政治、安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即使日本为了显示自己外交的自主独立性,也不可能通过追求与美国政策的差异和同美国立场的距离来实现,而只可能通过在与美国不断协调与合作的过程中来实现。

2.分析“世界中的日中关系”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途径3.“迎春之旅”相关……(大家补充哈)2010年秋季一、选择填空题第一段:波茨坦公告;美国单独占领;间接统治;片面媾和;旧金山条约第二段:55年体制;社会党;国民新党;两党保守第三段:恢复期;石油危机;稳定增长;平成景气;泡沫第四段:全方位自主外交;70s末?;吉田茂;中曾根康紘二、名词解释(第一次)吉田书简LT贸易:1962年10月,高碕达之助与廖承志,扩大规模,互设贸易代表机构,日本进出口银行的担保,大宗贸易,半官方综合战略保障体系中日关系四原则:1983,11,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依赖,长期稳定洛克希德案三、论述(1必做,2、3选择其一)1、分析20C80s后日本政治大国外交的内容及其对日本国际地位的影响。

2、简要论述日本民主党新政府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3、简要论述日本民主党新政府上台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2011年秋季第一题惯例选择题,就是一大段平时讲课的大致内容,中间挖20个空,很简单~梁爷爷真厚道~~~20分第二题标题是简答,不过就是给了5个词,应该跟名词解释差不多20分尼克松冲击竹入备忘录:1972年7月25日,竹入义胜访问中国,获得中方有关两个邦交正常化的信息,计入“”,主要内:8个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中日关系四原则:1983年11月胡耀邦访问日本,中曾根康弘提议在基础上加入:“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依赖,长期稳定”佐川快件案第三题论述,30分1.分析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及其对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2.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分析当前的中日关系以及改善中日关系的根本途径2012年秋季一、选择填空题(1*20)老四段(可参考精华区之前发的2007年原题)结合今年的大选考了目前的执政党和最大在野党~二、简答题(4*5)1、自由民权法令:1945年9月以为反战思想家三木清在狱中身亡,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很大反响,要求释放政治犯。

由此导致1945年10月4日《自由民权法令》公布,其内容包括可自由评论天皇,释放政治犯,废除《维持治安法》和思想警察制度。

是美国对日本政治民主化和民主改造日本的一个措施,符合《波茨坦公告》中尊重人权的内容。

2、日华和平条约:1952年2月,日本派代表团出访台湾,开始对签订合约开始谈判,1952年4月28日签订,8月正式生效。

3、尼克松冲击4、中日复交三原则5、综合安全保障战略:背景是80年代初,日本与美国经济差距减小,政治地位上升,国内开始转变政策,改变战后长期对国际政治被动的做法,主动开展外交成为政治大国。

1980年6月,日本政策研究会提出《》,日本作为西方大国的一员,将西方国家的整体利益与日本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美国势力的下降,日本应在国际政治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用梁老师的话说是40-80年代各一个)三、论述题(15*2)1、试论述冷战后日美同盟重新确认的历史背景。

2、试论述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1)垂涎钓鱼岛及其附近的大量石油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中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四周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钓鱼岛归属将很大地影响两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尤其对日本而言,若东海大陆架丰富的石油资源属实且占有了钓鱼岛,日本将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转变为石油大国。

2)渔业资源每年鱼季,中国福建和台湾两省的渔民,前往作业的渔船有三千多艘,年捕鱼量可达15万吨之多。

渔民还在赤尾屿上建土寮,从事采集药材等生产活动。

有些渔民一年有两三个月在岛上居住。

3)钓鱼岛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在中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