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六 岩相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图

中国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三、志留系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构造运动相对活跃 的时期。板块内部稳定地区因受边缘造山运动的影响,沉积和 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地块,扬子板块与华 夏板块之间碰撞拼合
中国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年 代 地 层 ( 地 质 年 代 ) 表
中 国 区 域 晚 古 生 代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五、联合古陆的形成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 表面可以分为三个大陆板块群: 北方大陆群(北半球),包括 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 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 冈瓦纳大陆群(南半球),包 括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界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 群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 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 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均为华 夏陆块群的一部分; 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 部分; 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 瓦纳大陆的边缘。
石炭纪-二叠纪世界古植物分区图
一、泥盆系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期向海西-印支期转折的重要时期,与早 古生代后期的挤压隆升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南及邻 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华北主体仍为剥蚀的古陆,仅在边 缘零星出露泥盆系;华南泥盆系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 多样。
中 国 晚 泥 盆 世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特提斯洋为分割劳亚大陆与冈 瓦纳大陆的巨型海湾,并向东 开口通入太平洋。泛大陆分裂 大约开始于晚三叠世。
侏罗纪时大陆进一步分裂、 漂移,冈瓦纳大陆于晚侏 罗世开始破裂。
白垩纪期间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体,印度漂离非 洲,形成了西印度洋,并出现了红海裂谷。
国际新生界
中国区域新生界
新 生 代 脊 椎 动 物
《岩相古地理学》教学大纲

岩相古地理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112Z10课程名称:岩相古地理学/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刘宝珺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年;2)何幼斌主编,沉积岩与沉积相.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3)里丁主编,周明鉴等译,沉积环境和相.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4)赖内克、辛格主编,陈昌明,李继亮译,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地质学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本科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沉积岩和沉积相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对沉积盆地沉积条件、沉积岩石学特征、沉积发育史及沉积演化史、恢复沉积古地理、建立沉积模式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研究的能力。
该课程对今后从事石油地质、煤炭地质、层控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及沉积盆地研究等方向上的学生更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陆相和海相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型划分,掌握各种类型沉积相岩石学、沉积岩结构、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区别。
学会沉积相分析的基本手段,掌握沉积相类型在地质剖面、地球化学、测井以及地球物理资料中的基本特征和判别依据,建立依据地质、地化、测井和物探资料综合判断识别沉积相、亚相、微相的知识结构。
学会建立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相模式。
能力:依据沉积岩的沉积特征分析、判别沉积相类型,并具备根据岩矿组分、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沉积韵律划分沉积亚相和微相的能力。
初步根据地化资料、测井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沉积相在点-线-面分布规律,具有根据沉积相平面分布和古地貌特征分析沉积相模式的能力。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是广义中朝板块的一部分。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早期,该区为滨浅海~内陆湖沼环境环境,古气候温湿,植被茂盛,有广阔且厚度较大的煤、炭质泥岩的沉积,与河道砂岩相配置,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组合,晚二叠纪,气候逐渐干旱,形成了杂色砂泥岩互层的区域性分布的盖层。
该区上古生界已探明4个气田,分别为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榆林气田及米脂气田(图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8223.01×108m3以上。
1.1 区域地质概况奥陶纪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沉积中断达1.2~1.5亿年之久,形成了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
之后,鄂尔多斯地区进一步与华北地块统一发展,持续下沉,形成了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
在此阶段,北缘和南缘相对隆升,而贺兰坳陷于中石炭世再度拉开较早地接受沉积,形成上古生界区域性沉降带,出现了乌达(1700m)、韦州(1250 m)、中宁(1700 m)等三个局部坳陷;并形成中石炭世与特提斯洋连通的近南北向海湾,沉积了纳缪尔期到维斯法期的靖远组与羊虎沟组,岩性为黑色泥页岩、灰色砂岩、生物灰岩与煤层,其东部是与华北克拉通相连的潮坪区,沉积了维法斯期的本溪组,岩性为黑色页岩、灰色砂岩与灰岩,厚度小于50m。
晚石炭世,气候更加湿润,祁连海退缩,华北海进侵,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西侧的祁连海向中部古隆起东超,东侧的华北海向中部古隆起西超,最终汇合于东经107°~108°之间的地区。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中部古隆起仍有残余,西部浅凹陷在银川、环县一带,沉积岩厚150 m,东部浅凹陷在绥德、宜川一带,沉积岩厚100 m,而中部古隆起西区的沉积,厚度在75 m以内。
下石盒子及上石盒子组大体沿袭山西组的沉积特征,气候逐渐干旱,从下石盒子组的浅灰、灰白、灰绿色粗碎屑岩与浅灰色泥岩互层过渡到上石盒子组的杂色砂泥岩互层,西部沉降区厚度350 m,东部沉降区为420 m,中部古隆起区厚度为250 m。
岩相古地理实习报告

岩相古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辨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介绍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地质罗盘的采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进修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概述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量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
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
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就是岩浆岩,而且都就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
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看岩石就是浅色的,那就可能将就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
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结构,就可以推论就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金牛山地质相对繁杂,在上山途中辨认出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光滑下陷等地质现象。
岩相古地理编图

3) 累积曲线 用粒度累积百分比数值作图 • 横坐标——粒径 • 纵坐标——各粒级累积含量。
4)概率累积曲线 横坐标——粒径φ 值, 纵坐标——概率百分数坐标:50%为对称中心的非等间距 坐标,单峰正态曲线刻划。 用累积重量百分比作图: 如果粒度符合正态分布,则为直线。 但多数表现为相交的几个直线段→几个粒度正态次总体 碎屑沉积物(岩)粒度一般包括三个次总体
A. 悬浮搬运组分 B. 跳跃搬运组分 C. 滚动搬运组分
(三)粒度参数
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度的集中趋势 • Mz=(φ16+φ50+φ84)/3 • 中值Md——累积曲线上50%对应的粒径。 标准偏差和分选系数——分选程度 • σ1=(φ84-φ16)/4+(φ95-φ5)/6.6 • So=P25/P75 较少使用。
1、根据砂砾岩的粒度、成份、厚度、百分含量的变化。 根据砂砾岩中的指向标志恢复古水流方向:如砾石的 优选方向、斜层理、槽模、沟模、渠模、长颗粒的定向、 剥离线理等。
2、根据碎屑重矿物组合及其分布
稳定的重矿物:金红石、电气石、锆石 其比例的变化可以反映物源。
3、地震前积反射结构
二、古水动力条件
1、根据定向构造判定水流方向; 2、根据结构变化: 粒度大小、分选、磨圆、支撑类型 ——判断水体能量大小、流体性质和方向 3、成份的变化:成份成熟度判断水流方向
五、原生沉积构造
沉积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
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波痕 、植物根、干裂、生物潜穴
六、垂向沉积序列
垂向的沉积特征变化:颜色、成份、结构、构造、微相。
尤其重要的是:正旋回(正粒序):微相类型 —是否具有底冲刷。
反旋回(逆粒序):微相类型
岩相古地理

2.1.2辫状河沉积体系沉积特征根据传统的河型分类,辫状河流通常是指弯曲度小于1.5、分岔指数大于l的低弯度河流。
这类河流的特点是在整个河流的宽度范围(或河谷)内发育有许多被砂坝分开的河道,河道宽而浅,时分时合,频繁摆动,游荡不定,也称作游荡性河道。
辫状河形成于地形坡降大、流量变化大、河岸抗蚀性差、河载推移质/悬移质比很大的环境。
一般在河流上游位置,坡降大,流量变化也大,搬运碎屑物粗,很容易发育辫状河。
从区域构造上讲,辫状河发育区均为构造相对活跃的地区,剥蚀区与沉积区相对高差较大;从气候特征上讲,干旱、半干早地区的河流多为辫状河流,而在非干旱气候区只要有适宜的坡降和地形地貌也能发育辫状河。
骆杨: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综合地质建模2009.5由于辫状河流量变化大、河水主流摆动不定,使得河道与河道砂坝摆动频繁,河床地貌形态变化快,沉积作用及沉积地貌复杂。
裘怪楠总结了陆相湖盆碎屑岩的8种充填方式,其中有5种模式就包含有不同类型的辫状河沉积。
辫状河道以水流的频繁分汉汇合为标志性地貌特征,宽而浅的河道被众多心滩分割,形成“辫子”状交织河流体系,一般不发育边滩和天然堤,从而形成“砂包泥”的沉积特点。
由于河道摆动频繁,各沉积单元不断遭到冲裂、侵蚀等改造,使得成因单元侧向连续性很差,常常多个单元在侧向连接成多边式砂体,或在垂向上叠加成多层式砂体。
辫状河的主要沉积单元是心滩坝,由于沉积作用的不同,心滩坝特征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
smithl84】根据河道砂坝的地貌形态、大小以及它们与水流的方向和河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4种主要砂坝类型:纵向砂坝、横向砂坝、斜列侧向砂坝及曲流砂坝,其中在辫状河道中曲流砂坝较为少见(图2一4)。
图2一4辫状河室内模拟沉积模式图(张春生等,2001) 辫状河沉积复杂,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案。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砾石质和砂质辫状河;根据距物源区的距离,可以分为近源和远源辫状河112]。
岩相古地理汇报

报 告 人: 学 号: 专 业: 地质工程
报告提纲
一、辫状河概述 二、辫状河沉积特征 三、辫状河沉积模式
一、辫状河的概述
定义:辫状河指弯度指数小于和等于1.5, 河道分叉参数大于1的低弯度,多河道河流。 特点:水浅流急 具有多河道 河床坡降大 宽而浅 侧向迁移迅速
“砂包泥”正旋回沉积 剖面板状,平面弯曲带状 高
三、辫状河沉积模式
关于辫状河沉积 模式至今尚未概 括出得到大家认 同的辫状河沉积 模式,这里给出 一些典型案例和 对各地辫状河研 究后得出的沉积 序列。
砂质辫状河的地貌单元及垂向沉积序列示意图(据沃克和坎特,1979)
三、辫状河沉积模式
布拉马普特拉河垂向沉积构
造序列(科尔曼,1969)
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
状河沉积构造序列(王建民等,2007)
二、辫状河沉积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砂质 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图
(a)洪水期
由于降水量急剧增大,造成河 道增宽,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
沉积增多
(b)干旱期 由于河水较少,河道变窄,水
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较弱,
二、辫状河沉积特征
辫状河河床宽浅,河道反复分岔合并,受 不稳定水流作用,河道易废弃改道,所以 其沉积主要发育河床和河漫亚相,与曲流 河相比,不发育堤岸和牛轭湖沉积亚相
二、辫状河沉积特征
1.河床亚相 (1)河床滞留沉积 与曲流河相同,出现在河床底部,以砂砾 沉积为主,其上发育心滩。
来源可不同 厚度小 成分杂 叠瓦状排列
河床亚相所占比例较低 (吴志雄,2012)
二、辫状河沉积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辫状河沉积序列(汪雁,2012)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

二、沉降—补偿原理
沉积盆地的沉降和补偿可概括为下述四种 情况。
快速沉降、快速补偿
沉降—补偿原理
快速沉降、缓慢补偿 缓慢沉降、快速补偿
缓慢沉降、缓慢补偿
三、剖面相分析
根据工作进展和资料丰富程度,相剖面分析可 分为三个阶段。 单剖面相分析:根据相标志的研究,判定剖面 中各组、段、亚段乃至层的相类型,其综合成果用岩 相柱状剖面图表示。 剖面对比相分析:以岩相对比剖面图表示。 平面剖面相分析:运用相剖面研究区域岩相古 地理的方法之一。
紫色—岩浆岩 碎屑岩中的石英 棕色—变质岩 不发光—沉积岩
7、原生沉积构造
沉积岩的沉积构造是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 反映,又较少受沉积后各种作用的影响,故具有良好 的指相性。 层理 波痕 底面构造
8、岩性组合及其韵律性
沉积剖面
上各种成因标 志有规律地重 复出现——沉 积作用的韵律
性或旋回性。
相层序facies sequence
9、电测曲线
电测曲线的幅度及形态特征是 地下岩性特征及其组合的反映,不仅 能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也可 以用于相分析方面。
利用电测曲线解释沉积相主要 是用自然电位曲线,电阻率曲线只起 辅助作用。 用高分辨率的倾角测井和反映 沉积构造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倾角矢 量图可划分砂岩中的层理构造。
10、地震信息
8、古地形与相的特征 沉积中心depocenter——沉积盆地中,沉积速 率最大的部位,表现为该处有最大的沉积厚度。 沉降中心center of subsidence——沉积盆地中 基底沉降幅度最大的部位,一般此部位有最大的水深, 充填有较大的沉积物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岩石学资料:a、岩石的物质成分;b、岩石 的结构构造,如颗粒大小、磨圆度及层面和层理 特征(波浪、泥裂、盐类假晶、各种交错层理 等);c、新生矿物及有用矿物,特别是一些指相 矿物,如海绿石等;d、岩层的相变及厚度变化情 况;e、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 B、古生物学资料:a、化石的种类及生态特征; b、化石的埋藏情况,原地埋藏的生物组合、异地 埋藏的生物碎屑特征及排列方向和完整程度;c、 生物遗迹及生物扰动构造,如爬迹、钻孔、掘穴、 潜穴等。
实习六 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 1 掌握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的原理。 • 2 学会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方法。
二、实习方法
• • • • 1编图准备工作; 2收集野外资料; 3参考阅读文献资料; 4编制实际材料图及实际材料卡。
• • • • • •
陆源区的分析 古水动力条件分析 水体深度及在地形分析 古气候条件的分析 水介质物化条件的分析 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的编制
• • • • • • •2、查明古陆地形起伏特征 3、古河流体系的恢复 4、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 1)砾岩的成分分分布 2)砂岩的成分 3)重矿物组合及分布 4)物源综合图
二)、古水动力条件分析
• 1、根据定向构造 • 2、根据结构成分的变化 • 利用碎屑的粒度、圆度、球度和成分的变 化 • 碎屑组分的分散晕也是古水流方向的标志 。 • 3、根据孢粉资料 • 4、编制水流体系图
• 当我们对一个地区某一地质时期的沉积物 分布及岩相类型进行详尽地分析以后,就 会对当地的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沉积环 境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有所认识。 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料用不同的符号或图例 恰当地表示在地理底图上,便形成一幅过 去某一地质时期的地图—古地理图。由此 可见,古地理图是反映某地质时期的自然 地理景观图。
海盆地中不同岩相类型的圈定
• 即区分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及它们 内部的不同岩相类型,例如滨海砂砾岩相、 浅海砂页岩相、浅海灰炭相……
对陆地上的剥蚀区和沉积区及沉积 区内不同沉积类型进行划分圈定
• 如湖泊沉积、漂流沉积、山麓堆积、冰川 堆积等。
• 值得注意的是古地理图与今天的地图是很 不相同的。古地理图反映的是某一较长地 质时期的综合沉积特征,现代地理图表示 的是现代“一瞬间”的自然地理景观。它 们二者的关系是一部电影和一幕镜头的关 系。例如一条河流似一条细长的绳子,而 古代的河流相沉积则呈很宽的带状分布, 它是古代河流在某一个地史阶段内留下的 遗迹。同样,现在的滨海带很窄,而地质 时期的滨海相沉积分布则比较宽。
• 但是古代的自然地理特征已经不复存在, 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到它,只有通过对古代 沉积物进行岩相分析而间接地认识。所以 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人们往往在古地理 图上加入沉积岩相的内容,这样便成了岩 相古地理图,在一定程度上,它既反映古 地理特征,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种沉积 环境下的沉积物面貌。
• 根据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程度的不同, 可编制概略、小比例尺和大比例尺的岩相 古地理图。
• 其次岩相带的分布特征要有一定的共生组合规律, 要符合瓦尔特相律,即成因上相近且相邻的相在 横向上或纵向上依次出现,而截然不同的两个相 绝不可能毗邻。如广海陆棚相中不可能突然出现 河流相沉积。 • 此外,还应考虑到大地构造分区和区域的长期构 造发展规律以及相邻地质时代的古地理面貌等。 • 只有这样在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下,对一个地区 的历史构造发展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且慎重地客 观地利用和分析资料,才能编出一幅较为理想的 岩相古地理图。
五)、水介质物化条件的分析
• • • • 1、确定还原程度的标志 2、确定酸碱度的标志 3、古盐度的确定 另外间接查明的方法以古生物法为主。
三、实习内容及步骤
1、岩相古地理图的概念和类别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是一项重要 的基础地质工作。目的在于通过再造沉积 环境,研究沉积作用和了解地质历史的演 变,总结各地史阶段的海陆分布、古气候 变化,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特征及其 分布规律。进而研究沉积及层控矿床的形 成和分布规律,以指导矿产预测和成矿远 景区划工作。
一)、陆源区的分析
• 1、判断古陆或侵蚀区的存在
• 侵蚀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向沉积区供给陆源 碎屑或可溶性物质的剥蚀区。稳定 的侵蚀又称为 古陆。
• • • • • • • 1)某时代地层的尖灭和较新地层的超覆 2)海进组合的下伏地层的顶部为古风化壳 3)沉积相变 4)同时代的岩相组合中陆源碎屑矿物含量和粒度的变化 5)沉积尖灭线 6)特殊的岩屑、重矿物组合等 7)根据指向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
• 根据编图的比例尺大小和目的的要求,在 收集资料过程中应编录详细的实际材料卡。 对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充分研究后,进行地 层对比,选出所需要的地层单位,用适当 和简明的图例符号分别表示出来,再把这 些资料所在的剖面点进行编号标在底图上, 这就成为编制岩相古地理的要、基础图 件—实际资料图。
• 完成上述的准备工作以后,即可着手编制 岩相古地理图,在此过程中一般要解决以 下几个问题: • 海陆界线的确定 • 海盆地中不同岩相类型的圈定 • 对陆地上的剥蚀区和沉积区内不同沉积类 型进行划分圈定。
2、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的方法步骤
• 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和岩相古 地理图编制阶段。 • 编图的准备工作就是首先了解编图区所属 大地构造分区和区域构造背景,进行资料 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收集包括文 献资料和野外实际资料两部分。
• 野外资料的收集首先要测制控制性岩相剖 面和若干条短的辅助性岩相剖面,并根据 所选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布置一定的观察点 和观察路线,从而由点到面掌握编图区的 岩性、岩相纵向上的沉积特征、演变规律 及空间展布情况。具体资料收集,最基本 的内容包括:
三)、水体深度及古地形分析
• 1、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 一般情况下,从岸线的浅水到广海的深水,沉积 物呈有规律的分布
• • • • •
2、根据沉积构造 3、根据古生物和痕迹化石 4、根据自生矿物 5、根据地球化学标志 6、古地形与相的特征,沉积中心,沉降中 心
四)、古气候条件的分析
• 古气候直接影响各种地质作用及沉积物和沉积矿 产的形成,特别是古气候的再造有助于发现和评 价煤、铁、锰、铝土矿和盐类等矿产。目前恢复 沉积区古气候条件大致有以下途径 • 1、根据岩性特征 • 2、根据古生物和古生态 • 3根据稳定同位素 • 4、根据黄土及湖泊沉积 • 5、古地磁法
海陆界线的确定
• 在地质时期中由于大陆的沉积物保存零散 而不完整,又常遭到剥蚀,所以在确定海 陆界线主要依赖对海相地层特别 是滨海相 地层的研究来确定海岸线的位置,在有滨 海相地层的区域海岸线应划在靠古陆的一 侧,若无滨海相沉积时,则应该根据岩相 分布规律在浅海与古陆之间作出判断,海 岸线一般应位于浅海相与古陆之间。
图3-1
琼州地区上泥盆统柱状图
作业
• 编制琼州地区岩相古地理图 • 1、根据所给的琼州地区晚泥盆世地层柱图,进行岩相分 析和岩相类型的划分。 • 2、按所给岩相图例,将各柱状剖面的岩相类型标在各点 上。 • 3、作琼州地区岩相古地理图:A、画出海陆界线;B、画 出海相中不同岩相类型的界线;C、划出陆地上的剥蚀区, 沉积区;D、在各岩相带内填绘各自的图例符号。 • 4、根据柱状剖面图所给地层厚度,将各点厚度标在图3-2 中的右上方,用等值线法和内插法画出等厚线。 • 要求用AutoCAD2007及以下版本绘图,提交电子档,十 五周以前以各班为单位提交给我。 • E-mail:lwjyan03@/3481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