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要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重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习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课前预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联系;方法论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内容;要求课堂探究:【探究1】、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在探索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
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探究2】、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部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重消费轻储蓄,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和风险防范缺失是引起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各自为战、不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利益又加大了危机的危害和防范化解难度。
根据中国不断汇入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国家经济安全新观念、增强经济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情景导入】学生活动:展示循环经济的材料,请学生分析为什么它们能够变废为宝?材料:果渣炼果胶“青蛙变王子”山东某果汁公司主要从事浓缩果汁加工,日加工鲜果800-1000吨,提取果汁后废弃的干果渣每年有4000吨。
这么多的果渣,以前都扔掉了。
不但要花处理费,还污染环境。
2004年,公司通过科研攻关,采用复合微生物混合发酵新工艺,将废弃果渣转化为具有良好生理功能、营养价值丰富的生物酶蛋白饲料,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
昔日污染环境的“垃圾”一下成了抢手的宝贝,每年可为企业增加200多万元的收入。
2010年,公司又进行技术升级,从果渣中提取果胶,用于食品、美容、医疗等多个领域,所创造的效益是生产蛋白饲料的十几、二十倍。
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项目验收。
目前,果胶提取生产设备已完成安装进入调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学知识】1、联系的含义及联系观在辨证法中的地位?2、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6、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知识结构】【当堂练习】1、(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肥城一中“四阶段六步导学”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高三学科:政治编制人:王洪涛审核人:罗忠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时间: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考纲展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常考点);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常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案一、知识整理:二、整体感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中合作探究案高频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典例1.(2015•海南卷)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对点训练1、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频考点二联系的客观性典例2、(2015·全国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点训练2“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
生活与哲学一轮学习学案 第七课 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要求】【知识点梳理】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之中。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存在的。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的联系与的联系。
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切忌。
注意: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联系、内部联系和联系、本质联系和联系、必然联系和联系等。
②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即时训练】1.我国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2019-一轮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习教案

联系(liánxì) 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对立 用对立统一的 统一规律) 观点看问题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 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第1页/共49页
第二页,共49页。
知识框架: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实质与核心
总特征
新
(tèzhēng
联 )系
根本内 容
没有改变或取消联系的客观性,这些联系只不过是人们依据
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联系的具体形式而形成的。人为事物 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才能形成,一旦形成便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第11页/共49页
第十二页,共49页。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 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tiáozhěng) 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即人为事物的 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yuányīn)(自表在现事)物:的联系(li都án是xì客) 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liánxì)
①二者的划分标准:事物(shìwù)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
②自说在事物的联系:是指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存在,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按照一定目的、计 划或方案为指导而建立的联系,如南水北调工程。这些联系 呈现“人化”的特点,即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并
解析(jiě xī):②说法明显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 的,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中事物的特性并是不变的, 其特性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选D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Word版

生活与哲学 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导学案【复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和方法论.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侧重整体or 侧重部分)3、系统优化方法【预习案】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一)联系的含义: 以及 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Ps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三、整理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 和 的关系。
Ps :当部分以 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 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探究案】 一、判断句子正误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联系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3、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二、整理or 部分的连线三、判断下列句子强调的是整体还是部分?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2、一盘不慎,满盘皆输3、木桶原理4、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四、判断句子正误1、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6、部分决定整体。
五、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发菜是生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与“发财”的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
挖发财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进草地,使内蒙古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其中6000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正式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 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学案(DOC)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调研(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调研(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规律★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1. 联系的普遍性调研(3) ( 2010?福建高考)北极熊变瘦了 !科学家说,由亍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 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 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调研(4) (2009?北京高考)“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 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 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知识归纳: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 联系的含义,就是 __________ 之间以及 _______________ 的 、、 _________ 。
(2)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__________________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居中学“三课一体”教学法创新高效课堂导学案
年级高三科目政治制作人高三政治教师使用班级高三文科班学生姓名
年级初审(签字有效)学校终审(签字有效)编号复印份课题名称:哲学与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学习目标:
1、理清2对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3、识记4个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
4、掌握联系客观性要求、联系多样性要求、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二、自主探究及指导:
使用时间:第 5 周, 9 月 15 日至 9 月 21 日组长质量把关签字:。